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發(fā)布 人們最想知道的十一件事情
關鍵字: 紐約時報十一件事情科學問題答案3、我們是怎么變成人類的?
從早期人類到現(xiàn)代人類,進化并沒有畫出一條直線,有一段時間,我們和許多近親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近年來,科學家提供了大量關于我們如何成為人類的見解,很多時候,新的證據(jù)和我們認知的并不符合。
40年前,科學家對我們先祖如何從其他類人猿分化而來,并進化成古人類知之甚少。最古老的化石在埃塞爾比亞一個名露西(Lucy)的女性化石。古人類的進化似乎是一條從她到現(xiàn)代人類的相對直接的道路。但露西和她的親屬仍然有類人猿的特征,很明顯露西的物種不是我們進化的開始。
已知最早古人類在一個重要方面和我們相似,那就是他們能夠在地面上行走,至少短距走路。沿著不同的進化路線,古人類獨立進化出不同的特征,我們所知道多達30種古人類。在歷史長河中,一種古人類并沒有簡單取代另一種古人類。
2017年,研究人員在摩洛哥發(fā)現(xiàn)了人類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距今約30萬年。在那個時候,尼安德特人也存在,同時間,直立人仍然生活在印度尼西亞,不過隨后都相繼滅絕。
2015年,研究人員在南非一個洞穴發(fā)現(xiàn)了25萬年前的化石,這個新物種被稱為“納萊迪人”,它的大腦結構和我們人類相似。
當納萊迪人在非洲繁衍生息時,另一種神秘的物種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小島上出現(xiàn),這個島現(xiàn)在被稱為弗洛雷斯島。這些被稱為弗洛里斯人的古人類只有三英尺高,他們的大腦甚至比納萊迪人的還要小。
在西伯利亞的一項重大發(fā)現(xiàn)中,研究人員檢查了一塊難以描述的小指骨,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人科動物的基因組。
事實證明,我們只是在最近的4萬年里擁有這個星球。這也許是我們比其他物種競爭得更激烈。也許他們只是在進化中運氣不好。
4、我們能挺過氣候變化嗎?
如何你是氣候方面的專家,你會經常被問到上面這個問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一項驚人分析預測:如果政府不采取強有力的行動,2040年就會出現(xiàn)嚴重的食品短缺,珊瑚礁大規(guī)模死亡。
巴黎氣候協(xié)議設定了一個目標,即防止全球氣溫比工業(yè)化前上升2攝氏度,即3.6華氏度。在華氏2度的高溫下,北極海冰可能在夏季消失。但如果我們能把全球氣溫的上升控制在1.5攝氏度,北極海冰在夏季存活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珊瑚礁將繼續(xù)受到破壞,但不會完全消失。受嚴重熱浪影響的人口比例將驟降至14%左右。受城市干旱影響的人數(shù)將減少6千多萬人。然而,沒有一個主要工業(yè)化國家有望實現(xiàn)2攝氏度的目標,更不用說1.5攝氏度的目標了。
盡管情況嚴峻,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最壞的情況是制造出世界末日那樣的氣候報道。
30年前,科學家詹姆斯?漢森(James Hansen)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會作證中就氣候變化發(fā)出了警告。如果我們足夠聰明氣候災難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人類是一個向前看的物種。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副研究員凱特?馬弗爾(Kate Marvel)說:“我們的確會考慮未來”。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氣候科學家凱瑟琳?海霍(Katharine Hayhoe)指出,年輕人正在成為氣候變化的領導者,正在發(fā)展中的技術已經可以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提取出來。她說:“如果我們放棄了,最壞的情況將會發(fā)生”。
凱瑟琳說,一些人從最近的一份氣候報告中推測,只剩10年多一點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她認為,12年后的地球上還會有人,不過需要更多的人做事來應對氣候變化。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程小康
- 最后更新: 2019-01-16 14:14:37
-
小米高管:有信心拿下英國,用口碑贏得市場
2019-01-16 12:41 TMT觀察 -
唯一參與嫦娥四號任務的香港院校,有哪些貢獻?
2019-01-16 10:41 香港 -
日本與波音聯(lián)手開發(fā)電動飛機
2019-01-16 06:56 日本產經 -
阿里云發(fā)布分布式語音2.0 將實現(xiàn)多種物聯(lián)網(wǎng)設備語音識別能力
2019-01-15 17:50 TMT觀察 -
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額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
2019-01-15 16:35 -
俄唯一太空射電望遠鏡與地面失聯(lián)
2019-01-15 16:09 俄羅斯之聲 -
南極冰蓋下800米,中國鉆取深冰芯
2019-01-15 13:13 南極探險 -
月球上長出第一株嫩芽
2019-01-15 09:20 嫦娥奔月 -
美方問他:中繼星能否多留兩年?我們探月也想用
2019-01-15 07:00 航空航天 -
美國以為在歐洲一呼百應 但就有人不配合:華為比對手好太多
2019-01-14 22:15 華為 -
國家航天局:目前在論證月球科研基地
2019-01-14 17:12 嫦娥奔月 -
貴嗎?航天局:花費跟修一公里地鐵差不多
2019-01-14 16:38 嫦娥奔月 -
叫板小米!三星將在印度推出新廉價智能手機系列
2019-01-14 09:57 手機 -
超低軌衛(wèi)星降軌:日本花了1年,中國只花了1天
2019-01-13 10:12 -
華為最新回應:因個人原因涉嫌違反當?shù)胤?,終止雇傭關系
2019-01-12 21:10 華為 -
高通CEO:想提供芯片,先交10億美元給蘋果
2019-01-12 15:10 大公司 -
7nm制程工藝落后 英特爾臨時CEO:我們有龐大潛在市場
2019-01-12 09:22 TMT觀察 -
“說這個太空信號來自外星人,就如說天狗吃太陽不靠譜”
2019-01-11 20:50 -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致賀電
2019-01-11 17:31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布林肯承認“開打前就給了”,俄方回應 評論 131央行宣布將擇機降準降息,“擇機”以何為標志? 評論 156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評論 189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評論 164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評論 296最新聞 Hot
-
被逼急了,格陵蘭島總理:是時候獨立了
-
美媒直呼:啥都能威脅國家安全,美國完全走偏了
-
“到2030年,中國本土數(shù)學家將能引領世界”
-
密謀推翻馬爾代夫總統(tǒng)?印度回應
-
域外調查惹惱國際奧委會,“2034鹽湖城冬奧會有點懸”
-
欲爭奪歐洲最大電動車市場,但英國國內阻力不小
-
土耳其喊話歐盟:他不干,我干
-
“沒想到拜登竟會如此對待盟友!”
-
司機留信曝光:同胞們醒醒吧,美國快病死了!
-
特朗普炮轟:英國犯下了大錯!
-
盧卡申科:計劃訪華,事關未來
-
特朗普“封口費”案將于1月10日宣判,“但不會入獄”
-
“美國沒能改變中國”,布林肯一聽急了…
-
事關中國FK-3,塞爾維亞:這是一個“里程碑”
-
“中國真出手怎么辦?企業(yè)緊張研判…”
-
以己度人?“中方為了談判籌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