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娜:太陽花一周年| 臺南虱目魚在大陸怎么了?
關鍵字: 太陽花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學運一周年學運一周年318學運虱目魚臺灣青年臺灣人民反服貿黑箱操作反“服貿”,要什么?
“占領立法院”24天,簡述如下:
3月17日,臺灣地區(qū)“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等8個委員會聯(lián)席初審服貿協(xié)議,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張慶忠在混亂中宣布服貿審查超過3個月,依法視為已審查。
3月18日晚,“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等民間團體、學生代表數(shù)百人,沖破“立法院”大門,“占領”議場。
3月23日馬英九回應:臺灣不能不經濟開放。已經列預算輔導可能被沖擊行業(yè)。
晚上,部分“占領立法院”的學生沖進“行政院”院內。警方出動鎮(zhèn)暴警察高壓水龍頭清場,逾百名學生受傷就醫(yī)。61人被逮捕。
3月24日,超過28個學生團體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以學生自主性罷課,聲援占領運動。
3月26日,部分勞工團體或理事長前往“經濟部”呼吁“盡快結束‘立院’失序、早日落實服貿協(xié)議”。
3月30日,“330人民站出來譴責國家暴力”,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反服貿游行,人數(shù)有說十幾萬,有說五十萬。
4月5日,部分工會及工運團體發(fā)表“反服貿、反自由貿易”共同聲明。
4月8日,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于官邸重啟“朝野協(xié)商”,討論議場重建與兩岸協(xié)議監(jiān)督條例排入程序委員會。
4月10日,“占領立法院”學生發(fā)布宣言“轉守為攻,出關播種”,撤離“立法院”。
“反服貿”有時被稱為“太陽花學運”,但這里要明確的前提是:將“反服貿”視為一個累積了重重社會矛盾而引爆的事件,則媒體聚光燈下最閃亮、最被關注的“學運”只是其中一部分。
“占領立法院”一星期后,臺灣《破》報記者有一段入夜后的現(xiàn)場報道:
說運動而非學運,純粹是不想太浪漫化,畢竟場內外也有好幾支NGO社運團體或知識力量的介入,還包含那些被排除的流氓煙酒金發(fā)飛車伯伯媽媽……最精彩的自發(fā)組織行動幾乎都發(fā)生在(“立法院”)外面,一批對純潔學生知識分子看不太順眼的直走掛年輕朋友們在濟南路放起電音街頭派對到深夜,全國關廠工人聯(lián)機和TIWA(臺灣國際勞工協(xié)會)的女將們(俗稱肖婆)天天拉著音箱用啞掉的聲音跟每個來的人討論:為什么反服貿也要反自由貿易協(xié)議?為什么解除管制加速資本流動的結果是勞工受害?[2]
這個場景或可以作為一個象征。場外的人們并不只是場內學生的“聲援者”或“補充”而已(學運內部,也既非鐵板一塊,也不是只有激進的程度差別),他們各有日常組織和陣地,代表一定群體的利益與認識,其立場差異、聲音高低、力量對比乃至交織的關系,或許才是“反服貿”投射、但無法涵蓋的社會面貌。
“立法院”內外,人們以“服貿”為媒介,都在訴求什么?
1.青年“反黑箱”
“反黑箱操作”是最初、最大的聲音,也是學生“占領立法院”能夠迅速獲得社會支持的原因。還不清楚“服貿”怎么回事,看到“黑箱”就上街頭的人,可見對馬政府的不信任程度,也可見代議民主的深入人心。無論藍綠還是拒絕藍綠,程序民主,仍是社會動員的“最大公約數(shù)”。
由此相應的訴求,其實有兩個方向,一是“退回服貿,建立監(jiān)督法制”;一是“逐條審議,重新談判”。
前者主要是“立法院”內的學生主張。場內“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如此宣言:
政府以廣大臺灣人的權益為籌碼,開出了一張?zhí)摕o飄渺、難以預測的繁榮支票,換來的代價卻是基層產業(yè)的結構崩壞、中小企業(yè)業(yè)者與無數(shù)勞工的生存危機、中國政府與資本對臺灣民主自由的滲透與威脅。[3]
“立法院”的內的學生并不只“黑島青”一支,但是中心位置的一支,其中的幾位組織者成了學運明星。如果說“對執(zhí)政當局傲慢的不滿、對政黨惡斗心寒、對社會不公無所適從、對階級流動絕望”,是全球化下世界青年世代“占領運動”的共通背景,臺灣青年還多了一個“對兩岸政策恐懼”。[4]
