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蘋果大辯論:誰"先軟"、誰"更軟"?
關鍵字: 小米 蘋果來源:第一觀點網
近日,小米(單方面)發(fā)起了一場圍繞硬件和軟件生態(tài)的"真?zhèn)未筠q論",其抨擊對象是蘋果。而從各位"言官"拋出的論據來看,爭執(zhí)的主要焦點其實是在爭一個誰"先軟"。
"最軟"發(fā)布會后 小米暗嘲蘋果模仿小米
美國西部時間3月25日時間上午10點(北京時間26日凌晨1點),蘋果2019年春季發(fā)布會如期而至,或許因為在此前幾天蘋果已經頻頻將幾款硬件產品線上售賣,所以此次發(fā)布會就把重頭戲放在了內容服務業(yè),無一款硬件產品,不少媒體紛紛表態(tài)這是蘋果有史以來"最軟"的發(fā)布會。
相比媒體的戲謔,友商小米的嘲諷堪稱了得!
蘋果發(fā)布會才過去三四個鐘頭,微博認證為小米電視營銷副總裁知名互聯網資訊博主的高雄勇就發(fā)微博稱"蘋果學小米,也鐵人三項了"。并鼓了掌,似乎很贊同蘋果這種"跟風"的行為,還不忘為小米一直高呼的"移動互聯"背書一番,稱移動互聯網2.0真的來了。
同一天,另一位小米產業(yè)投資部合伙人孫昌旭的微博言辭顯得更為激進,稱小米從9年前成立的時候就開始打造MIUI系統(tǒng),原則上現在手機系統(tǒng)有三種:一種是蘋果IOS、一種是小米的MIUI,還有一種是"其他"。
原來,在蘋果發(fā)布會上,有一張PPT上寫著硬件(HARDWARE)、軟件(SOFTWARE)、服務(SERVICES),這可能是蘋果提出的"三位一體"的發(fā)展策略。
小米認為這和自己以前提出的"鐵人三項"有所重合。
小米在成立初期提出過圍繞硬件+軟件+互聯網綜合服務的"鐵人三項",幾年后又將"鐵人三項"升級為硬件+互聯網+電商及新零售。
一時間,不少小米忠實擁躉蜂涌而上。小米產業(yè)投資部合伙人潘九堂在高雄勇的微博下面評論:"我覺得應該是雷總2012年穿越到2019年看了蘋果發(fā)布會,然后穿越回去偷偷改了自己的商業(yè)計劃書。"
不過在他的評論下,有網友不客氣地回復指出:"蘋果硬件(iPod)+ 軟件(iTunes)+ 互聯網服務(iTunes Music Store)在2003年成型。"
網友和小米爭執(zhí)的焦點無非是在爭誰"先軟"。究竟孰是孰非呢?
蘋果VS小米誰"先軟"?
