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額爾瑾:這一新出土的帶馬鐙騎馬俑,“改寫了世界軍事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額爾瑾】
近日,江蘇省文物局透露,在全國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南京五佰村東吳丁奉家族墓作為新發(fā)現文物點,完成現場調查與登錄,其出土文物中的一件騎馬俑堪稱“改寫世界軍事史”的重大發(fā)現。
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幕府山南坡確定此處為東吳名臣丁奉家族墓葬。下半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所發(fā)掘出土16件騎馬鼓吹俑。其中一只不到20厘米高的騎馬俑上,有單側三角形馬鐙。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周保華稱,這是南京首次發(fā)現此類釉陶騎馬俑,單邊鐙是上馬輔助工具,意義重大。
丁奉墓中配有單邊鐙的陶俑
“人馬俱甲”才算重騎兵?
一直以來有個爭議,有觀點認為重騎兵應該是人馬皆披重甲的騎兵,并且這樣的騎兵通常都配有馬鐙——即只有配了馬鐙之后的騎兵才是重騎兵。
當然這并不準確。無論東西方,在沒有馬鐙的時代,不但可以做到騎馬打仗,同樣有重騎兵的存在。
人類馴服馬匹初期,主要用于駕車。約公元前1000年后,騎乘漸多,騎兵開始發(fā)展。
亞述是較早發(fā)展騎兵的古代文明。公元前9世紀,亞述騎士普遍裸騎光背馬,后在馬背上鋪獸皮或特制長方形軟墊。伊拉克尼尼微的亞述宮殿遺址浮雕,展現了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騎馬獵獅場景,此時騎兵戰(zhàn)斗方式主要為騎射、短矛扎刺和投擲,還會配合盾與劍。
亞述之后,波斯帝國和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隊進一步發(fā)展騎兵,其乘馬仍無鞍無鐙,僅鋪低平軟墊。羅馬龐貝古城壁畫描繪了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的決戰(zhàn),從中能看到騎兵的沖擊戰(zhàn)術。
龐貝壁畫上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的決戰(zhàn)情景
中國在商代晚期已有武裝騎士,戰(zhàn)國時期騎兵發(fā)展,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后,騎兵成為與戰(zhàn)車并列的快速機動兵種。戰(zhàn)國晚期騎兵與亞歷山大發(fā)展馬其頓騎兵時間相當,當時中國騎兵乘馬無鞍無鐙,僅鋪低平軟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的騎兵俑便是例證。西漢前中期,騎兵裝具依舊如此。
歐亞中部草原是東西方連接地帶,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這里游牧民族藝術品中的騎士和馬,也多是馬背鋪低平墊子且無鐙。如俄羅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冢墓出土的馬背墊實物,就反映了當時情況。此時期,東西方騎兵馬具水平相近,因皮革或毛氈質的軟墊難以支撐馬鐙,所以普遍無鐙。
公元紀年前后,東西方騎兵馬具中出現馬鞍,其有翹起的前后鞍橋,顯著提升騎馬舒適度。中國西漢晚期銅器刻紋圖像和古羅馬石刻雕像都有馬鞍形象,到公元2世紀前后,東、西方廣泛使用馬鞍,但仍普遍無馬鐙。
古羅馬墓碑浮雕騎兵像(約公元前后)
戰(zhàn)國秦漢時期,戟是中國步兵、戰(zhàn)車兵和騎兵常用的格斗兵器,戰(zhàn)車兵用戟鉤殺,騎兵用戟沖刺。西漢前,戟更受重視,如項羽“被甲持戟”。東漢時戟的使用漸少、矛的使用增多,東漢晚期騎兵專用長矛被稱為矟(槊),東晉十六國后矛矟完全取代長戟。漢武帝時,環(huán)首刀迅速推廣,刀、盾成為騎兵重要武器。此后,騎射、長矛沖刺、單手刀劈砍成為中國古代騎兵基本且重要的戰(zhàn)斗方式。
綜上所述,在前馬鐙時代,重騎兵是存在的,并且不都是“人馬俱甲”,只要騎手做到了較好防護,就能被作為主力機動部隊進行突擊或沖陣,這些都被稱為重騎兵。
馬鐙的出現
到了公元3世紀出現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時中國開始使用馬鐙,而西方還沒有。
關于馬鐙的出現時間一直都存在爭議,而這次丁奉墓中配有單邊鐙的陶俑直接把中國使用馬鐙的時間最早定義在了丁奉去世的公元271年。
不過,丁奉墓里的馬鐙是單邊鐙,是用來上馬的輔助工具,當騎手坐在馬上時,并不用它來踏腳,也不用來保持身體平衡。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雙邊鐙形象也是在南京發(fā)現的。1970年前后在南京象山瑯琊王氏家族墓中,從“書圣”王羲之的叔叔王廙墓中出土的一件陶馬俑已經佩有雙鐙,為目前已知最早的雙鐙類文物,時間大概是公元322年。
