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軍武次位面:來自臺灣的牛肉面,怎么一股濃濃的四川味?
關鍵字: 臺灣牛肉面紅燒牛肉面四川川味眷村國民黨蔣介石退往臺灣時,帶走了很多黃金儲備,但這些資源的首要用途并不是搞生產或保障官兵的生活,而是用于反攻大陸的軍事準備,所以國民黨軍官兵普遍的生活水平可以用清貧來形容,收入僅及普通公務員的三分之一,不夠用是常態(tài),家屬們做點小買賣,能起到維持生計的作用。小買賣做什么好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早期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干得最多的就是開餐館,這些來到臺灣的“外省人”,當然也會把餐飲作為首選。
新竹眷村博物館中陳列的山東饅頭鋪
眷村居民來自大陸各省,飲食五花八門,川菜粵菜東北菜,包子油條大水餃,哪里的都有,什么樣的都有,等于是把大陸各地的風味濃縮其中了。因為這些“眷村口味”只能使用臺灣本地食材,所以沒法做得像家鄉(xiāng)那樣正宗,加上大江南北的口味相互交流,結果就“雜交”出了新菜式,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新口味。除了底層老兵和軍眷外,當年國民黨的大員們也從各省帶來了不少一流廚師,他們也會自己開店,所以川、湘、淮揚菜在臺灣都有市場。
駐在高雄崗山的國民黨空軍人員及家屬
“臺灣牛肉面”大抵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產生的,前面已經提到,它源自于高雄崗山的眷村,而高雄正是國民黨空軍人員較為集中的地方??哲姾团H饷嬗惺裁搓P系?難道是飛行員特別愛吃牛肉面?其實并不是這樣,真正的原因是,在國民黨空軍中四川人比較多——抗戰(zhàn)前培養(yǎng)的飛行員在戰(zhàn)爭初期損失殆盡,后來補充的空勤和地勤人員,多數就來自大后方西南地區(qū),并且一直服役到內戰(zhàn)時期,位于高雄的“空軍軍官學?!?,干脆就是直接從成都遷來的。
1949年11月搭乘“執(zhí)信”輪撤往臺灣的國民黨軍
“遷臺”非常匆忙和混亂,??哲姵吠讼鄬樌ㄗ约壕陀写酗w機),而陸軍就得紛紛擠上輪船,飄洋過海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其中有些人因為遠離戰(zhàn)場,信息不通,并不知道前線兵敗如山倒,莫明其妙地就被拉上了一條大船,來到了臺灣。
當時究竟有多少人涌進臺灣,甚至連蔣介石自己也不甚清楚,從50萬到300萬,有好多種說法,據今天的史學界研究,120萬大概是一個比較接近實際的數字,占到當時臺灣人口的七分之一。
太平輪就是很好的例子,撤回臺灣的不只有軍人,各種各樣的平民也有很多
在來臺的國民黨軍中,海軍約一萬人,空軍約兩萬人,陸軍占大頭,有13個軍,41個師,約60萬人。其中有不少是被抓壯丁抓來的,本就極不情愿,背井離鄉(xiāng)到了臺灣后被也是被圈在軍營里,人地兩生,語言不通,在兩岸嚴重敵對的情況下,歸鄉(xiāng)幾無希望。
要以臺灣一隅之力想反攻大陸,兵員是個問題
即使退伍,老兵仍然難回故土,國民黨政府惟恐退伍軍人偷偷回到大陸老家,一去不返,致使臺灣兵員缺額,“反攻大陸”人手不足,影響“穩(wěn)定”,長期奉行“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xié)”的政策,以嚴刑峻法禁止退伍軍人返回大陸家鄉(xiāng),始終是兩蔣統(tǒng)治時期的基本政策,一直持續(xù)到九十年代初才告解除。
國民黨政府發(fā)給軍人的“授田證”,承諾“反攻大陸”成功后就能分到土地
- 原標題:沒有“運輸大隊長”,哪來暢銷全國的紅燒牛肉方便面?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最新聞 Hot
-
歐盟抱怨:談了兩小時,不知道美國要什么
-
隔空互懟,萬斯批澤連斯基:荒謬
-
“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
“他倆激烈爭吵,姆努欽還被拉出來鞭尸”
-
哈梅內伊表態(tài)
-
尷尬!萬斯舉起獎杯,底兒掉了......網友:美國制造?
-
“華裔科學家五年前在美墜亡,與美方調查有關?”
-
“特朗普,白日做夢”
-
英國人也火大:中國對特朗普的評價,很難不贊同
-
義烏有信心挺過去,心疼美國一秒:他們上哪兒找襪子?
-
美財長污蔑中國“奪走”拉美礦權,中方駁斥
-
果然,又威脅歐洲:中國還是美國?
-
搖擺州共和黨人急死:中國都說奉陪到底了…
-
“美對華牛肉出口停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
-
“美國客戶急電:SOS!90天內,能發(fā)多少發(fā)多少”
-
AI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席卷網絡,爭議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