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陽:新時代的“通三統(tǒng)”——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與中華文明的復興
最后更新: 2023-09-10 16:15:07好像這是中國比較獨特的問題。中國人尤其是老一代,葉落歸根的觀念非常強。最早19世紀中國開始移民到美國去打苦工,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這些人死了怎么回來?我有一個香港朋友有一個很好的研究,指出當時是用棺材運回來,整個運的過程很復雜。中國人怎么會那么復雜,埋在哪兒不行,非要回來。我可以再補充一個,有一些現(xiàn)象是中國文明特有的。
例如在臺灣,兩蔣的遺體問題是個非常大的政治問題,蔣介石已經(jīng)死了那么多年了,卻不能安葬,老是放在上面,因為按中國傳統(tǒng)他要回老家的祖墳去安葬。這個問題在臺灣變成了非常敏感的政治問題,兩蔣一定要回大陸安葬,實際成為國民黨堅持“中國認同”的一個象征性事情。我們知道蔣家第三代很慘,蔣家第三代男的基本上都死光了,而且死的很早,都是很早死的,臺灣人是比較相信風水的,風水師就認為,這是因為兩蔣棺材老是暴露在外面,破風水的,不利后代。這些問題是中國文明當中比較獨特的,非常麻煩。
兩蔣最近是安葬了,但是仍然不叫正式入土,而是叫“借葬”,暫時入土,也就是臨時的安葬,以后仍然要遷回老家去安葬的。我們不要小看這些事情,這次連戰(zhàn),宋楚瑜回大陸拜祖宗三跪九叩,我們都很感動,感動什么呢?有中國文明的因子在里面。我們最近從連戰(zhàn)在大陸的講話也可以看到,傳統(tǒng)的中國歷史文明對整個中國和中國人具有很強的凝聚力。
我今天想提出的問題就是我們要重新去看我們的中國。可能我們對中國的了解都還只是剛剛開始,我們要重新去了解。包括這25年的改革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成就,都需要重新了解。 要重新認識中國改革成功與毛澤東時代的聯(lián)系和連續(xù)性,重新認識整個傳統(tǒng)中國歷史文明對現(xiàn)代中國的奠基性。我們今天要強調,孔夫子的傳統(tǒng),毛澤東的傳統(tǒng),鄧小平的傳統(tǒng),是同一個中國歷史文明連續(xù)統(tǒng),套用從前中國公羊學的一個說法,就是要達成新時代的“通三統(tǒng)”
總結地說,21世紀最大的問題是要重新去認識中國,而且要在比較當中我們才能真正的了解我們中國。因此有一點我不希望被誤解。我不同意有些人主張可以完全不理會西方,就中國研究中國。我歷來強調的是,要深入研究中國,必須首先研究西方。因為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是生活在一個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世界中,西方的影響無所不在。所以研究中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西方,只有深入研究西方,我們才能有自己的辨別能力。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100多年來實際上我們都是用西方的視角來看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是西方的。中國人從20世紀以來,當我們說“中國是這樣這樣”時,實際總是隱含著“西方是那樣那樣”的看法。20世紀以來,所有談論中國其實都是在做這類比較。比較本身沒有任何不好,問題只在于很多人自以為了解的很多東西實際是靠不住的,你以為你了解西方,但通常而言大言不慚談西方如此這般的,其實都是對西方不甚了解的人。我們深入了解西方以后,就會知道很多中國人所說的西方都是不知所謂的東西,西方并不是象這些人談論的那樣膚淺。成天說點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外在話語例如什么民主自由之類是容易的,不需要什么智商的,但要深入認識西方則不是那么簡單那么容易的,即使西方人本身也并一定就是了解西方的,就象我今天所說并非中國人就一定了解中國一樣。要認識西方和認識中國都是要化大力氣大功夫的。
中國人真正了解西方的其實不多,亂套西方的多。比如說,今天的中國人其實人人都在參考所謂西方,我們當然要不斷參考西方,問題是怎么個參考法。比如說我們今年是2005年,是不是中國的2005年就是要參考西方的2005年?是不是2003的北大改革就是要參考最新最近的哈佛大學的做法?這種胡亂的所謂“國際接軌”就是沒有頭腦的參考,就是根本不懂西方歷史的表現(xiàn)。
我個人認為,今日中國最值得參考的西方,可能是1800年前后的英國和1900年前后的美國,比較接近2000年左右的中國。1800年前后的英國是英國工業(yè)革命造成英國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1780年以后,一方面是大幅度的經(jīng)濟增長,一方面是大規(guī)模的貧富差距,社會矛盾尖銳,我們需要了解英國在其現(xiàn)代轉型的這個關鍵期是如何解決現(xiàn)代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尖銳社會分化和社會沖突的。另外是1900年前后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從1870年到1930年左右是美國的現(xiàn)代轉型期,經(jīng)濟和社會結構都發(fā)生最大的變化,同樣是一方面的高速經(jīng)濟增長,一方面是巨大的社會分化和社會沖突,所有的情況都同我們現(xiàn)在非常相像,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運動,有對于美國新富人階層的強烈抨擊。
