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戰(zhàn)場上的國軍主力,為什么敗給了豬肉燉粉條
關(guān)鍵字: 蔣公國軍豬肉燉粉條【文/ 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荀越】
1948年12月16日起,在河南省一個小小的村落陳官莊,上演了世界戰(zhàn)爭史上極其罕見的一幕:進攻方華野大軍擺開了豬肉燉粉條子陣,對被圍的國軍杜邱李兵團殘部開展了送飯攻勢。國軍聞香而動,非常配合地在20天內(nèi)攜槍起義一萬四千多人,平均每天七百多人聞著豬肉燉粉條的香氣跑到對面陣地上,把槍一扔就悶頭開吃。
雖說此時的國軍幾大兵團都已經(jīng)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空軍空投的糧食還扔得不怎么準,很多直接成了援共。陳官莊這塊三個兵團的國軍弟兄,尉官以下可能有很久都沒看見葷腥了。
不過,即使是在國軍平常補給正常的時候,三斤豬肉的價值,也已經(jīng)超過了國軍一個準尉一個月的軍餉。
要領(lǐng)略這鍋豬肉燉粉條“大殺器”般的魅力,我們還需細數(shù)國軍的幾大“光榮傳統(tǒng)”:
國軍傳統(tǒng)第一:光靠工資活不長
事情要從國軍的工資說起。按理說,從1932年開始,國軍弟兄們?yōu)榱丝箲?zhàn),所有人的薪俸都打了三折,這么多年苦難都熬過來了,怎么也得給漲漲工資不是。
國防部也確實這么做了。無奈,國防部加工資的速度,實在是跟不上蔣公他老婆家印鈔票的速度。1931年國軍上將薪水800元,到了1947年6月,國軍上將的薪水已經(jīng)提升到了50萬元,漲了625倍。
然而物價此時已經(jīng)漲了一萬多倍。折算一下上將手里這點錢能買的東西不如1931年的6%。不同級別的軍官縮水比例不一樣,但是錢到手里基本等于原來的四折以下。
國軍弟兄們的工資具體慘成啥樣了呢?
就在淮海戰(zhàn)役末期,49年2月有一批傷病員給聯(lián)勤總部寫信反映:
“以6個準尉來說,元月份薪俸800多元(金圓券),到2月份才領(lǐng)到?,F(xiàn)在理發(fā)一次200元,洗單衣一套100元,每月至少理2次發(fā),洗4次衣,計共需800元……剩下幾十元,不夠洗一次澡的。雖然一人每次副食費40元,但每天的蔬菜,柴火,食鹽3者不可缺一,除開支以外,所余者能購幾錢油。豬肉要300多元一斤,哪里還有錢去買呢?我們簡直是過著苦中再苦的生活了?!?
后來國軍南京司令部自己調(diào)查也承認:“查目前士兵待遇太低,即最低生活亦不能維持,例如二等兵月餉只能寄一封航空平信。”
1947年6月,國軍一個連的辦公費規(guī)定3.28萬元,而在魯南一斤燈油就9600元。辦公費只夠買3.4斤豆油,一個連連一兩盞油燈都沒法點足一個月。
哪怕不算挪用貪污,幾個準尉除了洗洗涮涮之外也不剩什么錢了,連貪污辦公費都湊不齊打牙祭的錢。
陳官莊有一個好,大家餓肚子一起平等。這一堆國軍將領(lǐng)也是扎堆到華野司令部才吃了一頓飽飯。
國軍傳統(tǒng)第二:米面成倉漂沒光吃肉這事基本上是沒戲了,別忙,就算是打算吃米吃面,能不能吃飽這事也懸。
按理說抗戰(zhàn)之后,國軍第一次有了無窮盡的美援糧食,又在美軍指點下,有了相對正規(guī)的后勤系統(tǒng),兩件快樂的事情重合在一起,可是為什么還能搞得吃不飽飯呢?
