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超美日”,中國“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力爭率先鉆穿地殼
最后更新: 2023-12-29 16:38:47(觀察者網(wǎng)訊)
“中國大洋鉆探船‘夢想’號力爭率先進入地幔,打開‘地獄之門(gate to hell)’?!?
12月27日我國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首航成功的消息發(fā)布后,國內外科學界紛紛投以熱切關注?!赌先A早報》29日的報道指出,這艘鉆探船即將執(zhí)行一項“史無前例的任務”:鉆穿地殼。
一旦成功,不僅標志著人類首次進入上地幔,也將帶領地球科學研究走向更前沿,甚至有望發(fā)現(xiàn)全新的生命形式。
作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第3個有能力研制出大洋鉆探船的國家,中國在該領域久久為功、成就顯著。有專家表示,“夢想”號更年輕、更先進,所擁有的科研能力也“遠遠超過”美日兩國的大洋鉆探船。
海上試航中的“夢想”號。圖/澎湃新聞
據(jù)了解,“夢想”號總噸約33000噸,總長179.8米、型寬32.8米,續(xù)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穩(wěn)性和結構強度按16級臺風海況安全要求設計,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qū)作業(yè)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鉆探能力。
《印度時報》提到,“夢想”號既可以用于油氣開發(fā)以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又可用于海洋科學研究,從而解開地球與海洋的未知奧秘。
大洋鉆探一向被譽為海洋科技的“皇冠”?!赌先A早報》稱,“夢想”號的鉆探能力在同類鉆探船里是最好的。鉆探越深,自然意味著離地幔越近。
地球的結構由內到外包括地核、地幔和地殼,但是人類活動和科學探索一直局限于地殼表層,地殼的平均厚度達15000米,和地球半徑6371千米相比又顯得微不足道。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被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xù)面,即莫霍面,仍然是人類探索地幔的最后一層障礙。莫霍面位于大洋之下約7000米,大陸之下約40000米。
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美國科學家一直試圖打穿莫霍面進入地幔,但至今仍未成功。中國這艘大洋鉆探船,之所以取名為“夢想”,正是因為承載著這項偉大而未盡的科學使命以及全人類科學家的共同夢想。
據(jù)浙江大學海洋地質與資源研究所的李春峰教授介紹,超深鉆孔采集的巖石樣本對于了解板塊構造、大洋地殼演化、古代海洋氣候和海底資源至關重要。
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庭院中的羅丹雕塑——地獄之門。圖/視覺中國
《南華早報》提到,長久以來,地表深處“地獄之門”(gate to hell)以外的神秘世界一直激發(fā)著公眾的想象力,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地心游記》等科幻小說反映了這一點,書中描繪了地下世界和奇異的生命形式。
“地幔中極有可能存在生命”,李春峰說,人們發(fā)現(xiàn)了越來越多能承受極端溫度和壓力的生物,“地幔由橄欖巖組成,橄欖巖通過與水相互作用產生甲烷和氫氣,為生命形式提供能量。地下深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探索領域?!?
當然,我們必須先努力到達那里。
領銜研發(fā)中國首臺深海鉆機的“時代楷模”萬步炎指出,理論設計深度與實際作業(yè)之間存在差距,海底的高溫高壓給7000米以下鉆探帶來挑戰(zhàn)。此外,大洋鉆研所耗費的日資金高達數(shù)十萬美元。
李春峰也表示,在技術上,需要先進的鉆探技術以及高標準的鉆頭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同時存在潛在的失敗風險?!?
