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庫研究報告:美國對華開啟“大圍剿”,中國如何防范?
二是組建“半導體聯盟”,試圖拉攏日本、韓國等盟友建立一個沒有中國參與的芯片開發(fā)制造體系。2022年3月底,美國向韓國三星、SK海力士,日本的東芝、瑞薩,臺灣地區(qū)的聯發(fā)科、臺積電、日月光以及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美光等企業(yè)發(fā)出組建所謂“chip4”半導體聯盟的倡議。
該聯盟旨在通過聯合日本、韓國的半導體龍頭企業(yè)配合臺積電、日月光等臺企,控制包括材料供應、芯片設計、芯片制造、封裝測試在內的整個半導體的產業(yè)鏈,打造不包括中國的高科技網絡和供應鏈,對我國的半導體行業(yè)發(fā)展進行進一步的圍追堵截,從而在尖端科技領域與中國“精準脫鉤”,延滯中國產業(yè)升級和經濟發(fā)展,以獨占技術優(yōu)勢,強化經濟霸權。
三是對特定企業(yè)實施針對性制裁。不斷狙擊中國高科技企業(yè)。繼7個超算實體、江蘇天元之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將中國電信美洲公司以及中國移動國際公司等多家公司納入“實體清單”。準備對中國監(jiān)控攝像頭公司??低暡扇∵M一步限制性措施,這將是美國首次對一家大型中國科技集團實施此類制裁;對汽車企業(yè)開展調查。全面調查中國的大型車企是否在使用美國的關鍵技術,包括是否使用美國的軟件技術、是否使用美國的核心設備以及是否使用美國的原材料,壓制中國汽車行業(yè)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
四是威逼中國切斷中俄經貿往來。美國有意將中俄正常貿易往來視為對俄羅斯的支持,并以此為借口對中國下手,威脅中國不能幫助俄羅斯逃避制裁,否則將會讓中國付出代價。自俄烏沖突以來,美國便拉攏盟友國一同制裁俄羅斯,同時,威脅中國停止同俄羅斯的多領域合作。
2022年3月,美國兩次威脅中國制裁俄羅斯,美國白宮新聞發(fā)言人普薩基表示:中俄友好外交關系已令外界為之膽怯,如若中國再不遵守制裁俄羅斯的相關行動,美國將通過相應的辦法報復中國。在普薩基表態(tài)后兩天的時間,美國商務部長也對中國發(fā)出威脅:如果中國本土企業(yè)不遵守美對俄實施的管制、制裁措施,美國將暫停對中國供應設備與軟件。如若中國再不對此做出行動,中國企業(yè)必將迎來致命性打擊。
(二)多空并舉、金融施壓中國企業(yè)
2022年以來,中美在金融層面的博弈已進入到實際操作層面。
一是通過資本市場打壓中國企業(yè)。中概股是近年來中美金融博弈的焦點問題,俄烏沖突之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頻繁將中概股列入“預摘牌”名單。2022年3月10日,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SEC將5家中概股公司列入有退市風險的清單,中概股集體暴跌,并傳導至港股和A股。3月23日、30日又公布了兩批,包括百度、愛奇藝等企業(yè)。4月,繼續(xù)公布兩批,包括理想汽車、知乎、貝殼等29家公司。5月5日,該清單增加了88家,包括拼多多、京東、網易、小鵬汽車、中國移動、B站等。這是2022年SEC發(fā)布的第六批中概股“預摘牌”名單。目前在美股的中概股約250余家,前后共計6批128家公司被列入該名單,“預摘牌”公司數已經超過一半。
二是對中國進行金融制裁的公開威脅。3月17日,盧比奧等議員提出所謂的“遏制中俄合謀法”,稱中國若存在著繞開SWIFT在金融領域繼續(xù)與俄羅斯合作的情況,美國將制裁中國,凍結或終止任何與中國金融機構相關的美國賬戶和財產等。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也聲明美方正密切關注中方向俄羅斯提供經濟或者物資支持的程度,并已向中方表示,幫助俄羅斯規(guī)避制裁將會面臨次級制裁的后果。顯然,打劫完俄羅斯的海外資產后,美國又準備對中國海外資產出手。
三是限制美國公司對中國公司投資。早在2019年,特朗普政府就在考慮取消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并且研究如何限制美國的金融公司對中國公司的投資。拜登上臺后,加強了對美國資本流入中國的限制,擴大了禁止美國投資中國公司的名單。
據美國“政治”網站2022年3月7日報道,以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為首的安全官員一直在鼓動拜登發(fā)布一項行政命令,以禁止美國銀行和基金對中國科技公司和初創(chuàng)企業(yè)的投資。盡管這項行政令因遭到財政部和商務部官員反對而擱淺,但在中美博弈愈演愈烈的形勢下,不能保證將來不會出臺。
(三)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華攻擊污蔑
拜登政府將意識形態(tài)作為攻擊中國的武器,沿襲并放大了民主黨慣用的價值觀外交,不斷調整意識形態(tài)滲透手段,運用議程設置、熱點話題進行炒作,假借“自由人權、民主法制、公平貿易”之名,使得美國對中國的一系列攻擊“合理化”。根本目的是拜登政府希望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使得美國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的思維在輿論上贏得廣泛的支持。俄烏在沖突之后,美國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散布的對華言論及行動更加具有攻擊性。
