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斯演講震動西方社會,歐洲媒體:美歐間價值觀分歧已無法掩蓋
-
齊倩。
最后更新: 2025-02-15 11:57:02以下為萬斯演講全文:
今天我想談的事情之一,當然就是我們共同的價值觀。而且,回到德國感覺很棒。正如你們之前聽到的,去年我以美國參議員的身份來過這里。我見到了外交大臣大衛(wèi)?拉米,還打趣說我們倆去年的職位都和現在不同。但現在,對于我們所有國家,對于我們這些有幸被各自人民賦予政治權力的人來說,是時候明智地運用這份權力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了。
我想說,在過去24小時里,我很幸運能在會議間隙走出會場,即便這里的人們仍沉浸在昨天那場可怕襲擊的悲痛之中,他們的熱情好客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實際上,我第一次來慕尼黑是和我妻子一同前來,她今天也陪我來到了這里,那次是私人旅行。我一直熱愛慕尼黑這座城市,也一直喜愛這里的人民。
我只想說,我們深受感動,我們心系慕尼黑以及每一位受到這起施加于這個美麗社區(qū)的惡行影響的人。我們牽掛著你們,為你們祈禱,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一定會為你們加油鼓勁。
我們齊聚本次會議,當然是為了討論安全問題。通常來說,我們指的是外部安全威脅。今天我看到眾多杰出的軍事領導人齊聚于此。雖然特朗普政府十分關注歐洲安全,并且認為我們能夠促成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達成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也認為,未來幾年歐洲大力加強自身防御至關重要——但就歐洲而言,我最擔心的威脅并非來自俄羅斯,也不是中國,更不是其他任何外部勢力。我擔心的是來自內部的威脅。歐洲正逐漸背離它一些最根本的價值觀,那些與美利堅合眾國共有的價值觀。
我深感震驚的是,一位前歐盟專員最近在電視上露面,聽聞羅馬尼亞政府剛剛宣布一場選舉無效,他似乎還挺高興。他還警告說,如果事情發(fā)展不順,同樣的情況在德國也可能發(fā)生。
這種滿不在乎的言論,在美國人聽來令人震驚。多年來,我們一直被告知,我們所資助和支持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民主價值觀。從我們的烏克蘭政策到數字審查,一切都被標榜為對民主的捍衛(wèi)。但當我們看到歐洲的法院取消選舉,高級官員還威脅要取消其他選舉時,我們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為自己設定了足夠高的標準。我用了“我們”這個詞,因為我從根本上相信,我們是在同一陣營。
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談論民主價值觀上,我們必須付諸行動。在在座很多人的記憶中,冷戰(zhàn)時期,民主捍衛(wèi)者曾與歐洲大陸上更為專制的勢力針鋒相對。想想那場斗爭中那些審查異見人士、關閉教堂、取消選舉的一方,他們是好人嗎?當然不是。
感謝上帝,他們輸掉了冷戰(zhàn)。他們失敗是因為他們既不珍視也不尊重自由帶來的所有非凡福祉,那種出人意料、犯錯、發(fā)明創(chuàng)造、建設發(fā)展的自由。事實證明,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力無法靠強制實現,正如你不能強迫人們思考什么、感受什么或相信什么。我們認為這些事情肯定是相互關聯(lián)的。不幸的是,如今當我審視歐洲時,有時很難看清冷戰(zhàn)的一些勝利者到底怎么了。
我看向布魯塞爾,歐盟委員會官員警告民眾,他們打算在社會動蕩期間關閉社交媒體,一旦發(fā)現他們認定的“仇恨性內容”就會這么做。再看看德國,警方對涉嫌在網上發(fā)布反女權主義評論的公民展開突襲,將此作為在互聯(lián)網上“打擊厭女癥”行動的一部分。
我看向瑞典,兩周前,政府判定一名基督教活動人士有罪,因其參與焚燒《古蘭經》活動,而這導致他的朋友被謀殺。正如審理此案的法官令人心寒地指出,瑞典所謂保護言論自由的法律,實際上并不——我引用原話——“給予人們一張‘通行證’,讓人可以毫無冒犯持有特定信仰群體風險地去做或說任何事”。
