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振清:“再嵌自由主義”能拯救美國霸權嗎?
關鍵字: 美國霸權美國霸權主義再嵌自由主義自由主義貧富差距中美關系不過,如果不能為社會公平的發(fā)展和政府協(xié)調角色的發(fā)揮找到同樣強勁的驅動力,自由主義這頭猛虎是難以馴服的,反而會騎虎難下,左右為難——當自由市場極致發(fā)展的社會分化后果顯現(xiàn)時,很多公共政策都會面對社會公平優(yōu)先或者經(jīng)濟效率優(yōu)先的排序難題,政策困境將隨著社會分化程度的加深而深化,直至最后只能通過社會代價極大的政治革命,而非政策理性,來處理。
還有更大的不安。眼前的演講者是美國霸權穩(wěn)定理論的思想斗士,也是美國霸權利益的維護者,而我想到的是中美競合關系結構的現(xiàn)實演化。萊克最后主張加強美國與其西方盟友基于共享價值觀的“共享收益”與多邊主義,推行新版國際協(xié)商時,是以解決美國面臨的三大國際挑戰(zhàn)為目的的,排在首位的就是“Rising China”(中國的崛起)的挑戰(zhàn),然后才是朝鮮核問題與國際恐怖主義。當時,萊克的目光望向遠方,仿佛他能穿過這座加州旅館的厚墻看到遙遠的北京,而我則嚴肅地看著他。
關于中國崛起以后的中美關系的發(fā)展,有兩種流行看法:
其一是“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Trap)的思路,認為中國崛起后必然在國際舞臺上示強,并將引起既有霸權國家——美國——的恐懼,從而使得中美沖突乃至戰(zhàn)爭不可避免,就像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所記載的新興城邦雅典和霸主斯巴達的戰(zhàn)爭故事。
另一種看法即“金德爾伯格陷阱”(Kindleberger’s Trap),則逆向思考:中國崛起以后的動向可能不是“示強”,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擔目前美國無力繼續(xù)負責的重要國際公共產(chǎn)品的供給,從而使世界陷入領導力空缺、危機四起的險境。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是這個看法的倡導者,今年初,他援引經(jīng)濟史和國際關系學者金德爾伯格對當年英美霸權交替期出現(xiàn)的國際領導力真空的研究,來分析當前中美關系發(fā)展的一種可能前景。
不過,不管是哪種“陷阱”,其實都蘊含著美國乃至西方主流政治學界對中國國家發(fā)展的一種異質論判斷,認為中國崛起后依舊是一個“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 state),將從意識形態(tài)、政治制度、經(jīng)濟模式以及外交活動上挑戰(zhàn)西方的民主和資本主義體系,或者至少不能成為西方心目中的負責任的大國。萊克等霸權穩(wěn)定論學者不能容忍恐怖主義和朝鮮核武器的非對稱性挑釁,更不能容忍中國這種大國修正主義的挑戰(zhàn),而且后者對美國的霸權體系威脅更大,因為這是一種對稱性、結構性、全方位的巨人對決,將重劃世界政治經(jīng)濟體系的基本版圖。
時間有限,萊克不可能在這場演講中闡述中美對決的理論與現(xiàn)實,但是,根據(jù)他多年來的學術思想以及本場演講關于“國際秩序”與“合法性”的理論分析,我們可以預測他對中美關系的基本闡釋框架。
在他看來,合法國際秩序的合法性來源于共享的價值觀、多邊主義的合作安全、共享的合作收益以及利益的同質性。這個國際秩序中雖然存在主導國與從屬國的等級差別(international hierarchy),但是自由民主的價值觀是共享的。
然而,在合法性的來源上,現(xiàn)實的中國很難被他歸為這一國際秩序的同類伙伴。從十多年前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共和黨右翼智庫人士,到今天親近民主黨的加州政商精英和全美政治學術圈,其實在對待中國問題上都有相同之處:他們都認為中國的崛起不僅不會促進既有的權力分配現(xiàn)狀(status quo)的維持,而且會挑戰(zhàn)權力分配現(xiàn)狀,損害美國的霸權利益,此即對中國的修正主義(revisionism)性質的基本判斷。
中美關系:競爭還是合作?
