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shù)據泄露丑聞發(fā)酵,臉書已到生死關頭?
分享到:關鍵字: 臉書劍橋互聯(lián)網數(shù)據安全入侵泄露網絡安全個人信息如何不再“裸奔”?
同樣的問題在國內也不乏討論。相信很多讀者都遇到過,消費者在登錄一些網站時,經常會被問道,是否同意將個人信息用于第三方,但并未告知具體將消費者信息給了哪個第三方。
圖自央視新聞
對此,天津大學法學院卓越教授、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楊立新日前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這是霸王條款,算是侵權。因為《互聯(lián)網交易管理辦法》不僅規(guī)定了經營者應采用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還規(guī)定了,對于信息收集,要求經營者需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被收集者同意。否則,這就是侵權行為。也就是說,經營者到底將收集到的信息給了哪個第三方,適用什么范圍、要去做什么,這都需要跟消費者講明白。而且,消費者理當有充分的選擇權?!?
同時,網絡上也存在某些“對個人信息的多度獲取”,比如一個手電筒App,需要讀取通訊錄、定位地址等內容。
圖自知乎
對此,楊立新表示:“無權獲取而獲取他人個人信息,是侵權行為;有權獲取他人個人信息,但是超出合法的范圍而收集與交易不相關的個人信息,同樣也是侵權行為,都要承擔侵權責任。對此的防范方法,就是只要你不同意,你就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不要輕易點擊?!?
另一方面,黑客攻擊竊取個人信息呈增長趨勢。
某“搭線”支付寶試圖竊取用戶信息、資金的黑客 圖自央視
從事網絡安全保護業(yè)務的一位技術人員曾向新華社表示,“從對政府機構、大型國企、高校、電商、交通等重點客戶遭遇互聯(lián)網黑客攻擊的實時監(jiān)測數(shù)據看,網絡黑客入侵重點網站竊取信息有增無減,攻擊手段日益多樣化,而大量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一些機構網絡安全防護意識不強,投入不足,特別是沒有對不斷出現(xiàn)的網絡安全漏洞及時采取修復措施,很容易被黑客攻陷,造成大規(guī)模信息泄露?!?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cxkknvh.com/america/2018_03_20_450898_4.shtml
- 責任編輯:徐乾昂
- 最后更新: 2018-03-21 10:34:24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0“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23“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0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2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0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