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曉笛:民調(diào)多次領跑,柯文哲有戲?
分享到:最后更新: 2023-07-21 07:48:32【文/觀察者網(wǎng)專欄作者 王曉笛】
近期多家機構的民調(diào)中,柯文哲穩(wěn)居第二,甚至一度躍升第一,“2024大選”儼然成為賴清德與柯文哲之間的雙雄博弈,而侯友宜敬陪末座,斟酒倒茶。
2024年,剛好是柯文哲從政整10年。如果他能夠在2024年成功當選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那將是對他這段素人政治成長史的最好總結。
當然,更重要的是,臺灣民主化以來,以“藍綠”為根基的二元政治體制,也會因為他的“當選”而真正被顛覆。
目前看來,上述判斷正在變得具象。一介平民,因何崛起為一方霸主?他的兵鋒又將如何攪動臺灣政局?
庶民的勝利
十年前,臺大醫(yī)師柯文哲正因團隊失誤移植艾滋病人器官而焦頭爛額,從政成為了其擺脫困局的出路。在宣布參選臺北市長之前,他為陳水扁、蔡英文做過選舉后援,在民進黨黨?!獎P達格蘭學校進過修。看上去,柯文哲長期跟政治沾邊,然而其離核心圈太遠,本質上仍然是個政治素人。所謂的從政,似乎是在為泛娛樂化的臺灣政治名利場,添加的一出博人一笑的喜劇。
不過,“太陽花運動”這個政治風口讓柯文哲平地起飛。
就文化內(nèi)涵而言,“太陽花運動”混雜著四個論述主線:“獨派”深耕的“反中”;左派的“反自由貿(mào)易”;民主改革派的“反黑箱”;青年學生對“世代正義”的追求。溯本追源,這些論述的底層邏輯在于“以小博大”反建制的正當性,透露著“民粹主義”的味道。
談及民粹主義,人們腦海中往往浮現(xiàn)出“烏合之眾”般的場景。需要警惕的是,這樣的觀感是缺乏人民史觀的西方知識權威們,向大眾負向建構的結果。民粹主義的情感基礎是平民、大眾,本義中性,甚至透露著無法忤逆的政治正確。
柯文哲參加“太陽花運動”
柯文哲就是具有民粹風格的政治人物,素人身份成為其最大的政治資本,也成為其能夠肆無忌憚荒腔走板的護城河。選民會天然親近這種接地氣的政治人物,而年輕人更是無法抗拒打破常規(guī)的灑脫調(diào)性。他們會將對沉悶生活的絕望和對未來生活的迷惘,寄托于柯文哲身份而釋放,而這塑造了柯文哲的超高人氣。
2014年臺北選舉論述的一個主軸,就是平民VS權貴,平民柯文哲大勝權貴連勝文。人們習慣性的借用“太陽花運動”的論述,宣布著“庶民的勝利”。而躲在角落,暗自神傷的連勝文,也完成了屬于他自己的“救贖”:以獻祭自己的方式,還了為自己醫(yī)治槍傷的柯文哲的恩情。
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期間,連勝文和柯文哲受邀出席公益活動,兩人同臺短暫握手致意。(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白色新勢力
除了按下兩岸交往的暫停鍵,“太陽花運動”還在島內(nèi)撕開了一個政治缺口,掀起了一場顛覆藍綠的政治風尚。
過去十年,黃國昌、林昶佐、林飛帆、陳為廷等吃到“太陽花運動”紅利的名將,都想成為那個顛覆現(xiàn)行體制的人。然而,黃國昌因為政治表演用力過猛而被人嫌棄,林昶佐嗑藥嗑翻了自己,陳為廷的咸豬手擼掉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而林飛帆早已被民進黨納入麾下,急不可耐地成為了體制的一部分,上演了一處成年人的悲劇——成為了那個讓自己討厭的人。
只有柯文哲笑到了最后。
臺灣選舉制度其實并不適第三勢力生存。匪酋選舉遵循“相對多數(shù)決”規(guī)則,無論候選人是否得票過半,得票最多者勝出。這種選舉形式有利于兩黨制的形成,因為選民會選擇他們認為有可能贏得選舉的主要政黨的候選人,以避免他們的一票“被浪費”在無法勝選的候選人身上。
與匪酋選舉不同,民意機構選舉采取了一種混合方法。分區(qū)“立委”以“相對多數(shù)決”產(chǎn)生,每個選區(qū)的得票多者勝出。不分區(qū)“立委”根據(jù)政黨得票率分配席次,準入門檻為5%。這種選舉方式為第三勢力打開了一個缺口,能夠使一些在分區(qū)無法勝出的小黨,通過“不分區(qū)”的“政黨比例代表制”而獲得一定席位,理論上有利于多黨制的形成。
然而現(xiàn)實是,臺灣政治格局仍然表現(xiàn)為國民黨與民進黨主導的政治二元體系,究其原因在于臺灣社會中的累積性社會分歧。國家認同議題使國民黨和民進黨之間呈現(xiàn)了一種結構性的對抗關系,固化了社會的投票思維與習慣,從而在實際操作中形成了兩黨制。
選舉制度和社會分歧,決定了臺灣社會的藍綠二元政治格局。在選舉制度沒有較大改變的情況下,在柯文哲和民眾黨能夠在藍綠夾縫中成長,只能說明臺灣社會分歧出現(xiàn)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柯文哲不失時機地將自己“漂白”,以白色為名,成為了所謂的第三勢力。十年中,不僅持續(xù)對藍綠各打五十大板,還“兼收并蓄”了雙方的理念,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新中間路線”,俘獲了中間選民的歡心。
沒有權貴身份加持,柯文哲這種接地氣的政治人物更受青睞。圖為網(wǎng)友制作的柯文哲表情包
柯文哲勝選是天方夜譚?
