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正富:政府不能干預市場嗎?股市正在告訴我們答案
——從雙層市場看政府與市場的作用
關鍵字: 股市市場自由主義全球化要素市場權利生產要素【政府救市多彈齊發(fā),從今日的股市走勢來看,救市有了一點曙光。然而是否能把動蕩的股市化為促進實體經濟發(fā)展的建設性力量,還有待歷史的檢驗。從理論層面講,受市場原教旨主義規(guī)訓的不少國人,仍然存在重大理論問題的困惑:政府有什么權利要求企業(yè)高管不減持本公司股票,為什么限制股指期貨做空,為什么甚至要動用國家機器介入,清查可能存在的惡意做空勢力?這是否違背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抑或是,政府有可能引導市場走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復旦大學教授、股權投資家、學界商界都建樹頗豐的史正富研究表明:現(xiàn)代期貨與金融交易所的普及,使基礎生產要素有了生產投入品和金融投資品的雙重屬性,所以,國家政治權力與公司資本權力對要素市場的介入與建構,使戰(zhàn)略性生產要素市場成為具有權力等級結構的市場。其結果是,這些戰(zhàn)略性基礎要素市場往往遠離自由競爭,其價格形成遠離均衡價格。
史正富認為,在要素市場這一領域中,本來就是由國家、核心公司、市場自發(fā)力量三者共同參與,形成該市場的實際運行結果。因此,在作為投資品的要素市場領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再是決定性的。在這一領域,市場從來沒有、也永遠不可能起到決定性作用。即使國家不介入這一市場運作,資本權力的操縱仍然會破壞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即使一個國家迷信市場萬能而遠離要素市場,其它國家的政治權力照樣會毫不留情地全力介入,以爭奪本國要素供給優(yōu)勢。
從當前A股的形勢出發(fā),如果A股市場暴漲暴跌,政府袖手傍觀,最終導致中國股市危機一發(fā)不可收拾,甚至觸發(fā)全球市場波動,可能會引發(fā)實體經濟危機并威脅到社會穩(wěn)定。中國股市雖然目前與實體經濟的聯(lián)系不算緊密,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市場賴以生存的信心,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說明中國金融體制仍有不少缺陷,仍需國家政策的干預,以及金融體制的不斷調整。
以下與您分享史正富的文章,原文標題為《從雙層市場看政府與市場的作用》,原發(fā)于《經濟導刊》2015年第一期,作者授權觀察者網發(fā)布?!?/strong>
多部委救市,政府做對了嗎?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政府發(fā)揮更好作用”。如何理解這一重大命題,經濟學界和社會都產生了多種不同認識。
有一種較為廣泛的觀點認為,目前進行的改革只是初步實現(xiàn)了普通商品市場的市場化,而要素市場仍存在嚴重的政府干預和價格扭曲現(xiàn)象,因此“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就是指通過下一輪深化改革,實現(xiàn)生產要素部門的全面市場化,以形成全面統(tǒng)一的市場經濟體系。
應該說,這一說法具有比較廣泛的影響力,然而這一觀點實際上是以教科書經濟學看世界,是對真實世界的市場體系茫然無知所形成的似是而非的淺薄看法。
本文旨在說明,在當代全球化深入發(fā)展背景下,市場體系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同質的平面世界,而是存在著生產要素和普通商品兩個顯著不同的子系統(tǒng)。
現(xiàn)代期貨與金融交易所的普及使基礎生產要素有了生產投入品和金融投資品的雙重屬性,國家政治權力與公司資本權力對要素市場的介入與建構使戰(zhàn)略性生產要素市場成為具有權力等級結構的市場,其結果是,這些戰(zhàn)略性基礎要素市場往往遠離自由競爭,其價格形成遠離均衡價格;國家、資本與市場自發(fā)力量的互動博弈決定戰(zhàn)略性要素的供給能力與價格水平;由于要素價格是普通商品價格的重要構成,國際性要素市場上的博弈建構便決定著一國普通商品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雙層市場的存在說明,一國經濟體系的生存與發(fā)展首先取決于國家參與建構的戰(zhàn)略性基礎要素市場的運行效率,同時也取決于雙層市場各自的治理模式及相互關系。這一雙層市場視角對我國深化體制改革中更好處理市場與政府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新的啟示,對現(xiàn)代世界體系中不同國家的發(fā)達、落后和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提供了經濟學的新解釋。
現(xiàn)代市場體系的內部結構
現(xiàn)代西方主流經濟學中,市場經濟是個單一的、原子型靜態(tài)平面體系,其內部不存在結構,各個組成部分的運行規(guī)律與價格機制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真實世界的經濟運行中,生產要素和普通閃頻的功用與運行機制是顯著不同的。習慣上,土地、資本、勞力成為傳統(tǒng)生產要素。加上知識產權、能源、環(huán)境等要素后稱為廣義生產要素。因此,理解生產要素市場的運行機理就成了正確理解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重要部分。
