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善波:要美國接受中國的崛起,可能遠不止五年
最后更新: 2023-12-25 09:46:16【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邵善波】
本年9月號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為《美國外交政策思維的混亂圖譜》(The Scrambled Spectrum of U.S. Foreign-Policy Thinking),作者為阿什·讓(Ash Jain),此君來頭不小,現(xiàn)時是美國國土安全部的高級顧問,之前擔任過大西洋委員會斯考克夫特政策與安全中心理事,以及該委員會的民主秩序中心總栽,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資深從業(yè)員,長期從事整合民主國家力量的工作。
在上述文章中,阿什·讓認為歷來的美國外交政策存在六種思維,分別回應(yīng)“美國之于世界扮演何種角色”這問題。六種思維中,四種屬于國際主義(Internationalists),兩種屬于非國際主義(Non-Internationalists)。阿什·讓此文對于我們了解美國的國際戰(zhàn)略思維,很有幫助。
阿什·讓(Ash Jain),美國國土安全部的高級顧問
六種思維的說法
四種屬于國際主義的思維是:
1. 單邊國際主義(Unilateral Internationalists)
2. 民主國際主義(Democratic Internationalists)
3. 現(xiàn)實國際主義(Realist Internationalists)
4. 多邊國際主義(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ists)
兩種非國際主義的思維是:
1. 退縮派(Retractors)
2. 克制派(Restrainers)
阿什·讓這種劃分法其實既不準確,也不正確。
阿什·讓說的“國際主義”,指的是贊成和支持美國積極介入國際事務(wù),國際事務(wù)又主要指美洲以外的事務(wù),因為對于美洲事務(wù),美國歷來都積極和全面地介入。作為第一種思維的“單邊國際主義”,實際指美國居于獨大、首要和主導的地位,具有與之相應(yīng)的行動自由,美國所采取的單邊行動不受聯(lián)盟和國際協(xié)定限制,美國從這至高無上地位爭取自身的利益。
作為第二種思維的“民主國際主義”,基本上與單邊國際主義的本質(zhì)并沒有不同,都是以美國為首,積極介入和主導全球事務(wù),分別只在于民主國際主義以“民主、自由”包裝,在捍衛(wèi)民主的前提下,與其他民主國家協(xié)作,推動共同價值及民主秩序在全球的發(fā)展,維護美國和世界安全,甚至在此目標下不惜介入其他國家的內(nèi)政。這種民主國際主義思維在美國的兩黨領(lǐng)導人中,不時占據(jù)主導地位。
作為第三種思維的“現(xiàn)實國際主義”,不以價值觀或意識形態(tài)為前提,而是重視實力,講求力量的對比和平衡。此種思維認為美國應(yīng)實事求是,承認自己的力量有限制,應(yīng)把力量用于切身的戰(zhàn)略,以保持地區(qū)以及全球的穩(wěn)定,維護美國的既有利益。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教授提出的“進攻型現(xiàn)實主義”屬于這種思維,不同之處在于其態(tài)度更為積極和進取,更為不輕言退讓。
至于國際主義的第四種思維“多邊國際主義”,其實和第三種的“現(xiàn)實國際主義”有共通之處,都認為在條件具備時,實行單邊主義,盡量維持美國的主導地位,但當判斷到實力不足時,改為采取多邊國際主義,面對現(xiàn)實,接受新的力量平衡,在多邊的前提下重建國際秩序,基辛格博士便是這種觀點。換言之,第三和第四種思維都是現(xiàn)實主義者,具備實力時,會頑強地堅持單邊主義、美國優(yōu)先,實力不足時,轉(zhuǎn)而接受多邊主義,如何選取,視乎對各方實力對比的判斷。
剛剛?cè)ナ赖拿绹渭摇⑶皣鴦?wù)卿基辛格,被認為是美國現(xiàn)實主義外交政策的踐行者
阿什·讓說的“非國際主義”,指的是美國應(yīng)收縮其對外國事務(wù)的介入,這種主張因所持理由不同而分為退縮派和克制派。前者認為美國介入外國事務(wù)對美國沒有好處,介入的成本也過于高昂;后者認為美國已經(jīng)力不從心,財力上無法再支撐美國在全球范圍介入,因而要克制。換言之,這兩派都認為要大幅減少甚至放棄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也就是放棄二戰(zhàn)之后建立的單邊主義,接受多邊主義。阿什·讓認為這種思維在目前的美國仍是少數(shù)派,但力量在增長。
阿什·讓以上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國中上屬精英對美國外交政策未來動向的觀點,值得我們注意。但他的六分法有含糊不清之處,例如將退縮派和克制派稱為非國際主義,并不正確,因為即使鼓吹退縮、克制,也不等于排斥美國繼續(xù)參與國際事務(wù)。故此,阿什·讓分析的核心問題,其實是美國是否堅持其霸主的地位,是的話美國會傾全力維持單邊主義,如果美國選擇放棄獨大的立場,則需要轉(zhuǎn)移到接受多邊主義。采取這樣的二分法,對弄清楚問題較有幫助。
美國的所謂“孤立主義”
有意見認為,美國最終會回到“孤立主義”,即所謂Isolationism。對此,我們不妨作點歷史回顧。
美國的所謂孤立主義,并不是指只關(guān)注自己本國的事務(wù)。在二次大戰(zhàn)前的一段頗長時間,美國奉行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但這種孤立主義其實是山頭或地盤主義,基本態(tài)度是排斥外來勢力介入美洲大陸的事務(wù),而當時排斥的主要是歐洲的勢力,同時勸戒美國國民不要涉足歐洲的混亂局面,認為這樣做只會吃力不討好,對美國沒有益處。這種孤立主義態(tài)度到了二戰(zhàn)美國帶領(lǐng)盟國取得勝利并成為全球老大后,才自然而然地放棄,其間沒有發(fā)生過多少爭議和討論。
美國的“門羅主義”,不過是霸權(quán)的遮羞布
