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東勃:“五四”之后,更多人才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讀顧頡剛文有感
關鍵字: 五四運動現(xiàn)代文教奠基新文化運動從白話文開始,白話文的推廣從標點符號開始?!熬渥x之不知”似乎比“惑之不解”更低級。但是,當胡適等人試圖引入現(xiàn)代標點符號來解決這個初級問題,竟然遭到那樣強烈的抵觸:“秤鉤(指問號)也能入文嗎?”
白話文革命的最根本動機和最深遠影響在于達到“言文一致”的效果。所謂言文一致,簡單說來,就是書面語言和口頭表達一致。晚清的黃遵憲說“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胡適說“一部中國文學史也就是一部活文學逐漸代替死文學的歷史”。人們常常用“說一套做一套”“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來描繪人的言行分離。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人們的言行分離之間還有一個過渡狀態(tài),就是言文分離。說的是一套,寫的另一套;日常語言是一套,文化積淀又是一套。
“言文一致”有助于消除言說經過文字最終過渡到行為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書面語言與口頭語言的并軌,當然是前者對后者的兼容并包、雅俗共賞,讓文學飛入尋常百姓家,不離乎人倫日用。由此,從文學革命而至倫理革命,再由倫理革命發(fā)展到五四時期的政治革命。五四青年們的街頭演說,一定不會是大臣們的奏折體,也不大可能是西游水滸紅樓體,而只能是一種更徹底的平民話語體系。只有這種言文一致的文體能夠發(fā)揮出政治動員的巨大能量。
大俗之中蘊含著大雅。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非要表達出某種民粹主義的腔調,那未免做作,也淪為鄉(xiāng)愿。然而雅俗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通道。詩三百篇不過是時人口耳相傳的歌謠,傳至今日已被人們奉為大雅,正所謂“思無邪”;詩為正統(tǒng)時,詞體被認為是輕佻浮躁,太過世俗,陸放翁生逢詩詞相交之際,詩有九千首,詞卻不多,不過是用作世俗消遣;待后人將詞奉入廟堂,民間的曲又成為世俗的代表;再后來是小說,然后是白話小說,到今日白話小說也已登上大雅之堂了。這雅俗之辨,實在是亙古不絕,綿綿不斷。
為了推廣白話文,當年胡適曾與古文派在詩歌層面上“斗法”。相對溫和的保守派文學團體“南社”并不反對在小說和演講中使用白話,但堅持認為詩歌是個例外,因為詩歌是“文學的高級形式”。胡適偏不信這個邪,閑來無事寫了不少白話打油詩作,這些當時的舊派文人以為俗不可耐的作品有不少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其中就包括上世紀70年代的臺灣流行歌曲《蘭花草》。
我們完全無須抬高這些年不斷出現(xiàn)的某些現(xiàn)象級平民文人,他們的文風之所以讓人眼前一亮,并非有多么的清奇超凡。恰恰相反,這些“新風氣”正合于陳獨秀1917年在《新青年》雜志為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搖旗吶喊時,所撰的《文學革命論》中那幾句標志性口號: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新青年》1917第2卷第6期,第1-5頁)
白話文的推廣固然有新文化運動先鋒們沖鋒陷陣、左沖右突的功績,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制度背景則是數(shù)量龐大的“閱讀受眾”群體被批量化地生產出來了。各類新式學堂層出不窮,培養(yǎng)出大量現(xiàn)代知識階層,他們具有一定的購買力和閱讀理解能力,是有錢有閑的市民階層。
在當時的脈絡中,農村被視為文化荒漠,沒有哪家媒體是旨在為農民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今天則不同了。文盲幾乎不存在了,文化傳播的載體也一躍進入智能化、數(shù)字化階段。技術進步貌似讓世界變得更“平”、也給城鄉(xiāng)設置同樣的文化議程。因而,掌握了先進的文化手段和工具的農民,也可以在今天寫出動人心弦的文字。
問題在于,為什么我們今天熱捧的很多平民文人,不過是做到了“我口道我心,我手寫我口”這樣的最基本要求,平實記述自己生活,居然就被大家如獲至寶一般孜孜以求、推崇備至?難道說,一百年來,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的成果遭到蠶食,以至于我們對這類返璞歸真的文字感到新鮮、稀罕起來?抑或是,今天很多專“以文字為生”者,偏離這些基本要求太過遙遠,以至于回歸到“言文一致”、說真話、講人話,似乎又成了一個很高的標準?再或者是,我們使用白話文一百年之后,又“增生”出某種文化的“贅疣”(官話、套話、空話、大話),以至于一些樸素的文字撲面而來時,有一種久違的感動,進而視如珍寶?