這是怎樣的青年世代呢?媒體報道中,“立法院”內的學生,極端自覺于“理性、文明、有秩序”的公民形象?!袄质悺?,“你看不到垃圾箱在哪里,我就把你丟到垃圾箱里去”,“連線圈都繞不好,談什么革命”。媒體記者的報道也相應的文藝腔:“議場”內的女生“有秩序到自己覺得好笑”;明星領袖陳為廷,乖萌到“讓人心疼”;這是“和平的理性的愛家愛正義又勇于付出的新世代”。連“文化部長”龍應臺出面回應學運時,都不忘贊嘆學生宣傳、分工、活動能力“漂亮”,煽情地預約這些學生來“文化部”工作。
“反體制”的這些學生,也因此被批評是這一體制的文明意識形態(tài)“馴化”的純真/天真孩子。但學生領袖寧肯以之為“策略”:激進主張和暴力行動會失去中產階級的支持。而他們以“超越藍綠”、與民進黨“保持距離”,召喚盡可能多的支持——這透露了,“超越藍綠”是如今的輿論民心所向,這個對現(xiàn)實的把握是事實嗎?這里暫且不論。
從“占領立法院”,到呼吁成立“人民的立法院”,“自己國家自己救”,學運似乎流露了從意識到體制的變革要求,但在具體行動上,是矛盾不已的。“立法院”內的多數(shù)學生,與政府和資本家一樣并不反對“自由貿易”;以捍衛(wèi)民主做動員之后,“反中”是進一步引導、點燃社會情緒的工具:所謂臺灣面臨著“民主憲政的危機或是更嚴重的被中國鯨吞蠶食經濟與政治主權的危機”。如果說“反政府”,他們反對的是“傾中”,或曰“賣臺”的政府。
因此,批評臺獨/民進黨對青年的利用之外,或許還應該問的,是什么樣的成長背景和現(xiàn)實處境,讓這個青年世代對社會參與的熱情,變成以“中國”為“敵國”的“本土民族主義”?
“反黑箱操作”是最初、最大的聲音,也是學生“占領立法院”能夠迅速獲得社會支持的原因
2.“逐條審議,重新談判”:朝野協(xié)商“搓湯圓”?
從“反黑箱”出發(fā),要求“逐條審議、重新談判”的代表,首先是3月17日“揭發(fā)”“立法院”內“黑箱操作”的“前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出版商郝明義。他同時也寫了給大陸總書記的公開信,表白臺灣人不是不想要“服貿”,而是“服貿”的條款需改進。公開信的內中之意,一是某些條款涉及“國安”;二是對臺灣某些行業(yè)(譬如出版業(yè))不夠開放。也即,對資本家來說,群眾“反服貿”,可以是與對岸談判的籌碼。
“重新談判”的另一支持者是民進黨。被認為是“反服貿”學運煽動者的民進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
日前宣布將動員3萬人聲援占領的民進黨,聲請“立法院”濟南路一側的路權,各地游覽車陸續(xù)涌進,現(xiàn)場人數(shù)約2000人,與宣稱的人數(shù),有不小的落差。蘇貞昌要求馬英九為強行通過《服貿》公開道歉,并盡速回歸當初朝野協(xié)商,進行逐條逐項的實質審查。對于占領行動第三天才動員全國黨公職的質疑,黨主席蘇貞昌表示“并不丟臉,與學生的理想一致”。議場占領行動的新聞聯(lián)絡人江昺侖表示,歡迎任何人聲援,但不會主動與民進黨討論合作。[5]
“朝野協(xié)商”是臺灣民主的特色事物,但執(zhí)政黨與在野黨以“公”之名進行的協(xié)商,越來越被民眾質疑為“私”的利益調和,是以被叫做“搓湯圓”。在許多人眼里,民進黨與國民黨、出版商的立場,其實沒有不同。民進黨人士坐臺階“守護學生”和帶旗幟去現(xiàn)場,也被斥責為“作秀”、“趁機收割”的戲碼。
馬英九把學生定性為“為反中而反中”,批評在野黨煽動,以回避對政府的追責。而學運一方面痛批國民黨“無能”,召喚民間積累的“反政府”情緒;同時又小心與民進黨保持距離,“歡迎任何人聲援”?!傲⒎ㄔ骸蓖?,那些屬于激進臺獨組織的阿伯也有意離學生“遠些”,以免“染綠”了學生。這是一個頗有趣的細節(jié)。激烈臺獨并不占優(yōu)勢。
雖然如此,“反中”卻可以是沖高聲勢的有效武器。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長期致力于激進民主研究的趙剛,便指出“反中”是這場運動的“底氣”。只是,反對政黨與大資本聯(lián)合、包含著階級意識的社會心態(tài),何以能與“中國因素”扣合?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23“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26“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2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3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