2001年前后,第一波互聯網泡沫破滅浪潮襲來,數字領域陰晴不定,一片混沌。當時主要業(yè)務還只是計算機硬件的蘋果在喬布斯的帶領下,宣布了重要的一個戰(zhàn)略計劃:將電腦等硬件作為"數字中樞",進而整合各種數字設備,如音樂播放器、相機、視頻播放器。喬布斯的設想是,用戶可以通過計算機連接并同步所有這些設備,同步管理音樂、圖片、視頻、信息,以及喬布斯稱為"數字生活方式"中包含的方方面面。
而后來順利地推出iPod、iTunes大獲成功,這些都為iPhone的登臺提供了充足的準備。在iPhone誕生之初,蘋果的軟件生態(tài)已經非常成熟。
"我們是唯一一家掌握全部設備的公司——硬件、軟件、操作系統(tǒng)。我們能夠為用戶體驗負全部的責任。我們能做到其他公司做不到的事情。"喬布斯在蘋果軟硬一體化發(fā)展初見成效后如是說過。
可以說在后面的十年里,ipod、iphone和ipad就成為了蘋果數字產品的中心。
小米成立于2010年(軟件成型時間上就落后了至少7年),其發(fā)展模式與傳統(tǒng)的手機廠商不太一樣,它首先開發(fā)了基于安卓開發(fā)的MIUI系統(tǒng),然后再推出了米聊,靠這些積累了一批原始粉絲。據說創(chuàng)業(yè)初期,小米在論壇里邀請了100位極客網友對MIUI系統(tǒng)的使用體驗及時反饋,進一步針對性地對系統(tǒng)進行修正和調節(jié)。他們后來被小米稱為"100名夢想贊助商"。因為MIUI厚植于用戶體驗,所以直到今天,它應該算得上在安卓陣營里優(yōu)化得比較好的系統(tǒng)。而2016年開始,MIUI的廣告多了起來,而且很多關閉廣告的按鈕極其隱秘,要去論壇扒攻略才可以學到怎么關,這引發(fā)了很多米粉的不滿。
此外,MIUI是基于安卓系統(tǒng)二次開發(fā)的,并非像蘋果那樣是自己獨立開發(fā)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tǒng)。 所以孫昌旭說手機系統(tǒng)分為蘋果IOS、小米MIUI和其他這三類的說法實在不道德。
也難怪會有網友毫不留情面地諷刺:"如果開機界面的powered by android去掉,看看谷歌還授權你用不?"
而截至2011年9月30日,在小米手機正式推出前米聊已經擁有700萬注冊用戶。在那個時候,軟件確實給小米整體業(yè)績提升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不過后來米聊無聲息間就被微信、釘釘等社交軟件取代,眼下你看身邊誰還用米聊?
縱觀這么多年,雖然小米一直在強調自己的互聯網屬性(尤其是謀劃上市前),但是其互聯網業(yè)務一直都沒超過10%。對于小米的意義來說,互聯網公司的名頭更大的意義也許是給資本更大的想象空間而已。
蘋果VS小米誰更軟?
第二個問題從蘋果和小米兩者的互聯網服務業(yè)務營收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從服務項目的營收占比來看,蘋果遠遠勝出小米。2018年財報顯示,小米集團互聯網服務收入1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2%,占所有業(yè)務營收(1749億元)的9.14%。
而2018年蘋果總營收約2615億美元,而該年其服務項目營收約396億美元,服務項目收入占比為15.15%。
從絕對值來看,蘋果服務營收396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2574億元),是小米的16倍。
事實上,蘋果互聯網服務方面此前早有積累。目前蘋果靠軟件服務收費成型的項目已經有App Store、Apple Care、Apple Pay、iCloud 、Apple Music等,其中Apple Music無論是用戶數還是營收都是蘋果服務的最大的支撐,Apple Music也為蘋果流媒體內容生態(tài)的堅實基礎。最新的動態(tài)顯示,蘋果將新聞、影業(yè)等內容進行訂閱,這也是蘋果想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流媒體的決心。
此次蘋果"軟件"發(fā)布會,被認為是蘋果"轉型"的重要節(jié)點,而且隨著這些業(yè)務的全面推進,將為蘋果帶來更為可觀的營收。
蘋果最新發(fā)布會表示要加入視頻業(yè)務,而有投行的分析師發(fā)布的報告預測,如果蘋果公司的流媒體視頻服務發(fā)展順利,將成為巨大的利潤來源。2022-2024年,蘋果流媒體視頻服務的用戶數量可能達到1億,每年或為蘋果帶來70億-100億美元營收。
如果有2000萬人訂閱每月15美元的服務,那么年收入有36億美元。(相當于2018財年蘋果公司2615億美元總銷售額的1.37%)。
除了視頻,蘋果在內容生態(tài)上還想進一步發(fā)力的就是新聞。2015年蘋果就推出了 Apple News,一個多月后Apple News的用戶已達到4000萬。蘋果采取的辦法是與《紐約時報》《每日郵報》等傳統(tǒng)媒體合作,不過在今年可能才會迎來跨越式發(fā)展。如果這些報紙以數字化形式出現在Apple News里,每個月僅需9.99美元,至少可以比一份傳統(tǒng)報紙低一倍的錢,相信會吸引更多用戶。
可見,論服務變現能力,蘋果遠勝小米。再退一步講,就算小米是先行者,那么被蘋果反超這么多是不是也太丟人了呢?