或許最令人擔憂的是,我看向我們非常親密的朋友——英國。在英國,良心權利的倒退,尤其將英國信教民眾的基本自由置于險境。就在兩年多前,英國政府指控51歲的理療師、退伍軍人亞當?史密斯?康納犯下嚴重罪行。他站在距離一家墮胎診所50米遠的地方,默默祈禱了三分鐘,既沒有妨礙任何人,也沒有與任何人互動,只是獨自默默祈禱。英國執(zhí)法人員發(fā)現他后,要求他說明在祈禱什么,亞當只是簡單地回答,他是在為自己未出生的兒子祈禱。
多年前,他的前女友曾墮胎。然而,執(zhí)法人員不為所動。亞當被判定違反政府新出臺的“緩沖區(qū)法”,該法律將在墮胎機構200米范圍內的默默祈禱及其他可能影響他人決定的行為定為犯罪。他被判向檢方支付數千英鎊的法律費用。
我真希望能說這只是個偶然,是一次離奇的、因法律制定糟糕而針對個人的孤立事件。但并非如此。就在去年10月,僅僅幾個月前,蘇格蘭政府開始向那些住所位于所謂“安全準入區(qū)”內的公民發(fā)放信件,警告他們,即使在自己家中進行私人祈禱,也可能構成違法。自然,政府敦促民眾舉報任何涉嫌在英國乃至全歐洲犯下“思想罪”的同胞。
我擔心,言論自由正在退縮。朋友們,既是為了增添點詼諧氣氛,也是為了陳述事實,我得承認,有時候,要求審查最強烈的聲音并非來自歐洲內部,而是來自我自己的國家。上一屆政府曾威脅并脅迫社交媒體公司審查所謂的“錯誤信息”。那屆政府鼓勵私營企業(yè)壓制那些敢于說出這一后來被證明是明顯事實的人。
所以今天我來到這里,不僅是要表達看法,也是要提出一個提議。拜登政府似乎急于壓制人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特朗普政府將反其道而行之,我希望我們能在這方面攜手合作。
華盛頓現在有了新的掌權者。在唐納德?特朗普的領導下,我們或許不同意你們的觀點,但我們會為捍衛(wèi)你們在公共場合表達觀點的權利而斗爭。如今,情況已經糟糕到什么地步呢?去年12月,羅馬尼亞僅憑情報機構站不住腳的懷疑,以及來自歐洲大陸鄰國的巨大壓力,就直接取消了總統(tǒng)選舉的結果。據我所知,其理由是俄羅斯的虛假信息影響了羅馬尼亞的選舉。但我想請歐洲的朋友們客觀看待此事。你們可以認為俄羅斯購買社交媒體廣告來影響你們的選舉是不對的,我們當然也這么認為。你們甚至可以在世界舞臺上譴責這種行為。但如果你們的民主制度,會因為一個外國投入幾十萬美元的數字廣告就被破壞,那它從一開始就沒那么穩(wěn)固。
好在我恰好認為,你們的民主體制遠沒有許多人顯然擔心得那么脆弱。
我真心認為,讓我們的公民暢所欲言會讓他們愈發(fā)強大。這自然又把我們帶回慕尼黑,本次會議的組織者禁止代表左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議員參與這些討論。再說一次,我們不必認同人們所說的每件事,甚至任何事。但當政治領導人代表著重要的選民群體時,我們至少有責任與他們展開對話。
對我們許多大西洋彼岸的人來說,這越來越像是老牌既得利益者躲在諸如“錯誤信息”和“虛假信息”這類丑陋的蘇聯(lián)時代用語背后,他們只是不喜歡有人持不同觀點,或許會表達不同意見,更要命的是,以不同方式投票,甚至更糟糕的是,贏得選舉。
這是一場安全會議,我相信你們都做好了準備,來探討未來幾年如何依據一些新目標具體增加國防開支。這很棒,因為特朗普總統(tǒng)已明確表示,他認為我們的歐洲朋友必須在歐洲大陸的未來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我們覺得你們應該聽過“責任負擔”這個詞,我們認為,在共同的聯(lián)盟中,歐洲加強自身力量,而美國專注于世界上其他高危地區(qū),這是聯(lián)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我也想問,如果我們一開始都不清楚自己在捍衛(wèi)什么,又該如何著手思考預算問題呢?在交流中我已經聽到很多,我和在座的許多人都進行了非常精彩的交談。我聽到很多關于你們需要防范什么的內容,這當然很重要。但對我來說,似乎不太明確的是——我想對許多歐洲公民來說也是如此——你們究竟是為了什么而捍衛(wèi)自己。那個激勵著我們都認為至關重要的共同安全協(xié)定的積極愿景是什么?