某種程度上,柯文哲是民進黨留不住的“關羽”。今天的觀察者們在回顧2014年的臺北選舉時,會將民進黨的禮讓視作柯文哲當選的重要原因,以此推論柯文哲是民進黨的忠誠外圍——至少當時如此。那時民進黨對柯文哲有所期待,蘇貞昌甚至想將其收入麾下,奈何柯文哲有自己的“劉玄德”——他自己。
無論是否有預見,當年身邊的小老弟,已經(jīng)成長為與民進黨分庭抗禮的一方霸主?!?024選舉”也將很大程度上圍繞綠白之間展開。
理性來講,柯文哲要贏幾乎辦不到的。和死不退休的宋楚瑜情況類似,作為一人黨的黨魁,柯文哲宣布參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要“養(yǎng)家”——民眾黨上下都要指望他的名號吃飯。柯文哲的最初目標,可能是“母雞帶小雞”,通過販賣他的名望,帶動“立委”的選情。能組成個黨團自然最好,最不濟也能得到政黨補助款。
然而,思變的民心推高了柯文哲的行情。39歲以下的支持度,柯文哲第一,49歲下的支持度,柯文哲也維持領先,這代表“上有老、下有小”的“扛世代”,對藍綠已經(jīng)覺得厭煩。特別是40多歲的選民,在過去20年,也許藍綠通通投過,但眼前房屋買不起,爸媽要顧,孩子要養(yǎng),藍綠已經(jīng)讓他們看不到希望,所以他們想試試看,投給柯文哲結果會怎樣?
于是,柯文哲宣誓要參選到底。
作為臺灣政壇中的后來者,組織戰(zhàn)是柯文哲以及民眾黨的“阿克琉斯之踵”。第一次臺北選舉柯文哲雖然依靠網(wǎng)軍贏得勝利,但第二次選舉險勝丁守中則暴露單純依靠網(wǎng)絡動員的問題。柯文哲民調(diào)雖然高企,但民調(diào)變現(xiàn)率存疑,主要原因在于中間選民,特別是年輕人的“薛定諤式的投票行為”。有研究機構最近找了七十多位支持柯文哲的年輕人,他們顯然都表態(tài)要挺柯,但被問及投票日一定會去投票者,只剩一半的人數(shù)。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民眾黨基層體系瘸腿,但架不住精明的國民黨籍“立委”候選人們“帶槍投靠”。新主子侯友宜沒有柯文哲那樣民粹風格強烈的政治風格,較難獲得選民的青睞。如果侯友宜長期民調(diào)低迷,在“棄保效應”下,藍營一部分選民自然而然會轉向柯文哲。分區(qū)“立委”候選人本來就對侯友宜能給分多少資源存疑,鬧到最后還要被拉著陪葬。為了個人的前途,良禽擇木而棲是他們最理性的選擇。當前,臺北市的一些國民黨籍的“立委”參選人,為了怕侯友宜的衰弱影響到自己的選票,已經(jīng)開始接觸柯文哲,而這些原本是國民黨的候選人,也將會成為民眾黨在基層的樁腳。
這么看來,柯文哲勝選2024年恐怕并非天方夜譚。只要柯文哲能夠解決他的組織動員問題,并能有效地將民調(diào)轉化為實際的投票支持,那么他在2024年,實現(xiàn)小勝賴清德的概率將會增加。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
西安:針對家長反映回流生資格造假等情況,已成立聯(lián)合調(diào)查組
2023-07-20 21:31 中西教育 -
設計時速350公里,杭溫高鐵開始全線鋪軌
2023-07-20 20:55 高鐵世紀 -
陳吉寧龔正實地察看上海這個特色展銷會
2023-07-20 20:50 上海觀察 -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jīng)委員會第二次會議
2023-07-20 19:36 聚焦三農(nóng) -
中建八局回應
2023-07-20 18:20 安全生產(chǎn) -
國家開發(fā)銀行原副行長王用生被查
2023-07-20 17:14 廉政風暴 -
中國聯(lián)通原總經(jīng)理李國華一審被控受賄超6645萬
2023-07-20 17:08 廉政風暴 -
上半年上海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同比增長9.7%
2023-07-20 16:56 -
萊榮高鐵被舉報偷工減料,多方回應
2023-07-20 16:10 安全生產(chǎn) -
我國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023-07-20 15:27 -
教師被控猥褻6女生案二審:是否誣告成焦點,已證實偵查人員違法
2023-07-20 15:05 -
山東萊榮高鐵被舉報:偷工減料暗藏重大安全隱患
2023-07-20 13:47 安全生產(chǎn) -
山東大學取消“學伴制”?校長辦公室:從未有該制度
2023-07-20 12:55 -
我國成功發(fā)射天目一號氣象星座07-10星
2023-07-20 12:55 航空航天 -
景區(qū)將國道圍起來收費?喀納斯回應
2023-07-20 11:28 -
全球鉆探難度最大萬米井四川開鉆
2023-07-20 11:06 -
趁克里訪華,美共和黨欲對其“釜底抽薪”
2023-07-20 11:02 美國政治 -
神舟十六號乘組將擇機開展出艙活動
2023-07-20 08:51 航空航天 -
江南大學回應“捏造作者被撤8篇論文”:已上報
2023-07-20 08:39
相關推薦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評論 26“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評論 252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評論 157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評論 360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評論 232最新聞 Hot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
罕見!黨內(nèi)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diào):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
特朗普轉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jīng)濟政策”,巴菲特回應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束這份中國協(xié)議,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聯(lián)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注:辛辣回擊特朗普關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稅遠超預期,再等等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