

-
觀點 | Opinion more
-
體感很差,美國人為什么對經濟如此悲觀?
塔爾蒙·約瑟夫·史密斯《紐約時報》經濟新聞記者
近年來,雖然美國較不富裕的50%人口的財富有所增長,但其中大部分均以“非流動資產”形式存在——例如價格上漲帶來的房產增值與股票投資組合收益。這類資產難以快速變現,而當下的生活賬單與日常開支較數年前已顯著攀升。 [全文]
-
印駐華大使曾問我們,“你們中國給過印度什么?”
劉宗義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古代很多印度高僧來到中國傳法,中國高僧法顯、玄奘等很多人都到印度取經,這些歷史故事廣為流傳,以至于很多印度人認為這種文化交流是單向的,印度是中國的老師。[全文]
-
美防長贊二戰(zhàn)日軍“英勇”,是無知還是另有深意?
姚錦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
赫格塞思此次訪問硫磺島,并非一個孤立的象征性行動,而是其近期亞太訪問行程的一部分,具有明確的戰(zhàn)略考量。[全文]
-
所謂“中國紅利”到底是什么?
毛克疾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
十多億人+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智能化,注定爆發(fā)出史所未見的天量生產力,代表了地球文明的最高水平,這可能才是“中國紅利”的真正含義。[全文]
-
首飛失利,歐洲民營火箭這張入場券不好拿
高天偉航空航天自媒體《航空物語》撰稿人
面對美國SpaceX“泰坦尼克式運力、共享單車式成本”的傾銷,歐洲幾無還手之力,但近年國際形勢變幻,已深刻說明歐洲作為世界有影響力的一極,不可將包括航天在內的戰(zhàn)略能力寄于他人。[全文]
-
烏克蘭生態(tài)惡化、能源不足……反正怪俄羅斯就對了
安東·尼爾曼烏克蘭能源專家
澤連斯基及其幕僚“評估數字”的基礎不是任何事實和精確計算,而是“隨心估算”,這更多像是面向烏克蘭國內受眾進行的一種宣傳活動。[全文]
-
馬斯克為什么支持選擇黨?在我看來并沒有那么單純
漢斯-約爾格·穆勒德國選擇黨成員,曾擔任選擇黨議會黨團執(zhí)行委員會主任
自1945年以來,德國被美國占領,成為其附庸國長達80年之久?,F在德國出現了越來越多有強大民意支持的運動,他們不想再接受德國這種被奴役的、作為附庸的地位,選擇黨只是眾多這樣的運動之一。 [全文]
-
未來兩三年,美國很可能會入侵或接管格陵蘭島
杰弗里·薩克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聯合國前高級顧問
歐洲大國幾百年來盡其所能對全球實行帝國式管理,殖民全世界;而美國參與較晚,它一直試圖彌補其“晚到”的劣勢。[全文]
-
在加稅和制裁上,瑞士沒有跟隨歐盟和美國
白瑞誼瑞士駐華大使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個完全取消工業(yè)品關稅的國家,無論哪個國家的工業(yè)品進入瑞士,都無需繳納關稅。[全文]
-
一周軍評:惱羞成怒?美軍對胡塞“極限施壓”
施洋外交與軍事觀察者,獨立評論員
一旦胡塞武裝挺過了這輪打擊窗口,當美軍的作戰(zhàn)兵力隨著“杜魯門”號航母的離開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時,如何進一步給胡塞加壓的難題,會讓已經為”泄密門“焦頭爛額的赫格塞斯更加頭疼。[全文]
-
世界進入第四波“中學西漸”
張維為國家高端智庫理事會理事,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
吳新文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教授
世界各地幾乎都出現了“中國模式熱”,全世界對中國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中國知識也隨著中國崛起迅速外溢,影響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qū)。[全文]
-
緬甸強震,未來一段時間我國這些地區(qū)要多注意
等風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構造地質學碩士在讀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西藏西部和云南地區(qū)可能要注意大地震帶來的區(qū)域應力場調整而觸發(fā)的中強地震。[全文]
-
抗俄反美疏中,歐洲當下的外交策略為何如此“反?!保?/a>
宋魯鄭旅法學者,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
中美的外交戰(zhàn)略都是針對對方的。中國所做的一切主要是服務于對美博弈,美國也是一樣。因此,這也同樣決定了在中美“兩極”格局下,法國很難從中美對抗中謀取到冷戰(zhàn)時那樣的巨大利益,也就很難在對華關系上有大的作為。 [全文]
-
南海發(fā)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有多大?
