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靖:為什么還要歡迎博雷利訪華?
最后更新: 2024-05-08 23:44:51觀察者網(wǎng):德國政府上月出臺了任內(nèi)首份“中國戰(zhàn)略”文件,又一次拋出“去風險”的爭議話題。圍繞這個話題,中歐雙方分歧的焦點在哪里?
黃靖:目前中國同歐盟的爭議焦點就是圍繞“去風險”。我們知道,“去風險”這個詞最早是在德國冒出來的,馮德萊恩今年3月把它拿過來拔高為一個“戰(zhàn)略主張”提出來,一方面是區(qū)別于“脫鉤”,另一方面還是要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但現(xiàn)在,包括德國在內(nèi)的西方各國誰也說不清“去風險”的具體含義和內(nèi)容是什么。如何界定“去風險”的范圍和深度?又如何制定具體政策并執(zhí)行?
從根本上說,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西方國家,尤其是以德國為代表的西歐各國,在處理對華關系上糾結于兩個完全不同的博弈之中。一方面將中國定義成“系統(tǒng)性對手”,既然是“對手”,相互間的博弈就是一場此消彼長的“零和游戲”,因此自然想要打壓中國。但同時歐洲又不想、也不能與中國“脫鉤”,而是要“保持公平的經(jīng)濟交流”,這在實質(zhì)上是一場妥協(xié)雙贏的“正和游戲”,因此自然想要保持貿(mào)易關系繼續(xù)賺錢,但又不希望像依賴俄羅斯能源那樣形成對中國經(jīng)濟上的依賴。問題是天底下哪里有“既要接受你的打壓,還要為你提供午餐”的好事呢?
對中國來說,歐盟一邊說不要對抗,一邊采取“零和”博弈;一邊企圖“去風險”,一邊又舍不得有利可圖的“正和”博弈,這是不現(xiàn)實的。中國當然要關切所謂“去風險”的程度問題,如果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雙方可以談判。但如果量變最終引發(fā)質(zhì)變,以“去風險”為名按照歐盟的設計,尋著歐盟的路徑、節(jié)奏和安排,一步步地走向有利于歐盟的“脫鉤”,中國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金融時報》:歐盟鼓吹對華“去風險”,但過去5年來制造業(yè)從中國進口占比持續(xù)增長 數(shù)據(jù)來源:OECD
所以,圍繞“系統(tǒng)性對手”的定義與政策表現(xiàn),“去風險”的內(nèi)容、實施過程、條件、安排以及所導致的后果,這些才是中歐之間需要交流溝通的重點所在。作為始作俑者,歐盟一方必須講清楚。但我以為他們很難講清楚,因為他們內(nèi)部在對華關系上有沖突和矛盾。
關鍵是“系統(tǒng)性對手”和“去風險”之間,隱含了歐洲政府和商企界在對華關系上難以調(diào)和的矛盾。畢竟政治語境中的“對手/風險”和商業(yè)語境中的“對手/風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霸權政治出發(fā),打壓“對手”是解除“風險”的最有效手段,因此“零和”博弈成為必然。商企業(yè)應對“風險”的根本出發(fā)點是“管控”,而“管控”的關鍵就是通過與對手達成雙方都接受的游戲規(guī)則來尋求妥協(xié),獲得雙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 “正和”博弈。
政府自然更多的從政治和安全的角度看問題,因此搞“零和”博弈得心應手;而商企界離不開經(jīng)貿(mào)交流,因此“正和”博弈是立身之本。而且問題越具體,政企之間的矛盾就越尖銳。于是西方政客們只能用華而不實的“系統(tǒng)性對手”、“去風險”之類的詞藻來掩蓋矛盾,同時向中國施壓。這種做法,我們的家鄉(xiāng)話稱其為“說大話,使小錢”。
正是看到了問題的本質(zhì),中國領導人在6月出訪歐洲時提出,應該將“去風險”定義在商業(yè)領域,把防范風險的主導權還給企業(yè)。“商業(yè)歸商業(yè),政治歸政治?!辈粦搶烧呋鞛橐徽?。中方的提法在德國、尤其是商企界得到響應,但歐盟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
希望未來,通過博雷利計劃中的秋季訪華,包括后續(xù)中歐戰(zhàn)略對話、領導人會晤等安排,雙方能夠進一步加深溝通與相互了解,歐盟能清楚地闡釋其立場。比如說,在有關俄烏沖突這一雙方必然要討論的話題上,希望歐盟能改變目前“有態(tài)度無立場、有需求無政策”的被動與混亂,拿出一個明確有序的方案來。
觀察者網(wǎng):前面聊到了歐盟處理對華關系的搖擺、雙方的利益訴求與關注焦點。您認為,下一步,中國要在發(fā)展對歐關系中爭取主動,可以采取哪些對策?
