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10.9億人打開的微信,在張小龍眼里仍是“小而美”
最后更新: 2021-01-20 10:40:03各位朋友,晚上好!
謝謝來到公開課現(xiàn)場的朋友們,讓我感受到這是一個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一個人面對屏幕的直播。
2020,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不容易的一年。包括我們的公開課,也改為線上進行了。雖然在幾年前的一次公開課上,我說公開課應該線上開就好了,效率最高,但沒有想到今天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被迫做到了。
去年這個時候我們也沒有想到,這次我們已經(jīng)通過視頻號來進行直播了。
因為疫情,很多公司的年會都改線上了,所以這個時候,我的同事們正在努力給視頻號直播加一個能力,就是只有白名單的人才能進入直播間的企業(yè)內直播,希望能給需要線上開年會的企業(yè)一些幫助吧。
回頭看十年前,當時的想法只是,希望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通訊工具來用。于是就開始了微信的第一版。但當時絕對沒有想到,十年后的微信會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對此,我自己感覺特別幸運,我想我一定是那個被上帝選中的人,因為光靠個人努力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我分享一組數(shù)據(jù)吧,到今天,每天——
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
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fā)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億張,短視頻1億條;
有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
還有很多,包括微信支付,企業(yè)微信,微信讀書,搜索等,就不一一說了。如微信支付,它就像你以前的錢包一樣,已經(jīng)變成了生活常用品。而微信,也真的成為了“一個生活方式”。
今天是公開課,應該有很多的創(chuàng)作者參與,所以,也在這里感謝微信平臺的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公眾號的,小程序的,視頻號的創(chuàng)作者。因為你們的創(chuàng)作,讓微信的生態(tài)充滿活力。
大家知道視頻號今年的變化特別大。這里也想分享一下視頻號的一些想法。
視頻號的起源
可能在2017年吧,我跟公眾號的團隊說,我們現(xiàn)在公眾號只適合少數(shù)人寫長文章,但是大部分人寫不了文章。我們應該在朋友圈下面加一個“非朋友圈”,只能發(fā)短文或者照片視頻。
但后來就不了了之了,確實是很大的工程。因為帳號體系可能都完全不同了,就完全是個新的比公眾號還復雜的系統(tǒng)。
隨著時間的推移,視頻化表達其實越來越成為普通人的習慣。來看幾個數(shù)據(jù),最近5年,用戶每天發(fā)送的視頻消息數(shù)量上升33倍,朋友圈視頻發(fā)表數(shù)上升10倍。這時候,我們再思考短內容的時候,就會想,不應該基于短文字來做,而是應該基于視頻化內容來做了。
視頻化表達應該是下一個十年的內容領域的一個主題。雖然我們并不清楚,文字還是視頻才代表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從個人表達,以及消費程度來說,時代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fā)展。
于是在2019年,我們組織了一個特別小的小團隊,開始了視頻號的開發(fā)。
我們也沒有問公司要什么資源專門去做,甚至沒有在公司開會立項,就自己悄悄做了。我覺得這很微信風格啊,基本上微信做東西,都是成立小團隊開始做起,而不是大規(guī)模的兵團作戰(zhàn)。
并且我說,我們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做大。這并不是公司給的任務,因為完成任務是枯燥無味的,并且會因此動作變形。應該說是我們要給自己一些挑戰(zhàn)性的目標,不然工作會顯得很無聊。
視頻號是什么?
視頻號是一個人人都可創(chuàng)作的短內容平臺。
所以它是公開領域的內容平臺,就不能基于微信號來創(chuàng)作了。
因此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需要有一種新的ID(身份)。長期以來,微信的最大價值是每個人的微信ID。比如微信支付能很順暢,因為錢包跟著個人ID走,這是非常自然的。就像你現(xiàn)在只拿身份證也能取錢一樣。但這個ID是通訊和社交領域的,因此是私密的。因此,微信的用戶并不能公開對非好友說話。即便評論了,別人也無法聯(lián)系你。這對于社交領域當然沒有問題。但對于公開領域,需要新的身份。而在一個產(chǎn)品里,承擔兩個身份,其實是很有挑戰(zhàn)的。
而這個新的ID,還必須特別方便,不至于在各個場景里遇到身份的沖突。所以處理得不好,雙ID會讓系統(tǒng)變得非常復雜。比如你評論,就需要選擇用哪個ID來評論。
但是這個ID的意義又特別大,一旦走出這一步,意味著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領域,而是進入到公開信息領域。
