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莫費·博爾達喬夫| 既非親生母親,也非繼母——俄羅斯與其周邊鄰國:在地緣政治與歷史之間
力量、空間、時間
影響俄羅斯對鄰國行為的因素有三:傳統(tǒng)的實力關系、統(tǒng)一的地緣政治空間和共同的歷史經驗。國際政治的特性表明,最重要的因素是參與者之間力量的簡單對比關系。但對本文所論及的問題而言,地理特征和數世紀以來所形成的聯系也發(fā)揮了同樣重要的作用。俄羅斯曾經并仍將是所謂“后蘇聯空間”占主導地位的大國,因為它擁有眾多的人口、世界上最強的軍隊和核彈頭數量最多的兩個國家之一。然而,俄羅斯必須始終考慮到,地形并未為其提供與鄰國劃清界限的可能性,其所作出的決策取決于共同的歷史經驗。
因此,俄羅斯強大的軍事政治力量既不是其控制鄰國的可信保證,也不可能與鄰國相隔絕。有人認為,許多問題的解決可能還是要回到過去,回到對前加盟共和國內部發(fā)展進行直接控制的某種形式。但這需要俄羅斯凝聚力量,從長遠來看,這對俄羅斯經濟和國家地位都將是致命的。與鄰國相隔絕的政策,需要針對靠近俄羅斯本土最重要中心的邊界制定防御戰(zhàn)略。但在軍事上的主導地位將創(chuàng)造出一種必要的機會,目的在于在俄羅斯周邊形成一種有利于建立穩(wěn)定國際秩序的關系,這種國際秩序不是帝國秩序,即不是直接管理鄰國。
在更漫長的外部邊界,俄羅斯被很多國家所包圍,這是一些僅依靠內部資源無法解決發(fā)展和安全問題的國家。這將使俄羅斯不可避免地成為主要的力量中心,使其鄰國產生相應的期待并促進第三國的參與。
對俄羅斯的期待不容忽視,引入第三國參與的條件是不能限制俄羅斯鄰國的主權。
莫斯科面臨著一個問題,即需要確定與其鄰國發(fā)展互動關系的新形式,這種形式不需要俄羅斯為其鄰國制定國內生活規(guī)則或決定其對外政策,但要保證俄羅斯的安全以及相對穩(wěn)定的邊界和平。這項任務是莫斯科對所有鄰國的統(tǒng)一的戰(zhàn)略,無論這些國家在共同地緣政治空間中處于何種位置。
俄羅斯未來的政策不能建立在延續(xù)現有經驗的基礎之上。
在當今世界,一個國家,即使是像俄羅斯這樣擁有豐富資源及實力雄厚的大國,也不能無休止地重復過去的錯誤。
這將與其內部發(fā)展和周邊國家正在經歷的變化發(fā)生沖突。同時,從國際關系學最流行的理論來看,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遠不如俄羅斯與歐洲、美國或中國的關系那樣易于分析。
在力量格局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任何新的國際秩序,都將建立在一系列恒定因素之上,處于首位的就是歷史和地理。
俄羅斯與前蘇聯國家有著共同的地緣政治空間和共同的歷史經驗,它們影響著所有的理論推論。
中國無論變得如何強大,除北方外,其四面八方仍然被幾個世紀以來對它并不信任的中小國家所包圍。無論印度的經濟進步和人口指標多么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國家永遠是一個半島,很容易被敵對國家或自然屏障與大陸相隔絕。無論歐洲在國際政治中的意義下降到何種程度,其中心地位及其地理距離的便利仍將是相對成功和富有吸引力的決定性因素。
美國將在國際政治中保持其“孤島”的地位,無論未來幾年其與中國的力量對比如何變化,也無論美國社會將如何發(fā)展,美國始終不會將任何地區(qū)的挑戰(zhàn)視為對其安全的直接威脅。
就俄羅斯周邊的實力構成而言,在19世紀歐洲列強中,只有俄羅斯占據著獨特位置,因為它仍然被從帕米爾高原到波羅的海的昔日帝國統(tǒng)治下的國家所包圍。只有在東方,俄羅斯與偉大中國接壤,俄羅斯從未控制過中國,除軍事實力外,在現代大國實力的所有方面,中國都超過了俄羅斯。與奧地利或土耳其不同,俄羅斯在規(guī)模和整體實力方面比鄰國強很多倍,在可預見的將來它仍將保持這種地位。
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民眾發(fā)起示威,抗議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圖自AP
對所有鄰國來說,30年來俄羅斯的興衰起伏都是其發(fā)展及實現其目標的最重要因素。
對從西部的愛沙尼亞到東部的吉爾吉斯斯坦這14個主權國家來說,俄羅斯對其國家安全都是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
但是,這些國家的發(fā)展和對外政策行為,仍然是俄羅斯保障安全及與在國際政治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其他大國互動的一部分。因此,俄羅斯與其鄰國都是統(tǒng)一整體的一部分,它們在更廣泛的國際背景下進行互動。
歷史、歷史事件及歷史經歷是影響國家行為的慣性基礎,因此不可否認俄羅斯與其鄰國的共同歷史。尤其有必要認真對待那些限制性因素,這些因素使俄羅斯在其地理空間內依賴于特定的大國行為路徑,而且,共同的歷史經驗形成的一些后果與俄羅斯的戰(zhàn)略文化密切相關。但與地理條件不同的是,過往情形和決策對外交政策的決定性是可以克服的。一國在民族國家疆界外要按照可確保其未來生存的路徑來行動。實際上任何成功的對外政策都是克服既定路徑的范例,要利用一國可支配的資源,鞏固其持久性。作為實施這一戰(zhàn)略任務的一部分,地緣政治地位和武力并不是其負擔,在俄羅斯與鄰國的關系中,地緣政治地位和軍事實力是它的資源,這與其他國家一樣。
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它的鄰國,直到現在,也就是蘇聯解體30年后,才開始為自己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經驗。俄羅斯由于其規(guī)模及強大國家性的持久傳統(tǒng)(至少五百年),在既定條件下的行為從來都是理性的。對其鄰國來說,克服歷史“路徑”則更為重要,它們(無一例外)才剛剛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主權國家,在其地緣政治和客觀實力布局的框架內對自身命運承擔著責任。
