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希望美方也有美國版的“四個自信”
關鍵字: 中美關系“外交部發(fā)言人辦公室”公眾號消息,在11月3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
日前,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發(fā)表了題為《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的報告。報告稱,中國試圖對美國智庫、高校、媒體及各級政府機構進行滲透,施加影響,破壞美國民主價值。中國政府是否看到了這個報告?有何評論?對報告哪一部分有異議?
耿爽:你經常來我們記者會,應該知道,作為一條原則,我們一般不對媒體、智庫、專家、學者的觀點、評論和文章、報告作出直接和具體回應。所以,這里我只原則講幾句。
40年前,中國打開大門搞改革開放,我們歡迎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yè)、媒體、智庫、學生到中國來。40年來,他們見證了也參與了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中國今天的發(fā)展建設成就也有他們的貢獻。
40年后的今天,我們希望美國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也能張開雙臂,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企業(yè)、媒體、智庫、學生到美國去,為促進美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推進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做出貢獻。我們希望并且相信,美方能有這個自信。
中國人常講,我們有“四個自信”,我們希望美方也有美國版的“四個自信”。
另外,我們現在生活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國共處一個地球村。各國人民交往日益密切,利益高度融合,已經形成了命運共同體。任何抱著零和博弈的心態(tài),企圖去阻撓、妨礙人民之間正常交往合作的行為,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注定不得人心,注定不會得逞。
弗朗西斯·福山等32位專家發(fā)布報告,渲染“中國滲透”
11月29日,弗朗西斯?福山、戴雅門(Larry Diamond)、葛來儀(Bonnie Glaser)、黎安友(Andrew Nathan)、沈大偉(David Shambaugh)、裴敏欣(Minxin Pei)等32位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聯名發(fā)表重量級報告《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以213頁的篇幅分析所謂“中國大舉滲透美國,獲取政治經濟利益”的問題。
該報告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紐約亞洲協會共同贊助,并由非營利組織安納伯格信托基金運營的陽光之鄉(xiāng)信托(Annenberg Foundation Trust at Sunnylands)提供資金,歷時一年半完成。
該報告宣稱,中國雖然未試圖干預美國的選舉,也沒有像俄羅斯那樣在美國社會制造混亂或挑起兩極分化,但中國在眾多領域的干預比俄羅斯“更為聰明有力”。通過巨大資金支持,中國“積極滲透美國的政治圈、教育機構與美籍華人社團”。美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成了一個漏洞”,讓中國得以“挑戰(zhàn)甚至損害美國的自由、規(guī)范和法律”。
據美國媒體報道,參與撰寫該報告的學者很多一直是美中接觸的主要倡導者,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包括前駐華大使洛德等。前奧巴馬亞洲首席顧問、蘭德公司研究員麥艾文(Evan Medeiros)稱,該報告證明了一整代中國專家的“覺醒”。
媒體:消融隔閡,雙方都需不斷做出努力
《環(huán)球時報》11月30日針對該報告發(fā)表社評《駁“中國滲透論” 同時努力消蝕它》。以下是摘錄: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從上到下沒有改變美國和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野心,也不認為我們具有這樣的能力。中國政府希望對美國和西方社會產生某種影響的唯一目的是減少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誤解,讓中國與他們的友好合作更順利一些,避免節(jié)外生枝。
我們認為,這份報告再次顯示,美國社會對中國的整體心態(tài)出現變化,簡單說就是美方的戰(zhàn)略自信因中國崛起而出現了消蝕,他們看中美之間同一件事的感受與從前比大不一樣了,這是美方不安的最大原因。
面對美國人的心理變化,我們同時不認為中方需要開展一場大的論戰(zhàn),指責美方的“小心眼”。美國人的心理變化已經現實發(fā)生,而中國有在不損害我方利益情況下進行相關調整的一定空間。北京不妨在對美文化交流中開展這樣的一些調整,作為表達我方善意的姿態(tài),同時加強雙方溝通。如能基本消除“中國滲透論”,有可能成為中美和中西關系實現改善的突破口。
中美都需認識到,只要兩國有大規(guī)模交流,相互影響就不可避免。其實中國對美影響的前鋒是中國產品。那些產品物美價廉,其背后的中國文化和價值元素支持了它們在美國社會的競爭力,也使西方社會感受到多重壓力。
而隨著西方產品、公司組織形式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對中方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中國只要西方產品和企業(yè),完全拒絕它們背后價值觀的“滲透”,也不太可能做到。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是一個巨大、艱難的課題,它是中西社會越來越全面的互動過程。中國一要堅持對外開放的戰(zhàn)略善意,二要不斷增加開放過程中面對各種沖擊的承受力。這種承受力是中國對外開放條件下戰(zhàn)略定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另外,中國開放的結果需要形成國際社會多數成員認可的“共贏”。那樣的話,無論在中國國內還是在國際上,我們的對外開放都會鞏固政治上的可持續(xù)性。
中美需相向而行,它的應有涵義很可能比中美社會目前對它的認識都要寬泛。雙方存在很深隔閡的領域還是挺多的,而消融那些隔閡,雙方都需不斷做出努力。
標簽 中美競爭- 原標題:外交部:希望并相信美國有世界強國自信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呂棟
- 最后更新: 2018-11-30 19:41:21
-
中國首位!30歲清華博士后獲超算大獎
2018-11-30 18:00 科技前沿 -
除了“引渡第一案”,國家監(jiān)委還有一項“首創(chuàng)”成效頗大
2018-11-30 15:52 海外追逃 -
秉持伙伴精神 深化互利合作
2018-11-30 15:42 -
“61天花104萬”住院收費單火了,患者家屬回應
2018-11-30 14:49 -
真當“馬”路了!還闖紅燈
2018-11-30 14:41 中國雷人秀 -
張家口爆燃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2018-11-30 14:10 安全生產 -
舉報人不滿結果 仍稱成績是自己考的
2018-11-30 13:30 -
天津中小學全面普及性別平等教育:"小男子漢"帶有刻板印象
2018-11-30 13:30 中西教育 -
遙隔四萬里的“好知音”,習近平再訪阿根廷
2018-11-30 12:39 G20 -
官方通報“女子被堂姐頂替上學”:冒用學籍屬實,但成績系本人考取
2018-11-30 11:02 中西教育 -
警惕洋邪教 多地依法取締“新天地教會”
2018-11-30 10:36 反邪教 -
國家監(jiān)委引渡第一案
2018-11-30 10:25 海外追逃 -
金哲宏案再審改判無罪 曾4判死緩入獄23年
2018-11-30 09:45 疑案追蹤 -
涉嫌性侵的學誠法師被免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
2018-11-30 09:30 基層治理 -
哈爾濱萬戶居民生活用水如墨,反映多年無果
2018-11-30 09:05 -
國家主席習近平當地時間29日晚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
2018-11-30 08:40 -
九個關鍵詞,讀懂習近平歷次G20講話
2018-11-30 08:34 G20 -
習近平在阿根廷媒體發(fā)表署名文章 阿各界熱議
2018-11-30 08:30 中國外交 -
相聲表演藝術家常貴田今晨逝世 享年76歲
2018-11-30 07:40 -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qū)啟用
2018-11-30 07:28
相關推薦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評論 81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05“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45“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8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4最新聞 Hot
-
前十占九!“中國機構正在主導全球芯片研究”
-
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國說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宮表態(tài)
-
印度對中國出手,鋼鐵征12%關稅
-
普京:愿與烏克蘭直接談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一客機在機場發(fā)動機起火,機上300人被迫撤離
-
特朗普借關稅“忽悠”日韓投資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項目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