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25000里長征路,老外爬了2500米就“倒下”了
最后更新: 2021-11-16 12:52:13再往下的路途,海拔3800米處的景色大變,四處是一望無際的白雪皚皚,厚重積雪讓他們舉步維艱。風雪迷人眼的時候,高原反應襲來,喬西頂不住了,躺倒在地,劇烈咳嗽,喘不上氣。
聽起來他有些后悔了,“這里可能是我冒險人生的終點?!?
但在雪地里停留,迎來的只會是死亡。兩人互相將對方拽出深約一米的積雪,試圖盡快離開這片恐怖之地。
然而更糟糕的情況發(fā)生了——他們偏離既定路線了,在一個埡口處繞了一圈,完全迷失方向。
而且由于山上信號很差,能見度極低,喬西和鐘漢良還與節(jié)目組失聯了,攝影師沒法爬山跟拍,后半段的內容也是他倆手持設備才拍完的。
好在憑借地圖和豐富的野外經驗,喬西這才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堂堂世界級的探險家,卻在這片雪地里被折騰得狼狽不堪,又是迷路,又是高反。此時此刻,喬西也開始真正意識到了,當年的紅軍到底完成了一項什么水平的壯舉,“這是殘酷的,可以想象那些戰(zhàn)士們經歷了什么?!?
終于抵達山頂的時候,兩人已是精疲力盡,一度動彈不得。
而當年紅軍的境況其實要比現在還糟得多,那會兒他們還頂著冰雹和雨夾雪,但愣是被革命力量與信念燃得火熱。
在體力幾乎耗盡的情況下登頂,此時的喬西直言,自己完全是靠身體最后殘存的那點本能在前行,“身體在不斷地提醒我已達到忍耐極限,思維也變得遲鈍?!?
當年紅軍累到極致也不能坐下休息,因為一旦坐下,就可能再也起不來了。鄧穎超作為親歷者在回憶錄中曾寫道:“夾金山上終年積雪,山頂空氣稀薄。必須在每天下午4時前走過,上下30公里中途不能停留,否則,大風雪來了就會凍死在山上?!?
鐘漢良和喬西自然也是不敢久歇,唯恐不能在暮色降臨前下山,而下山的路途依舊艱難不斷。
比如眼前這條一人過都夠嗆的,狹窄陡峭上的山路。
好不容易距離目的地只剩過一條河了,結果倆人一看,傻眼了:好家伙,橋沒了……
因為水流非常湍急,最后喬西和鐘漢良只能是硬著頭皮提著包裹,勾肩搭背晃晃悠悠地渡河,終于在紅軍翻越夾金山向導的后代賀昌達的帶領下到了達維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兩位探險者以切身體驗完成了與革命先烈的跨時空對話。
他們的路線可能和當年紅軍有重疊,甚至攀爬過同一塊石頭;他們在叢林里搜集的沙棘果和羊肚菌,或許曾是紅軍當年賴以為生的一頓簡食。
鐘漢良感慨萬千,“我要將我全部的敬仰,我的致敬獻給每一位紅軍戰(zhàn)士?!?
被“虐”慘了的喬西從野外生存專家的角度出發(fā),也對紅軍當年所創(chuàng)下的壯舉表示由衷的佩服:“他們當年是勇敢的戰(zhàn)士,這是一場難以想象的征程?!?
新畫風講老故事,但探險紀錄片能講好中國紅色故事嗎?