如果現實政治是面向未來的,那么歷史經驗決定著現實政治應該超越的框架。而且,在30年時間里,前蘇聯所有國家都走過了具有重要意義的獨立發(fā)展的漫長道路,在此過程中,與俄羅斯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關系。否認共同的歷史經驗或試圖與鄰國相隔絕,不應成為一種目標,因為這與地理位置相矛盾。但是,如果一國的自主的對外政策具有復仇性,在這種情況下,這種政策才是過去路線的延續(xù)。
期待俄羅斯在歷史框架基礎上制定對鄰國的政策,就意味著認為回到過去是一種任務。這就是說,莫斯科正在管理著與外部世界相隔絕的帝國秩序,意味著現有的獨立國家要重新并入俄羅斯。這種可能性已超出理性和愿望的界限。因此,俄羅斯對其鄰國的政策不應基于歷史預期,而應基于我們這個時代正在形成的國家利益的觀念。
正是對外部世界的開放性使得俄羅斯可以更靈活的方式與鄰國互動,引入處于歷史形成的邊界以外的大國,共同解決俄羅斯對外政策任務。換言之,俄羅斯可以一種新的身份并依靠其地緣政治地位,沿其外部邊界推行對外政策,這種政策不應在利益范圍與俄羅斯的存在之間規(guī)定清晰的分界線。與其直接接壤的近鄰空間本身沒有實際意義,只有在更廣泛的全球性進程和任務背景下才顯出其重要性。如果一個與俄羅斯具有同樣規(guī)模和雄心的國家將自己的利益局限在明確界定的地理區(qū)域內,那將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利益區(qū)意味著關系的專有性,在現代世界難以想象。但這也要求鄰國能夠不以歷史經驗和神話為基礎,而是在評估自身狀況的基礎上執(zhí)行成熟的對外政策。
- 原標題:既非親生母親,也非繼母——俄羅斯與其周邊鄰國:在地緣政治與歷史之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軍證實:圖是真的
2022-01-29 07:53 -
烏克蘭總統(tǒng):恐慌致125億美元資金從烏撤出
2022-01-29 07:32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新增確診52萬例、死亡3514例
2022-01-29 07:19 美國一夢 -
再過幾小時拜登就要去視察,匹茲堡一座橋塌了...
2022-01-28 22:54 美國一夢 -
美副國務卿呼吁中國:勸勸俄羅斯吧
2022-01-28 21:07 烏克蘭之殤 -
去年俄接收境外包裹超9成來自中國
2022-01-28 20:50 -
“歐盟想替立陶宛出頭,德國卻要給中國減壓”
2022-01-28 20:48 -
不到48小時,美國至少6名警察中槍
2022-01-28 20:26 美國槍擊案 -
拜登稱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白宮:CNN報道錯誤
2022-01-28 20:21 烏克蘭之殤 -
美方向中方推薦“合理防疫方案”,外交部回應
2022-01-28 18:43 中美關系 -
濫殺平民“鐵證”不斷被曝光,美國防部終于行動了
2022-01-28 18:06 美國一夢 -
被美國流浪漢罵“滾回中國”,他撿起了棍子
2022-01-28 17:38 美國一夢 -
烏克蘭一軍工廠發(fā)生槍擊案,美國此前稱俄將“為入侵制造事件”
2022-01-28 15:09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警告:約200枚美國核彈分布在5個無核北約國家
2022-01-28 14:30 涼戰(zhàn) -
失控漂浮7年,SpaceX火箭殘骸預計35天后撞上月球
2022-01-28 14:08 -
“中國援助緊急物資體現對湯加人民最真摯的誠意”
2022-01-28 14:02 -
8小時談判后,俄烏同意遵守?;饏f(xié)議:2周后再談
2022-01-28 11:41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逮捕美國前外交官:涉嫌利用外交身份走私毒品
2022-01-28 11:13 俄羅斯之聲 -
立陶宛總統(tǒng)再表態(tài),敦促外長修改“臺灣代表處”名稱
2022-01-28 11:06 臺灣 -
中亞這兩國又交火,17人受傷
2022-01-28 10:46
相關推薦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35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99“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38“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7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4最新聞 Hot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國說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宮表態(tài)
-
印度對中國出手,鋼鐵征12%關稅
-
普京:愿與烏克蘭直接談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一客機在機場發(fā)動機起火,機上300人被迫撤離
-
特朗普借關稅“忽悠”日韓投資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項目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