時至今日,美國要回到門羅主義已經(jīng)不可能,美國的經(jīng)濟已發(fā)展到以金融活動為主,覆蓋全球,要收縮回到本土或縮小到有限的范圍,完全不切實際。即使在19、20世紀時作為美國后花園的中南美洲,目前情況也大為變化,美國對此地區(qū)的影響力和管控力已大不如前,中國在拉丁美洲已開始活躍,換言之,中南美洲不再是由美國獨霸的地盤。故此,美國可以因應(yīng)收縮派、克制派的主張而減少介入全球事務(wù),但要回到孤立主義是不可能的。
孤立主義或去國際化不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選項,核心的問題是美國是否堅持以及能否維持其獨大的地位。在美國人眼中,若要維持其在全球獨大的局面,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國,當前中美關(guān)系的緊張,即根源于此。
美對華的幾個主要傳統(tǒng)思維
美國與中國的往來始于清末,和歐洲國家如英、法、德、葡萄牙、西班牙、俄羅斯等相比,美國是相當遲才介入中國事務(wù)。作為后來者,美國的對華政策當時主要是爭取最惠國待遇,分享其他西方國家的特權(quán)和好處。自此之后,美國的對華外交思維大致包括以下幾種傾向。
1. 傳教的熱情:清末、民初時大量美國新教傳教士來到中國,這些人對中國普遍存有好感,或悲天憫人的情懷。傳教工作有挽救他人的心態(tài),出發(fā)點是善良的,雖然效果和后果不一定好,手段也不一定正確。
這種熱情可說延續(xù)到當今,但不再是圍繞宗教,而是想將中國推向自由民主、市場經(jīng)濟,希望將中國變得和自己的一樣,成為西方大家庭的一份子。這種思維在當下的體現(xiàn),就是高度肯定自己的價值觀和政治體制,認為中國是落后和獨栽的,以美國例外(獨特)主義為出發(fā)點,向全世界特別是中國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及政治制度,這與早期傳教士的熱情很相似。
2. 重商主義:大約在傳教士來華的同時,美國亦到中國開展商業(yè)活動,主要是貿(mào)易,包括販賣、運輸鴉片。當時美國在華的最核心政策,是保證美國商人能夠在中國得到與歐洲國家商人平等的地位,重點是爭取最惠國待遇,這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因為在商業(yè)上美國的在華勢力比不上歐洲國家,所以這時期美國在中國的商業(yè)利益只是個陪跑角色,沒有領(lǐng)導地位。
3. 有這么一群人,數(shù)目雖極少但也不應(yīng)被忽視,他們經(jīng)過接觸而熱愛過中國和中國文化,現(xiàn)在將這些人被叫做Panda hugger(熊貓戀者)。這種人不多,在美國社會上沒有多少影響力,但也不應(yīng)被忽視。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郭涵 
-
埃及提出加沙?;鹦路桨福陨锌紤]“驅(qū)逐哈馬斯領(lǐng)導人”
2023-12-25 08:59 巴以恩仇錄 -
“美國首次直接指控”,伊朗:胡說八道
2023-12-25 08:24 伊朗局勢 -
中國游客在日滑雪時身亡,我總領(lǐng)館發(fā)聲
2023-12-25 08:15 -
俄稱擊落烏軍4架戰(zhàn)斗機
2023-12-25 07:30 烏克蘭之殤 -
航運巨頭馬士基宣布準備恢復(fù)紅海航行
2023-12-25 07:03 -
以軍襲擊加沙中部邁加齊難民營,至少70人死亡
2023-12-25 06:36 巴以恩仇錄 -
“新現(xiàn)象為人民幣在貿(mào)易融資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打開大門”
2023-12-24 23:20 觀察者頭條 -
卡梅倫:有必要與中國接觸
2023-12-24 20:55 不列顛 -
“美國今年‘燒’了9000億美元,干這些…”
2023-12-24 19:27 美國一夢 -
“可能封鎖地中?!?/a>
2023-12-24 19:24 -
突發(fā)!“一中國游客日本滑雪場摔倒后死亡”
2023-12-24 18:29 日本 -
“300多項改革、物價飆升…米萊上臺后,阿根廷人更痛苦了”
2023-12-24 16:00 -
多個盟友“打臉”美國:沒參加
2023-12-24 15:02 -
阿斯麥宣布將交付首批新型高數(shù)值孔徑極紫外光刻機
2023-12-24 14:55 -
“烏克蘭還是要幫的,可以向德國人加征‘團結(jié)稅’…”
2023-12-24 14:16 -
伊朗否認美國指控:美以商船遇襲只不過證明“反抗勢力”強大
2023-12-24 12:33 伊朗局勢 -
“只有盟友才會收到我的新年祝?!?/a>
2023-12-24 11:30 俄羅斯之聲 -
她被取消參選資格,曾呼吁“避免與西方分裂”
2023-12-24 10:41 俄羅斯之聲 -
“也門政府和胡塞武裝承諾實施?;稹?/a>
2023-12-24 09:33 也門局勢 -
對以色列的報復(fù),“首次溢出紅?!?/a>
2023-12-24 09:22 巴以恩仇錄
相關(guān)推薦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05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64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00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54最新聞 Hot
-
“MAGA巨星”唱反調(diào),“中國制造真的很棒”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guān)稅”
-
澤連斯基回應(yīng):?;?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nèi)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jié)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guān)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