另一個大問題是,今天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在表面繁盛之下,也有著迥異于以往的亂象,這很像波茲曼對奧威爾和赫胥黎的比較:也許今天更值得我們擔憂的,是那種淹沒在一地雞毛下的生活瑣事、汪洋大海的信息浪潮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
白話文運動一經開啟,其潛移默化的再造國民認同之功業(yè),就堅定不可動搖了。
顧頡剛說:
“白話文本極自由,不像文言文有許多格律,有習慣使用的一套話,因而向不入文的各種社會情態(tài)以及個人情感,都有了發(fā)泄和記載的機會。為了表示出社會的黑暗面,就此激起一般人改造社會的熱忱,五四運動即與文化運動結了不解之緣。”
(顧頡剛:《我對于五四運動的感想》,《世界學生》1942年第1卷第5期,第4-7頁)
他在1942年寫此文時,業(yè)已關注到晏陽初在河北定縣的平民教育運動、梁漱溟在山東鄒平的鄉(xiāng)村建設運動,并由此談及自己在“長城抗戰(zhàn)”(七七事變)后與一二同仁大辦雜志,發(fā)行量竟也在短短五六年間破五千萬冊。凡此種種,都是直接間接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擔負起文化改造的歷史使命。
1942年,正是日寇大兵壓境、席卷三分之一個中國的危急存亡之秋,其情其景較之五四的“外爭國權”更為惡劣。這種緊迫感之下,顧頡剛也在此文中間接談及自己在1939年提出的“中華民族是一個”的學術判斷和政治建言。其問題意識的內在源頭也在于對五四運動另一個重要意義的認知,那就是加速了中國民眾的民族國家觀念的形成。他講到:
“我在這十余年中,時常到農村去,也時常到邊疆去,目擊耳聞,使我心頭起了許多的悲傷和苦悶。例如,我們住在城市的人,大家知道自己是中國人,這是毫不成問題的,如果說成為問題那是太可笑了。但是到農村里去,他們就很有些人只知道自己是某一村人而不曉得他的國籍,還有年紀大些的只知道自己是大清國的人。至于邊疆地方,宗教既活躍,政教又合一,他們往往只知道自己是某一寺院的人,仿佛這個國家乃是內地同胞所專有的。更有甚者,外國傳教士到了我們的邊疆,他們用種種手段獲得當?shù)厝嗣竦臍g心,知道他們與內地大隔絕,就造出各式各樣的分化輿論來,當?shù)厝嗣袷芰怂麄兊穆樽恚谷幌嘈潘约翰皇侵袊?,而是別一國的人。舉此一端,可窺其余?!?
(顧頡剛:《我對于五四運動的感想》,《世界學生》1942年第1卷第5期,第4-7頁)
又言:
“這種情形,教人看了如何不提心吊膽!謝天謝地,抗日戰(zhàn)爭激發(fā)了每一角落里的人們的心,他們會知道日本人正在攻打我們中國,也知道我們中國正在抵抗日本人的攻打。有了這一點簡單的啟示,國家民族的觀念即已播下了種子。”
(顧頡剛:《我對于五四運動的感想》,《世界學生》1942年第1卷第5期,第4-7頁)
2011年,央視播出了李幼斌主演的一部電視劇《中國地》。該劇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后,今遼寧省朝陽市清風嶺地區(qū)的老漢“趙老嘎”,帶領全家、全村以及后來投奔而來的人民,浴血奮戰(zhàn),后來在中共的關注和支持下,固守清風嶺堅持14年之久未讓日軍占領的抗日傳奇故事。這部劇非常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一群邊遠山區(qū)的普通農民,如何在對外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民族國家觀念的過程。他們從張作霖時代直至日據(jù)時期,始終是占山為王的“土皇帝”心態(tài),皇權不下縣,山高皇帝遠,管他誰當政,地是自家的地,哪是什么“中國地”,只要你外部力量不“反客為主”,他就始終跟你虛與委蛇、相安無事。這種心態(tài),與魯迅筆下那些靜觀同胞被砍頭的“看客”并沒有多大區(qū)別。是斗爭、戰(zhàn)爭教育了群眾,也是教育、文化改變了觀念,“中國地”的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動員力才能深深扎根。
《中國地》劇照
- 原標題:五四運動對現(xiàn)代文教的奠基之功——讀顧頡剛文有感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吳立群
- 最后更新: 2019-05-03 11:20:15
-
西藏考古大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青藏高原首個史前人類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賓發(fā)現(xiàn)新的古人類物種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華日軍細菌戰(zhàn)又添新罪證!
2019-03-25 19:19 -
選舉產生官員是反民主的,在過去兩千多年里曾是婦孺皆知的常識
2019-03-25 17:38 觀學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場戰(zhàn)爭中的英雄和烈士們敬禮!”
2019-02-17 22:47 -
長城城磚被撬壞60余延長米,誰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時代之聲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學院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新時代之聲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新時代之聲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新時代之聲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新時代之聲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相關推薦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68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18“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1日本這回要對美國咬緊牙關不松口了 評論 122“機智!中方出新招,進一步堵住漏洞” 評論 170最新聞 Hot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施”
-
突發(fā)!巴基斯坦一校車爆炸,4死38傷
-
特朗普:教皇的兄弟是MAGA大粉
-
退群,匈牙利國會批準了
-
海軍第三艘“大白船”亮相,加裝PCR實驗室
-
女演員李凱馨前助理致歉,稱“辱罵國人”錄音為剪輯合成
-
美軍高官:中國都有這能力了,讓我抓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