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個三次創(chuàng)業(yè)“中國芯”的美籍臺灣人回來了
關鍵字: 張汝京中國芯片 張汝京首先是技術壁壘。由于美國對中國的技術限制,核心技術大都控制在他們手中,中國大陸的半導體企業(yè),要做一個產品,往往面臨著復雜漫長的技術許可程序?!霸谂_灣不存在這個問題,技術拿來用就好了?!?
其次,張汝京和董事會不斷出現“先賺錢,還是先擴張”的矛盾。
張汝京曾經在美國德州儀器做過20年,獲得了“蓋廠高手”的稱呼,主張“規(guī)模效益”。他認為,半導體生產講究規(guī)模效應,五條生產線和三條生產線就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上海、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中芯國際的生產工廠在短短幾年間完成了規(guī)?;季帧Ec此同時,2003年張汝京提出建設12寸標準的生產線,決議一經提出就遭到海外投資人的強烈反對。
第三大難題就是和臺積電的官司,使中芯國際“筋疲力盡”、“元氣大傷”。
這些難題,加上芯片行業(yè)本身是資金密集型產業(yè),建廠前幾年算上折舊很難盈利,導致中芯國際的連年巨虧。
在那次采訪中,張汝京說,“我們面臨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前所未有!過去的八年哪一天沒有難題?困難可以好好寫本書了?!?
在中芯國際的門口,我曾經見到一個中芯國際的高層,他話語里充滿了抱怨,“張汝京當初答應我們來大陸會給我們股份,結果,現在股價不值錢?!边@也是投資人的聲音。
現在,張汝京離開中芯國際9年后,中芯國際依舊沒有做到世界一線陣營。
根據IC Insights統(tǒng)計,2016年全球排名前十的晶片代工廠商,前三名分別是臺積電、美國格羅方德和臺灣聯(lián)華電子,前兩名占據了全球70%的市場份額。中芯國際雖然排名第四,但市場占有率只有6%。以2016年為例,中芯國際收入29億美元,其中內地和香港地區(qū)的銷售收入占比為50%,即14.5億美元。而中國每年芯片進口額達到2000億美元。
在外界看來,中芯國際就是“中國芯”的代表。中芯國際也自稱是大陸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guī)模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yè)。
2004年中芯在美國紐交所和香港聯(lián)交所同時掛牌上市。2008年,中芯國際引入大唐電信作為戰(zhàn)略投資者,第一大股東變?yōu)閲Y。2014年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yè)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大基金”)正式成立,將中芯視為國產芯片的先鋒進行扶持。截至2017年6月末,大基金已經成為中芯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91%。
從2002年國家把集成電路發(fā)展劃入重點發(fā)展扶持目標到現在,16年過去了。從張汝京對待中芯國際的戰(zhàn)略看,他一直主張的先規(guī)模后賺錢的路子,值得思考。
或許,不能簡單用“失敗者”來定義當時被逼走的張汝京。他在半導體行業(yè)的興起和沉寂,伴隨的是一個產業(yè)蹣跚的步伐。所幸的是,現在他又要攜粵芯回來了。
恩怨
在外界看來,他和臺灣的半導體教父張忠謀結仇,成了他沒跨過去的坎。
張忠謀,臺灣臺積電董事長。是臺灣最具有權威的企業(yè)家之一。他領導下的臺積電如今在芯片代工行業(yè)占到了全世界60%的市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半導體企業(yè)巨無霸。
張汝京和張忠謀的關系在中芯國際之前一直是上下屬的關系。他們的第一次交集是在德州儀器。
1977年,張汝京入職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擔任工程師,負責研發(fā)供空軍使用的語音合成器。之后沒多久,張汝京進入了德州儀器的核心部門,集成電路發(fā)明者之一杰克基爾比所領導的DRAM團隊,并一直在德州儀器工作了二十年。張忠謀當時也在德州儀器任職,當時他的職位是德州儀器資深副總裁,負責管理德州儀器的消費產品事業(yè)部,手下達4000人之多。
后來張忠謀在1987年成立了臺積電。
兩人第一次正面交鋒是張汝京離開德州儀器后。
1997年,在德州儀器干了20年的張汝京離職主導創(chuàng)辦了世大半導體,被稱為臺灣的第三大晶圓代工廠商。
前兩大是臺積電和聯(lián)華電子。發(fā)展三年后,臺積電并購了世大。
根據當時《福布斯》報道,大股東出售世大半導體的時候,并沒有知會當時的總經理張汝京。對于張汝京來說,這也許是一個“打擊”。但對張忠謀來說,在合并了世大以后,一舉拉開了與聯(lián)電的差距,之后聯(lián)電再沒有任何機會接近臺積電。張汝京一怒離開了世大。
2000年,正是芯片產業(yè)的低潮年,張汝京決定去大陸投資重新創(chuàng)辦一家芯片工廠。這一年,張汝京帶領四五百人的技術團隊來到大陸。在媒體的報道里,當年他信誓旦旦,誓言要把大陸的半導體產業(yè)“搞上去!推上去!做起來!”
