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造假論文怎么被海外網(wǎng)站發(fā)現(xiàn)的?
關鍵字:導讀研究者蒂艾寧(Tiainen)告訴撤稿觀察網(wǎng)站,他們之前不斷接到一位審稿人的郵件,要求他們引用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論文。很明顯,這位審稿人希望增加自己論文的引用量。 審稿人表現(xiàn)得過于急切又強硬,激發(fā)起了這位研究者的反叛心理——我倒是要看看,你要我引用的論文究竟是什么來頭?據(jù)科技日報10月22日報道,10月21日,媒體報道了兩年前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遭到撤稿一事,引發(fā)熱議。
當天晚上,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回應稱,早在2017年4月,其已經(jīng)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對涉事論文作者、該院2010級博士生葉肖鑫涉及嚴重學術不端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撤銷了其博士學位。這一處理結果在校內(nèi)進行了公告。2017年6月,該院停止了葉肖鑫導師唐國翌教授的研究生招收資格,撤銷了其材料學科負責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職務,目前唐國翌已辦理退休手續(xù)。
而在媒體曝光之前,清華大學從未就此事公開發(fā)聲,也沒有向社會公布調(diào)查結果和處理意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技術和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段偉文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由于科研管理部門尚未針對學術不端出臺處理細則,相關機構即使遇到造假行為,也會持觀望態(tài)度?!斑@類事件的關注度不高,如果相關部門施加的壓力不夠大,當事機構就會以‘拖字訣’應對,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因審稿人郵件引發(fā)的學術“打假”
10月19日,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網(wǎng)站以大篇幅報道了清華大學撤稿事件。文章指出,撤稿原因是重復使用、濫用圖片,欺騙性署名以及其他學術不端行為。這些論文發(fā)表于2014到2016年。
一些圖片在不同的論文里反復出現(xiàn),描述完全不同的材料或樣本。此外,論文團隊還擅自給論文增加署名——被署名者對論文發(fā)表一事完全不知情。
仔細看下來,這11篇論文的作者都涉及同一個人——唐國翌。唐國翌今年已經(jīng)64歲,主要從事相變儲能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10月21日,有媒體貼出了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能源與環(huán)境學部”教師列表截圖,唐國翌的名字在“正高”一欄。不過,21日晚上科技日報記者再次查看網(wǎng)站同樣頁面時,唐國翌的名字已經(jīng)消失。
在這些被撤稿論文里,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生葉肖鑫的名字也頻繁出現(xiàn)。他已經(jīng)于2015年畢業(yè)。網(wǎng)上一份疑似葉肖鑫本人制作的PPT中列出了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的16篇論文,均為和唐國翌合寫。
葉肖鑫在2015年被提名清華大學“學術新秀”。在那份PPT上,葉肖鑫說,他的學術目標是當一名教授。
記者21日以多種方式聯(lián)系唐國翌和葉肖鑫,均未得到回復。
那么,他們的學術不端行為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呢?
研究者蒂艾寧(Tiainen)告訴撤稿觀察網(wǎng)站,他們之前不斷接到一位審稿人的郵件,要求他們引用一些“看起來毫不相關”的論文。很明顯,這位審稿人希望增加自己論文的引用量。
審稿人表現(xiàn)得過于急切又強硬,激發(fā)起了這位研究者的反叛心理——我倒是要看看,你要我引用的論文究竟是什么來頭?
這一“好好看看”,就看出了意外收獲。蒂艾寧和團隊從被要求引用的論文開始“順藤摸瓜”,發(fā)現(xiàn)唐國翌團隊的論文中,有兩篇結論幾乎一樣,有16篇只是對文章和圖表進行重新編排和略微修改……于是,他們向相關期刊編輯部揭發(fā)了此事。
專家:莫錯把成果量化指標當成研究本身
為何名校會身陷“撤稿門”?