因此視頻號的意義,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號”。因為有了一個公開的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公開發(fā)聲的身份。
比如,直播,在視頻號里做得很順利。在視頻號之前,我們是沒法做直播的,最多做到群內直播,那還是屬于群通信的范疇。但有了視頻號這個ID,每個人可以迅速開通自己的直播。這里,ID才是基石。它可以承載視頻內容,可以承載直播,可以承載小程序等。
我記得當時有個方案是,每個進視頻號的人要創(chuàng)建一個視頻號ID,用這個ID來瀏覽和評論內容。我說不對,瀏覽者應該是微信身份,而不應該強迫每個人開一個新的身份才能看和評論。幸好當時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不然就沒有后來的社交推薦體系了。其實產(chǎn)品的迭代是由無數(shù)這樣的選擇組成的。
ID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針對機構的。
大家知道PC時代每個機構都有一個官方網(wǎng)站。其實微信一直在尋找PC時代的“官方網(wǎng)站”的替代物。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們希望公眾號就是一個機構比如企業(yè)的官網(wǎng)。做小程序的時候,我們希望小程序就是官網(wǎng)。現(xiàn)在,我們希望視頻號是每個機構的官網(wǎng)。這是合理的,官網(wǎng)是需要進化的。所以未來視頻號會承接一個機構的很多服務內容,并不局限于視頻。比如一個企業(yè)的服務,可以通過小程序的方式,展示在視頻號下面。
所以我開玩笑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在每一個廣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廣告主的視頻號的二維碼,那就說明視頻號做成了想要的官網(wǎng)了。
第一個版本其實只是搭建了這樣一個ID體系。和公眾號的很類似,但是比公眾號的門檻低很多,普通微信用戶可以立即開通它。
內容表現(xiàn)上,只是一個簡單的信息流,混合了關注的,朋友匿名點贊的,和系統(tǒng)推薦的內容在里面。
但這樣的效果并不好。因為是灰度,量不大,因此也吸引不到大量的創(chuàng)作者來貢獻內容,因此推薦的內容也一般般。
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希望推薦的質量能夠好起來。我們組建了三個做推薦算法的團隊,每個團隊十幾個工程師。希望各自用不同方法去找到推薦的最優(yōu)解。
應該說我們在算法領域沉淀應該還是很深的,搜一搜背后是個幾百工程師的搜索技術團隊,同時我們自己研發(fā)的語音識別和機器翻譯,都是國內的一流水準。對了,外界一直有人說我們的語音識別用的是第三方的技術,其實我們從未用過第三方的,一直都是我們自己研發(fā)的。現(xiàn)在微信里面的語音識別每天翻譯的語音條目在五億條以上。
雖然搜索團隊有很強的算法技術人員,但是,我還是把他們從搜索團隊抽調出來進入到視頻號團隊來工作。因為閉環(huán)的小團隊才能迅速迭代。
推薦團隊很努力,但頭幾個月的滾動特別困難,似乎陷入了死結,就是內容不好看就沒有瀏覽量,就導致沒有人貢獻內容,所以推薦系統(tǒng)也推不出好內容,然后繼續(xù)沒有好的內容看。
5月份的時候,我們做了視頻號最重大的一個改變。因為經(jīng)過幾個月的灰度,表明在現(xiàn)有的內容下,基于機器推薦是走不通的。對比朋友點贊的內容,雖然當時朋友點贊還是匿名的,和機器推薦的內容來對比,我發(fā)現(xiàn),機器推薦的遠不如人工(或者說朋友)推薦的精彩。既然這樣,就應該以實名點贊的社交推薦為主,機器推薦為輔。
當時我給的理由是,我們所看的書,大部分是因為周圍有人推薦而去看,而不是網(wǎng)上書店推薦的書。你少看幾個機器推薦的內容不會覺得可惜,但錯過了朋友們都在看的內容會覺得可惜。這是視頻號能借助社交推薦起來的理由。
于是五月份開始了變更最頻繁的兩周,幾乎每兩天就要更新一個版本。然后發(fā)布了基于朋友點贊的新的灰度版本,終于看到了上揚的數(shù)據(jù),用戶的留存非常高。
所以6月視頻號的用戶到了一個量級。數(shù)字其實不重要,但對于一個內容形態(tài)的產(chǎn)品來說,一定量級的用戶意味著解決了生死問題,即流量的循環(huán)起來了。
這是一種典型的微信style的產(chǎn)品方法,即通過產(chǎn)品而非運營的方法,找到事情的撬動點,通過產(chǎn)品能力讓事情運轉起來。
有這個用戶基數(shù)說明生存下來了,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做基礎功能的完善了,比如直播能力等。沒有過生死線的話,做再多功能也是白搭。
在這里,是社交推薦發(fā)揮了作用,當時機器推薦的占比非常小,留存也非常低,我們也差點就放棄了機器推薦。但是,并不是說機器推薦沒有用,而是要在內容豐富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作用。
插一個小故事,6月份的時候,那時社交推薦的新版還在開發(fā)吧,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斷言:未來有一天,視頻的播放量,關注,好友推薦,機器推薦的消耗比例,應該是1:2:10。即,一個人應該平均看10個關注的視頻,20個朋友贊的視頻,100個系統(tǒng)推薦的視頻這樣的比例。
當時是這么解釋的:
