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少數干部做人做事、為官用權時仍掙不脫慣常套路
關鍵字: 隊伍建設人民日報 好習慣《人民日報》10月13日刊出署名馬洲兵的評論文章,指出少數人在做人做事、為官用權時,依然掙不脫以前的慣常套路,結果誤人誤己。抓隊伍建設應突出培養(yǎng)好習慣。全文如下:
有教育家說過,所謂教育,實質上就是培養(yǎng)習慣。有的單位在隊伍中抓“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作為實現(xiàn)“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重要抓手,受到廣泛認同與好評。抓隊伍建設突出培養(yǎng)好習慣,既是務實之舉,也堪稱治本之策。
電視劇《焦裕祿》劇照
積久成性、司空見慣,是謂習慣。好的習慣,助人加速成長成才;壞的習慣,則可能使人誤入歧途。曾有一段時間,“關系學”“厚黑學”“潛規(guī)則”等四處流布,一些黨員干部隨波逐流,對此見怪不怪,甚至深諳其道。這幾年中央狠抓正風肅紀,多數人已經幡然醒悟,思想發(fā)生了深刻轉變。但因“習慣成自然”,少數人在做人做事、為官用權時,依然掙不脫以前的慣常套路,結果誤人誤己。
比方說,知道應當局部服從全局,但遇事還是愛打地方、部門、眼前的小算盤;知道抓工作要務實扎實,但許多時候還是在空喊口號空表態(tài),樓梯踩得響、人總下不來;知道講話要力求短、實、新,但一開口還是大話連篇、套話成串;知道“圈子文化”害人不淺,但還是熱衷搞拉拉扯扯那一套;知道客套應酬毫無必要,但還是喜歡隔三差五宴請吃喝,身邊有人跑前忙后、吹號抬轎?,F(xiàn)實中,一些人頂風違紀,很大程度上是受不良習慣所害。
從知道到做到、從覺悟到習慣,路途并不平坦。葉圣陶說,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起而行之,“知”才會轉化為習慣,進而生成能力。今天,不少同志對黨的思想理論、規(guī)定要求等,也只停留在“知”的層面,與形成習慣相距甚遠。較之過去,的確違紀現(xiàn)象少了、風氣清新多了,但一些人恐怕也只是在強大“外力”作用之下,暫時剎住了慣性。有的改變背后,可說是“勉強為之”,而非“自然而為”。
培養(yǎng)好習慣并非易事。用新的好習慣替掉舊的壞習慣,如同脫胎換骨,但也別無他法,只能按照“抓常、抓細、抓長”的“方子”老實抓藥治病。好習慣的培養(yǎng),往往需要經歷從“刻意而不自然”到“刻意而自然”再到“不刻意而自然”的過程。以釘釘子精神咬緊不放、一抓到底,才能逐步形成好習慣、涵養(yǎng)新風氣。好習慣也不會自動定型。培養(yǎng)好習慣,個體必須充滿內在“定力”,組織上也應給予必要“壓力”。如果存有“鴕鳥心態(tài)”、當“好好先生”,讓規(guī)章制度“嘴上講講”“紙上寫寫”“墻上掛掛”,“探頭”“利劍”“戒尺”形同擺設,問責的“拳頭”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對“老毛病”搞溫良恭儉讓……那么,壞習慣永遠也改不掉,好習慣始終也出不來。
“柔情法官”陳燕萍扎根基層14年,審理了3000余起案件,結果無一錯案、無一投訴、無一上訪。記者問她“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她回答:我沒有感到在“堅持”??!“堅持”那多累呀?我覺得很習慣、很自然。讓“好習慣”成為自然,一個人才會真正感受到坦蕩與自在。
(原題為《讓好習慣“不刻意而自然”》)
- 原標題:讓好習慣“不刻意而自然”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評論 316“美國對中國生氣,我們就要跟著?!” 評論 67特朗普團隊急了:正和中國談著呢,不能取消 評論 106低空經濟,如何賦能中國物流升維? 評論 63最新聞 Hot
-
“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稅,G7沒討論”
-
美國8周孕婦腦死亡,卻被要求繼續(xù)懷胎,醫(yī)院:這是法律規(guī)定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那會便宜美國人
-
荷蘭外相:中國希望放寬阿斯麥出口限制
-
美國考慮撤軍4500人?韓國否認
-
摩根大通CEO:不會撤資中國
-
25年間性侵299人、受害者最小僅1歲...法國戀童癖醫(yī)生認罪
-
莫迪:巴基斯坦不會從印度河水中獲得水資源
-
“特朗普對以色列愈發(fā)不滿,扭頭聯(lián)系哈馬斯”
-
禁令駁回!英國獲準繼續(xù)移交查戈斯群島,美:歡迎
-
“美國對中國生氣,我們就要跟著?!”
-
美前財長蓋特納訪華,受到多位中方高層官員會見
-
俄總統(tǒng)顧問稱:蘇聯(lián)在法律上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