寫在后面:雷軍曾無數次在人前提到自己被那本《硅谷之火》撩動的激情,喬布斯等硅谷精英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巨大影響。后來在iPhone推出后,這種全新的智能手機形態(tài)給了他深深的震撼,從此開始也走上了智能手機的道路。應該說在過去的不少時光里,小米是在學習蘋果的,無論是先打造一個更為簡便易用的系統(tǒng),還是利用"粉絲經濟"的門道。對于雷軍個人來講,無論是發(fā)布會的穿著還是說話的語氣,在最初兩年也有點模仿的意味,頗有點像喬布斯的門徒,以至被稱為"雷布斯"。從這些歷史來看,說蘋果是在模仿小米實在站不住腳。
事實上,蘋果此次重申軟硬一體策略,只是十幾年來蘋果生態(tài)的延續(xù)和發(fā)展,而小米確實從9年前就提出了"鐵人三項",只是面對龐大的蘋果生態(tài),小米還相對太過弱小了。聯想到今年小米各位高管在微博上的各種言論,與其說小米在夸耀自己和嘲諷蘋果,還不如說小米又蹭了一波蘋果的熱度,只不過現在看來,大家對小米的這種做法委實有點厭倦了!而當人們都對小米在互聯網的聲音感到膩味的時候,這對小米的未來又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 原標題:小米和蘋果的"真?zhèn)未筠q論":誰"先軟" 誰"更軟"?
- 責任編輯:陳興華
- 最后更新: 2019-03-29 14:47:25
-
怎么看待同行造新能源車?孫宏斌:還是房地產好
2019-03-29 13:09 商業(yè) -
2018Q4小米POCO F1奪印度市場高端機第一,超越一加6
2019-03-29 12:14 大公司 -
9款App存在收集敏感權限 餓了么涉讀取通話記錄
2019-03-29 12:11 大公司 -
巴菲特對蘋果流媒體業(yè)務表示懷疑
2019-03-29 11:55 -
洗牌加劇,騰訊yoo視頻半年即夭折
2019-03-29 11:38 商業(yè) -
馬云:希望出生在現在的非洲,重新創(chuàng)業(yè)
2019-03-29 10:15 大公司 -
張勇卸任淘寶法定代表人 80后蔣凡接任
2019-03-29 10:09 大公司 -
李保芳:茅臺現在年產量只夠6000多萬個家庭喝1次
2019-03-28 22:35 商業(yè) -
趣頭條獲阿里約1.71億美元投資 盤前一度漲超14%
2019-03-28 21:37 大公司 -
工行2018年凈利潤2987億元 日賺超8億
2019-03-28 19:46 銀行錢荒? -
蘋果下一件“大事”,進軍醫(yī)療技術領域?
2019-03-28 19:42 大公司 -
-
國內首家!菜鳥網絡獲全球最嚴數據安全審計認證
2019-03-28 17:04 商業(yè) -
京東回應“一天離職400人”:謠言!今年還要擴招1.5萬人
2019-03-28 16:25 大公司 -
聯想控股發(fā)布2018年業(yè)績,凈利潤同比下降14%
2019-03-28 16:25 商業(yè) -
-
字節(jié)跳動李亮:侵犯個人名譽權,百度被判首頁發(fā)聲明道歉
2019-03-28 11:46 大公司 -
2018年復星對外投資285億元,項目退出回籠資金171億元
2019-03-28 11:45 大公司 -
-
“坐不起了?”這輪多城地鐵漲價,該不該
2019-03-28 09:20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16“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96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0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0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6最新聞 Hot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