王廙墓出土的陶馬配有雙邊鐙
4-6世紀,中國處于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成為世界上首個普及使用馬鐙的地區(qū),騎兵面貌隨之巨變。
從這個階段開始,冷兵器時代的騎兵重裝化浪潮被打開,重騎兵逐漸發(fā)展成我們現在認知中的樣子,在各類藝術品如俑塑、壁畫、畫像磚中,大量人和馬都身披甲胄的重裝騎兵形象不斷涌現。
在公元5世紀之前的世界其他任何地區(qū),目前還見不到類似的使用馬鐙的證據。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4日
2025-01-14 17:04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3日
2025-01-13 17:49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2日
2025-01-12 17:13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1日
2025-01-11 17:22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0日
2025-01-10 18:01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9日
2025-01-09 17:45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8日
2025-01-08 17:07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7日
2025-01-07 17:19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6日
2025-01-06 08:47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5日
2025-01-05 09:32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4日
2025-01-04 15:31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3日
2025-01-03 17:27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2日
2025-01-02 17:46 -
抗戰(zhàn)史上的今天:1月1日
2025-01-01 16:08 -
19371213絕不能忘,今天以國之名悼我同胞
2024-12-13 07:11 國家公祭日 -
殺敵不如誅心!毛澤東只用了7個字
2024-11-22 09:39 寶塔山下制勝法寶 -
三星堆玉石器“生產車間”又有新發(fā)現 已辨認出19種原料材質
2024-10-21 22:12 考古 -
二里頭文化是不是中國歷史進入文明的“臨門一腳”?
2024-09-15 10:21 -
突破16萬公里!中國鐵路塑造世界鐵路新格局
2024-09-14 13:32 觀出行 洞察/視頻 -
美國人借口拍照偷偷帶走我國文物,重要物證首次披露
2024-09-11 21:06 考古
相關推薦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評論 270“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評論 131星辰大海第二站,天問二號為何選它? 評論 68印度人把抵制矛頭對準了這兩國 評論 260特朗普準備賣了“美國之音”總部大樓 評論 197最新聞 Hot
-
“學者回望:特朗普這個時期,是中國趕超美國分水嶺”
-
“中國稀土出口審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讓特朗普丟臉”
-
“我只能靠中國賺錢:聽特朗普這么說,想拿石頭砸他”
-
美財長認了:美國消費者買單
-
英國也盯上了...
-
美國發(fā)生火車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蹤
-
“蘋果給了印度希望,結果中美談成了……”
-
“中美談判后,各國對美更硬氣了”
-
議會選舉落幕總理小勝,極右翼抬頭:葡萄牙兩黨制結束了
-
拜登還能活多久?美專家預測
-
“飛車黨”緊追小女孩將其嚇哭?當地警方通報:兩名初中生認錯道歉
-
數學家贏下羅馬尼亞大選,曾兩次獲得國際奧數滿分
-
河中現大量死魚,懷化市委書記現場察看
-
特朗普:將與普京和澤連斯基通話
-
特朗普再次喊話:趕緊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