我深信,如果你害怕引導自己民眾的聲音、觀點和良知,那就沒有安全可言。歐洲面臨諸多挑戰(zhàn)。但這片大陸如今面臨的危機,我認為也是我們共同面臨的危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如果你害怕自己的選民,美國也幫不了你。同樣,對于選舉我和特朗普總統(tǒng)的美國民眾,你們也無能為力。未來幾年,要完成任何有價值的事,你們都需要民主授權。
難道我們還沒吸取教訓嗎?微弱的授權會導致不穩(wěn)定的結果。但我認為,通過更積極回應公民的聲音獲得的那種民主授權,能成就很多有價值的事。如果你想擁有具有競爭力的經濟,想享受價格親民的能源和穩(wěn)定的供應鏈,那你就需要治理授權,因為要實現這些,你必須做出艱難抉擇。
當然,我們對此深有體會。在美國,你無法通過審查對手或將他們關進監(jiān)獄來贏得民主授權。無論是反對派領導人、在家默默祈禱的虔誠基督徒,還是努力報道新聞的記者,都不行。在諸如“誰能成為我們社會一員”這類問題上,你也不能無視基本選民的意見來贏得授權。
在在座各國面臨的所有緊迫挑戰(zhàn)中,我認為沒有什么比大規(guī)模移民問題更亟待解決。如今,在德國生活的人幾乎每五個中就有一個是從國外遷來的。這當然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順便說一句,美國的情況也類似,同樣達到歷史新高。僅在2021年到2022年間,從非歐盟國家進入歐盟的移民數量就翻了一番。當然,從那以后這個數字還在大幅攀升。
我們了解這種情況。它并非憑空出現。這是歐洲大陸乃至全球各地的政客們在過去十年間一系列有意決策的結果。昨天,就在這座城市,我們目睹了這些決策帶來的可怕后果。當然,一提起此事,我就會想到那些在慕尼黑原本美好的冬日卻遭遇不幸的可怕受害者。我們心系他們,也會一直為他們祈禱。但這一切最初為何會發(fā)生呢?
這是個悲慘的故事,但在歐洲我們已經聽過太多次,不幸的是,在美國也屢見不鮮。一名尋求庇護者,通常是一名25歲左右的年輕男子,警方此前已對其有所關注,他駕車沖進人群,摧毀了一個社區(qū)的安寧。究竟要經歷多少次這樣可怕的挫折,我們才會改弦易轍,引領我們共同的文明走向新方向呢?歐洲大陸上沒有選民會在投票時,希望為數百萬未經審查的移民大開方便之門。但你們知道他們投票支持什么嗎?在英國,他們投票支持脫歐。無論你贊同與否,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在歐洲各地,越來越多的人投票支持那些承諾結束失控移民潮的政治領導人。碰巧,我對其中很多擔憂都感同身受,但你不一定要認同我。
我只是覺得人們在乎自己的家園,在乎自己的夢想,在乎自身安全以及為自己和子女提供保障的能力。
而且他們很明智。這是我在短暫從政生涯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點。與你在幾座山之外的達沃斯可能聽到的說法相反,我們各國的公民通常并不認為自己是受過教育的動物,或是全球經濟中可隨意替換的齒輪。他們不想被領導人隨意擺布或一直忽視,這并不奇怪。而民主的職責就是在投票箱前對這些重大問題做出裁決。
我認為,無視民眾、對他們的擔憂置若罔聞,甚至更糟糕的是,關停媒體、取消選舉,或是將民眾排除在政治進程之外,這些做法毫無益處。事實上,這是破壞民主最有效的方式。暢所欲言、表達觀點并非選舉干預。即便有人表達的觀點來自他國,即便這些人極具影響力——相信我,我這話帶點玩笑的意思——如果美國民主能挺過格蕾塔?通貝里長達十年的指責,你們也能經受住埃隆?馬斯克幾個月的影響。
但無論是美國、德國還是歐洲的民主,都無法承受的是,對數百萬選民說,他們的想法、擔憂、愿望以及對救助的訴求毫無價值,甚至不值得考慮。
民主基于人民的聲音至關重要這一神圣原則。這里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你要么堅守這一原則,要么就沒有。歐洲民眾有發(fā)聲的權利。歐洲的領導人面臨抉擇。我堅信,我們無需懼怕未來。
接納民眾的聲音,即便這聲音出人意料,即便你并不認同。倘若如此,你便能篤定且自信地面對未來,因為你知道全國人民都支持著你們每一個人。在我看來,這就是民主的偉大魔力。它并不存在于這些磚石建筑或豪華酒店中,甚至也不在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共同建立的偉大機構里。
