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是美國叫囂要在臺灣海峽使用核武器,而不是中國大陸
編者按:今年7月,中國發(fā)布《中國關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倡議的工作文件》,再次呼吁“核武器國家采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或者宣布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推動世界和平進程。
近日,清華大學戰(zhàn)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應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Pugwash Conferences on Science and World Affairs)邀請,就“中國與核裁軍”進行線上專題講座,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內在邏輯以及具體的可執(zhí)行措施進行了論述。
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是一個由著名學者和公共人物的國際組織,旨在減少武裝沖突帶來的危險,尋求解決全球安全威脅的途徑。1955年《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發(fā)布,1957年,該組織成立,創(chuàng)建人為約瑟夫·羅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和伯特蘭·羅素,創(chuàng)立地點為加拿大帕格沃什。羅特布拉特與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會議因在核裁軍上的努力而獲得了1995年諾貝爾和平獎。
觀察者網和北京對話受權翻譯、發(fā)布講座全文如下:
【翻譯/李澤西 核譯/韓樺】
周波:謝謝彼得·詹金斯大使。今天能與各位帕格沃什成員交流我深感榮幸。我要特別感謝我在劍橋大學圣·埃德蒙學院就讀期間的院長布萊恩·希普爵士在感染新冠的情況下在線出席。
今天我將討論一些與核武器和中國有關的議題。首先,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核時代?讓我引用周恩來總理接受法國記者采訪時的回答。當時記者問,“如何看待法國大革命”?據說他的答復是,“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
那么,我們是否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核時代?答案亦是如此。但如果一些核武國家,比如美國,重新開始核試驗——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等個別美國人鼓勵特朗普,如果再次當選,就開展核試驗——那么其他國家肯定會效仿。到那時,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核試爆的震撼將標志著新的核時代開啟。
讓我先來談談歐洲爆發(fā)核戰(zhàn)爭的可能性以及中國對此的立場。
美國中央情報局分析認為,烏克蘭發(fā)生核戰(zhàn)爭的概率為50%。雖然我們不確定未來會如何發(fā)展,但根據CSIS(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統(tǒng)計,俄羅斯領導層在討論烏克蘭沖突時已經有200次提到使用核武器。關鍵問題是,俄羅斯的相關說法有幾分認真?
日前,普京總統(tǒng)下令修改了核政策,基本上是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只要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遭受常規(guī)武器攻擊,且這種攻擊對主權構成重大威脅,即可使用核武器。但何為“重大威脅”并沒有明確的定義,這就引發(fā)了新的問題:什么樣的情況才算是重大威脅?
我個人認為,相對而言,俄羅斯在某些情況下更有可能動用核武器,比如說,如果他們面臨失去克里米亞的威脅。但是在當前局勢下,這種可能性并不大。
另一種情況是俄羅斯失去已經在憲法上宣布為其領土的四個(烏克蘭)東南部地區(qū),當然各方對于他們是否能夠完全掌控這四個地區(qū),仍存在著不同看法。
我認為最準確的回答是,沒人知道戰(zhàn)爭如何結束。我曾經與一位烏克蘭大使交談,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問她,戰(zhàn)爭會持續(xù)多久?她回答道:“我們的孫輩們會繼續(xù)戰(zhàn)斗。”我不知道這是否會成真,但那是她的原話。
因此,這是第二種可能性。但還有第三種可能性可能最為現實,那就是,當紅線看似不再存在時,局勢最為危險。我指的是,在美國的支持下,裝備西方武裝的烏克蘭,正一點點滲入俄羅斯境內戰(zhàn)斗。盡管這是戰(zhàn)爭初期的紅線,但這條紅線似乎不復存在了。