一是使出“匿名透露”慣用伎倆,接二連三通過美媒發(fā)布虛假信息,如“俄羅斯與中國事先通氣”“中國計劃對俄軍援”“美國事前向中國通報俄軍動向”;
二是散布“中國責任論”,污稱中國“默許俄烏沖突升級”“縱容戰(zhàn)爭”;威脅中國“將為俄羅斯入侵行為承擔后果”,將中國塑造成“同謀”“幫兇”,并將中俄捆綁成新的“邪惡軸心”;
三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拉攏歐洲對付中國,將自己塑造為沖突調停者,誣稱中國“不負責任、不道德、跟侵略者站在一起”,以此挑撥中國同歐盟的關系;故意忽略中國以談促和主張;指責中國未譴責、制裁俄羅斯,以逼迫中國選邊站;美歐共同指責中俄破壞國際規(guī)則和秩序;
四是散布“中國贏家說”,誣稱中國“坐山觀虎斗”“希望從地緣政治變化中獲益”“將在俄烏沖突中成為贏家”等;
五是將俄烏沖突同臺灣問題強行關聯,炒作“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謬論,刻意模糊臺灣問題屬于中國內政問題的國際共識;派前高官竄訪臺灣,表達支持;美日印澳“四邊機制”高調表示“不允許烏克蘭的事發(fā)生在印太”,形成和收緊圍堵中國的“印太包圍網”;
六是將當前全球糧價上漲歸咎于中國,認為是中國堅持糧食自給自足戰(zhàn)略,囤積大量“不必要”的糧食,導致糧價上漲,并聯合盟國日本共同指責;
七是蓄意以“保護人權”為名,干涉中國內政。抹黑打壓指責中國侵犯人權,對在中國境內外和美境內參與“鎮(zhèn)壓”少數民族、宗教團體、異見人士等侵犯人權行為的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梢?,美國意識形態(tài)攻擊是全面、動態(tài)的,隨事件的發(fā)展不斷演化,在每一階段都有相應內容,是全方位、持續(xù)性的攻擊。
- 原標題:大圍剿:俄烏沖突以來美國對華政策的進展評估與中國應對(全文)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劉惠 
-
中印舉行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4次會議
2022-06-01 07:13 龍象之間 -
韓國在“獨島”海洋調查再遭日本抗議,韓外交部:調查合法
2022-06-01 07:02 三八線之南 -
美議員加戲:拜登正把美國賣給中國人
2022-05-31 23:30 美國政治 -
停運超10年,日本北海道唯一核電站被禁止重啟運營
2022-05-31 22:53 核電 -
俄國防部:在亞速鋼鐵廠發(fā)現被布雷的152具烏軍尸體
2022-05-31 22:38 烏克蘭之殤 -
歐洲進入“尋氣競賽”,澳大利亞卻遭了殃
2022-05-31 22:35 觀察者頭條 -
威脅到美國頭上去了:不給的話,就讓你看看啥叫“歇斯底里”
2022-05-31 22:20 -
印度對華出口下降,是否與邊界沖突后雙邊關系惡化有關?外交部回應
2022-05-31 22:08 龍象之間 -
俄媒:赫爾松州希望加入俄羅斯
2022-05-31 22:08 烏克蘭之殤 -
歐洲這事兒,以色列“挺身而出”
2022-05-31 21:40 能源戰(zhàn)略 -
崔天凱:歷史證明中美合作是正確的道路,為何要把時針撥回去
2022-05-31 20:36 中美關系 -
赫爾松當局拒認澤連斯基:他是西方主子的人質
2022-05-31 20:18 烏克蘭之殤 -
國臺辦:美一些議員縱容支持“臺獨”分裂活動,十分危險!
2022-05-31 19:48 兩岸關系 -
“別搞特殊方案,烏克蘭受夠了”
2022-05-31 19:45 烏克蘭之殤 -
德國通脹達近50年來最高水平
2022-05-31 19:34 歐洲亂局 -
俄最大銀行:被排除在SWIFT系統外不影響國際結算
2022-05-31 19:08 烏克蘭之殤 -
中瑞自貿協定升級談判被凍結?商務部回應
2022-05-31 18:40 -
第3回了,這都不報警…?
2022-05-31 18:06 -
法國一季度GDP萎縮0.2%
2022-05-31 17:25 法國見聞 -
真人版《匹諾曹》藍仙女亮相了…
2022-05-31 17:17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87%靠中俄設計 ”,特朗普又要整“緊急狀態(tài)”了
-
“前所未有”,韓國首爾現“滾回中國”反華抗議
-
1票險勝!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過關,債務上限+29萬億
-
美華裔教授: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因自己的民族被迫賣房
-
石破茂與特朗普通話45分鐘:他打給我的
-
“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合關稅,G7沒討論”
-
槍殺以使館人員,他可能面臨死刑
-
美國8周孕婦腦死亡,卻被要求繼續(xù)懷胎,醫(yī)院:這是法律規(guī)定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那會便宜美國人
-
荷蘭外相:中國希望放寬阿斯麥出口限制
-
美國考慮撤軍4500人?韓國否認
-
摩根大通CEO:不會撤資中國
-
25年間性侵299人、受害者最小僅1歲...法國戀童癖醫(yī)生認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