黃靖:博雷利在他現(xiàn)在的位置上,肯定面臨非常大的壓力,這個壓力包括來自歐盟內(nèi)部的矛盾與外部壓力。我認為中方在博雷利未來的訪華與接觸過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傾聽,通過傾聽,我們可以進一步了解他的立場、看法與難處,然后對癥下藥地闡述和解釋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政策。“兼聽”是一個泱泱大國應該表現(xiàn)出的愿意合作、虛懷若谷的態(tài)度。
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靈活性,因為歐美政治人物在公開場合與私下講的話往往不一樣,私下場合會更有靈活性。周恩來等中國當年的老一輩外交家在這方面是楷模,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溝通時做到靈活處理。
而且, 在發(fā)揮靈活性方面要有序而為。作為一個外交首腦,博雷利代表的“組織”越大,靈活性就越小。歐盟是博雷利代表的最大“組織”,其本身就是一個缺乏共識的組織,博雷利作為歐盟的外交代表,只能選擇找最大公約數(shù),表現(xiàn)出對外更強(僵)硬的表態(tài)。
而在歐盟內(nèi)部各國之間、各部門之間和各黨派之間,就有更多更深的共同點。因此,博雷利在代表他認同的國家、部門和黨派時,就會更靈活,更顯得理性溫和,也更容易達成妥協(xié)。
最后,要看到博雷利本人1975年就投身政治,有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和交集;而且作為左翼,其政治立場和政策傾向也是有跡可循的。我個人感覺,在博雷利所代表的不同官方層面與其個人立場和觀點之間,中方應該大有可以做工作的空間。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他被指控受賄10億盧布”
2024-05-08 23:08 俄羅斯之聲 -
震撼場面!上萬名塞爾維亞群眾走上街頭 熱烈歡迎習近平主席到訪
2024-05-08 22:39 中國外交 -
日產(chǎn)CEO:中國車企強大了,我們陷入生存游戲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車 -
“這么對中國,歐盟很快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車 -
習近平主席對塞爾維亞國事訪問成果文件清單
2024-05-08 22:24 中國外交 -
習近平出席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的歡迎宴會
2024-05-08 22:23 中國外交 -
“我們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國家才更愿意找中國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國一夢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樣品被標僅用美國原料”
2024-05-08 21:48 -
習近平同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舉行會談
2024-05-08 20:59 觀察者頭條 -
兩名烏軍軍官涉嫌企圖暗殺澤連斯基被捕,美俄回應
2024-05-08 20:44 烏克蘭之殤 -
美撤銷部分企業(yè)對華為出口許可證,商務部回應
2024-05-08 20:19 華為 -
習近平同武契奇共同會見記者
2024-05-08 20:17 中國外交 -
泰國新衛(wèi)生部長上任首日:重新考慮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戰(zhàn)爭 -
習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建設首期6項舉措
2024-05-08 19:22 中國外交 -
兩年資金外流30億美元,烏克蘭農(nóng)民為逃稅竟出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烏克蘭之殤 -
中塞簽署聯(lián)合聲明
2024-05-08 18:40 中國外交 -
兩國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構建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脅:若聯(lián)大通過,美國將停止資助聯(lián)合國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錄 -
習近平檢閱塞爾維亞儀仗隊
2024-05-08 16:53 -
習近平:相信這次訪問必將開啟中塞關系嶄新的歷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關推薦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05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64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00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54最新聞 Hot
-
“MAGA巨星”唱反調(diào),“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停火3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nèi)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