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暉:科技變革時代人文學科面臨的挑戰(zhàn)
關鍵字: 汪暉:科技變革時代人文學科面臨的挑戰(zhàn)汪暉人文清華演講汪暉 清華大學人文學科學科分布中國人文學科誕生過程嚴復先生說過一段話:“所不舉歷史為科者,蓋歷史不自成科”,歷史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歷史者,所以紀錄事實,隨所見于時界而歷數(shù)之,于以資推籀因果揭立公例者之所講求也,非專門之學也?!边@是晚清時他翻譯西方學術時在注釋當中提到的一句話,我摘出來了。也就是說,文史哲的分類作為今天學科制度的形成,完全是現(xiàn)代的產(chǎn)物,它的知識分類的譜系,跟傳統(tǒng)的知識分類譜系,雖然有著傳承、滲透的關系,但從結構上來說是不一樣。
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近代的分類學是從歐洲分類里面產(chǎn)生出來的,所以很自然的,這個知識背后是以西方為中心的知識分類譜系,仍然是我們今天學科體制一個非常核心的部分。所以,到了今天,我們應當重新去思考這些分類譜系和它的知識,在不同文化、地域當中的意義,和我們怎么看待知識分類的問題。其實科學和人文學科的關系,包括它的分類,在不同領域里面也是非常不一樣的。即便在西方,這也是爭議性的問題。
20世紀西方的哲學家,對于科學和哲學的關系也有著不同的看法。曾經(jīng)訪問過中國的大哲學家羅素說,哲學是不能脫離經(jīng)驗科學來追問的。就是說,羅素要求跟自然科學、經(jīng)驗科學之間形成密切的關系。另外一個也同樣偉大的哲學家維特根斯坦說,如果哲學追隨著科學的腳步走的話,只會走到無窮的黑暗當中去。也就是說維特根斯坦要強調哲學領域的自主性,雖然他被看成是一個分析哲學家,但在哲學和科學的問題上,他更強調哲學自主的領域。這是我要討論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就是文化和知識、和人文學科的建立之間的關系。
最后一個方面,現(xiàn)代的人文學科跟知識界新知識群體的形成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所以專門化的學術研究和思想文化運動相互促進,這是近代人文學科和思想發(fā)展非常重要的一個現(xiàn)象。
我們都知道晚清的時候,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等人卷入政治的辯論,同時也卷入大量知識的辯論。20世紀建立民國后,1915年出現(xiàn)了文化運動,出現(xiàn)了不同的文化派別,發(fā)生了劇烈的文化沖突和斗爭,一直到五四時期。我們可以看到新的文化運動激發(fā)起的思想爭論對于現(xiàn)代知識的促進作用,并且使得一代學者跟社會、政治甚至科學變遷保持著某種密切的關系。比如我剛才說的科玄學論戰(zhàn)里面,丁文江是科學家,梁啟超、胡適通常我們看作人文學者,可是他們是作為一個知識群體、一個所謂知識界在互相辯論,他們不是停留在各個有局限的、純粹的分科之學里發(fā)生爭論的。
如果沒有獨立的知識領域,沒有知識界的爭論,人文學科的發(fā)展、思想的激發(fā)是很困難的。一方面,沒有分科之學、沒有專門之學,任何一門知識長足的發(fā)展都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沒有知識領域的相互激發(fā),思想能夠把握時代脈搏、能夠抓住核心問題、能夠提出人們關心的共同問題的能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思想運動跟學術發(fā)展之間是有密切的關系的。
八十年代也有過文化的爭論。我自己在九十年代有幸結識《讀書》雜志的作者,后來也成為編輯?!蹲x書》雜志在我們做編輯的過程中,我常常說它是圓桌:來自不同領域、思想派別、觀點立場的人,可以在這個圓桌上發(fā)生重要甚至激烈的辯論。這些辯論能夠促進知識的發(fā)展,促進年輕一代探求問題的熱情。
這跟今天的條件非常不同,我們今天的大學里,很多知識領域包括學術項目,都是以項目為指導的。算學術成果的時候要看SSCI、CSSCI等等這些所謂的統(tǒng)計制度,表示我們的進展。但是在19世紀到20世紀那么長的思想進展當中,恰恰是最靈活的那些思想爭論所激發(fā)起的學術和思想的進展最值得我們重視,而不是這些統(tǒng)計的數(shù)字,同時這樣的進展能夠促進我們知識的生成。
所以,我覺得這四個歷史前提,能夠讓我們對現(xiàn)代人文學科有個基本了解,明白它的力量、限度和弱點,理解今天遇到了什么問題。我個人覺得今天的問題都跟我們提到的人文學科的前提有密切關系。
我要提到的第一個人文學科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伴隨著全球化、區(qū)域化的進程,人文學科的內容和分科都面臨新的調整。因此需要討論如下問題:如何估價現(xiàn)代人文學科的學科分布?如何思考人文學科與不同人文傳統(tǒng)的關系?
我先從后一個問題、人文學科的不同傳統(tǒng)開始。我剛才說到分類,現(xiàn)代分類跟傳統(tǒng)知識之間的差異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并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我們到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里都有自己文化的內容和一套規(guī)范,有它歷史形成的脈絡。但是這些脈絡今天幾乎無一例外地被包囊到一種西方式的近代分類學里了。我們怎么去估價自己的人文傳統(tǒng),我們怎么估價在這個人文傳統(tǒng)當中產(chǎn)生的舊成果和新成果對于當代的意義?我們要重新去看待這樣一個問題,這是現(xiàn)代歷史這個學科形成過程中自然被排斥和壓抑的部分,我們要重新調動起來。在今天的知識分類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現(xiàn)代的學科制度跟我們自己的知識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關系問題。
- 原標題:人文清華丨汪暉:科技變革時代人文學科面臨的挑戰(zhàn)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泠
-
加州州長急眼:中國躺贏了,你們到底站哪邊? 評論 14直播:美國新一輪“棄臺論”,不同尋常 評論 0“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稅,G7沒討論” 評論 164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評論 421最新聞 Hot
-
加州州長急眼:中國躺贏了,你們到底站哪邊?
-
“戰(zhàn)場轉向,中國將再次占據(jù)先機”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設計 ”,特朗普又要整“緊急狀態(tài)”了
-
“中美關系緩和新跡象”
-
“前所未有”,韓國首爾現(xiàn)“滾回中國”反華抗議
-
普京再提“緩沖區(qū)”:在推進了
-
1票險勝!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過關,債務上限+29萬億
-
美華裔教授: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因自己的民族被迫賣房
-
石破茂與特朗普通話45分鐘:他打給我的
-
“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稅,G7沒討論”
-
槍殺以使館人員,他可能面臨死刑
-
美國8周孕婦腦死亡,卻被要求繼續(xù)懷胎,醫(yī)院:這是法律規(guī)定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