段偉文表示,從清華的撤稿事件可以看出,低水平、低質(zhì)量和虛假研究大量存在,但又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皩е聦W術不端的一個重要誘因,是相關部門、高校和研究機構錯把一些成果量化指標和學科評估結果當作科學研究本身,誘使部分科研人員為追求量化評分不擇手段,在偏離科學研究的本義和違背科學精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段偉文認為,現(xiàn)如今科研界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定向研究使科研活動變得更加浮躁,每個人都急于拿新的項目,而不愿意質(zhì)疑與之關系不大的數(shù)據(jù)與實驗的真實性;在科研文化上,對成果數(shù)量和所謂期刊等級的強調(diào)與科學精神相去甚遠,制造了大量低水平成果甚至虛假成果;科研人員的相對過剩與過度競爭,使發(fā)表論文的目標被扭曲為職業(yè)生涯目標…… “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它們使研究者的個人目標與科學研究的目標發(fā)生了方向性沖突,這種沖突所導致的研究行為的扭曲,又很難通過現(xiàn)有機制得到系統(tǒng)性防范?!倍蝹ノ奶寡?。
他的建議是,要充分發(fā)揮科學共同體的自治功能,也要從科學研究的范式變革入手,倡導“開放科學”,強調(diào)數(shù)據(jù)、研究過程和成果的共享?!斑@種機制至少可以先在得到研究基金支持的相關項目中試驗推廣,它的實施可以減少重復性研究,提高研究資源的使用效率,使科研質(zhì)量更有保證?!?
- 原標題:科研誠信出了問題,不該遮遮掩掩
- 責任編輯:于文凱
- 最后更新: 2018-10-22 15:38:49
-
三星宣布7nm LPP芯片量產(chǎn):面積降40%,功耗降50%,性能提高20%
2018-10-22 14:04 -
-
跑分作弊,OPPO Find X及F7已被3DMark封殺
2018-10-22 12:25 手機硬件 -
無人機頭部玩家角逐農(nóng)業(yè)植保 極飛對壘大疆競爭激烈
2018-10-22 12:08 -
加拿大龐巴迪起訴日本三菱剽竊其機密文件協(xié)助支線客機業(yè)務
2018-10-22 11:46 -
科技早報| 戴威不再擔任ofo法人代表 聯(lián)通前三季度凈利潤34.7億元
2018-10-22 10:26 -
特朗普助攻,中國似乎成功扭轉人才流失
2018-10-22 10:17 中美關系 -
美大學用大疆無人機演示與客機沖撞 大疆抗議
2018-10-22 09:50 科技前沿 -
中國學者研發(fā)出液態(tài)金屬驅動機器人
2018-10-22 08:22 -
遠望5號船完成首次中修改造增強測控能力
2018-10-21 10:41 航空航天 -
鐵流:中興研發(fā)7nm 5G核心系統(tǒng)芯片無法解決卡脖子問題
2018-10-21 10:10 -
新iPhone問題頻出,信號不及小米60%,雙卡雙待被千元機吊打
2018-10-21 09:53 -
港珠澳大橋設計師:很有信心收回成本
2018-10-20 22:39 -
ASML明年出貨30臺EUV光刻機 新一代設備效能提升24%
2018-10-20 22:22 -
“鯤龍”水上首飛成功!習近平電賀
2018-10-20 10:05 中國大飛機 -
為中國火箭焊接“心臟”,他被諾獎得主找去幫忙
2018-10-20 09:50 大國工匠 -
蘋果CEO:中國“惡意芯片”是假新聞,該撤了!
2018-10-20 09:44 網(wǎng)絡謠言 -
??低暼緢螅盒袠I(yè)景氣下滑拖累收入增速 高速增長尚未結束
2018-10-20 09:30 -
中美科學家發(fā)現(xiàn)中國霧霾“新兇手”
2018-10-19 18:44 -
浪潮首席科學家王恩東:呼吁超算回歸應用
2018-10-19 17:48 科技前沿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147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46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79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4最新聞 Hot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diào),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