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莫費·博爾達喬夫| 既非親生母親,也非繼母——俄羅斯與其周邊鄰國:在地緣政治與歷史之間
【導讀】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2021年第6期刊發(fā)了季莫費·博爾達喬夫的文章《既非親生母親,也非繼母——俄羅斯與其周邊鄰國:在地緣政治與歷史之間》,對蘇聯(lián)解體以來“后蘇聯(lián)空間”內各國關系以及俄羅斯處理與周邊鄰國關系的外交思想進行了分析。
季莫費·博爾達喬夫是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項目主任,俄羅斯高等經濟大學科學研究部歐洲與國際綜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微信號“歐亞新觀察”翻譯此文,文章觀點不代表工作室立場。觀察者網轉載該文,僅供讀者參考。
【文/季莫費·博爾達切夫,譯/尼基塔】
前宗主國的正確政策應該是積極克制,有必要讓原來的仆從國有機會獨立走上成為負責任的國際社會成員國的道路。
作為統(tǒng)一國家解體后30年,俄羅斯似乎能夠確定在其國界周邊形成的國家最可行的存在形式——相對強大的主權國家,能夠追求獨立和其合理的外交政策。有兩種可能的選擇——不斷激化的混亂狀態(tài),或者是在俄羅斯控制下的帝國秩序的回歸——都不會對俄羅斯構成生存威脅,但從21世紀其自身在該地區(qū)的首要任務和發(fā)展方向的角度來看,這兩種選擇均不可取。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俄羅斯周邊鄰國在建立國家性過程中保留他們所建立的東西或從人為的失敗中恢復以后,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應對擺在他們面前的任務。
從地位重要的大宗主國與其以前領地(國家)之間關系的歷史,便可知曉這個問題的正面和負面答案的許多例證。同時,很難找到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前宗主國應該對以前那些領地(國家)的命運表現(xiàn)出特別的同情。也許最正確的應該是采取積極克制的政策,這將使新國家有機會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參與者獨立走過成長之路。
獨立、理性的外交政策首先以客觀評估自身地緣政治地位和周邊空間力量平衡為基礎和在國際環(huán)境中的行事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說,俄羅斯、美國、中國等核大國是個例外。這些國家的地緣環(huán)境是全世界,在實力上處于國際秩序的頂端。但是對于所有其他國家,即本文所論述的俄羅斯周邊鄰國來說,具體情況更容易本地化。這些國家與俄羅斯處于單一地緣政治空間框架內,歷史地與俄羅斯聯(lián)系在一起。
一個尚未失去的帝國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國家獲得了對其發(fā)展來說相對和諧的規(guī)模和內部結構。英國歷史學家多米尼克·利文 (Dominic Lieven) 公正地指出,在所有現(xiàn)代帝國中,只有俄羅斯帝國在一個世紀內崩潰了兩次,這首先是“俄羅斯民族反抗帝國義務及其所依據的意識形態(tài)”的結果。引發(fā)這種情況的最重要因素是,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競爭失敗所帶來的威脅。
俄羅斯國家于1721年成為一個帝國,其地理范圍與300年后大致相當。這并不妨礙俄羅斯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大國,是一個能在歐洲力量平衡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大國,當時的歐洲力量平衡等同于全球平衡。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俄羅斯的自身能力沒有得到顯著增強,在1917年帝國解體和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得以保留下來,集中在烏拉爾到太平洋的廣闊地區(qū)。
雖然1991年的地緣政治變化使俄羅斯國家的實際規(guī)??s小了,但并沒有像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奧匈帝國、德國或奧斯曼帝國那樣失去其最重要的特性和資產。蘇聯(lián)帝國擺脫了外部重負,但并未撼動其力量基礎——集中在西伯利亞到太平洋廣袤地域的資源儲備與軍事力量,并得到歐洲部分的行政資源和人口資源的強力支撐。
俄羅斯國家現(xiàn)在仍然是多民族國家,因此,它仍然面臨著管理多民族社會的任務。但俄羅斯民族占主導地位并有能力控制整個疆土,因為俄羅斯民族在國家任何地區(qū)都占大多數。
與此同時,在從波羅的海到太平洋的廣大地域,俄羅斯民族與其他民族共存。這并沒有讓俄羅斯在蘇聯(lián)解體后縮小到極限程度,并未像 19 世紀歐洲其他帝國——大英帝國、法國、奧匈帝國或奧斯曼帝國那樣,變成一個狹窄的國家核心的極限程度。
也許這就是為什么俄羅斯迄今為止成功地避免了試圖對1991年后消失領土恢復直接控制的誘惑——尚未失去的帝國不需要重建。俄羅斯對烏克蘭和格魯吉亞施加的壓力,很可能不是新領土擴張進程的開始,而是在解決一些問題,要么是消除安全威脅,要么是對其鄰國的行為進行長期修正。俄羅斯接受這些國家已經獨立的事實。
當前俄羅斯擁有真正的獨一無二的地緣政治地位。
俄羅斯同時面向歐亞大陸所有最重要的地區(qū)——歐洲、中東、中東和東亞。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在選擇首要任務方面具有極大的可能性,不能專注于某一個地理方向。
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并不是約束和限制,而是其外交政策的資源,其主要任務是與其他國家進行實力競爭。領土是國家在戰(zhàn)爭期間采取行動或在和平時期進行談判的基地。在這方面,俄羅斯擁有極其豐富的資源,可以在地球上最大的大陸——歐亞大陸的各個方向大展身手。
軍事力量與經濟潛力相結合,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地位證明這樣一個事實,即沒有任何一個外交政策方向對俄羅斯具有存在主義的意義。
