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樹軍:反思公共政策的導向問題
關鍵字: 公共政策導向私立學校政治功能法律公立學校在中學教育階段,那些成功的私立學校的教育方式和公立學校沒有多大差別,私立學校往往用高薪從公立學校挖走優(yōu)秀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用更強化的方式培養(yǎng)出高考成績更高的學生,其成功的標準仍然是用高考衡量的,或者是以留學預備學校自居。
我們還可以從憲法上的受教育權角度來理解。義務教育是強制性的,有些有條件的省、市、縣已經開始把轄區(qū)內的義務教育范圍從初中擴展到高中,就此而言,是不是從小學往前延伸到學前更符合最大多數家庭的基本教育需要?最近,日本政府計劃推行學前教育義務化,將托兒所、幼兒園全部納入義務教育范圍。這也是當下的中國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公共政策導向問題,影響人們這方面思考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我們從出生起就處于過度商品化的社會之中,教育目標也更多著眼于把每一個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合格的勞動力。
市場化思維更重視人的經濟性,更重視人的勞動力屬性,往往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人的社會性。如果任由市場機制、商品交換邏輯越出經濟生活,去支配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倫理生活和政治生活,我們每個人就都陷入了一種“市場社會”,一切就都變成了可以買賣交換的市場要素。我們今天需要重新思考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究竟是公共物品還是市場資源,如果承認這些領域的市場化,那么不公平、不平等、不安全在短期內可能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但是,在教育領域中市場所配置的資源往往不僅僅是經濟資源,還包括公共資源,所以不可能用純粹的市場邏輯來思考教育問題。
我們還需要反思我們的教育理念,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以及用什么方式來培養(yǎng)。在當今中國,在市場化思維支配下,每個家庭日常感受、體察和經歷到的教育競爭已經白熱化,“起跑線”不斷往前劃,大多數幼兒的學前教育被市場培訓機構支配,公立學校則通過縮短學生在校時間予以配合,這意味著大多數家長要投入更多時間、精力、金錢送孩子去上私立學校、去接受各種課外培訓班,去參與各種不斷提前的自主招生考試。
我認為在滿足絕大多數家庭的基本教育需要的前提下,公共教育服務和個性化培養(yǎng)并不沖突。在市場化邏輯下,財富越多,起跑線越提前,這樣做的公平性何在?這就需要區(qū)分哪些是絕大多數家庭的基本教育需要,哪些是少數家庭的個性化教育要求。不同階層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同,政策導向應該服務于多數人的需要,否則就會讓整個社會充斥各種特殊性,讓人們對制度的公平性產生強烈質疑。為了避免社會向上流動的通道在市場機制下不斷收窄,我們需要反思公共政策的理念和方向,這和每個人的基本需要、對美好生活的想象直接相關,不同階層的人們尤其是在社會中處于優(yōu)勢的群體應該共同推動社會政策的公平性的提升。
另外,從國家與每個人的關系上看,教育還有很強的政治功能,即塑造合格的公民,讓其在成為完全行為能力人之前接受基本的社會規(guī)范、法律規(guī)范和倫理規(guī)范的教育,尤其是接受關乎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基本價值觀念,后者恰恰是私立教育體系沒有義務提供也常常強烈排斥的。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樣的教育模式對國家和社會更好?如果將教育完全交由市場化,就等于放棄了非常重要的培養(yǎng)合格公民的責任,而這恰恰可以說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政治功能。
(治理校園欺凌、校園虐童是個體系工程 (圖片來源:http://www.xbkfw.cn/article_43957_1.html)
為什么應該提高公共政策的供給能力
目前教育有嚴重的市場化導向,而市場經濟的本質是逐利,因此輿論往往鼓吹私立教育個性化、特色化的優(yōu)勢,卻容易讓人們忽略最基本的教育需要,您認為應該如何處理輿論導向和實際需求之間的偏差?如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政策制定過程中難免會受社會輿論的影響。如果一小部分人、一小部分特殊利益群體既有表達意愿,又有表達能力和渠道,他們就會壟斷話語權,少數的聲音就會更大。然而,大多數人可能有表達意愿但沒有表達能力或者表達渠道,多數的聲音反而更小。
在這種背景下,社會政策的公共性更顯可貴,這對決策者的自主性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過社會階層分析準確判斷和識別什么是多數人的基本需要,什么是少數人的特殊要求。其實,有效識別并不難,困難的是如何在已經被商品化、市場化主導的社會浪潮中逆流而動,延緩、阻止并逆轉過度市場化的趨勢。這需要決策者在制定和執(zhí)行政策時保持高度自主性,擔負起公共部門應該擔負的責任。
在高度重視幫扶城鄉(xiāng)最貧困的低收入群體的同時,也不可忽視中等、中高、中低收入人群切身感受到的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問題,事實上這些也是當下全體人民普遍關心的公共議題。在這四大公共議題中,醫(yī)療問題雖然隨時都會發(fā)生,各國醫(yī)療開支主要用在退休人群中,年齡越大,對醫(yī)療服務的需求越大,耗費的公共醫(yī)療資源越多。
相比之下,教育和住房是普遍問題,每個家庭從子女出生起就開始接觸教育問題,每個成年人在即將就業(yè)之際就要考慮住房問題,成家結婚生兒育女都需要解決住房問題。這可以是目前最需要著力解決的全體人民普遍關心的兩大問題。
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在定義何為美好生活需要的時候,我們需要明確當下支撐和運行社會生活的現實原則和邏輯是什么,需要明確發(fā)展的方向是什么,需要充分重視社會政策的公共性、公益性和政治性,在這些涉及全體人民的基本需要的最重要領域提高政策供給能力。
簡言之,當下我們需要高度警惕“政策失靈”引發(fā)“政治失靈”,進而引發(fā)民心基礎流失的風險,高度警惕政治性的公共物品的供給能力弱化現象,在涉及全體人民基本需要的教育、住房、醫(yī)療、養(yǎng)老領域提高政策供給能力,開創(chuàng)一個讓全體中國人民滿懷希望的“公共政策新時代”。
(本文原載“法意讀書”微信公眾號)
- 原標題:歐樹軍:反思公共政策的導向問題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武守哲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貨是侮辱 評論 24沃爾瑪準備以關稅為由漲價,特朗普威脅 評論 131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評論 60“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評論 110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評論 147最新聞 Hot
-
臺“邦交”危機再起?“不意外,轉向或已近尾聲”
-
“船、箱雙雙告急!兩個月后更糟了”
-
克宮:“普澤會”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車回應“部分SU7前保險杠形變”
-
惡意傳播涉劉國梁不實信息,杜某川、湯某被處罰
-
韓船企利潤大增,中國被撼動?
-
美軍高官急眼:中國在拉美居然整了10個,沒人管…
-
無法一一談判,特朗普放話:將被單方面加稅
-
湖南懷化舞水河近期出現大量死魚,當地回應
-
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白宮急了:這是政治決定
-
俄烏剛談完,這五人又湊一塊急call特朗普
-
美國開始籌備閱兵了:預算3.24億,6600名士兵參加
-
孫楊、潘展樂將同臺競技爭冠
-
英偉達:下季度,給中國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訴”:中方審批嚴格,我們沒庫存了
-
特朗普:想訪問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