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0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
最后更新: 2020-09-06 08:45:22主持人:張老師說,美國變了,但中國也變了。那如果真的有一種聲音,有一種力量,它會有一點點往這個方向推的話,我們中國要做什么?
范勇鵬: 如果西方內部有一些人,有打“新冷戰(zhàn)“的幻想,那么中國不管怎么樣,要把它當成最嚴肅的一個挑戰(zhàn)來對待。比如在北美,很多地方有野生美洲獅,這些地方都立有牌子,在野外遇到美洲獅要怎么做?千萬不能回頭走,一定要正面對著它,這樣它才不會攻擊你。所以我覺得對于西方叫囂“新冷戰(zhàn)”的這些人,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足夠的威懾和制衡,才能打消他們這種念頭。
問答環(huán)節(jié)
Q1:主持人好,兩位老師好,我是衣漪,現在是一名大三的學生。我一直關注國外對于中國的各種報道,發(fā)現我們在境外的聲音比較弱,而且國外一些媒體對中國的污名化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我想請問三位老師,我們怎樣能夠在境外更好地發(fā)聲?或者說我們怎么樣能夠在國際范圍內,建立更好的話語體系?
范勇鵬: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勤于思,但訥于言,不太善于講。美國有個歷史學家叫布爾斯廷,他在一本書里就說美國人有個習慣叫大話癖,就是很小的事情能吹得很大。但這不是個好現象,中國人確實也要改變,我們也要敢于講,要勇于講,要會講。我們過去在國際上過于低調,過于溫文爾雅,不敢去講我們真正的理念,講我們的制度,我們的文化,那確實會帶來一些問題,在信息上是不平衡的。國外那些媒體,那些扭曲、污名化中國的信息大行其道,但是我們真正的聲音傳不出去。
這次疫情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發(fā),就是不管從官方還是到民間,到每一個出國的人,我們都是一個文化大使,要敢于張開嘴去講我們的制度故事,我們的文化故事,我們的歷史故事。有了這種充分的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掉這種污名化或者誤解的空間。但是有一點,就是我們要區(qū)分小部分煽動家、政客或野心家和大多數老百姓,我們對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戰(zhàn)略。對于這種不懷好意的東西,我們要堅決斗爭,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我們相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釋放足夠的善意,最終會贏得世界人民的這種認同。
張維為:我補充一句,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有大數據證明,年輕人,90后、95后乃至00后,是中國最自信的一代人,而且你們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這就是你們的世界。所以你們可以用社交媒體跟網上這些不懷好意的人好好斗爭。
我們中國人的理念就是,這種差異可能是一種好事情,我們借鑒,我們從善如流,可以優(yōu)勢互補,這點是西方要向中國學習的
范勇鵬:對,要有多樣性。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生存條件,有一些差異確實是和它的生活條件、生活環(huán)境密切相關。比如在美國買車,我們中國人喜歡貼那種很深顏色的膜,但美國是不允許貼膜的。為什么?因為你貼深色的膜,警察看不到車里邊,你如果有槍怎么辦?所以它有些很具體的因素。我們都說西方人排隊、坐火車時候守秩序。我在德國時經歷過德國圣誕節(jié)“春運”,發(fā)現一到人多的時候,大家照擠不誤,完全沒區(qū)別。
其實很多東西就是資源、人口密度帶來的一種差異。所以,一個制度或者一種文化,是應對一種具體環(huán)境的,環(huán)境變了,就要變。這里面就反映出,真正需要我們去重視的不是這種文化之間的差距,而是不同文化之間,是客觀理性還是愚昧固執(zhí),是實事求是還是僵化,這個差距是最值得我們關注的。
亞洲人因疫情受到歧視,華裔喜劇演員吐槽:新冠病毒讓人變蠢。
主持人:說到這一點,我們也關心另外一個話題,就是文明差異會帶來一些沖突,比如說這次疫情之下,有很多人在講,亞裔在有些地方遭到歧視。大家擔心,這種個案會不會愈演愈烈,變成比較廣泛現象,兩位怎么判斷?