西達托·禮薩·蘇約迪普羅印尼外交部東盟總司長、東盟事務高官
鄭永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
“雖然美國跟中國打仗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誤判的風險依然存在?!?a href="/suyuedipuluo/2025_03_29_770191.shtml" target="_blank">[全文]
-
幫特朗普詳細算下賬:留給他和華爾街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郭杰振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不要因為特朗普沒有像第一任期一樣疾風驟雨般地打壓中國,就心存僥幸。我們或許要做好拒絕特朗普伸手要錢的訴求后,應對他大舉報復的各項準備。[全文]
-
歐盟幫忙整頓中國職場?別把他們想得太好了
蘇奎廣州交通與互聯網研究專家
2021年9月1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首次提議禁止強迫勞動制造產品進入歐盟市場。需要提醒的是,馮德萊恩的這一提議是在2021年7月14日美國參議會通過S.65《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案》之后不久提出的。[全文]
-
不請自來,萬斯去格陵蘭就為看狗拉雪橇?
晨楓自由撰稿人
從“求保護”的角度來說,美國保護的力度無疑比丹麥更大。但格陵蘭只想把美國作為炮友,美國則要把格陵蘭作為小妾。[全文]
-
100多年過去了,美國在甩鍋上還是一個德性
周德宇匹茲堡大學政治學系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
一百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都沒有變。如果你想找個能讓美國互相攻擊的兩黨統(tǒng)一起來的事情,找中國準沒錯。[全文]
-
過去200年世界歷史由西方主導,這本來就很反常
馬凱碩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創(chuàng)始院長
有一部分人認為,既然理性的啟蒙運動、最好的大學都在西方,那他們今天也應該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方式適應多文明的世界,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全文]
-
“大家花很多年談RCEP條款,為何實際使用率卻不高?”
翁詩杰馬來西亞前交通部長,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會長,馬來西亞新亞洲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席
遲福林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
“一方面我們的雙邊貿易非常強勁,但另一方面RCEP的使用率卻非常低。為什么會這樣?我跟很多馬來西亞的企業(yè)家和出口商都聊過,他們說因為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是選擇RCEP的原產地規(guī)則?還是東盟的規(guī)則?”[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王毅同拉夫羅夫會談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
俄美互動升溫會產生何種影響?王毅回應
-
習近平同印度總統(tǒng)穆爾穆就中印建交75周年互致賀電
-
王毅:中俄永不為敵
-
她又來:美歐相爭,中國得利
-
“說好的補貼不作數了,美商務部長還讓學學臺積電…”
-
印度也想加入日英意六代機計劃,日本:擔心泄密
-
菲執(zhí)法部門盤查滋擾中國公民和企業(yè)事件頻發(fā),外交部提醒
-
“給國際合作的一記耳光”,美國對海底礦產打起小算盤
-
海外“頂流”網紅中國行引熱議,外交部表態(tài)
-
美國對中方官員濫施制裁,外交部回應
-
王毅:中俄關系有利于推進世界多極化
-
特朗普:不贊同普京
-
SpaceX發(fā)射人類首次極地軌道載人航天任務,加密貨幣企業(yè)家贊助
-
節(jié)目故意剪輯“中國人吃烏鴉”,日本電視臺社長道歉
-
日本民間團體呼吁徹查731部隊大本營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
-
中國駐韓國大使館緊急提醒
-
白宮試圖“翻篇兒”:已結案,華爾茲留任
-
被彈劾114天后,尹錫悅案將于4日宣判
-
“波音飛船性能出色,下次還會乘坐”
-
美軍裝甲車沉入立陶宛沼澤,3死1失蹤
-
特朗普:希望看到普京“達成協議”
-
澤連斯基:烏英正在籌備兩國軍事代表會議,為將來部署部隊做準備
-
加納海域一艘漁船遇襲,外交部:三名中國船員均安全
-
緬甸強震已造成3名中國公民遇難
-
日本再發(fā)警告:若發(fā)生,或致近30萬人遇難
-
澳人士稱中國科考船有軍事目的,外交部:不要疑神疑鬼
-
特朗普威脅對俄石油買家征收“二級關稅”或將影響中國?外交部回應
-
美防長聲稱日本對于應對中國“侵略”不可或缺,中方駁斥
-
外交部:約400名中國地震專家、救援醫(yī)護人員正在緬甸抗震救災
-
中國政府首批援助物資抵達緬甸
-
緬甸強震已致1名中國公民遇難、15人受傷
-
“俄美已開始討論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長:還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臉
-
瑙魯駐華使館開館:不會有絲毫動搖
-
新一輪俄美會談或于4月中旬在沙特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