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振環(huán):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關(guān)鍵字: 長頸鹿外交中外交通史朝貢物靈政治:作為盛世瑞獸的文字與圖像記憶
“麒麟”,也可以寫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一種獨角神獸,按照《爾雅》的記述,麟的形狀類似鹿或獐,獨角,全身生鱗甲,尾象牛?!妒酚洝に抉R相如傳》所記《上林賦》:“獸則麒麟?!薄妒酚浰麟[》稱張揖曰:“雄為麒,雌為麟,其狀麇身牛尾,狼蹄一角?!币詾轺梓胫坌苑Q麒,雌性稱麟。這是以天然的鹿為原型衍化而來的神奇動物,具有趨吉避兇的含義,被尊為“仁獸”、“瑞獸”。中國人對麒麟的崇拜由來已久,《孟子·公孫丑》稱:“麒麟之于走獸”如同“圣人之于民”,“出于其類,拔乎其萃”。東漢王充《論衡·講瑞篇》亦稱:“麒麟,獸之圣者也?!敝袊糯0选镑塍w信厚,鳳知治亂,龜兆吉兇,龍能變化”的麟、鳳、龜、龍四獸并稱,號為“四靈”,而麟又居“四靈”之首。這一靈獸的出現(xiàn),往往是與盛世聯(lián)系在一起,所謂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洞呵铩钒Ч哪辏骸按海麽鳙@麟”,射殺麒麟被視為是周王室將亡的預(yù)兆。麒麟在明清時期也是武官一品官服飾的標(biāo)識,寓意“天下平易,則麒麟至也”。民間一般稱麒麟是吉祥神寵的靈獸,主太平、長壽,并有麒麟送子之說。因此,麒麟也可分為送子麒麟、賜福麒麟、鎮(zhèn)宅麒麟,麒麟在民間風(fēng)水中類似萬金油,具旺財、鎮(zhèn)宅、化煞、旺人丁、求子、旺文等等作用,各方面都可以使用?!傍P毛麟角”、“麟吐玉書”,都是古人通過麒麟引申出的文化贊語。
至于真正的麒麟究竟是何形狀,其實古人亦不得而知。漢代《麒麟碑》、《山陽麟鳳碑》以及陜西綏德漢墓畫像石上面的麒麟紋、漢磚上的麒麟圖案與馬和鹿的樣子相似,頭生一角,角上有圓球或三角狀物,以表示角為肉質(zhì)角。江蘇徐州賈旺的東漢畫像石中更清晰地刻畫了數(shù)頭神態(tài)各異的長頸鹿形象,都是軀高頸長,似鹿非鹿,身被紋彩,頭上生有肉角,尾如牛尾的動物。此外,在徐州茅村漢墓的畫像石中也有與長頸鹿形象相近的麒麟畫面。魏晉南北朝時期,陵墓雕刻藝術(shù)復(fù)興,除了繼承了漢代石刻的雄渾氣勢以外,更加注重吸收印度、希臘、波斯的藝術(shù)因素,這些外來因素也賦予了麒麟形象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這一時期的陵墓石雕分為石道神柱、石碑、石獸三種,石道神柱與希臘神殿石柱風(fēng)格如出一轍,而石獸則以麒麟、天祿、辟邪為主。此時的石刻注意了左右對稱的特點,并形成了一定制度,陵前的石獸或雙角,或單角,肩上或腿部均雕刻有翼,通稱為“麒麟”。宋武帝劉裕初寧陵、齊武帝肖頤景安陵、齊景帝肖道生修安陵前的石麒麟,都是中國古代藝術(shù)吸收外來藝術(shù)因素而成的代表之作。如果說漢代麒麟形象與鹿類相近,那么魏晉南北朝的麒麟形象多為頭長一角,獅面,牛身,尾帶鱗片,腳下生火,與獅、豹的形象更為接近。
早先出現(xiàn)在古代其他器物上的麒麟形象,或為古人根據(jù)自己的幻想創(chuàng)造出來的虛幻動物,原是想著能把龍的飛翔、馬的奔騰和魚鱗的堅固等優(yōu)點合而為一,所以麒麟是建立在幻想基礎(chǔ)上的,有著更多的美好寓意;或象征威猛,以符合能人志士的形象,于是一些能人志士就喜歡將麒麟通過各種方式表達(dá)出來,以此來展現(xiàn)自己威猛無敵的形象。中國古代傳說中盛世有“麒麟”出,這是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吉兆,但是這個時代往往只是百姓心中的向往,誰也沒見過這種古籍中形容為鹿身、牛尾、獨角神獸的模樣,甚至一直有人懷疑這一動物存在的真實性。典籍中關(guān)于長頸鹿的記載,最早可能出自晉代李石所著《續(xù)博物志》,記錄非洲索馬里沿岸撥拔力古國出產(chǎn)異獸,身高一丈余,頸長九尺。宋代趙汝適著的《諸蕃志》中,稱非洲長頸鹿為“徂蠟”:“狀如駱駝,而大如牛,色黃,前腳高五尺,后低三尺,頭高向上,皮厚一寸?!?
