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腐敗的原因與治理新論
關(guān)鍵字: 腐敗原因治理廉潔民主法治文化地緣關(guān)于腐敗的原因,存在三個非常流行的觀點:一是認為缺乏民主,二是認為沒有法治,三是認為文化才是問題所在。迷信這三個理論的人非常多,這三個理論分別叫民主決定論、法治決定論、文化決定論。
證明觀點是否正確,簡單的辦法是看有沒有例外。99個例子也許能證實一個觀點,但1個例外就足以證偽一個理論。
先來看民主決定論。一些人以為,民主健全的臺灣地區(qū)比較廉潔。有研究“廉潔指數(shù)”(“貪腐印象指數(shù)”)的機構(gòu)給出的數(shù)據(jù)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有一個推進民主的國際權(quán)威組織認為,印度、蒙古、印尼的民主程度與臺灣相近,都屬于“自由的民主”。可不幸的是,印度、蒙古、印尼卻都非常腐敗。屬于“民主國家”的墨西哥和菲律賓,“廉潔指數(shù)”也比較低,最突出的是美洲最早確立民主的國家海地,過去10年的“廉潔指數(shù)”更低,成了徹底推翻民主決定論的“判決性反例”。
法治決定論本來是用來反駁民主決定論的,因為民主決定論確實經(jīng)不住這么多例外的考驗。法治決定論者最得意的例子是香港和新加坡,用西方的標準,這兩個地方都不夠“民主”,但廉潔程度卻舉世聞名。有一個推進法治的國際權(quán)威組織叫“世界正義工程”,印度的法治程度被它認為與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相近,可很不幸,我們都知道,印度廉潔程度遠不如中國大陸。印度就這樣成了徹底推翻法治決定論的“判決性反例”。
文化決定論認為,腐敗是由“國民性”或文化基因決定的,中國大陸腐敗,是因為中國的文化基因很腐敗。同理,印度、印尼、海地都腐敗,因為其“國民性”也很腐敗。可是,新加坡、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等國家和地區(qū)都以中國文化為主體,卻都比較廉潔。所以,能徹底推翻文化決定論的“判決性反例”是四個。類似反例還有同文同種但分裂成不同國家的那些地方。
這三個理論的“判決性反例”都無可辯駁,為什么這些理論的迷信者卻依然執(zhí)迷不悟呢?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關(guān)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質(zhì),他們關(guān)心的是改變社會的某種愿望,他們關(guān)心的是一種能夠強化自己不滿情緒的反現(xiàn)實信念。在這個意義上,人是被愿望主宰的動物。
民主決定論只看臺灣地區(qū)、不看海地,因為他們的重點是民主的愿望,不是腐敗的原因。法治決定論只看香港、不看印度,因為他們想的是如何回避民主的愿望,不是探求腐敗的原因。文化決定論只看大陸、不看港臺,因為他們的文化觀念里根本就不包含制度的因素;文化決定論不能認識到:壞的文化能使好制度腐爛,但好的制度也可以催生好的文化。
總結(jié)起來說:如果我們真想知道腐敗的真正原因,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抵擋住任何美好愿望的誘惑;然后,把腐敗的原因分析與對策分析分開,再把對策分析中的理念分析與操作分析分開。做不到這個“雙重分開”,正是迄今為止大部分關(guān)于腐敗的研究依然混亂不堪的原因。
在分析腐敗原因和對策時,還有一個“地緣規(guī)模因素”常被提起。它說的是:香港和新加坡反腐成功,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彈丸之地,規(guī)模小,分隔度高,治理起來相對容易。這個地緣規(guī)模論跟其他三種理論一樣迷人,但也錯得一樣不幸,因為海地規(guī)模也小,可腐敗的治理卻一塌糊涂。
腐敗的原因肯定與民主、法治、文化、地緣等四個因素藕斷絲連,談地緣因素是為了提出一個判斷:當我們過分強調(diào)民主法治因素作為腐敗的原因時,地緣文化因素就似乎作弄人似的開始發(fā)力;反之,當我們過分強調(diào)地緣文化因素作為腐敗的原因時,民主法治因素也好像作弄人似的開始做功。如果民主法治對人類來說是主動一些的,地緣文化對人類來說是被動一些的,那么,這兩對主被動的因素之間,就似乎存在某種張力,以至于一旦偏向某一邊,另一邊就開始起作用。
這個“張力現(xiàn)象”包含一個“時點問題”:在歷史的什么時點上,人類主動因素的作用可能開始超過被動因素的作用呢?這顯然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張力現(xiàn)象”還包含一個叫“路徑依賴”的重要觀念,用中國人的老話叫“習慣成自然”,理論上叫“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一旦“路徑依賴”形成,改變起來各種成本就非常高。
“張力現(xiàn)象”、“時點問題”和“路徑依賴”給探索腐敗原因的啟迪是:腐敗的原因和相對程度,取決于“制度與文化的某種獨特組合”。這就是“制度文化組合論”。按這個理論,人們不能以地緣文化為理由,反對民主法治變革;也同樣不能以為,民主法治變革能脫離文化改造而制住腐敗。
把腐敗的原因分析與對策分析分開,這一點現(xiàn)在好理解,但為什么要再把對策分析中的理念分析與操作分析分開呢?這涉及腐敗治理中最難的一點。在進行反腐的對策分析時,我們通常假定存在一雙“上帝之手”,一切運作都能無摩擦進行。這當然是一種理想的理念,現(xiàn)實的操作不可能如此。那這為什么會是腐敗治理中最難的一點呢?
簡單的答案是:現(xiàn)實中的權(quán)貴和平民,可能都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制度文化,但他們的實際行為往往是以一種特別的“分配優(yōu)勢”為目標,而不是以一種抽象或具體的“好制度文化”為目標,除非“分配優(yōu)勢”與“好制度文化”一致。所以,最理想的情況是:能起作用的人的“分配優(yōu)勢”,碰巧與“好制度文化”一致,以至于這個“好制度文化”對他們好,也對整個社會的多數(shù)人好。
在此之前,能夠有所作為的人們,可能都在混;不想混的人,也可能被制度文化的慣性所淹沒,廉潔就這樣被混掉了。一個社會的廉潔,最后就取決于制度與文化組合的突變。但是,文化有缺口,制度有漏洞;腐敗可以出口,廉潔卻難以進口。社會的病要比人體的病難治得多,這也算是人性弱點的可悲之處。
(作者系旅美學者)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zhuǎn)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程
-
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39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89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評論 147“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評論 101最新聞 Hot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
“五角大樓里完全崩潰了”,3名美國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納瓦羅不在,他們沖進白宮勸說特朗普暫停關(guān)稅”
-
澤連斯基回應:?;?0小時太短,建議30天
-
韓國一戰(zhàn)機飛行訓練中掉落機炮吊艙和空油箱
-
“美國在地球上跟中國爭,卻把太空主導地位拱手讓出”
-
內(nèi)塔尼亞胡:摧毀哈馬斯前不會結(jié)束軍事行動
-
超900人簽署“反關(guān)稅宣言”,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中國正投入萬億美元,我們卻在這胡搞”
-
真急了!“白宮擬成立涉華關(guān)稅應急工作組”
-
黃仁勛訪華盼繼續(xù)合作,特朗普回應
-
中國男子在TikTok“神評”美國關(guān)稅,米爾斯海默秒答:贊同
-
“內(nèi)地電影票房過億那一刻,香港電影就被顛覆了”
-
美國稅局代理局長剛上任三天就被免,“貝森特抱怨他是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說了:不行,就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