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歸:人民日報需要擔憂的是“讓90后出家”的人
關鍵字: 佛系買家咪蒙新世相佛系人民日報90后佛系90后脫發(fā)大多數(shù)粉絲較多的微信公眾號都有盈利性質,流量就是金錢,故大多數(shù)推送都以傳播和吸粉為前提。那這樣既省力又討好的事情,內容生產者們何樂而不為?
所以,與其說是“佛系”已經成了90后的普遍呼聲,還不如說是文章討巧的設置,讓90后在轉發(fā)與互相調侃中不知不覺“被佛系”了一把。
當然,這篇文章中所表現(xiàn)出的“佛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或多或少確實存在,筆者倒覺得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很有趣的問題。
當物質生活環(huán)境匱乏時,人們會對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無比在意。過年才能吃一次肉的時候,一定是瘦肉拿來炒菜,肥肉拿來煉油,油渣都舍不得扔要拿來包餃子。這種情況下,浪費一塊肉,可能全家人都會感到憤怒、惋惜和悲傷;但人們富起來,下樓走幾步路就可買到肉之后,可能偶爾一次冰箱壞掉,扔掉一塊肉,也不會產生太強烈的負面情緒。
而90后的淘寶買到衣服不退,可能也是如此,畢竟這部分人可能并不缺衣服穿。而最早的“佛系買家”,原本也只是對這種心態(tài)的調侃而已。
實際上,許多90后的成長過程,伴隨的是物質財富的不斷豐富。雖然依舊存在“大涼山格斗孤兒”這樣的孩子,讓他們過上更好生活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但很多90后從小就沒有過于匱乏的感覺,因此對于失去和獲得,可能也不會太過敏感。而這一代獨生子女在接受有保證的教育的同時,也得到了父母的關愛,因此對于人際交往的需求也較為成熟和穩(wěn)定,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也許會少一些。
另外比較“討巧”的是,80后也擋在了90后的前面。不論是學區(qū)房與幼教的痛點,還是家境差距與階層固化的擔憂,都首先發(fā)生在80后身上,而年輕的90后對80后的痛點心中有數(shù),臨到自己身上,可能也不會太起波瀾。所以90后的心態(tài)可能更為穩(wěn)定,如文中提到,一位90后對于學區(qū)房的事情表示:就在小區(qū)附近送孩子上學好了,反正知道孩子將來很可能是個普通人,也不想讓他那么累。
這很可能是物質財富逐漸豐富起來后,很多普通人的心態(tài)變化:如果不特別努力就可以生活得很好,那就過普普通通的安寧日子好了。
而這其實也并不是90后一代人的想法,任何年代都會有想要不問世事,只專注于自己生活的人,只不過未必每一個時代的物質財富,都豐富到讓他們有這種安穩(wěn)富足心態(tài)平靜的機會。
正如“遇到老板交代的任務就保證合格,但是也不會有驚喜”,其實本來就是大多數(shù)不求上進的普通人的生活常態(tài)啊。如果把這種常態(tài)也要扣到90后的身上,變成一種特殊現(xiàn)象,對于90后是不公平的。這就好像70、80、90后都希望過安穩(wěn)日子,但公眾號只說“90后想過安穩(wěn)日子”,于是所有的關注與質疑,都落在了90后頭上,而90后一臉茫然:大家不都是這么想的嗎?