第一次“麒麟貢”是永樂十二年(1414)榜葛剌國新國王賽勿丁進(jìn)貢的一頭長頸鹿,引發(fā)了朝野轟動,因為中國人從未親眼目睹過這一形態(tài)和習(xí)性的動物。百官們雖然稽首稱賀,不過當(dāng)時朝野對長頸鹿究竟屬何種動物均很難確定,或稱“錦麟”、“奇獸”;或稱“金獸之瑞”;《天妃靈應(yīng)之記碑》中稱“麒麟”“番名祖剌法”,系阿拉伯語“Zur?fa”的音譯,鄭和的隨員費信所著《星槎勝覽》稱“阿丹國”作“祖剌法,乃‘徂蠟’之異譯也”。而“徂蠟”可能是索馬里語“Giri”的發(fā)音,將之與“麒麟”對應(yīng),實在是鄭和及其隨員或朝臣們聰明的譯法,因為“麒麟”的發(fā)音接近索馬里語“徂蠟”,于是形成音意合譯名,堪稱完美。以漢語古典詞“麒麟”,來對應(yīng)長頸鹿的索馬里語“Giri”,這一音意合譯詞很反映中國文化的特點,即將動物與祥瑞之兆聯(lián)系在一起,給動物賦予人事的褒貶,由此,這一動物譯名彌漫著中國典雅的品質(zhì),可以說是贏得了一種翻譯上的詩意表達(dá),富含情感的內(nèi)涵,迎合士大夫的期待,當(dāng)然,也是翻譯者對于皇權(quán)的認(rèn)可,“麒麟”的譯詞也成了“權(quán)力轉(zhuǎn)移”中的一個例證。
由于明朝官方關(guān)于鄭和下西洋的材料沒有得到有效的保存,或有人認(rèn)為“舊案雖有,亦當(dāng)毀之以拔其根”,因此造成目前所見的官方文獻(xiàn)的記載多比較簡略。特別是到了明末官方的“鄭和記憶”逐漸進(jìn)入失憶的狀態(tài),清前期留在官方系統(tǒng)中的權(quán)威資料,主要就是乾隆時期張廷玉的《明史》。而我們所知的關(guān)于鄭和下西洋的民間記憶主要保存在使團(tuán)隨行人員馬歡著《瀛涯勝覽》、費信著《星槎勝覽》和鞏珍著《西洋番國志》當(dāng)中,其中馬歡的《瀛涯勝覽》和鞏珍的《西洋番國志》有若干關(guān)于“貢麒麟”的記錄。如馬歡的《瀛涯勝覽》在“忽魯謨廝”一條就記述:“國王將獅子、麒麟、馬匹、珠子、寶石等文物并金葉表文,差頭目跟同回洋寶船,進(jìn)獻(xiàn)朝廷?!狈Q“麒麟前兩足高九尺余,后兩足約高六尺,長頸,抬頭頸高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騎。頭生二短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跆,匾口,食粟豆面餅” 。鞏珍《西洋番國志》記載“忽魯謨斯”在永樂中期,“國王修金葉表文,遣使寶舡,以麒麟、獅子、珍珠、寶石進(jìn)貢中國”。
長頸鹿這一動物被譯為“麒麟”,可以向世人表示因為大明上有仁君,才有此瑞獸的到來。明成祖自然非常高興,令畫師沈度作麒麟圖,并作《瑞應(yīng)麒麟頌并序》,獻(xiàn)上《麒麟頌》的還有楊士奇、李時勉、金幼孜、夏原吉、楊榮等諸大臣,《瑞應(yīng)麒麟詩》匯編起來厚達(dá)十六冊之多。楊士奇有《西夷貢麒麟早朝應(yīng)制詩》稱:“天香神引玉爐熏,日照龍墀彩仗分。閶闔九重通御氣,蓬萊五色護(hù)祥云。班聯(lián)文武齊鹓鷺,慶合華夷致風(fēng)麟。圣主臨軒萬年壽,敬陳明德贊堯勛?!庇罉肥?1415),麻林國“貢麒麟”,大臣夏元吉撰《麒麟賦》,其序文:“永樂十二年秋,榜葛剌國來朝,獻(xiàn)麒麟。今年秋麻林國復(fù)以麒麟來獻(xiàn),其形色與古之傳記所載及前所獻(xiàn)者無異。臣聞麒麟瑞物也,中國有圣人則至。昔軒轅時來游于囿,成康之世見于圃,是后未之聞也。今幾歲之間而茲瑞再至,則圣德之隆,天眷之至,實前古未之有也。宜播之聲詩,以傳示無極?!?