當地時間2022年2月24日,普京總統(tǒng)宣布,俄羅斯武裝部隊將開展一項特別軍事行動。圖為當日克里米亞的俄羅斯軍用卡車駛近烏克蘭邊境視覺中國
接下來我們看看北約擴張的情況。我與許多西方人士交流過,他們不認為北約擴張是俄羅斯決定與烏克蘭發(fā)生沖突的主要原因,但我堅信這是其中的關鍵。實際上,俄羅斯的警告并不始于普京總統(tǒng),這可以追溯到蘇聯時期。從戈爾巴喬夫到葉利欽再到普京,俄方領導都曾發(fā)出類似的警告。
那普京與前任有什么不同呢?我認為他是那個決定不再容忍的人。烏克蘭的最終結局會如何?目前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但我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類似于朝鮮半島的停戰(zhàn)協議。不過,這種停戰(zhàn)協議可能會更加脆弱,因為其中一方是世界上核武儲備最多的五常之一。
我能猜測俄羅斯未來會如何行動,他們會利用核模糊政策,或者可能在未來幾十年發(fā)出更加嚴厲的核威脅。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俄羅斯的常規(guī)軍力較之于冷戰(zhàn)時期已經大幅削弱。1982年他們曾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1993年放棄了這一承諾,因為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常規(guī)實力已不如從前。
那么,中國的情況如何呢?首先,我想談一下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它被稱為“無上限伙伴關系”,這引起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擔憂。
但對我來說,這種“無上限伙伴關系”僅僅是中國希望與其最大鄰國建立友誼的一種自然描述方式。試想一下,如果我說我想與你建立友誼,但隨即聲明,我們的友誼必須有限度,你會怎么想?讓我再給你一個例子。當我們與巴基斯坦人交談時,他們常會說中巴友誼比喜馬拉雅山還高,比阿拉伯海還深,比蜜糖還甜。你會怎么做?你可能會微笑,也許還會點頭,因為你知道他們并沒有惡意。
第二點是,中國并不是北約所稱的“俄羅斯的決定性支持者”。我知道西方對中國出口許多可能具有軍民兩用的商品不滿。但對于兩用產品,我們首先必須假設這些產品先是民用的,而非軍用的。就像汽油和天然氣,沒人會把它們視為軍用產品。然而,如果將汽油加注到軍用卡車上,它們就可能轉變?yōu)檐娪卯a品。因此當某物被認為是軍民兩用時,我們應該首先假設它是民用的。
中國確實加大了對俄羅斯的出口,部分原因是受到制裁的俄羅斯希望從其他地區(qū)增加進口,部分原因是中國的經濟增速不如從前,中國當然希望增加出口。但這些出口并沒有違反任何國際條約。
關于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問題,我認為中國無論是普通民眾還是領導層的態(tài)度都很明確。我曾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最后寫道:總統(tǒng)先生,不要使用核武器!我知道中俄之間關系友好,但我也清楚,中國幾十年以來一直堅定不移的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和地區(qū)使用核武器”。
當地時間2024年3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就核裁軍和防擴散問題舉行公開會。中方代表表示,中國不參加任何形式的核軍備競賽,并呼吁國際社會合力推進核裁軍與核不擴散進程。
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對訪華的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在歐洲不能使用核武器。朔爾茨的訪華受到了某些人的批評,但他回國后表示,單是為了達成這個(不使用核武器)共識,他的訪華也是值得的。
接下來,我想說一下2022年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在俄烏沖突之前發(fā)布的聯合聲明。這是一個源于冷戰(zhàn)時期的老口號:核戰(zhàn)爭打不贏,也打不得。但最有意義的是,當習近平主席2023年3月訪問俄羅斯時,在戰(zhàn)爭期間,中俄再次發(fā)表了包含這一句話的聯合聲明。
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努力勸說俄羅斯不要使用核武器。否則怎么會有這樣的聯合聲明呢?因此,這意味著中國確實在努力為歐洲的和平與穩(wěn)定做出積極貢獻。我們不知道俄羅斯是否會使用核武器。但我認為,中國、印度和巴西的態(tài)度對俄羅斯而言是有分量的,我也希望這些國家的觀點能發(fā)揮作用。
所以我認為,目前普京總統(tǒng)可能是俄羅斯領導層中最理智的人,因為他在被俄羅斯學者卡拉加諾夫問及俄羅斯是否應該使用核武器時,否認了這種可能性。
接下來,我想談談中國的核現代化。據報道,中國目前擁有500枚核彈頭,而根據五角大樓的說法,中國計劃在2035年之前將這一數量增加到1500枚。在中國,沒有人會確認這個數字,因為它被視為機密。