內容分兩種,一種是你需要花腦力去理解的知識性信息,是學習;一種是不需要花腦力的思維舒適區(qū)的消費類的信息,是娛樂。朋友贊是朋友強迫你去獲取你未必感興趣的知識性信息,屬于學習類的;機器推薦,是系統(tǒng)投其所好而讓你很舒服的瀏覽你喜歡的消費性信息,屬于娛樂類的。關注里面兩種信息都有。
因為關注的東西你已經(jīng)知道大概會是什么了,反而不會太有吸引力,因此是1。朋友贊雖然看起來累,但是不能錯過,所以是2。而系統(tǒng)推薦,符合懶人原則,是大多數(shù)人都更容易消費且獲得舒適感的信息,所以是10。
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大盤數(shù)據(jù),并不是這個比例?,F(xiàn)在朋友贊產(chǎn)生的整體vv,是機器推薦的2倍。
于是我讓數(shù)據(jù)同事統(tǒng)計了一下,只拿有關注的用戶來看。有關注的用戶目前極少,屬于活躍用戶,所以代表了未來活躍用戶的行為。前幾天的數(shù)據(jù)是,有關注的用戶,人均在三個tab產(chǎn)生的vv,差不多是1:2:9。拿到這個結果時我非常吃驚。它只是一種粗略的估計,并不是說預測特別準確,而是說我們做東西的習慣是,如果這樣做,應該先推理出來一個結果,然后用數(shù)據(jù)去驗證,才能檢驗方向是不是對的。
我估計未來這個9還會變得更大。因為這是和內容豐富度相關的。
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說當機器推薦這個9變得越來越大,不是不符合用完即走嗎。用完即走跟時間長短無關,跟效率有關。我們從來不會關注用戶在微信里停留的時長,那不是我們的目標。當用戶想要看內容的時候,不管是文章還是視頻,如果他花了很多時間看,只能說明微信里面有很多值得看的內容,而不是要刻意去消耗他的時間。
標簽 微信- 責任編輯: 胡毓靖 
-
BAT成國內計算機科學成果產(chǎn)出最高的3家公司
2021-01-19 17:11 大公司 -
國家藥監(jiān)局點名臨床試驗造假,安旭生物IPO要黃了?
2021-01-19 11:09 大公司 -
騰訊致歉QQ讀取瀏覽器歷史記錄
2021-01-19 10:53 大公司 -
國內首個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獲批
2021-01-19 10:41 產(chǎn)業(yè)萬象 -
阿里全資收購美味不用等,加碼餐飲B端市場
2021-01-18 16:28 大公司 -
國內罕見!一件專利兩次許可,合同總額達11.28億元
2021-01-18 14:16 上海新高度 -
三星發(fā)布新手機:全線降價200美元應對變局
2021-01-16 11:02 手機 -
背靠今日頭條,悟空問答還是敗給知乎
2021-01-15 19:08 商業(yè) -
美團互助宣布1月底關停,將全額返還會員分攤
2021-01-15 17:54 大公司 -
快手著急上市背后:老用戶正加速流向抖音
2021-01-15 11:59 大公司 -
愛奇藝體育CEO:我堅決反對電競是體育,不管有沒有加入亞運會
2021-01-14 18:59 大公司 -
百度回應“員工工作狀態(tài)預測”專利:和996沒關系
2021-01-14 11:50 科技前沿 -
知乎百位創(chuàng)作者月入超十萬,2021年投10億加大支持
2021-01-14 10:24 商業(yè) -
2019年中國版權產(chǎn)業(yè)占GDP比重7.39%
2021-01-14 08:39 中國經(jīng)濟 -
拼多多APP刪除用戶照片?回應來了
2021-01-12 20:09 商業(yè) -
寒潮輪番來襲,南方電網(wǎng):這局面我真沒見過
2021-01-12 13:37 大公司 -
vivo發(fā)布首款驍龍888性能旗艦,iQOO 7售價3798元起
2021-01-12 10:06 手機 -
字節(jié)跳動一周內兩次控訴遭微信不合理限制,騰訊不回應
2021-01-11 19:26 大公司 -
攜程回應上半年將在港二次上市:不予置評
2021-01-11 17:21 大公司 -
京東宣布成立京東科技子集團
2021-01-11 11:25 商業(yè)
相關推薦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yè)緊張研判…” 評論 13“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評論 91要么續(xù)約,要么賠錢!斯洛伐克威脅報復 評論 105中方黑客盯上“美方制裁名單”?外交部駁斥 評論 30外媒緊盯:中方又要出手? 評論 101最新聞 Hot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yè)緊張研判…”
-
“僅用15年,中國就達到這一驚人成就”
-
福山拱火:美國沒法部署足夠軍力阻止中國,得拉上日本
-
俄方明說:只有美國贏了
-
胖東來公布員工結婚執(zhí)行標準
-
馬斯克“炮口”轉向英國:重新選舉吧
-
“墨西哥此舉是針對中企”
-
“鉆不了了,寶貝,鉆不了了”
-
“顧問苦口婆心地勸,拜登仍決定否決日鐵收購”
-
九成純電動,“首個停售燃油新車的國家將誕生”
-
特朗普:我為什么要放棄TikTok?
-
“德國特朗普”仍有幻想:挨美國打,先別還手…
-
巴勒斯坦學者:關于加沙的聲音少了,但我們不是簡單的傷亡數(shù)字
-
用戶集體起訴Siri“偷聽”, 蘋果愿賠“9小時利潤”
-
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直說了:年終稅務規(guī)劃
-
特斯拉歷史首跌,比亞迪緊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