所以90后的“佛系”未必是深入骨髓的價值觀,反而更像是有意炒作的結果。這倒恰如六祖慧能那句經典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90后的平靜心態(tài)是一個客觀現(xiàn)象,是不同人的認識與解讀,令這件簡單的事情,有了不同的味道。
其實不只是90后,北漂、新中產、中年危機等概念的形成與廣泛傳播,很多時候背后都有公眾號“錨定受眾”的影子。只不過90后的痛點還沒有80后的學區(qū)房、幼兒園那樣明確,于是這些推送只能不痛不癢地戲謔90后的“脫發(fā)”“早衰”“朋克養(yǎng)生”,成了年輕人彼此互侃的語言炮彈。其實到了年齡,每一代人都會脫發(fā),說來說去,這和90后有什么關系?而經過前幾輪“喪文化”的沖擊之后,年輕人也許也會逐漸意識到這種炒作的本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些概念不太敏感,反而又成了“佛系”的一個佐證。
所以在這個“無中生有”的過程中,需要警惕的反而不是年輕人的想法,而是將部分年輕人的想法加以摘取和放大的人。
年輕人可能有各種各樣的世界觀,又藉由生活的閱歷而不斷改變,逐漸成型。這個過程雖然不完全為社會輿論所控制,但多少會受影響。即使大部分人的常態(tài)就是“沒有驚喜”,或者說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不可避免地會自然歸為這樣的“常態(tài)”,社會主流輿論也應該按照“取法乎上”去倡導。
可很多傳媒為了吸引流量,采用上述操作手法制造噱頭,人為將這種正常想法定義為“喪”“佛系”,并埋下誘導傳播和分享的文案,引導這種言論形成社會思潮。畢竟價值觀高地只有一個,總會有人來占領,可并非每個自媒體都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意識,甚至很多時候,自媒體自己也根本意識不到這樣的傳播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而更重要的是,隨著社會財富的不斷增長,激勵年輕人奮斗的動機也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劉強東曾描述自己的少年時代,村里連電燈泡都沒見過,吃肉要掛在屋梁上,他穿著背心和拖鞋來到南京,心里想著要去最大的城市。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或漂泊,或安定時,激勵他們離開家鄉(xiāng)的已經不是逃離匱乏和貧窮,而是對自我實現(xiàn)的更高要求,即“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家里可以過得很好,心里燃燒的火卻依然想要讓他們走向遠方。
而這種時候,心中燃燒的那團“希望之火”就成了最重要的東西。年輕人到底希望什么,什么才是他們心中的自我實現(xiàn),這種自我實現(xiàn)又能否達成,怎樣達成,才是更多人應當思考的問題。
畢竟,在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的當下,如果沒有這種內在的精神源動力,年輕人會更容易溺死在豐富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產品當中,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獲得一種安撫情緒的“精神奶頭”實在是太容易的事情了。商家才不會管年輕人是否喪失斗志,說不定他們的詩與遠方就是“希望自己的奶嘴賣給每一位年輕人”。遠的不說,日本年輕的一代“平成廢豚”與欣欣向榮的宅男文化產業(yè),正為殷鑒。
能讓一個年輕人拒絕“奶頭樂”的最大動力,就是他自己內心里期待著長大。但首先要讓他們覺得,長大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何避免年輕人“被佛系”,讓年輕人自己主動學會拒絕“佛系奶頭樂”,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韓京霏
-
加州州長急眼:中國躺贏了,你們到底站哪邊? 評論 14直播:美國新一輪“棄臺論”,不同尋常 評論 0“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稅,G7沒討論” 評論 164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評論 421最新聞 Hot
-
加州州長急眼:中國躺贏了,你們到底站哪邊?
-
“戰(zhàn)場轉向,中國將再次占據(jù)先機”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設計 ”,特朗普又要整“緊急狀態(tài)”了
-
“中美關系緩和新跡象”
-
“前所未有”,韓國首爾現(xiàn)“滾回中國”反華抗議
-
普京再提“緩沖區(qū)”:在推進了
-
1票險勝!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過關,債務上限+29萬億
-
美華裔教授:沒想到有一天,我會因自己的民族被迫賣房
-
石破茂與特朗普通話45分鐘:他打給我的
-
“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稅,G7沒討論”
-
槍殺以使館人員,他可能面臨死刑
-
美國8周孕婦腦死亡,卻被要求繼續(xù)懷胎,醫(yī)院:這是法律規(guī)定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