這年頭,給當代年輕人講紅色故事,方式得變一變了。
一部《覺醒年代》靠塑造革命先烈激昂卻平易近人的“青春歲月”成了今年爆款;微電影《豐碑》也通過“穿越”的手法再次演繹經典課文,引得不少人直呼“淚目”。
然而紀錄片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裁,時間長,節(jié)奏慢。而且紅色故事先天“沉重”,更是讓策劃難上加難。
《勇敢者的征程》則玩出了點新花樣,首先自然是對人文風光“不吝惜”的展示。
落雪的森林↓
險峻的山脈↓
除了夠美,節(jié)目中諸如“直接爬上雪山”等探險環(huán)節(jié)的大膽設置,也讓人嘆為觀止。
而這也正是這部紀錄片最不同尋常的地方,四位嘉賓將在探險家的帶領下回到歷史發(fā)生的地方,體驗中國革命史上的五處險境——
從紅軍翻越大雪山,到東北抗日聯軍在嚴寒中挑戰(zhàn)毅力與體力的極限;從紅色娘子軍在母瑞山密林中的急行軍,到美國飛虎隊員穿過亞熱帶叢林獲得東江縱隊營救……
第二集《強渡烏江》模擬“遭到敵軍追擊”環(huán)節(jié)
壯麗的美景有了,刺激的生存挑戰(zhàn)也來了,不過就目前播出的第一集內容來看,也有觀眾質疑偏向西方敘事風格的探險紀錄片還是很難講好中國紅色故事,認為其中不少探險情節(jié)似乎與革命故事、本土人文環(huán)節(jié)的融合有些格格不入。
譬如喬西和鐘漢良爬到半山腰后停下休息,接下來的劇情想要引入歷史介紹,于是鐘漢良突然毫無鋪墊地就打開了出發(fā)前馬花給他們的記事本。
其中一張照片的背面有一段網址,鐘漢良掏出手機說“我們來搜索一下”,然后和喬西倆人觀看手機里播放的一段紅軍長征的史料視頻。
整段歷史內容切入得相當生硬和刻意,像這樣的評論時常會出現:
再到后面,他們下山要尋找一個名為“紅軍坪”的地方。那是當年紅軍重新集結,準備開始下一段艱難征程的地方。
但倆人其實也沒怎么找,走了兩步就有兩個藏族大媽突然出現在眼前,還領著他倆喝了現擠的牛奶。
雖然能夠理解這一段是想展現熱情的藏族人民,但如此設置,剛剛還在為成功登頂而感慨萬分的情緒在銜接上斷裂了,還有臺本痕跡明顯的問題。
這也讓觀眾忍不住要發(fā)彈幕吐槽:前腳感動的眼淚還沒干,后腳就被大媽熱情喂牛奶的歡快氣氛給憋回去了。
觀察者網采訪后得知,這些問題可能和中美團隊的磨合有關。
- 責任編輯: 阮佳琪  邢曉楠 
-
中美元首會晤上半場延長近半小時
2021-11-16 12:09 -
人員安排:中美元首分別有五人陪同
2021-11-16 11:38 中美關系 -
世界最大的乙烷運輸船下水
2021-11-16 10:09 -
12月底宣布破產?蘇寧易購辟謠
2021-11-16 09:55 大公司 -
31省份新增本土確診11例、無癥狀2例
2021-11-16 09:0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中美元首舉行視頻會晤
2021-11-16 08:51 觀察者頭條 -
安徽救人犧牲消防員父母:炸十年油條為兒購婚房,兩遭喪子之痛
2021-11-16 08:42 -
中美元首視頻會晤即將開始舉行
2021-11-16 08:11 中美關系 -
臺軍:解放軍6架次軍機進入“西南空域”
2021-11-16 07:53 臺灣 -
8死8傷!安徽馬鞍山客車與貨車相撞
2021-11-16 07:48 -
江蘇啟東三名學生墜樓,較危重一學生已送往上海救治
2021-11-16 07:15 -
江蘇啟東一小學3名學生墜樓,目前生命體征基本平穩(wěn)
2021-11-15 22:57 -
網曝浪潮集團現花式加班標語,濟南勞動部門回應
2021-11-15 21:59 -
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14城超萬億元,長三角占18席
2021-11-15 21:27 中國經濟 -
教育部:要求預防性侵等內容進初高中教材
2021-11-15 19:03 中西教育 -
北京新增1例本土確診,中石油會議傳播鏈再增長
2021-11-15 18:49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被痛斥“數典忘祖”,蘇貞昌:吵死了
2021-11-15 18:25 -
北京:嚴格控制在京舉辦全國性會議培訓等活動
2021-11-15 17:57 -
外交部:美方40多年來在臺灣問題上的表述已經走樣、走味、倒退
2021-11-15 16:50 臺灣 -
半月談:“素人博主”接廣告,是“種草”還是“種韭菜”?
2021-11-15 16:43
相關推薦 -
兩名以色列駐美使館人員遭槍殺 評論 44貼臉開大!特朗普白宮“伏擊”南非總統(tǒng) 評論 130CIA高官又上頭:首要任務,中國 評論 150“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評論 221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評論 132最新聞 Hot
-
貼臉開大!特朗普白宮“伏擊”南非總統(tǒng)
-
CIA高官又上頭:首要任務,中國
-
美國又來!這次是中國電池材料
-
“美方不切實際”,歐盟又寫了一份
-
美商務部長坦言:特朗普,怕了
-
“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
巴外交部:以軍在杰寧向外交使團開火
-
俄軍宣布收復后,普京首次視察庫爾斯克州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