問題、矛盾,也就在這個時候來了。
- 原標題:那個三次創(chuàng)業(yè)“中國芯”的美籍臺灣人回來了
- 責任編輯:陸雨聆
- 最后更新: 2018-04-27 14:41:54
-
中日研發(fā)氣動懸浮列車 時速400-500公里
2018-04-27 10:00 高鐵世紀 -
宇宙最大天體?這個新發(fā)現的星系團質量為1000萬億個太陽
2018-04-26 18:33 航空航天 -
“過去勒緊褲腰帶還造兩彈一星 科技攻關要靠自己”
2018-04-26 17:41 科技前沿 -
一箭五星!我國同一軌道面發(fā)射衛(wèi)星數量創(chuàng)紀錄
2018-04-26 16:01 航空航天 -
一箭五星!長征十一號首次“專車”發(fā)射獲成功!
2018-04-26 15:11 航空航天 -
國產真空蒸鍍機匱缺:高端顯示屏的陰影
2018-04-26 07:34 科技前沿 -
高精尖儀器被超標地鐵震動影響了,怎么辦?
2018-04-25 14:14 科技前沿 -
自主芯片“魂芯二號A”發(fā)布 性能超國際同類4倍
2018-04-25 10:39 IT新浪潮 -
被日本卡脖子的“國產觸覺”:靠進口 10萬一個
2018-04-25 10:25 -
嫦娥五號計劃2019年發(fā)射
2018-04-25 08:29 嫦娥奔月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師:“天宮”部分技術或超國際空間站
2018-04-25 07:45 航空航天 -
生物智造:中國科學家打一束光,讓細菌畫納米電路
2018-04-24 20:18 科技前沿 -
嫦娥四號年底前后登月!其中繼星名字也很美
2018-04-24 11:47 航空航天 -
問鼎蒼穹 我國將選拔17至18名第三批預備航天員
2018-04-23 14:00 航空航天 -
為什么中國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
2018-04-23 09:50 IT新浪潮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減速傘試驗成功
2018-04-23 09:13 航空航天 -
造一顆“中國芯”分幾步?
2018-04-23 07:50 科技前沿 -
美國不是第一次在芯片上出手,但每次中國都變得更強
2018-04-23 07:35 中美關系 -
俄航:莫斯科上海航線未來或用超音速飛機 只要2小時
2018-04-22 23:08 航空安全 -
我國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潛8213米 刷新世界紀錄
2018-04-22 08:19
相關推薦 -
低空經濟,如何賦能中國物流升維? 評論 7兩名以色列駐美使館人員遭槍殺 評論 126貼臉開大!特朗普白宮“伏擊”南非總統(tǒng) 評論 143CIA高官又上頭:首要任務,中國 評論 156“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評論 224最新聞 Hot
-
貼臉開大!特朗普白宮“伏擊”南非總統(tǒng)
-
CIA高官又上頭:首要任務,中國
-
美國又來!這次是中國電池材料
-
“美方不切實際”,歐盟又寫了一份
-
美商務部長坦言:特朗普,怕了
-
“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
巴外交部:以軍在杰寧向外交使團開火
-
俄軍宣布收復后,普京首次視察庫爾斯克州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