盛世“貢麒麟”也見之民間文獻(xiàn),如明《五雜俎》中描述的麒麟形象,亦為長頸鹿:“永樂中曾獲麟,命工圖畫,傳賜大臣。余常于一故家見之。其全身似鹿,但頸特長,可三四尺耳。所謂麇身、牛尾、馬蹄者近之。與今所畫(按這是指傳統(tǒng)的麒麟圖畫),迥不類也?!泵髯T拭鳌兑坝洝贰八摹敝姓f:“先公說:正統(tǒng)中在朝每燕享,廷中陳百獸。近陛之東西二獸,東稱麒麟,身似鹿,灰色,微有文,頸特長,殆將二丈,望之如植竿。其首亦大概如羊,頗丑怪,絕非所謂麇身鳳頸,有許文彩也,乃永樂中外國所獻(xiàn)?!薄邦i特長,殆將二丈”雖不免夸張,但此獸無疑是長頸鹿。
法國學(xué)者阿里·瑪扎海里的《絲綢之路——中國—波斯文化交流史》中指出明朝經(jīng)常有攜帶“奇獸”的使節(jié),更像是一個流動的馬戲團(tuán)或雜技團(tuán)。他們經(jīng)常護(hù)送鴕鳥、猞猁猻和經(jīng)過狩獵訓(xùn)練的豹子入朝,最多的還是中國人很難見到的獅子。明朝沿襲東漢和唐朝的舊例而懷有極大的興趣接受這些笨重的貢物,并賞賜絲綢、大隼等中國的土產(chǎn)。在紫禁城中有一個遼闊的萬牲園,他們在那里飼養(yǎng)了非常多的動物,“有數(shù)百頭各國國王進(jìn)貢的獅子”。也激起了許多儒家學(xué)者的反對,但是,他們的抗議卻徒勞無益,因為對明王朝來說,這是一個有關(guān)威望的簡單問題。通過觀賞這一異域進(jìn)貢的奇獸形象,建立起對于政治權(quán)威的認(rèn)同感和畏懼感,包括政治上層的下屬以及普通民眾,使他們在觀賞這一異獸的過程中,因為個體對于自然界動物秩序的感受也參與其中,逐漸構(gòu)建出一種對于政治權(quán)威的恐懼感和敬畏感。這種象征,不僅僅存在于政治上層所設(shè)定的典章制度的層面,也對普通民眾的觀念和行為予以很多影響、規(guī)勸和震懾。
- 原標(biāo)題:鄒振環(huán):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zé)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04-13 07:14:41
-
英拍賣行拒撤拍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 文物局強烈譴責(zé)
2018-04-10 13:20 考古 -
《新聞聯(lián)播》用了6分多鐘來緬懷他
2018-04-06 09:44 -
為什么中國會成為這樣的中國?
2018-04-03 10:00 憲法與政治 -
在古代,好酒的江南人這樣玩轉(zhuǎn)四季時令
2018-03-31 08:25 趣讀 -
專家:虎鎣未必是圓明園流失文物,或炒作吸引“愛國情懷”
2018-03-29 10:03 考古 -
圓明園被搶西周青銅器將在英拍賣 文物局:正在核實
2018-03-28 18:59 -
曹操墓有新進(jìn)展:曹操遺骸基本確認(rèn)
2018-03-25 15:00 考古 -
朝鮮擁核,誰應(yīng)當(dāng)負(fù)歷史責(zé)任(三)
2018-03-24 09:07 朝核危機(jī) -
中國最古老“骨髓炎病患”現(xiàn)身
2018-03-23 10:42 考古 -
三道城墻為何都擋不住“靖康之恥”
2018-03-21 08:18 -
2000多年“陳釀”出土!
2018-03-19 15:57 考古 -
海昏侯到底是有文化的君子,還是裝門面的土豪?
2018-03-10 11:32 趣讀 -
撈出武藏的美提,又撈出了“太太”列克星敦
2018-03-06 17:00 -
周恩來侄女:伯父疼愛我們但講原則 不允許搞特殊
2018-03-06 11:49 2018兩會 -
曹操高陵被證曾遭毀陵 或與曹丕有關(guān)
2018-02-28 19:54 考古 -
這位在中國名聲不顯的武術(shù)家,為何在日本廣受歡迎?
2018-02-24 22:13 -
將它推向世界的那個人,去世了
2018-02-23 13:32 -
秦兵馬俑博物館前館長:兵馬俑被損盜多日才發(fā)現(xiàn) 不可原諒
2018-02-19 16:02 考古 -
一場具有文化底蘊的表情包大戰(zhàn)
2018-02-08 10:15 趣讀 -
火槍摧毀了騎士?不太對
2018-02-02 07:18 不列顛
相關(guān)推薦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評論 49“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171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27“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4日本這回要對美國咬緊牙關(guān)不松口了 評論 123最新聞 Hot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yuǎn)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shè)施”
-
突發(fā)!巴基斯坦一校車爆炸,4死38傷
-
特朗普:教皇的兄弟是MAGA大粉
-
退群,匈牙利國會批準(zhǔn)了
-
海軍第三艘“大白船”亮相,加裝PCR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