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慧萍:特朗普會對歐洲“分而治之”,中國應推動德國重新思考這件事
最后更新: 2024-11-19 14:23:04即將二次入主白宮的特朗普陸續(xù)公布內閣名單,引發(fā)歐洲盟友不安。德國如何看待特朗普當選對雙邊關系、跨大西洋關系的影響?德國“交通燈”政府提前解體,民粹主義政黨風頭正盛,國內政治將迎來怎樣的動蕩時期?
在11月16日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fā)展報告(2024):戰(zhàn)略轉型中的德國》發(fā)布會現場,觀察者網與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對話,帶來解讀。
【整理/觀察者網 郭涵】
觀察者網:特朗普再度當選在德國社會產生了多大的沖擊?
伍慧萍:德國社會整體上對于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國優(yōu)先”以及右翼民粹主義持比較排斥的態(tài)度。包括在面對國內的右翼民粹政黨,如德國選擇黨(AfD)時,出于歷史原因,德國政界會形成“防火墻”的共識,主流政黨都拒絕同德國選擇黨合作。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里,德美關系受到不小的沖擊。特朗普將德國視為美國在歐洲的主要競爭對手,甚至宣稱德國出口的汽車構成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在德國人的認知里,特朗普上臺對德美、歐美關系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歐美關系勢必要經歷全方位的調整。
一方面,德國各界普遍預期特朗普上臺后將大幅削減對烏克蘭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力度,這從國會共和黨人在拜登政府執(zhí)政后期圍繞600億美元援烏法案的拉鋸態(tài)度就可以看出來。當然,特朗普會嘗試以自己的方式解決俄烏沖突,但這對于德國和歐洲并不一定是好消息,歐洲擔憂特朗普可能同普京總統(tǒng)開展“越頂外交”,可能會犧牲歐洲的利益。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執(zhí)政風格是不可預測性以及極限施壓,而德國人傳統(tǒng)上比較習慣于提前規(guī)劃,事先有預期。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習慣搞交易的特點,加上在第二任期計劃重用政治素人,肯定會給德美、歐美關系帶來新的挑戰(zhàn)。
在北約的問題上,德國從2024年開始軍費占GDP的比例達到了2%的標準。但如果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美國逐步減少對歐洲軍事和安全領域的支持,或者選擇性地僅僅為那些軍費占GDP比例“達標”的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同樣會對歐洲安全格局帶來很大的沖擊。關于這個問題,歐洲的政客與民眾可能存在不一樣的視角。但總體來說,特朗普上臺以后,歐洲在安全領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繼續(xù)依賴美國和北約,而是被迫需要更多強調戰(zhàn)略自主。
在開展貿易戰(zhàn)的問題上,拜登政府還會更多的區(qū)分目標,區(qū)別對待同歐洲盟友和中國。但是特朗普更多會從“美國優(yōu)先”的視角考慮問題,不以意識形態(tài)劃界和區(qū)分所謂“戰(zhàn)略對手”和盟友,誰在美國投資,給美國創(chuàng)造就業(yè)崗位,誰就可以避免關稅,否則就會面臨懲罰性關稅。歐盟被迫開始為可能到來的歐美關稅戰(zhàn)做準備。
觀察者網:您在研討會的發(fā)言題目是德國“超級政治穩(wěn)定時代的終結”,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對德國政治走向的觀察?
伍慧萍:在歐洲內部,相比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德國的政治格局歷來是非常穩(wěn)定的,是歐洲政治“穩(wěn)定錨”。但是,如今德國政治的穩(wěn)定性正在逐漸下降,目前則處在政權交替的調整期,德國在2021年選舉中還一度體現出國內政治共識,也隨著現政府的提前解體而日漸削弱。這在二戰(zhàn)后的德國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當然,“交通燈”政府的提前解體并不意味著德國成了風險源。不過,事態(tài)的發(fā)展同一些專家或媒體的預測相反,尤其在特朗普勝選的第二天,德國并沒有在這一重要變化中展現穩(wěn)定力量,相反出現“交通燈”政府提前解體的情況,也充分顯示德國作為歐洲政治“穩(wěn)定錨”的作用正在下降。
目前,德國、法國等大國在歐洲政壇的力量有所削弱,而小國、包括中東歐地區(qū)中小國家的影響力在上升。
觀察者網:隨著“交通燈”聯合政府解體,如何回過頭來評價由綠黨主導的德國外交部提出的《中國戰(zhàn)略》文件?其作為一份政治遺產會有多大的價值?
