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中國學貢獻獎 |卜正民:“局外人”視角看中國
最后更新: 2023-11-24 15:24:2211月24日,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圍繞主題“全球視野下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400余名中外嘉賓參會。
大會公布了2023中國學貢獻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榮休教授、漢學家卜正民成為獲獎者之一。東方衛(wèi)視、看看新聞Knews記者在大會現(xiàn)場采訪了卜正民。
記者:很榮幸見到您。您是西方漢學界、中國史研究領域領軍人物之一、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作為加拿大人,您最初是如何對中國歷史產(chǎn)生興趣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您曾在上海和北京度過一段學生時代,這段經(jīng)歷如何改變了您?
卜正民:很難解釋我在大學時為何對中國產(chǎn)生興趣。那時我沒有中國朋友,家里也沒有中國背景。當時我學習英國文學,但我對思考世界的其他方式產(chǎn)生了興趣。我選修了一門佛教哲學課程,為了理解該課程中的一些概念,我最終決定學習中文。
后來,我在多倫多大學中國研究課程中結識的朋友鼓勵我繼續(xù)研究中國。起初,我并不知道研究中國要學習歷史。學習中文前,我從來沒有接受過歷史相關的訓練,也沒有上過歷史課。我開始意識到,對我來說,理解中國的唯一方法不是從哲學或抽象的角度來看待中國,而是需要研究更加具體、現(xiàn)實的中國,最佳方式就是了解歷史。所以我成為了一名中國歷史學家,雖然我未曾預料到。
多年前,我有幸被選中參加1974年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學生交流項目。我在北京待了一年,在上海待了一年,那段經(jīng)歷堅定了我成為一名中國歷史學家的決定。
記者:您作為今年中國學貢獻獎獲得者之一,在中外文明交流上有什么心得?您覺得您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貢獻?
卜正民:我認為我所做的貢獻是嘗試從廣闊的全球視野來了解中國。最初,我對中國歷史的研究范圍主要集中在中國本身。隨著我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我教的學生越來越多,我開始覺得我作為一個局外人的貢獻是思考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了解中國影響世界、世界影響中國的程度,而這些在大多數(shù)歷史書中都被忽略了。
如果你在西方讀過關于中國歷史的教科書,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關于中國本身,未曾提及中國與世界的聯(lián)系。如果我要寫一本關于中國歷史的教科書,那將是關于中國在世界上的情況,這是我的研究方法。
因此,我很高興被選為該獎項的獲獎者。這是上海的同事們提出的,對我研究工作的一種認可方式,表明他們認為局外人的視角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很重要。
我感興趣的是不同社會、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如何適應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挑戰(zhàn)。對我而言,中國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案例研究。中國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明,其應對之道同歐洲國家截然不同。
相比其他國家,中國有不同的農業(yè)方式、不同的技術,不同的理念,這對我來說很有趣。某種程度上,中國是歐洲文化發(fā)展的另一種方式。我們應該思考這點,因為沒有一種文化可以給我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提供所有答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將所有文化融合在一起。
記者:文明是屬于全球的。您如何理解中國和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
卜正民:我覺得中西方間還需要更多的交流。自16世紀以來,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一直相當活躍地進行交流。過去十多年,交流在減少,我希望它會再次開始增加。
你必須生活在某一種文化中,才能學會欣賞它,并充分了解這種文化中的人。如果沒有在中國生活過,就不可能書寫中國歷史。同樣,如果沒有在歐洲生活過,就無法書寫歐洲歷史。文化外部的局外人需要與文化內部的局內人發(fā)展關系。同時,將局外人的觀點和局內人的觀點進行融合。
記者:我們現(xiàn)在說"文明互鑒"越來越成為世界中國學研究的時代使命,您如何看待?
卜正民: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必須去實踐完成。如果不學習另一種文化的語言,不了解其思維模式,不體驗該文化中人們相互溝通的方式,就不可能深度研究另一種文化。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并不是說中國人都應該學習歐洲人、美國人、加拿大人,而是我們需要排除這些文化之間的障礙,能夠更自由地在不同文化之間交流互動,以加深理解。
記者:實際上,您是位很好的故事講述者,您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國文化。您在《維米爾的帽子》中,選擇17世紀荷蘭畫家維米爾的畫作為入口。這種西方人熟悉的信源,更能讓西方讀者信服。您從一位荷蘭畫家的作品來講述關于中國的故事,景德鎮(zhèn)的瓷器為何會出現(xiàn)在一個歐洲家庭等等,這令人印象深刻。說好關于中國的故事,您還有什么其他訣竅可以分享?
