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端洪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
-
香港居民“說不的權利”是如何被濫用的?
又如,在選民一人一票上下工夫,把選舉權往集體抵抗權上引。曾引起熱議的“白票守尾門”方案(只要普選時有過半數白票,選舉即無效),本質上是利用選民“說不”的權利導致選不出特首來。我戲稱之為“守鬼門”。所謂投白票,其實就是選擇無名無姓、無形無體的“白先生”。這不是個鬼是個什么?[全文]
-
每一次修憲,都在歷史轉折點上
良好的憲法導致善治,有善治的地方必有良好憲法。根據這個邏輯,難道能說,中國的成功與中國憲法沒有關系嗎?我們真的應該認真地總結一下我國憲法。同樣根據這個邏輯,我們更應該思考,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憲法,或者需要對現有憲法做哪些改變。[全文]
-
理解香港,就要理解香港的“對峙”
憲制性對峙是一種政治游戲規(guī)則,也是一種對話方式與合作模式。對峙的本義絕非敵對,在這個結構中只有對手,沒有敵人。香港政治中,正常對峙與惡性敵對混雜在一起,有時難以分辨。由于我們不習慣對峙體制,很難按照對峙結構的規(guī)律辦事,往往找不到著力點。[全文]
-
香港的“政治時差”怎么才能倒回來
用最簡單的概念來描述對香港政治的理解,就是“對峙”,它是香港政治精神構造的根本特征。既有惡性對峙的現象,也有合法的和正常的對峙現象。對峙維持在一個合適的限度內是有益的,超出一定限度就轉為惡性。惡性對峙,是香港政治之病。這病,是日加嚴重了。[全文]
-
香港人到底愛不愛國
香港人是否愛國?這是很多人猶豫回答的問題,也是一些民調誤解并誤導市民作出錯誤回答的問題。在衡量港人愛國情懷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歷史對港人集體心理的影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