伍慧萍:過去3年來,從德國經濟界到“交通燈”聯合政府,整體上的對華態(tài)度與政策還是比較穩(wěn)健的。德國綠黨在執(zhí)掌外交部后,竭力希望體現對外交政策的主導權,其主導出臺的《中國戰(zhàn)略》文件更多凸顯了將中國視作“制度性對手”的一面。當然,這一認知也逐漸成為德國政治的基本論調,無論明年提前大選后綠黨是否參與聯合執(zhí)政,這種對華認知依然會延續(xù)下去。
目前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德國包括歐洲在對華“三重定位”方面的認知仍會趨向固化。尤其是,隨著中國的相對實力不斷上升,在汽車制造等產業(yè)方面對德國自身的競爭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當前,德國的制造業(yè)包括汽車工業(yè)都面臨較大困境,經濟競爭力有所削弱,經濟持續(xù)低迷,這更多是其自身的內在原因以及俄烏沖突等外在因素造成的。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發(fā)布的GDP年均增長率統(tǒng)計及預測。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德國會堅持將中國視作“制度性對手”的定位,堅持強調對華“去風險”、“降低依賴性”,這也是《中國戰(zhàn)略》文件的核心內容。就算明年德國政府換屆,這些主導思想依然會延續(xù)下去。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美國限制下,中企上硅谷“搶人”
2024-11-19 13:59 人工智能 -
-
錯過“全家?!?,拜登去哪了?
2024-11-19 13:53 -
“北溪”2.0?美國曾發(fā)警告
2024-11-19 13:29 歐洲亂局 -
俄烏打了1000天,德國還在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2024-11-19 12:42 德意志 -
-
印度“不緊張”,又能站隊特朗普對中國硬一把?
2024-11-19 11:26 龍象之間 -
王毅會見印外長:爭取在恢復直航、互派記者等方面取得進展
2024-11-19 11:06 龍象之間 -
曾鼓吹禁用華為、竄訪臺灣,特朗普給他“封官”
2024-11-19 10:23 美國政治 -
“對華加稅?美軍將沒法開工”
2024-11-19 10:23 中美關系 -
立陶宛外長又跳起來了:咱得學美國對中企“下手”
2024-11-19 10:06 -
-
王毅會見俄外長,提到朝鮮
2024-11-19 08:41 中國外交 -
“安理會令人十分失望”,中方代表多次點名美國
2024-11-19 08:34 巴以恩仇錄 -
俄杜馬主席:拜登行將就木,想把全世界一起“帶走”
2024-11-19 08:22 烏克蘭之殤 -
習近平出席G20領導人峰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
2024-11-19 07:45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在G20領導人峰會關于“全球治理機構改革”議題的講話
2024-11-19 06:53 -
俄總參謀部軍事學院代表團抵朝
2024-11-19 06:44 俄羅斯之聲 -
金正恩會見俄自然資源部長
2024-11-19 06:44 俄羅斯之聲 -
“如果美俄總統(tǒng)有,而歐洲沒有,這就不好”
2024-11-18 23:24
相關推薦 -
“特朗普誤判啊,中國未來幾十年都將是硬核玩家” 評論 24印度斷水、停簽、趕人,巴基斯坦“以牙還牙” 評論 91“特朗普已經輸掉了對華貿易戰(zhàn)” 評論 205“中國知道,特朗普何時會眨眼” 評論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來談吧,簽個“特殊協(xié)議” 評論 536最新聞 Hot
-
馬哈蒂爾:特郎普的高關稅撐不了3個月
-
“特朗普錯判啊,中國未來幾十年都將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斷水、停簽、趕人,巴基斯坦“以牙還牙”
-
“美官員私下承認:誤判了!特朗普原以為中國會最早…”
-
“特朗普這伙人,別砸了‘美國’這塊‘金字招牌’”
-
白宮激辯解除“北溪-2”制裁?他倆火速回應
-
“特朗普已經輸掉了對華貿易戰(zhàn)”
-
“收到中方警告”,韓國業(yè)界:后果很嚴重
-
中企直說了:不會妥協(xié),現在是美國人沒的選
-
“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處”
-
“中國知道,特朗普何時會眨眼”
-
美財長不痛快:IMF和世界銀行,與中國走太近
-
“前220名持幣大戶可與總統(tǒng)共進晚餐”,特朗普幣飆升60%
-
六大重磅團體罕見聯名抗議,“特朗普考慮豁免中國汽車零件”
-
“臟話滿天飛”,馬斯克與貝森特被曝激烈爭吵
-
在中美之間二選一?韓國表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