卜正民:我認為講述歷史最有效的方法是講述涉及真實人物、真實事物、真實環(huán)境的歷史。我們在讀完一本書后,能夠帶著廣泛的總體印象離開,但你不能從廣泛的總體印象開始一本書。你必須從人們在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事情開始。我認為這就是這本書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另外,在那本書中,我插入了一點點自己,因為讀者必須信任作者,我不斷地嘗試讓讀者信任我。所以在這本書的開始,我就告訴讀者,我在荷蘭代爾夫特騎自行車的時候,是怎么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的,這就是我進入這個故事的方式,這樣就吸引了讀者。
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你不必是荷蘭人才能閱讀荷蘭歷史,也不必是中國人才能閱讀中國歷史。你應該能夠閱讀世界任何地方的歷史,但它的書寫方式不能增加讀者閱讀的障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經(jīng)濟,這些差異都將成為讀者閱讀的障礙。作家必須減少障礙,讓讀者進入你想要描述的空間。
記者:另一個問題,我們以前叫漢學,現(xiàn)在叫世界中國學。您如何理解?您有什么建議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發(fā)展這一學說?
卜正民:每一種文化都需要克服它與其他文化之間的障礙,將其概念化是有效且有利的。把這種學說概念化為"世界中國學"是有好處的,但你必須準確理解它所表達的,即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參與到中國的研究中來。不僅僅是紐約人、柏林人、倫敦人,這涉及世界各地的人們如何研究中國,所以我強調"世界中國學"當中的"世界"部分。
記者:您的中文很好,您多次來到中國,特別是您現(xiàn)在所在的上海,您覺得這里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中國的發(fā)展,給世界帶來了什么?
卜正民: 1975年,我第一次來上海。當時,我是加拿大與中國交換計劃的一位留學生,我在復旦大學待了一年。后來,我回來了好幾次。
上海的變遷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比較慢,最近二十年變化非常大,1970年代浦東就是農村,現(xiàn)在浦東有很多的工業(yè)區(qū)、經(jīng)濟實體,這些年變化很大。
今天早上一個朋友發(fā)郵件問我,上海怎么樣?我說今天早上的上??雌饋砭拖耜柟饷髅牡募~約。我剛到這里,我還是想上街逛逛,多觀察看看,上海是一個多種文化融合得很好的地方。
標簽 大家聊世界中國學- 原標題:2023中國學貢獻獎 |卜正民:“局外人”視角看中國
- 責任編輯: 孫啟敏 
-
郭臺銘宣布退選:人退,志不退
2023-11-24 14:42 臺灣 -
朱鶴新,有新職
2023-11-24 14:31 -
國產(chǎn)支線客機ARJ21載客突破1000萬人次
2023-11-24 14:05 航空航天 -
“藍白合”確定破局,侯友宜宣布副手是他
2023-11-24 12:09 臺灣 -
李強將出席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開幕式
2023-11-24 11:00 -
我國報告兒童呼吸道疾病感染增多,世衛(wèi)提醒密切監(jiān)測
2023-11-24 10:52 -
已報案!中國兵器裝備集團緊急聲明
2023-11-24 10:46 國企備忘錄 -
香港小學人文科課程框架公布,包含國家安全教育內容
2023-11-24 10:28 香港 -
大家聊世界中國學丨何培忠:當代中國學的研究表明中華文明有世界性的意義
2023-11-24 10:27 -
大家聊世界中國學丨梁怡:講好今天的中國故事,要“頂天立地”
2023-11-24 10:25 -
我國發(fā)布共建“一帶一路”未來十年發(fā)展展望
2023-11-24 10:16 -
廣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黃黎明被查
2023-11-24 08:51 廉政風暴 -
已經(jīng)夠冷了,但還會更冷!南方大部24日起加入“降溫群聊”
2023-11-24 07:42 -
財政部:對違規(guī)增加財政供養(yǎng)人員或財政管理重大失誤的地區(qū),予以扣款
2023-11-24 07:32 基層治理 -
-
“開院后兒科壓力最大的一次”!
2023-11-23 21:39 醫(yī)患關系 -
我國成功發(fā)射衛(wèi)星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試驗衛(wèi)星
2023-11-23 19:28 航空航天 -
國家發(fā)改委民營經(jīng)濟發(fā)展局,具體職責明確
2023-11-23 19:24 觀網(wǎng)財經(jīng)-宏觀 -
國務院:在北京取消信息服務業(yè)務等增值電信業(yè)務外資股比限制
2023-11-23 18:30 -
被控受賄超7940萬元,廣東省公安廳原廳長李春生一審
2023-11-23 17:17 廉政風暴
相關推薦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評論 118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評論 143“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jīng)濟” 評論 165“眼下是美國痛感更強、壓力更大,想重回談判桌” 評論 172最新聞 Hot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wǎng)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
“‘川建國’在美國作妖,倒逼中國崛起”
-
“我們花了22年在中國打造這一切,全毀了”
-
特朗普裝可憐:美國農民“偉大”,“挨中國揍”
-
美國特使到底想說啥?半天之后180度轉變
-
12306就“五一搶票崩了”致歉
-
李成鋼任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
-
“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jīng)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