盡管困難重重,李春峰仍對“夢想”號報以很高的期待。
他表示,中國“夢想”號鉆探船的能力“遠遠超過”美國的“喬迪斯·決心”號(JOIDES Resolution)和日本的“地球”號(Chikyu)。全球有20多個國家先后參與了大洋鉆探國際合作計劃,但是僅有這3個國家有能力研制出大洋鉆探船。
“‘夢想’號比‘地球’號年輕20歲,擁有更先進的鉆探系統(tǒng)?!?李春峰介紹,打穿莫霍面是“夢想”號設計的主要目標之一,“經過多年探索,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很有希望,但還需要縝密的規(guī)劃和穩(wěn)步的推進。”
“夢想”號命名儀式現(xiàn)場。圖/新華社
李春峰此前參與過由美國和其他國家發(fā)起的國際大洋發(fā)現(xiàn)計劃(IODP),他說隨著“夢想”號建成,中國現(xiàn)在應該在更多的國際項目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據(jù)他介紹,日本的“地球”號空有龐大噸位,活動范圍卻局限在日本附近,此前在“南海海槽地震帶鉆探計劃”中未達預期深度,至今仍在努力追求與之匹配的國際影響力。
“我希望“夢想”號不要步日本的后塵。相反,它應該與全球科學家合作,解決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李春峰說。
另據(jù)《國際海洋科技參考》的消息,今年3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將退役其具有旗艦意義的“喬迪斯·決心”號鉆探船。當時批評人士稱,該決定將損害美國在科學海洋鉆探領域的領導地位和國際合作。
12月28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將“夢想”號選入2023年科技創(chuàng)新實現(xiàn)新突破之“國之重器再添大國底氣”篇。
2021年11月30日正式開工,2022年12月18日實現(xiàn)船舶主船體貫通,2023年12月18日正式命名并啟動試航,2023年12月27日首航圓滿成功……
這艘預計于2024年全面建成的“國之重器”,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范維 
-
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wèi)星正式投入使用
2023-12-29 13:57 航空航天 -
以軍殺害3名人質前,誤認為“求救聲是哈馬斯伏擊”
2023-12-29 08:12 巴以恩仇錄 -
我國學者首次建立從端粒到端粒的中國人全基因組
2023-12-29 07:44 -
能夠拍攝天體“彩色紀錄片”的巡天望遠鏡“夢飛”來了
2023-12-28 10:00 天文 -
面向太空的“超級CT”!最大空間環(huán)境地基監(jiān)測網(wǎng)如何建成?
2023-12-27 18:17 -
我國單體規(guī)模最大漂浮式光伏電站并網(wǎng)發(fā)電
2023-12-27 15:31 科技前沿 -
把星光變成照片,墨子巡天望遠鏡運行百天獲16500幅圖像
2023-12-27 11:31 科技前沿 -
我國最新一代深遠海一體化大型風電安裝船試航
2023-12-27 08:29 -
全球首創(chuàng)!我國成功研制可注射溶栓納米機器人
2023-12-26 10:28 科技前沿 -
幾分鐘成功復現(xiàn)諾獎成果!AI科研機器要來了?
2023-12-26 07:37 -
我國成功發(fā)射天目一號氣象星座11~14星
2023-12-25 09:38 航空航天 -
逆轉催化劑“熟化”,中國科學家用新思路實現(xiàn)突破
2023-12-23 17:46 科技前沿 -
華為云CTO:云原生與AI疊加,將帶來七大技術“躍遷”
2023-12-23 10:16 觀網(wǎng)財經-科創(chuàng) -
美駐華大使稱“中國沒打算合作”,國家航天局發(fā)聲
2023-12-22 10:04 中美關系 -
祝賀!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一次出艙活動
2023-12-21 21:56 航空航天 -
續(xù)集?“發(fā)現(xiàn)LK-99存在超導相的明確證據(jù)”
2023-12-21 09:39 -
2023全球十大工程:ChatGPT、中國空間站、鴻蒙…
2023-12-20 11:40 科技前沿 -
我國科學家開創(chuàng)新理論,研發(fā)出超薄高能效光學晶體
2023-12-19 14:44 -
應對AI安全風險,OpenAI要搞分級
2023-12-19 11:56 人工智能 -
全球最先進大洋鉆探船來了!
2023-12-18 11:46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27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37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72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03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59最新聞 Hot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停火3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