不過,即便這個數字是真的,中國的核武庫仍然遠遠小于美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核彈頭數量均超過5000枚。對中國而言,增加核武器數量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簡單,因為中國掌握了相關技術,并且是全球最強大的工業(yè)國。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也至少是俄羅斯的十倍。
那么,是什么阻止中國擁有更多核彈頭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不想卷入核軍備競賽,而這也在中國的國防預算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在國際關系中,有兩樣東西是不會騙人的。首先,地理不會說謊。你的行動會受到地理環(huán)境的極大限制,比如在朝鮮半島。
人們常常討論朝鮮可能發(fā)起核攻擊,但我們也要考慮到,朝鮮半島的整個長度僅為1200公里。既然任何核輻射顯然會遺留在朝鮮半島,那么究竟在什么情況下,朝鮮領導層會發(fā)動自殺性的核攻擊呢?其次,國防預算也不會說謊。無論你是否增加國防預算,這都會充分反映出一個國家對地緣環(huán)境、自我能力、對手或敵人能力的評估。
中國的國防預算在過去四十年里一直保持在2%以下。實際上,大多數時候,中國國防預算甚至只有GDP的1.5%左右或更低。這充分反映出中國的自信心,表明中國對自身、地區(qū)乃至中美關系的信心。中國的信心至關重要,因為如果中國缺乏這種信心,或者像印度和日本那樣急劇增加國防預算,那么整個亞太地區(qū)將會陷入混亂。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鄭樂歡 
-
中方:朝俄是兩個獨立主權國家,如何發(fā)展雙邊關系是他們自己的事
2024-11-02 08:01 中國外交 -
俄方回應:這不應使任何人感到害怕
2024-11-02 07:18 俄羅斯之聲 -
“我們幾乎轟炸了整個中東,卻一無所獲”
2024-11-01 22:58 美國大選 -
“某些國家話說得很滿卻沒行動,中國正相反”
2024-11-01 22:58 減排史詩 -
美國10月非農新增就業(yè)人數驟降至1.2萬,遠不及預期的10萬
2024-11-01 22:03 美國經濟 -
荷蘭議會代表團執(zhí)意竄臺,中方發(fā)聲
2024-11-01 21:41 臺灣 -
中方決定:對韓國等9國試行免簽
2024-11-01 21:22 中國外交 -
布林肯:美國的系統(tǒng)已經崩潰
2024-11-01 20:35 美國政治 -
中方表態(tài):歡迎
2024-11-01 20:21 -
中國和斯洛伐克聯合聲明:雙方一致決定建立中斯戰(zhàn)略伙伴關系
2024-11-01 20:13 中國外交 -
白宮把他這段發(fā)言記錄改了,共和黨人:涉嫌違法
2024-11-01 19:48 美國大選 -
朝鮮外務相:美韓正暗中策劃對朝鮮進行核打擊
2024-11-01 18:08 朝鮮現狀 -
“美國在糧食安全上的砝碼少了,中國安心了”
2024-11-01 17:53 中美關系 -
美媒關注:中國掀起“銀發(fā)經濟”發(fā)展熱潮
2024-11-01 17:50 養(yǎng)老與社保 -
中方決定給予斯洛伐克公民15天免簽入境中國待遇
2024-11-01 17:45 -
他無視北約:我們愛見誰就見誰
2024-11-01 17:18 歐洲亂局 -
日歐將簽安全與防衛(wèi)伙伴協議,中方回應
2024-11-01 16:47 日本 -
秘密赴美訓練卻被美軍曝光,臺當局“頗感頭痛”
2024-11-01 16:36 臺灣 -
這不是末日電影,而是...
2024-11-01 16:24 極端天氣 -
中方扣押越南漁民漁船?外交部回應
2024-11-01 16:10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評論 235“美國對中國生氣,我們就要跟著?!” 評論 65特朗普團隊急了:正和中國談著呢,不能取消 評論 102低空經濟,如何賦能中國物流升維? 評論 63最新聞 Hot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那會便宜美國人
-
荷蘭外相:中國希望放寬阿斯麥出口限制
-
美國考慮撤軍4500人?韓國否認
-
摩根大通CEO:不會撤資中國
-
25年間性侵299人、受害者最小僅1歲...法國戀童癖醫(yī)生認罪
-
“特朗普對以色列愈發(fā)不滿,扭頭聯系哈馬斯”
-
禁令駁回!英國獲準繼續(xù)移交查戈斯群島,美:歡迎
-
“美國對中國生氣,我們就要跟著?!”
-
美前財長蓋特納訪華,受到多位中方高層官員會見
-
俄總統(tǒng)顧問稱:蘇聯在法律上仍然存在
-
薛建華被雙開:私藏有嚴重政治問題的網絡文章
-
低空經濟≠無人機,“它是賦能千行百業(yè)的綜合經濟形態(tài)”
-
重慶通報:校方負有嚴重的安全管理責任,分管副校長免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