可以說,在國內(nèi)政策上,“再嵌自由主義”論者也許和共和黨建制派有分歧,但是在對中態(tài)度上,兩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盡管演講后萊克對我說他來過北京和清華大學很多次,有很多中國朋友,但是他只會從維持美國霸權利益的角度考慮中美關系的結構,而且難免疑慮重重地看待中國的國際動向。幾年前中國學者王緝思和美國學者李侃如共同提出的中美“戰(zhàn)略互疑”的問題,其實至今仍然無解。
坐在萊克教授面前,我很欽佩他關于國際秩序、等級制與合法性的學術理論框架,只不過今天美國政治社會沖突的嚴峻現(xiàn)實,以及中美之間結構性的緊張關系,不時在提醒我:理論是灰色的,實踐之樹常青。
在國內(nèi)問題上,知識精英坐而論道恐怕是不夠的,起而行之,深入社會基層調研,加強社會對話,促進政策協(xié)調與改進,也許才能為有效的改革爭取時間和政治空間。就如今年美國大選后奧巴馬所說的,如果希拉里能更早點、更直接地彎下腰去傾聽底層民意,強化具體對策的話,也許不至于敗選。這說的也是扎根社會、起而行之的道理,雖然未必能真的逆轉選舉結果。
在中美關系上,基于意識形態(tài)和理論陣營的先入為主的定性判斷,只會給自己制造對手乃至敵人。而且,“手握錘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釘子”,觀念上的敵人很可能就變成現(xiàn)實的敵人。因此,光有理論家?guī)ьI我們“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是遠遠不夠的,誠如馬克思所說的“問題在于改造世界”,有遠見的政治實踐家通過深入的國際溝通,尋找理念與利益共識,發(fā)掘跨國社會支持,才有可能克服先入為主的定性判斷,在不斷積累的合作平臺上創(chuàng)造新型的大國關系。
可惜的是,在萊克及其學界擁躉的正向反饋體系中,理念至上和觀念先行既是思維的風格,也是行動的網(wǎng)羅。翻看厚厚的會議手冊,不難發(fā)現(xiàn),即便采取實證研究方法的學者,意識形態(tài)的影子也不時在論文題目中出現(xiàn)。
我一時間竟有些恍惚,覺得今天的場合很像是在一座名為希爾頓的“加州旅館”的聚會,每個人都進入一個夏日狂歡的庭院,做一個“自愿的囚徒”(prisoners of our own device),不一定能找得到來時的通道。正好在四十年前(1977年)誕生的這首流行歌曲,以隱喻的手法描繪了一個所有的旅館入住者都無法逃脫的怪誕世界,“You can check out anytime you like, but you can never leave”。
現(xiàn)在,萊克的聲音打進了每一個集會參加者的心坎,在聽眾熱切的目光和熱烈的掌聲獲得積極的反饋,一種新的時代思潮(Zeitgeist)在這家旅館中隱然形成,雖不算怪誕,但無所不在,習以為常者將永遠無法逃脫,也就無法更好地解釋世界與有效地改造世界。
8月31日速寫于舊金山Kearny St.
9月4日整理于北京清華園
【本文原題為《“再嵌自由主義”能拯救“國際合法性”嗎?——2017年美國政治學年會主席演講手記》,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文化縱橫(whzh_21bcr),作者授權觀察者網(wǎng)發(fā)布?!?
- 原標題:“再嵌自由主義”能拯救“國際合法性”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小婷
-
印度人把抵制矛頭對準了這兩國 評論 73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評論 156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評論 64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評論 162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評論 62最新聞 Hot
-
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
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
馬克龍“搭手示強”,反被埃爾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謊“不值一駁”,“令美國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
面臨高關稅壓力,越美完成首次線下部長級磋商
-
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
克宮:“普澤會”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車回應“部分SU7前保險杠形變”
-
惡意傳播涉劉國梁不實信息,杜某川、湯某被處罰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xiàn)大量死魚,當?shù)鼗貞?/a>
-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