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學(xué)者劫掠,依舊是賊 ——20世紀初歐洲學(xué)者的“中亞探險”
【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保爾】
近些年來,諸如敦煌學(xué)、西夏學(xué)這類的“冷門絕學(xué)”反而成了媒體常見的“顯學(xué)”。這些“冷門”研究之所以能夠成立,很大程度上仰賴于新史料,也就是敦煌文書、黑水城文書等文獻。
黑水城西夏文書
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珍貴史料卻并不保存于國內(nèi)。以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文書為例,目前英國所藏的卷數(shù)最多、內(nèi)容最長;法國所藏的最為精美、完整度最高;俄國所藏號數(shù)最多、涵蓋面最雜,反而是中國所藏的敦煌經(jīng)卷最為散亂。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敦煌文書曾遭到了“探險家”的大肆掠取。但令人費解的是,總有一些人為劫掠中國文物的“探險家”辯護,甚至有人說,中國人應(yīng)該向他們先道歉,再致謝。受害者要感謝加害者,為何會有如此奇談怪論?那些“探險家”究竟在中國干了些什么?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略談己見。
歐洲人的中國“探險”
說起20世紀初深入中國西北的探險家,英國人斯坦因或許最為耳熟能詳,也最富爭議。但事實上,斯坦因只是這一群體的代表。大致同一時期,還有伯希和、斯文·赫定、羅佛、勒柯克、大谷光瑞等隊伍在中亞活動。而且他們的“探險”不止是個人行為,還蘊含著帝國主義之間的較量。比如斯坦因的身份是英屬印度的文化官員,伯希和則受法國遠東學(xué)院的資助,充分顯現(xiàn)了那個年代英、法兩國的關(guān)系。
這些人雖然來歷不同,卻存在諸多的共同點。首先,他們都以“探險”為名頭申請進入中國。直至今日,人們也經(jīng)常稱這些人為“探險家”,并將他們的活動稱作“中亞探險”。
但若仔細考究,所謂的“探險”,恐怕不能完全成立。且不說敦煌這種漢代就已經(jīng)設(shè)郡,清朝早有州縣的地方根本就不需要探險,即便是在南疆大漠,清朝的軍隊、官員也早已深入,同樣不需要洋人們?nèi)f里迢迢來探險。就算是進入了沙漠,這些人也是請當?shù)厝艘?。如果他們真的是探險家,怎么沒有探出幾條沒人走過的新路、找到幾條未被發(fā)現(xiàn)的河流?因此,所謂的“中亞探險”,只是他們給自己的美化罷了,直至今日還在使用,實際上多少有些不太合適。
其次,相較于以金銀財寶為目標的傳統(tǒng)尋寶隊,這些“探險隊”的目標主要是新疆、甘肅與內(nèi)蒙西部的歷史遺跡和文物古籍。比如西域諸國遺址,就尤受這些人的重視。斯坦因就在他的三次“探險”中發(fā)掘了托古雅、安德悅、尼雅、米蘭、樓蘭等一大批遺址。敦煌文書、寺廟壁畫也是他們共同的喜好,正因如此,這些“探險家”也是競爭者。
斯坦因所拍的敦煌藏經(jīng)洞
第三,組織“探險”活動的人大多是專業(yè)學(xué)者,接受過考古學(xué)、歷史學(xué)、地理學(xué)的訓(xùn)練。斯坦因曾就讀于維也納大學(xué)、萊比錫大學(xué)和圖賓根大學(xué),專攻東方學(xué),擔任過英屬印度的拉合爾東方學(xué)院院長。伯希和師從法國著名漢學(xué)家沙畹,長期負責收集中國傳統(tǒng)文獻。日本大谷探險隊的領(lǐng)導(dǎo)者大谷光瑞雖然沒有上過大學(xué),卻是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也絕非等閑之輩。
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很善于包裝個人形象、美化劫掠行為,尤其注意爭取當時中國人的支持。比如斯坦因第二次入華時,在喀什物色了職業(yè)師爺蔣孝琬當秘書。諳熟中國官場規(guī)矩,又有深厚古文功底的蔣師爺在此后的所謂“探險”中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伯希和能夠早早地了解莫高窟藏經(jīng)洞的消息,則是因為結(jié)交上了清朝伊犁將軍長庚。
總而言之,在一百多年前,受過良好教育的歐洲人、日本人不遠萬里深入中國西北內(nèi)陸,并不是真的為了探險。而是奔著珍貴的文物古籍而來,稱他們?yōu)槲奈锇l(fā)現(xiàn)者、搜集者、劫掠者或許更為合適。
各顯神通,掠奪有道
翻看當代學(xué)術(shù)史,諸如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將他們稱作“劫掠者”,可能會讓有些人心生不快。但就行為而言,他們確實當?shù)闷疬@個稱呼。斯坦因的三次探險之旅,前后掠取文物超過萬件,到底有多少,他自己都未必數(shù)得清,以至于大英博物館中專門有個“斯坦因密室”。
“斯坦因密室”中的敦煌被盜文物
伯希和的“探險”名聲雖然不如斯坦因,但收獲卻毫不遜色。由于具有扎實的漢語基礎(chǔ),伯希和挑選文獻的眼光比斯坦因更好。僅從敦煌莫高窟一處,伯希和就帶走了六千余種文書、二百多幅壁畫與各種文物大多是精品,成為如今法藏敦煌文書的精華所在。
