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住那些“最該被記住”的人
最后更新: 2021-05-23 09:42:38這無疑是個令人扼腕的日子。2021年5月22日,91歲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99歲的“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院士相繼離世,引發(fā)億萬人哀慟追悼。在長沙,人們自發(fā)集聚在道路兩側,目送袁隆平院士的靈車緩緩駛出,一聲又一聲地喊著:“袁爺爺,一路走好!”這是給予民族英雄最真摯、最質樸的敬意。
這一天恰好是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開幕日。上午在上海,老、中、青三代多位科學家走上特意為他們鋪設的紅地毯。他們中有“國之名士”,也有新生代的棟梁之材,上海已是連續(xù)第五年用這樣的方式,讓科學家在聚光燈下接受公眾的致敬。
科學家是不太習慣聚光燈的人,但一個崇尚科學、矢志創(chuàng)新、健康向上的社會,有理由讓他們站到聚光燈下,讓人們認識這些科學金字塔尖的名家大師,以及更多構筑堅實塔基的科研人才,讓人們知道他們是用怎樣的努力來探索未知、闖關奪隘、詮釋家國情懷。也是因此,“走紅毯”作為上??萍脊?jié)的一項創(chuàng)舉,一直堅持了下來,呈現(xiàn)出特殊的儀式感,提醒人們記住并尊重一些人、一些事。
也是因此,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愿意將充滿笑容的紅毯和充滿哀傷的送行放在一起——盡管兩者的基調大相徑庭,個中傳遞的意涵卻是相通的,提醒我們誰是“最該被記住”的人,誰是這個社會最值得崇敬的人。
誰更值得被記住?這是個老話題。近年來,“科學家為何不如明星出名”這樣的爭論屢見不鮮。在“鮮肉”“小花”們占據頭部流量的時候,一些潛心修行的“國士”常受輿論冷遇。袁隆平院士、吳孟超院士等,無疑已經是科技領域的“頂流”人物,即便如此,他們的知名度是否超得過一些流量明星,也還要打個問號。不過,我們并不想在此討論“誰比誰有名”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科學家與流量明星的知名度也不具可比性。某種程度上,“認識流量明星,不認識科學家”,還不算大問題,但如果“認流量,不認科學”,那一定要出大問題。
科學家未必在乎普通人認不認識他,但一定在乎普通人認不認識科學,在乎人們能否以真正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科學。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某個具體領域的科學知識,但尊重科學、崇尚科學、遵循科學規(guī)律的精神,卻是可以且應當被全民所擁有的。這其實就是科學精神。在一個將科技視作第一生產力,將創(chuàng)新視作第一動力的社會,一定意味著讓科學精神存留于人們的內心深處,并在社會的角角落落生根發(fā)芽。這種科學精神,可以體現(xiàn)于具體的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也可以體現(xiàn)于日常的思維觀念、一言一行。
袁隆平院士大概是當下社會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之一,但出名也有出名的煩惱。此前網上常有所謂“袁黑”和“袁吹”針鋒相對,爭論不休。有些人無視歷史事實和科學常識,對英雄及其成就肆意詆毀、亂潑臟水,自然為公眾所不齒;也有些人脫離實際無限拔高、無限夸大,看上去是贊美歌頌,其實與科學家的本意差了十萬八千里,反倒掩蓋了“國士”真正的價值。這說到底,都是科學精神欠奉的表現(xiàn)——真正理解科學家的人會明白,科學家最最在乎的,就是“實事求是”“恰如其分”“求真務實”。
袁隆平院士也好,吳孟超院士也好,最可貴的品質,都在于對科學問題、科學事業(yè)的求真務實。這是科學精神的內核。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內核,才有了志在讓億萬國人“吃上飯、吃飽飯”的報國志向,才有了對每一個生命付出“仁愛之心、責任之心和同情心”的蒼生大愛。而所有的理想情懷,最終又落在具體點滴的行動之中,體現(xiàn)于兩位九旬老人日復一日在稻田里彎下的腰、握手術刀握到變形的手。
有人借袁隆平的名義編了一句玩笑話:“我這輩子最大的錯誤,就是讓你們吃得太飽了”,還做成了表情包,在網上流傳甚廣?!皞瓮小泵酥v話不值得提倡,但其對某種“只聞空談、不見實干”的現(xiàn)象的諷刺,卻是發(fā)人深省的。我們?yōu)檫h行的“國士”送行,也為依舊年輕著的科學家們喝彩,都為了記住這些“最應該被記住的人”。而記住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像他們一樣的求真、務實、心懷社稷、腳踏實地的人。
許多人用“國士無雙”評價袁隆平院士,他擔得起這個稱號。但如果朝前看,我們更期待的是未來“國士有眾”——“袁隆平和吳孟超們”都應當有“精神傳人”,所有人都有機會做這個傳人——未必要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成就,只要像他們一樣踏踏實實,做好手中的事。
- 原標題:記住那些“最該被記住”的人
- 責任編輯: 孫啟敏 
-
31省份新增確診19例,其中本土1例在安徽
2021-05-23 09:4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痛心!河北獻縣5名孩子在村邊坑塘溺亡
2021-05-23 08:43 -
首顆實驗中培育出的人類心臟類器官:能跳動,已存活3個月
2021-05-23 08:32 醫(yī)學 -
熱解讀|這些群眾關心事,總書記再次聚焦
2021-05-23 08:25 -
中央農辦農業(yè)農村部沉痛哀悼袁隆平
2021-05-23 08:24 -
第一報道|習主席的這些話,指明亞洲安全之路
2021-05-23 08:22 -
聯(lián)合國發(fā)文悼念袁隆平:國士無雙,一路走好
2021-05-23 08:20 -
全球健康峰會 習近平再發(fā)團結抗疫“中國強音”
2021-05-23 08:19 -
長江流域5站超警,中下游干流水位持續(xù)上漲
2021-05-23 08:15 極端天氣 -
根據袁隆平院士“喪事從簡”遺愿,殯儀館不安排接待群眾悼念
2021-05-23 07:51 -
深圳新增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
2021-05-23 07:41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遇災害天氣,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賽20人遇難1人失聯(lián)
2021-05-23 07:26 極端天氣 -
安徽六安新增1例確診病例,系影樓工作人員
2021-05-22 23:2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
“臺灣‘護島神山’搬去美國,如果大陸打來……”
2021-05-22 20:57 臺灣 -
國家衛(wèi)健委已調派專家組馳援云南、青海地震災區(qū)
2021-05-22 20:32 地震 -
第一報道·數學習 | 習主席引領共繪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繽紛長卷
2021-05-22 20:21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
“醫(yī)食無憂”組合再難同框,鐘南山為袁老獻上緬懷之辭
2021-05-22 20:01 -
新華社:建議為袁隆平院士逝世降半旗志哀
2021-05-22 19:57 -
2021年上??萍脊?jié)啟幕!李強龔正與全市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代表一起出席啟動儀式
2021-05-22 19:36 上海觀察
相關推薦 -
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評論 42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117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13“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48“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10最新聞 Hot
-
美元主導地位遭削弱,“人民幣必須抓住機會”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美國自毀前程,中國肯定樂壞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獵德大橋頂部,廣州交警回應
-
特朗普再次抨擊鮑威爾:美國幾乎沒有通脹,他總是降息太遲
-
“內鬼”李剛,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將損害蘋果和英偉達”
-
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國說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宮表態(tài)
-
印度對中國出手,鋼鐵征12%關稅
-
普京:愿與烏克蘭直接談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一客機在機場發(fā)動機起火,機上300人被迫撤離
-
特朗普借關稅“忽悠”日韓投資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項目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