眾所周知,政治經濟學按照產品的使用性質,把國民經濟劃分為提供生產資料的第I部類和提供消費品的第II部類。而本文所說的是市場分類,考慮的不是以產品的使用屬性,而是其交易屬性,由此把市場分為兩類:
普通商品市場:在這個市場中,買家購買產品的目的或是用于生產新的產品,或是進行消費,滿足生活需要。總之,關注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
投資品市場:這個市場上的買家購買產品的目的不是用于生產別的產品,或是自己消費,而是為了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即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交易只是賺取價格差的工具。
歷史上,生產要素本來是作為一般制成品的原材料和設備而存在的,但隨著現(xiàn)代金融市場的興起,特別是商品期貨交易的發(fā)展,許多生產要素轉變?yōu)橥顿Y的對象,成為交易所的交易品種。由此,生產要素的購買者出現(xiàn)了分化,一類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買家,即實體經濟中的企業(yè),它們購買生產要素進行實際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另一類則是在交易場所活動的投資者,他們買進是為了在新的價格水平上賣出。
歷史趨勢表明,隨著交易的發(fā)達,越來越多的純投資者加入以生產要素為載體的投資交易,使得生產要素作為投資品的交易規(guī)模呈跨越式發(fā)展,在國民經濟中占據(jù)越來越高的比重。同時,生產型購買者也越來越深的參與到投資型要素市場的交易,不知不覺中把原本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的商品期貨,變成了價格投機的工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實體經濟對要素投資品的定位。
這種情形在當代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階段,純投資類交易的規(guī)模遠遠超過了生產經營型購買者的交易規(guī)模。僅以原油為例,2012年兩大期貨市場(Nymex和ICE)原油的主導合約交易量超過三千八百億桶,而當年全球石油的產量和消費量都堪堪超過三百億桶,也就是說,純投資類的交易規(guī)模至少是使用型交易規(guī)模的10倍多!
需要強調的是,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出現(xiàn)從制度安排上,把本來是生產投入品的東西變?yōu)榻灰姿鶅冗M行金錢交易的投資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代西方金融強國,比如英、美,正在布局把越來越多原本不是投資品的東西,打造成投資交易的對象,比如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節(jié)能減排的說法創(chuàng)造了碳交易與碳金融,其實是圖謀把先發(fā)達國家的環(huán)境優(yōu)勢轉化為發(fā)展中國家的要素成本。
商品期貨行業(yè)的發(fā)展使得生產要素具有了雙重屬性,一是商品屬性,二是投資品屬性。物質生產過程中,生產要素是生產的材料、設備等物質投入;而投資品作為投資者買進和賣出的對象,其屬性則體現(xiàn)在金融市場的交易過程中。
相應地,市場體系中形成了兩個子系統(tǒng),一個是作為投資品的要素市場,一個是作為消費品與生產投入品的普通商品市場。要素市場運行所產生的要素供給及要素價格直接進入普通商品市場的生產過程,構成實體企業(yè)的成本,從而直接影響其市場競爭力。
由此可知,要理解普通商品市場的運行規(guī)律,必須首先理解作為投資品的要素市場運行規(guī)律;要判斷普通商品市場和整個市場體系的效率必須首先判斷作為投資品的要素市場的運行效率。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蘇堤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81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05“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45“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8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4最新聞 Hot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國說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宮表態(tài)
-
印度對中國出手,鋼鐵征12%關稅
-
普京:愿與烏克蘭直接談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一客機在機場發(fā)動機起火,機上300人被迫撤離
-
特朗普借關稅“忽悠”日韓投資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項目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