這一轉型期的社會矛盾和沖突一直到三十年代羅斯福的所謂“新政自由主義”才形成一種新的社會政治格局,是一個社會各方多少可以接受的,大家妥協(xié)的產(chǎn)物,雖然很多人仍然不滿意,但是好歹多多少少有了一定的社會共識。英國和美國在現(xiàn)代轉型的關鍵期的許多做法對我們是有參考價值的。因此我們對于西方的了解和參考,是要從我們的問題意識出發(fā),才能知道西方的哪些方面對我們是有啟發(fā)的。因此問題并不是要把研究中國和研究西方分開來,而是要更深入、更廣闊地研究西方。我們要大規(guī)模的研究西方,深入地研究西方的整個歷史,即使暫時我們做不到,但是要有這個心。不管怎么樣,西方在各個方面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思考。只有造成一大批深入了解西方的人,就會發(fā)覺很多人說的所謂西方往往是胡說八道,所以研究中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研究西方。
- 原標題:新時代的“通三統(tǒng)”——三種傳統(tǒng)的融會與中華文明的復興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歐美藝人回歸中國演出市場!西城男孩上海震撼開唱
2023-09-10 11:47 -
守正創(chuàng)新,東方衛(wèi)視持續(xù)探索融合發(fā)展新業(yè)態(tài)
2023-09-09 18:17 -
博物館非館方講解亂象調查:講解員講了一路野史
2023-08-02 07:31 -
白玉蘭獎最佳男女主角公布
2023-06-23 22:20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不學習,關著門去講東方故事,挺要命的”
2023-06-23 17:27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被問“配音表演”現(xiàn)象,段奕宏的回答亮了
2023-06-22 14:36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奈飛拍不出《三體》內(nèi)核,但肯砸錢講中國故事挺好”
2023-06-20 19:06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剛剛,奈飛版《三體》發(fā)布首個預告
2023-06-18 16:58 -
“香港人工很貴,超支超期就完蛋了,但是在內(nèi)地…”
2023-06-17 17:46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舒淇是第一人選,不希望拍部女性電影去煽動性別對立”
2023-06-15 21:55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中國文博界泰斗孫機辭世,享年94歲
2023-06-15 12:35 考古 -
“我原以為電影都是好萊塢式的,后來發(fā)現(xiàn)…”
2023-06-14 16:14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為何沒人看中文的?我們不應只追求內(nèi)地幾十億票房”
2023-06-11 14:06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科幻電影周官方宣傳片發(fā)布
2023-06-10 13:47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變革時代如何迎來幸福曙光?曹慰德:中國在走一條幸福的路
2023-06-07 14:06 -
數(shù)字賦能,全民共享!靜安數(shù)字素養(yǎng)科普進校園!
2023-06-03 15:56 上海觀察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發(fā)布國際短片展映片單
2023-06-02 23:01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引發(fā)海外行業(yè)媒體關注
2023-05-26 15:15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布,《三體》《這就是中國》等在列
2023-05-26 10:45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公布四個片單部分影片
2023-05-24 20:43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特朗普轉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jīng)濟政策”,巴菲特回應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束這份中國協(xié)議,不然…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注:辛辣回擊特朗普關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稅遠超預期,再等等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
魯比奧告訴北約:特朗普快對普京沒耐心了
-
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
美股三大股指收盤暴跌,納指進入熊市
-
美股開盤重挫,特朗普:我的政策永不改變
-
90億美元還想不想要?哈佛被下“整改通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