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會“反華周”共通過25項涉華法案,美國兩黨仍互批對方“對華不夠強硬”
最后更新: 2024-09-14 13:36:08【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自當地時間9月9日起,在結束了六周夏季休會期后,美國國會眾議院開啟為期一周的“中國周”(China Week),密集表決數十項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在大選前僅剩下三周會期之際,可謂是瘋狂掀起了一陣“反華妖風”。
“中國周”落幕后,美國國會眾議院中的“最反華團體”——“美中戰(zhàn)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下稱“中國委員會”),甚至細數起“戰(zhàn)果”。據該委員會宣稱,此番通過的涉華法案多達25項,要以這些關鍵立法來保護美國人免受中國構成的軍事、經濟、意識形態(tài)和技術威脅。
盡管美媒普遍認為,此番涉華立法行動獲得了兩黨的共同支持,但仍有民主黨人直言,有些法案實際未經兩黨協商而被強行通過,“中國周”的許多內容都是徒勞。不過,無論持何種立場的美媒都認同,共和黨領導下的眾議院搞出“中國周”,實則是在大選前以“對華強硬”之姿對抗打壓民主黨的一種選票策略。
有意思的是,此時美國兩黨還上演了一出“互噴”戲碼,就在被共和黨人集體扣上“對華軟弱”的帽子時,還有民主黨人跳出來反咬共和黨人“不夠硬”,并宣稱“中國周”一無是處,對中國太過軟弱無力。
專家認為,此時美國國會密集討論涉華法案,是想在大選日益臨近之際杯葛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同時也是共和黨試圖在外交層面阻擊民主黨候選人的表現。由此可以看出,國會意圖與拜登政府爭奪美國對華政策的主導權,雙方乃至兩黨之間圍繞對華政策的競爭同樣日趨激烈。專家還提醒,面對美國國會癲狂的“中國周”,“良好外部環(huán)境”只能靠我們自己去爭取。
美國國會外景圖美聯社
25項涉華法案,光看名稱就觸目驚心
當地時間9月12日,“中國委員會”在其網站發(fā)布了一篇“回顧中國周”的新聞稿,其中羅列了這一周在眾議院所通過的25項法案及其相關內容。
其中,一部分法案獲得了“中國委員會”主席、密歇根州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的“直接背書”,他在眾議院針對這些法案均作出了表態(tài),包括這八項:
“生物安全法案”、“反制中國無人機法案”、“脫離外國敵對電池依賴法案”、“保護美國農業(yè)免受外國對手侵害法案”、“國土安全部限制孔子學院和中國相關實體法案”、“結束中國電動汽車在美國主導地位法案”、“打擊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法案”、“科技協議強化國會通知法案”。
根據“中國委員會”2023年12月發(fā)布的“經濟報告”和2023年3月發(fā)布的“涉臺報告”,眾議院還通過了七項與之政策建議相一致的法案:
“臺灣沖突威懾法案”、“防范經濟間諜法案”、修訂“研發(fā)、競爭和創(chuàng)新法案”的法案,以澄清外國的定義,以限制外國人才的惡性招聘,以及其他目的、“外國對手通訊透明法案”、“出口管制執(zhí)行和加強法案”、對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中關于政策聲明的部分進行修訂、“遠程訪問安全法案”。
此外,“中國委員會”還宣稱,眾議院通過了一些其他重要的立法,以保護美國免受中國的影響,包括:
“路由器法案”、“中國貨幣問責法案”、“制裁名單協調法案”、“香港經貿辦驗證法案”、“保護全球電信法案”、“太平洋伙伴關系法案”、“通過提高出口管制透明度保持美國優(yōu)勢法案”、“保護美國創(chuàng)新和經濟安全免受中國侵害法案”、“未經參議院批準不簽署世衛(wèi)組織大流行防備條約法案”,以及一項內容強調美國、日本和韓國三邊合作重要性的決議。
資料圖:約翰·穆萊納爾彭博社
這些“反華法案”,大致可分為這三類
眾所周知,共和黨目前主導著眾議院議程,“中國周”的大部分法案由共和黨主導,但美國媒體普遍認為,這些法案獲得了兩黨的共同支持,需要三分之二多數票就能通過。通過的法案還必須獲得參議院批準,才能送交美國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美媒稱,這些法案旨在以多種方式針對中國,包括重啟類似“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的新計劃、進一步限制美國高校中的孔子學院。此外,這些法案還試圖緊盯中國生物技術、禁止中國大疆無人機、協助臺灣對抗中國大陸、限制中國人購買美國農地、推動立法措施關閉香港經貿辦、限制對中國制造電池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賦予美國國會“監(jiān)督”世衛(wèi)組織的進一步權力等等。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告訴觀察者網,此次涉華法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相對最正常的一類,就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泛化——用國家安全作為保護主義的理由,保護美國落后產能的法案,最典型的就是涉及無人機有關的法案。這一類法案好歹還有個商業(yè)邏輯在里面,就算不利于作為一個整體國家的美國,至少美國的企業(yè)還是有錢可賺的,哪怕是一小部分美國人還是獲益的。