正如我們近年來所確信的,不能長期專注于其中一個方向會產生諸多成本。如果其結果對國家的生存沒有根本意義的話,很難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來支持將國家所有精力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外交政策方案上。例如,俄羅斯“轉向亞洲”政策受到抑制,正是由于俄羅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證實僅對其中一個方向給予特別關注的結果。俄羅斯的任何新的“地理”作用力——西伯利亞或南部地區(qū),即使它成為首要任務,但出于客觀原因也只是短期效應。俄羅斯人口相對較少,地域遼闊,資源豐富,關鍵是不依賴于與外部環(huán)境的互動。
但是,正如俄羅斯歷史所表明的那樣,好處遠比損失大得多。保留帝國規(guī)模、權力自治和地緣政治選擇自由使現(xiàn)代俄羅斯獨立于外部環(huán)境,因此,必須奉行一項政策,其基礎不是應對外部挑戰(zhàn)的需要,而是出于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俄羅斯在全球范圍內堅持尊重自己的正義理念的愿望與國際秩序中缺乏必要性之間的無休止的搖擺,當然會引起智識的不適。然而,它們的起源具有客觀性質。
在俄羅斯外交政策討論中,有請求組建“朋友圈”的提議,對俄羅斯“沒有盟友”一事感到痛心。然而,這種怨言的誠意總是受限于潛在朋友和盟友對俄羅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與美國和中國一樣,俄羅斯擁有世界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綜合實力。
因此,這些大國總是難以確定他們?yōu)槭裁葱枰擞选獩]有任何一個其他國家對他們具有重大價值。
然而,作為一個孤島式大國和貿易大國,美國需要可以彌補其地緣政治孤立地位成本的基地。這種脆弱性是一種獨特的補償,在這種情況下,地理位置可使美國在外交意義上審視大多數地區(qū)安全問題。正如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中國在達到一定程度的內部經濟穩(wěn)定后,也可以推行封閉政策,限制其全球存在。對中國來說,內部狀況總是對外部事態(tài)重要得多。俄羅斯由于人口稀少,選擇封閉要承擔很高的代價,因此不能走向封閉,但外部聯(lián)系也不會為俄羅斯解決自身生存問題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 原標題:既非親生母親,也非繼母——俄羅斯與其周邊鄰國:在地緣政治與歷史之間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美軍證實:圖是真的
2022-01-29 07:53 -
烏克蘭總統(tǒng):恐慌致125億美元資金從烏撤出
2022-01-29 07:32 烏克蘭之殤 -
美國新增確診52萬例、死亡3514例
2022-01-29 07:19 美國一夢 -
再過幾小時拜登就要去視察,匹茲堡一座橋塌了...
2022-01-28 22:54 美國一夢 -
美副國務卿呼吁中國:勸勸俄羅斯吧
2022-01-28 21:07 烏克蘭之殤 -
去年俄接收境外包裹超9成來自中國
2022-01-28 20:50 -
“歐盟想替立陶宛出頭,德國卻要給中國減壓”
2022-01-28 20:48 -
不到48小時,美國至少6名警察中槍
2022-01-28 20:26 美國槍擊案 -
拜登稱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白宮:CNN報道錯誤
2022-01-28 20:21 烏克蘭之殤 -
美方向中方推薦“合理防疫方案”,外交部回應
2022-01-28 18:43 中美關系 -
濫殺平民“鐵證”不斷被曝光,美國防部終于行動了
2022-01-28 18:06 美國一夢 -
被美國流浪漢罵“滾回中國”,他撿起了棍子
2022-01-28 17:38 美國一夢 -
烏克蘭一軍工廠發(fā)生槍擊案,美國此前稱俄將“為入侵制造事件”
2022-01-28 15:09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警告:約200枚美國核彈分布在5個無核北約國家
2022-01-28 14:30 涼戰(zhàn) -
失控漂浮7年,SpaceX火箭殘骸預計35天后撞上月球
2022-01-28 14:08 -
“中國援助緊急物資體現(xiàn)對湯加人民最真摯的誠意”
2022-01-28 14:02 -
8小時談判后,俄烏同意遵守?;饏f(xié)議:2周后再談
2022-01-28 11:41 烏克蘭之殤 -
俄羅斯逮捕美國前外交官:涉嫌利用外交身份走私毒品
2022-01-28 11:13 俄羅斯之聲 -
立陶宛總統(tǒng)再表態(tài),敦促外長修改“臺灣代表處”名稱
2022-01-28 11:06 臺灣 -
中亞這兩國又交火,17人受傷
2022-01-28 10:46
相關推薦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評論 20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評論 176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153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16“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53最新聞 Hot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
外媒緊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國,特朗普恐難如愿
-
特朗普稱未來三天公布俄烏和平方案,美媒曝細節(jié)
-
工業(yè)電化學奠基人郭鶴桐教授逝世,享年95歲
-
挑釁!英軍高官:臺海問題,準備好了
-
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誰將繼任教皇?
-
石破茂再發(fā)狠:不打算唯命是從
-
國際乒聯(lián)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單第3
-
最高竟達3500%!劍指中企,美國又動手了
-
“美國自毀前程,中國肯定樂壞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獵德大橋頂部,廣州交警回應
-
特朗普再次抨擊鮑威爾:美國幾乎沒有通脹,他總是降息太遲
-
“內鬼”李剛,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將損害蘋果和英偉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