抱歉,對于國軍來說,有的事情雖已大不一樣,但許多傳統(tǒng)依然故往。即使國軍籌集的軍糧絕對超出需求,但是一到分發(fā)補給調(diào)度過程,就不要指望他們能有什么看上去正常的操作。
原本在1945年9月3日,借著勝利日,國府已經(jīng)宣布:“曾經(jīng)陷敵各省,豁免本年度田賦一年,后方各省,明年度亦與豁免。”
到實際情況,接收大員一到,跟著的就是征購軍糧,發(fā)動獻金獻糧。后方各省到1946年不但沒豁免征糧,“田賦依舊征實征借,且賦額極高……較戰(zhàn)前賦額增加四倍以上,且超過戰(zhàn)時負擔?!?
別的事情上大可以質(zhì)疑國府做得到做不到,但是在橫征暴斂這事上絕對不需要對國府有任何質(zhì)疑。
46-47年國府以軍糧征購名義實際征收米麥5500萬石,約330萬噸。這還不算美援糧食和抗戰(zhàn)囤積結(jié)余、聯(lián)合國救濟糧食的挪用,和向美國和加拿大的正式購買的糧食。
此時國府部隊已整編完成,軍警憲特吃軍糧的人加在一起515萬左右,平均每個人一天能分三斤多糧食,打著滾都吃不完。
且慢,到國軍這里你以為征收到的糧食就能分給你嗎?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戴蘇越
- 最后更新: 2019-01-22 08:07:41
-
在中國,不管官多大學問多好,都不該忘記自己來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開40周年 -
塵封百年,甲午海戰(zhàn)沉船致遠艦設(shè)計圖在英國重見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三大戰(zhàn)役”
2018-12-09 12:14 觀天下講壇 -
即使在最窮的中國面前,英國人也摔了跤,美國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開40周年 -
唐代公主誰也沒見過,怎么知道復原得準不準確?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講改革開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
2018-11-21 08:18 改開40周年 -
當年我們羨慕別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們造給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開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頭顱現(xiàn)身日軍老照片 日軍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愛因斯坦親筆信3.2萬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預言德國未來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發(fā)現(xiàn)幾十具“木乃貓”,真·喵星人占領(lǐng)評論區(qū)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國,我們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開40周年 -
當年中國沒錢,但有膽子“殺出一條血路”
2018-10-30 07:28 改開40周年 -
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衛(wèi)英雄 -
發(fā)現(xiàn)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國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國家寶藏》第二季要來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綜藝政治 -
習近平談抗戰(zhàn):牢記歷史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2018-09-19 10:25 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 -
疑似被盜佛首現(xiàn)身蘇富比 龍門石窟研究院回應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龍門石窟佛首被拍賣 蘇富比:與物主商討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畫作 距今約7.3萬年
2018-09-14 08:10
相關(guān)推薦 -
幾經(jīng)波折,美烏要簽了? 評論 62“不吃夠自己種的苦果,某國就不會放下身段老實談判” 評論 171“特朗普會輸,‘用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評論 95“中國代表團訪問巴西,探討兩洋鐵路” 評論 197最新聞 Hot
-
幾經(jīng)波折,美烏要簽了?
-
怕談崩了,歐盟準備“留后手”
-
“特朗普收手吧!中國又要領(lǐng)先了”
-
靠中國,加拿大發(fā)上“美國財”
-
美股再跌,特朗普:鮑威爾越早走人越好
-
農(nóng)文旅項目投資1700萬后被告知是禁養(yǎng)區(qū)?南京浦口通報
-
“中國學生對赴美留學遲疑,英國成了熱門地”
-
為獲提拔,他送給中管干部張福生25萬
-
7天內(nèi)連發(fā)3起事故,主力機隊飛行訓練暫停?臺軍方回應
-
廣西吃了自然保護地劃得過多的虧?自治區(qū)黨委書記要求廓清模糊認識
-
“美國GDP的水分在不斷增加,他們慌了”
-
“對于歐洲,中國要做兩手準備”
-
IMF:美主導的全球貿(mào)易體系“重啟”將拖累增長
-
煤礦疑污水滲漏致數(shù)十畝耕地被淹,陜西榆陽區(qū):成立調(diào)查組調(diào)查
-
“特朗普認為歐盟在占美國便宜,別指望梅洛尼能談成”
-
“為防止被美國偷窺,連英國也支棱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