相信民主,就是要明白我們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智慧、都有發(fā)言權。如果我們拒絕傾聽他們的聲音,即便我們取得了最輝煌的勝利,也意義不大。在我看來,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是歐洲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民主捍衛(wèi)者之一,他曾說過:“不要害怕?!奔幢忝癖姳磉_的觀點與領導層相悖,我們也不應懼怕民眾。謝謝大家。祝你們好運。愿上帝保佑你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齊倩 
-
萬斯見她,朔爾茨被晾,“他日子不長了”
2025-02-15 11:21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澤連斯基拒絕特朗普”
2025-02-15 10:30 -
-
王毅建議外媒記者:翻譯中文,求助DeepSeek
2025-02-15 09:18 中國外交 -
“罕見!中國在聯(lián)合國想主導這個議題,美國跳起來了”
2025-02-15 09:01 阿富汗 -
特朗普回應萬斯演講:非常精彩,歐洲必須小心
2025-02-15 09:00 特朗普 -
特朗普想讓俄重返G7,佩斯科夫:無意義
2025-02-15 08:12 -
“如果中國不從俄羅斯進口油氣,如何保障14億多民眾的需求? ”
2025-02-15 08:09 烏克蘭之殤 -
王毅:若美執(zhí)意打壓遏制,中國必將奉陪到底
2025-02-15 07:29 中國外交 -
緬甸逮捕29名涉賭涉詐人員
2025-02-15 07:16 打擊網絡詐騙 -
萬斯猛烈抨擊歐洲,全場目瞪口呆
2025-02-14 23:57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再次直呼“加拿大州長”:中國船有很多,你們需要保護
2025-02-14 23:11 特朗普 -
中國制裁打疼美企,“期待解除‘黑名單’”
2025-02-14 22:55 中美關系 -
“回流內地的頂尖海歸科研人才,最多來自這里”
2025-02-14 22:50 中美關系 -
“若普京沒誠意,就上軍事杠桿”,克宮回應
2025-02-14 21:25 -
“拿補貼還去中國擴張”,特朗普又有新動作
2025-02-14 20:37 -
馬克龍:歐洲總想依靠中美俄,遭“電擊”了吧
2025-02-14 19:44 歐洲亂局 -
賴清德,這么快就“跪了”
2025-02-14 17:55 應對特朗普沖擊波 -
臭名昭著的美國“顏革推手”,也被馬斯克錘了
2025-02-14 16:37 美國一夢 -
美俄關系可能改善,是否影響中俄合作?外交部回應
2025-02-14 16:05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
中俄元首在主觀禮臺出席紅場閱兵式 評論 24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評論 91“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評論 373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評論 401“斷供”陰影下,國產操作系統(tǒng)的破局時刻 評論 130最新聞 Hot
-
普京閱兵式演講:絕不接受歪曲歷史
-
“對華閹割版,又要降級”
-
“全球都將研究,中國與西方最強大武器直接對決”
-
英方拿到了,“簡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國太超前了”
-
微軟:從中企學到,誰先一步拿下,誰就難被取代
-
美國農民發(fā)愁:雞爪、魚頭...除了中國,好難找到買家
-
首位“美國教皇”利奧十四世是誰?
-
許紅兵,主動投案
-
美國官員:殲-10擊落陣風,沒用F-16
-
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國不是好盟友”,我駐巴拿馬使館駁斥
-
印度稱軍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襲擊,巴方否認
-
特朗普:可能找中國幫忙
-
大搞家庭式腐敗,甘肅省原副省長趙金云被決定逮捕
-
蓋茨怒懟:馬斯克就是在殺死兒童
-
微軟總裁瞎操心:不讓員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