另一類則是純粹的麥卡錫式的反華歇斯底里。這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內部共和黨反共意識形態(tài)集體瘋魔的產物——用一種癲狂的態(tài)度在一些具有象征性的領域,比如說美國的土地、電動汽車、生物領域的合作等等問題上對中美之間正常的經濟和經貿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挑戰(zhàn)和杯葛。
還有一類法案是“買出來”的,一看就是有人在背后花了錢。比如說中國的臺灣島內有一批人砸錢買出來的一些法案,內容是和臺灣問題相關的。其中一條很典型,它妄圖建立某種所謂的威懾邏輯,來對大陸擁有權力的人進行威懾,讓他們不敢去碰臺灣的事,這個法案最后通過的概率還不低,就讓人感覺非常的荒謬,其中反映出的政治能力簡直是負數。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荷蘭議會通過涉臺動議,中使館駁斥
2024-09-14 13:25 兩岸關系 -
被掉包的“丘吉爾”又找到了
2024-09-14 12:19 -
“我要驅逐海地移民……驅逐到委內瑞拉”
2024-09-14 11:44 美國大選 -
“華爾街空神”:真按哈里斯說的干,美國金融就崩了
2024-09-14 11:40 美國大選 -
拜登政府敲定提高對華關稅,“美國人承擔成本”
2024-09-14 11:20 中美關系 -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幫辦說了句中文:聽其言,觀其行
2024-09-14 10:51 -
教皇罕見發(fā)聲:美國人只能“兩惡取其輕”
2024-09-14 10:00 美國大選 -
德軍艦執(zhí)意穿越臺灣海峽,我使館發(fā)聲
2024-09-14 08:42 臺灣 -
“波音飛船有些問題讓我們不舒服,就這么離開很難過”
2024-09-14 08:41 航空航天 -
意大利一商鋪起火致3名中國人遇難,中領館:敦促意方盡快查明原因
2024-09-14 08:24 -
IMF涉俄重大轉變,引歐洲9國“強烈不滿”
2024-09-14 08:09 俄羅斯之聲 -
-
以色列:接近完全消滅哈馬斯
2024-09-14 07:51 巴以恩仇錄 -
美方再次歪曲污蔑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耿爽回應
2024-09-14 07:41 烏克蘭之殤 -
因參與未遂政變,剛果(金)判處3名美國公民死刑
2024-09-14 06:43 -
厄瓜多爾將關閉駐委內瑞拉使領館
2024-09-14 06:36 -
“戰(zhàn)火”升級!特朗普團隊這操作,又把霉粉得罪狠了
2024-09-13 23:40 美國大選 -
打壓中國電商,拜登政府宣布動手
2024-09-13 23:05 中美關系 -
“俄方將和合作伙伴分享這一訣竅”
2024-09-13 22:47 俄羅斯之聲 -
斯里蘭卡前海軍司令:中國是真的想建立全球安全
2024-09-13 20:55
相關推薦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評論 0“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評論 232中柬云壤港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評論 156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評論 359美國人瘋狂囤貨,“中國電視被買空” 評論 232最新聞 Hot
-
“中方清單上的每一項,都瞄準要害”
-
罕見!黨內盟友與特朗普唱反調:明年我們可能面臨“血洗”
-
“崇拜了美國這么多年,我們還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國人,請別報復我們州”
-
中柬掛牌,洪瑪奈感謝中國
-
特朗普轉發(fā)“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經濟政策”,巴菲特回應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顧問直說:阿根廷得結束這份中國協議,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聯合保障和訓練中心正式掛牌運行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
美媒關注:辛辣回擊特朗普關稅,中國媒體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鮑威爾:關稅遠超預期,再等等
-
美股蒸發(fā)超5萬億美元,“95年來最大政策失誤”
-
萬斯:歐洲最大威脅不是中俄
-
魯比奧辯解:美國需要回到制造業(yè)時代
-
在美烏克蘭人限期7日離境?美官方:發(fā)錯了
-
美股“血流成河”,特朗普選擇…去打高爾夫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