為了搞到這些文物、典籍,斯坦因、伯希和手段百出,總結(jié)起來無非是“連哄帶騙”、“威逼利誘”,能自己動手的就自己動手,實在不行就花錢、迂回。比如斯坦因為了獲取敦煌文書,先自己賄賂王道士,繼而又坐鎮(zhèn)安西,遙控手下攫取文獻。根據(jù)學(xué)者的統(tǒng)計,斯坦因通過第三方騙取的敦煌文書比他自己拿到的還要多。
敦煌“王道士”
實際上,若僅就行為而言,愿意“曲線作戰(zhàn)”的斯坦因、伯希和已經(jīng)算得上是“體面人”了。日本的大谷探險隊就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劫掠。他們所到之處,但凡是文物、壁畫,能搶則搶,能挖則挖,反正不能留下。對于埋藏在地下的文物,日本人沒有耐心挖掘,而是欺騙慫恿百姓胡亂開挖,繼而以廉價坐地收購。
有學(xué)者認為,大谷探險隊的瘋狂盜掘比之于任何西方探險隊更甚,造成了空前的破壞與洗劫。而且,大谷探險隊沒有完整公布過劫掠名目,故而直至今日,日藏敦煌文書也以“最神秘”而著稱。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收獲極豐,僅第三次探險時就在吐魯番就竊取文物七十多箱,重達半噸以上。
無論是挖的、搶的、騙的,還是買的,這些“探險家”拆散文獻古物的原有樣貌,盜掘遺跡現(xiàn)場都是對文化遺產(chǎn)的重大破壞,更是中華文明不可估量的損失。但對于掠奪者,或者說破壞者而言,他們的收益可就大了。且不論其中的經(jīng)濟價值,文物、文獻的研究價值就足夠這些人享譽至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公布四個片單部分影片
2023-05-24 20:43 2023上海電影電視節(jié) -
“西藏文化被中國政府保護的很好,我想舉兩個例子”
2023-05-24 09:50 文化 -
臺政論名嘴郭正亮宣布退出民進黨:道不同不相為謀
2023-05-19 14:51 臺灣 -
無期!香港居民梁成運間諜案一審宣判
2023-05-15 10:33 國家安全 -
梁萬年:全球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果,多領(lǐng)域?qū)⒂行伦兓?/a>
2023-05-06 08:50 抗疫進行時 -
洋媒吐氣欄目加入觀察員頻道
2023-03-14 17:41 流浪地球 -
158個獎!《瞬息全宇宙》成影史獲獎最多電影
2023-03-11 16:57 -
石家河最新考古成果:面積近350萬平米,與良渚古城相當
2023-03-09 09:32 考古 -
電影《望道》開啟2023上影“連臺好戲”
2023-02-24 17:46 -
商務(wù)印書館列出20年十大“時代新詞”:疫情防控上榜
2023-02-09 16:15 -
今年春節(jié)檔,“螞蟻扳倒了大象”?
2023-01-31 19:27 中國電影 -
《滿江紅》是靠這些“奪冠”的嗎?
2023-01-31 15:40 中國電影 -
導(dǎo)演郭帆人民日報撰文:強盛的國家才能托舉起強大科幻產(chǎn)業(yè)
2023-01-31 09:51 中國電影 -
《滿江紅》片方:不再起訴其他“造謠者”
2023-01-29 22:47 中國電影 -
《滿江紅》官博連發(fā)數(shù)條回應(yīng)爭議: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2023-01-28 20:11 中國電影 -
2023春節(jié)檔票房67.34億元,創(chuàng)春節(jié)檔歷史第二
2023-01-28 07:47 觀察者頭條 -
衣服挺好,就是模特有點多余
2023-01-26 21:11 -
神兔文化受青睞 月神兔燈一難求
2023-01-21 09:24 老外講故事 -
《中國奇譚》破圈,國漫如何重新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2023-01-14 12:32 國產(chǎn)動畫 -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將啟動: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總目錄
2023-01-06 07:58
相關(guān)推薦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評論 93“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202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32“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
巴外交部:以軍在杰寧向外交使團開火
-
俄軍宣布收復(fù)后,普京首次視察庫爾斯克州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shè)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