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241期:走出國門談祖國統(tǒng)一
圓桌討論
主持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團隊這么多次出訪,都感受到大家對于臺灣問題的重視。我跟范老師共同的一個感受,就是我們節(jié)目組在馬來西亞跟當地的民眾交流時,發(fā)現他們最關心三大問題:第一,臺灣問題;第二,南海問題;第三,“一帶一路”。
所以我也想問一下張老師、范老師,在你們跟當地民眾的交流當中,除了剛才演講當中說到的在臺灣問題上他們關注的幾個點之外,他們自己對臺灣問題有些什么樣的感受嗎?
張維為:馬來西亞、泰國的華人特別多。歷史上的“兩蔣”時期,當時主要爭論誰代表中國,那個時候臺灣人在僑界的影響非常大,我們叫“老華僑”,不少還認同所謂的“中華民國”;但隨著大陸改革開放以后,大批來自大陸的“新華僑”出現,隨之而來的是親臺灣、親國民黨的人數銳減,有一段時間就開始出現了換旗幟,原來不少僑社10月10日升“青天白日旗”,后來改為10月1日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這是一個標志性的變化。然后華文的教育也開始由繁體字變成簡體字。馬來西亞幾乎從正式的華文教育成系統(tǒng)開始,就是用的簡體字。
之后出現了“臺獨”勢力,李登輝上臺以后,越來越“臺獨”,他們甚至不用華僑這個詞,而是叫臺僑、臺胞,不過他們的數量比較小。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臺獨”勢力搞了“1450”網軍,滲透得非常深,在各個地方華人社區(qū)都有布局,而且是長線、廣泛布局,在各個平臺、網站,甚至細分的討論群里都有。所以這次《意見》里邊第四條涉及懲治宣傳“臺獨”的,我覺得這個問題是祖國統(tǒng)一時一定要一并解決的,對這些人一定要追責。
范勇鵬:就我在世界各地包括東南亞接觸的很多華人來看,跟他們交流時感覺到,中國的統(tǒng)一問題和他們的生活和情感是密切相關的。
比如像東南亞,現在我們對東南亞歷史的了解和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被西方的殖民主義者重構了的。其實,二戰(zhàn)時期,當時在東南亞抗戰(zhàn)的主要力量是華人的力量,當時在東南亞的共產黨、國民黨,都是抗戰(zhàn)的力量,當然也有內部的沖突;英國人、荷蘭人、美國人的力量回來之后,對華人的力量進行了非常大的壓制,包括很多歷史也被重新掩蓋或重寫。我們如果重新回顧這段歷史,能看到東南亞的華人跟祖國的命運、中國內部事務的發(fā)展,是密切相關的。
眼下我有一個感覺,就是對于海外華人來講,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是團結,中國人走到世界各地,大家有基于同文同種的同胞感情,而臺灣問題不解決,它會留下一些分裂性的因素,對此他們是很苦惱,甚至很痛苦的。比如在北美、拉美,華人群體在一起交流合作的時候,總會有一些這種分裂性的因素存在,有的可能不是在明面上,但是都會影響到華人的生存。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演員在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大廈外表演舞獅。新華社
主持人:所以對于海外華人來說,一方面在于祖籍國發(fā)展得好,他們也會與有榮焉,也有一種安全感;另外,“臺獨”分裂勢力的存在,也會干擾他們的正常生活和認知。
張維為:你看2019年“港獨”鬧事,一度特別猖獗,但海外華人很快就團結起來,各種各樣的示威、游行、抗議就起來了。我記得李登輝1996年上臺之后,逐步到2000年民進黨上臺,這個時候海外就成立了許多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絕大多數華人都支持祖國統(tǒng)一。這是不用猶豫的,這是凝聚海外僑胞的力量。
其實臺灣問題有復雜的一面,實際上馬來西亞、泰國等地,有不少華人的中文教育或者研究生教育是在臺灣念的,好的一面就是他們對臺灣比較了解,他們也擔心兵戎相見——其實我們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同時他們也關心統(tǒng)一完以后他們可以做點什么。他們對臺灣非常了解,往往跟臺灣有很多貿易、金融、技術方面的合作或聯系,這又變成他們的一個強項。
主持人:對于他們來說,這個暢想也跟未來的趨勢非常符合,他們可以做統(tǒng)一之后很多往來、交流、合作的信使,可以充當中間的黏合劑。
范勇鵬:在統(tǒng)一之后,東南亞華人在臺灣的建設上應該能發(fā)揮非常大的作用?,F在由于這種分裂狀態(tài),很多商業(yè)合作、貿易、投資受到阻礙;統(tǒng)一之后,很多東南亞的華人可以在經貿發(fā)展、投資、建設等各個方面發(fā)揮他們的這種長項,起到很大的作用,包括對整個東盟未來的經濟發(fā)展和和平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張維為:我們可以大膽地想象,我們現在推動福建兩岸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統(tǒng)一之后,可以考慮這整個板塊跟大灣區(qū)一樣,變成兩岸大規(guī)模合作的區(qū)域,這樣一來臺灣經濟可以上一個新的臺階。他們可以看到新的前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也可以得到更好地展示。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編造國外某武裝發(fā)言人不實信息引熱議,云南一網民被警方處罰
2024-07-13 23:10 依法治國 -
八所海事局:警告!北部灣海域有四艘沉船
2024-07-13 21:17 -
“348名參選人全部通過國安委審查”
2024-07-13 19:49 -
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張存浩逝世,享年96歲
2024-07-13 19:22 -
我軍引導官兵將更多精力投入作戰(zhàn)所需的綜合身體能力訓練
2024-07-13 17:15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 -
中國規(guī)模最大天然鈾產能項目“國鈾一號”開工建設
2024-07-13 16:36 能源戰(zhàn)略 -
“南海仲裁非法裁決根本不構成國際法,反而對國際法治造成沖擊”
2024-07-13 11:33 南海局勢 -
遼寧一市監(jiān)局被指未到午休已集體離崗,官方:已進入問責程序
2024-07-13 11:05 基層治理 -
民航局:航空公司要避免關艙門后長時間機上等待
2024-07-13 10:35 -
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2024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
2024-07-13 09:53 -
男子持仿真玩具槍竄至某金店搶劫后逃離,警方通報
2024-07-13 09:35 -
彩鋼棚坍塌致6死3傷,多部門發(fā)現問題僅口頭提示整改…
2024-07-13 08:25 安全生產 -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石秀英離世,曾赴日參加證言集會
2024-07-13 07:47 -
夏糧產量再創(chuàng)新高,大面積單產提升是主因
2024-07-13 06:58 聚焦三農 -
國臺辦:刑事懲治措施只針對極少數“臺獨”頑固分子
2024-07-12 23:01 兩岸關系 -
國防部: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將于9月舉行
2024-07-12 15:17 -
男子拒服兵役被部隊除名并被聯合懲戒
2024-07-12 14:21 依法治國 -
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6.1%
2024-07-12 11:13 中國經濟 -
“考古中國”4項最新成果:紹興稽中遺址發(fā)現戰(zhàn)國大型建筑基址
2024-07-12 10:42 考古 -
間諜用校園貸逼迫大學生竊取國家秘密,國安部披露細節(jié)
2024-07-12 08:24 國家安全
相關推薦 -
“MAGA巨星”唱反調,“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評論 52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05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64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00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54最新聞 Hot
-
“MAGA巨星”唱反調,“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稅”
-
澤連斯基回應:?;?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