張維為:西方種族主義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數百年了,右翼上臺一張牌就是反移民,不能容忍不同的文化和民族?,F在加上疫情,政客一煽動,比如特朗普講“中國病毒”,馬上增加了很多對亞洲移民的仇視。
范勇鵬:對某一部分人群,不管是民族、宗教還是教派進行系統性迫害或者拿某一部分人來做替罪羊,在地中海歷史上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今天我們仍然要警惕這個現象,那么怎么應對?我覺得三就條吧,第一,我們國內的一些聲音,特別是一些非常不負責任的謠言,不客觀、不真實的批評聲音,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要想到這句話對海外華人同胞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將來會不會導致西方一些國家拿他們做替罪羊的一個借口,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第二,國家強大是海外僑民等群體安全的最大保障,所以中國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新發(fā)生。第三,我們還是要致力于釋放善意,和雙邊、多邊關系要不斷提升,幫助世界盡早抗疫成功,這是釜底抽薪式的消除掉海外華人華僑受到迫害的策略。
主持人:感受到這樣的壓力,但是我們還是要以最大的善意去對待。在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每一個國家其實都要尋找自己的定位,都要為自己再去勾畫未來發(fā)展的藍圖,只不過有的國家可能更早地意識到變局在發(fā)生,有的可能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變化到底在哪里。想問一下兩位,在中國和平發(fā)展崛起的路上,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到底是什么?
范勇鵬:我認為,中國很重要的一個挑戰(zhàn)是我們自身要保持團結、奮進,保持我們的政治穩(wěn)定、社會穩(wěn)定,能夠一心一意地去追求我們的發(fā)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張維為:最大的挑戰(zhàn)還是有些國家非常明確的認為,美國我是老大,你中國最多只能老二,不能變成老大。實際上我們根本不跟你爭這個。中國以和為貴,和平是在中國文化基因里的。我認為中國已經和平崛起了,當然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崛起,進一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這次抗疫,我們看到國人都在進行國際對比、中西方對比,所以我用一個詞叫“心勝”,“心勝”是最強大的一種自信心,發(fā)自內心的,這時候真不害怕你說什么,普通老百姓都能跟你辯論。有這樣自信心的話,我們可以崛起得更順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朱敏潔 
-
國家衛(wèi)健委:新增10例確診,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2020-09-06 08:0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時隔34年三星堆遺址發(fā)掘將再次啟動
2020-09-06 07:18 考古 -
中國隊奪得“坦克兩項”亞軍
2020-09-05 22:20 -
當初說愿帶頭吃美國豬牛肉,現在…
2020-09-05 21:58 臺灣 -
國產新冠滅活疫苗實物首次亮相
2020-09-05 21:4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數”說抗戰(zhàn):勿忘歷史 吾輩自強
2020-09-05 21:26 -
成都一幼兒園部分幼兒和教師出現發(fā)熱癥狀 當地教育局回應
2020-09-05 21:21 -
攜手共促全球服務貿易發(fā)展繁榮——解讀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的致辭
2020-09-05 21:21 -
對歷史的最好紀念,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
2020-09-05 21:19 -
騰訊微博將于9月28日停止運營
2020-09-05 21:17 BAT -
外籍男子在深圳被人劃傷后死亡,警方通報
2020-09-05 21:15 依法治國 -
亂港分子揚言要“重燃戰(zhàn)火” 港警:絕不手軟
2020-09-05 19:42 香港 -
中芯國際回應
2020-09-05 18:31 -
黃之鋒碰瓷“花木蘭”
2020-09-05 17:18 香港 -
工信部今年將編制“十四五”期間大數據、軟件、信息通信等產業(yè)規(guī)劃
2020-09-05 16:44 -
同心戰(zhàn)“疫”丨第三集:堅強防線
2020-09-05 16:3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鑒往事、知來者:凝聚民族復興之志 習近平句句鏗鏘
2020-09-05 16:34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中國為何要辦服貿會,習近平致辭傳遞鮮明信號
2020-09-05 16:28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中紀委官網談廣東煙草局豪華辦公樓:對奢靡之風露頭就打
2020-09-05 12:41 廉政風暴 -
相關推薦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評論 83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評論 191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162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17“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54最新聞 Hot
-
換防長?“美國后院起火”
-
帶著石破茂的親筆信,他來中國了
-
斗爭升級!哈佛大學起訴特朗普政府
-
外媒緊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國,特朗普恐難如愿
-
特朗普稱未來三天公布俄烏和平方案,美媒曝細節(jié)
-
工業(yè)電化學奠基人郭鶴桐教授逝世,享年95歲
-
挑釁!英軍高官:臺海問題,準備好了
-
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誰將繼任教皇?
-
石破茂再發(fā)狠:不打算唯命是從
-
國際乒聯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單第3
-
最高竟達3500%!劍指中企,美國又動手了
-
“美國自毀前程,中國肯定樂壞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獵德大橋頂部,廣州交警回應
-
特朗普再次抨擊鮑威爾:美國幾乎沒有通脹,他總是降息太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