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逮捕煽動騷亂鍵盤俠引發(fā)“言論自由”討論:英美差異很大
-
劉程輝風物長宜放眼量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
在近期殃及英國多地的暴力騷亂中,英國政府不僅疲于應對走上街頭的反移民、反穆斯林團體,還嚴打網絡上的“仇恨言論”,對發(fā)布者施以懲戒。不過,這可能很難獲得美國人的理解。
“一名英格蘭西北部的53歲婦女在Facebook上說要炸掉清真寺,被判入獄15個月。”
“一名45歲男子煽動網絡粉絲縱火燒毀難民酒店,被判處20個月監(jiān)禁?!?
“一名55歲婦女因發(fā)表嫌疑人身份的錯誤信息并引發(fā)瘋傳,遭到警方訊問?!?
美國《紐約時報》8月21日發(fā)文說,用一位英國法官的話來形容,這些被稱作“鍵盤俠”(keyboard warriors)的人企圖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煽動反移民騷亂。隨著英國法院對數百名騷亂參與者作出嚴厲判決,要求政府加強對網絡內容的監(jiān)管,有人認為英國可能做得過頭了,可能導致更廣泛的言論鎮(zhèn)壓。
有分析人士注意到,英美在“言論自由”的問題上存在顯著差異,把“言論自由”神圣化的美國人“很難忍受人們因網絡言論被捕入獄”。但也有人認為,英美法律對待“言論自由”存在共通之處,比如一旦涉及煽動暴力,那么就觸及了“言論自由”的邊界。
當地時間8月5日,英國普利茅斯,反種族主義活動人士在市政廳廣場與極右翼抗議者對峙,警察介入。視覺中國
英國警方稱,截至18日,他們已逮捕了1165名參與騷亂的人,并提出703項指控?!都~約時報》認為,對于英國首相斯塔默來說,他試圖把注意力放在公共秩序而非公民自由上。盡管斯塔默避免采取象征性舉動,例如召集科技公司高管到首相府會談,
但他8月9日對媒體表示,經過此次騷亂,英國“將不得不更廣泛地審視社交媒體”,他還贊賞法院對人們的網上行為作出判決。
“這提醒每個人,不管你是直接參與還是遠程參與,你都有罪?!彼顾f,“如果你觸犯了法律,就會被送上法庭?!?
其實在斯塔默發(fā)出此番警告前,英國科學、創(chuàng)新和技術大臣彼得·凱爾8月6日會見了包括TikTok、Meta、谷歌和X平臺在內的社交媒體公司代表,要求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阻止種族仇恨和煽動暴力的信息傳播。英國政府還表示,將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確保刪除錯誤和虛假信息。
對于英國政府種種舉動,X平臺所有者馬斯克堪稱最激烈的批評者。
當極右翼團體在X平臺上散布虛假信息并煽動暴力騷亂后,馬斯克一度直言“英國內戰(zhàn)不可避免”。當時英國首相府駁斥其“沒有理由發(fā)表如此言論”,并表示社交媒體有責任刪除涉及犯罪的內容。
8月9日,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局長馬克·羅利(Mark Rowley)警告那些在網上“煽動仇恨的外國人”將會受到指控,其中就點名了馬斯克——“像馬斯克這樣的人”可能會成為潛在的調查目標。
不過,馬斯克依舊在X平臺大量發(fā)布和轉發(fā)抨擊帖文,甚至直接諷刺英國政府是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那部《1984》筆下的“極權主義獨裁政府”。
“英國正在變成一個警察國家?!本驮?月19日,馬斯克再度發(fā)文抨擊英國政府,這次他把矛頭指向了監(jiān)獄政策。由于本輪騷亂已導致超千人被捕,英國監(jiān)獄人滿為患,為此警方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把嫌疑人暫時關押在警察局拘留室內,直至監(jiān)獄空出多余位置。
資料圖:X平臺所有者馬斯克
《紐約時報》認為,馬斯克自稱為“‘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他有充分的商業(yè)和法律動機與英國政府對抗。但他的批評也反映出,對于保護網絡言論的必要性,英國人和美國人的立場存在真正的差異。
兩國在這些問題上的分歧由來已久。盡管英國是《歐洲人權公約》的成員,其中包含保障“言論自由”的條款,但英國并沒有類似美國將“言論自由”神圣化的憲法第一修正案。
“美國人很難忍受有人因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內容而被送進監(jiān)獄?!庇乙碚卧u論員馬修·古德溫(Matthew Goodwin)說,“對于美國人來說,這涉及他們對‘言論自由’近乎宗教般的承諾。”
古德溫認為,斯塔默政府之所以“將騷亂和抗議活動歸咎于社交媒體上的虛假信息”,是因為這能讓政府回避有關移民政策的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英國紹斯波特市持刀襲擊案發(fā)生后,利物浦的一名法官采取了非同尋常的措施,公布了嫌疑人阿克塞爾·魯達庫巴納(Axel Rudakubana)的名字,盡管他還未滿18歲。法官表示,他正在努力遏制社交媒體上大量有關襲擊事件的錯誤信息。魯達庫巴納在英國的一個盧旺達基督教家庭長大,但事發(fā)之初,有關他是“穆斯林難民”的虛假信息瘋傳,激怒了極右翼團體,引發(fā)了后來蔓延英國多地的暴力騷亂。
“馬斯克確實代表了一種非常美國化的哲學思潮?!眰惗匮芯繖C構“英國未來”(British Future)負責人桑德·卡特瓦拉(Sunder Katwala)說,“我認為美國和英國對‘言論自由’的政治考量存在很大不同。”
卡特瓦拉表示,相比于美國人,英國政府更愿意起訴他們眼中的“煽動性內容”發(fā)布者。他援引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指出,英國人大都擔心“仇恨言論”泛濫,并認為社交媒體平臺應該為傳播仇恨言論以及隨之而來的暴力行為負責。
英國YouGov網站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對馬斯克持負面看法(64%)的英國人幾乎是持正面看法(17%)的四倍。大多數英國用戶表示,X平臺對“有害和攻擊性內容”的限制太少。
右翼批評人士表示,騷亂可能會給英國政府提供進一步壓制“言論自由”的借口。他們說,一些工黨議員已經討論了強化保守黨政府去年通過的《在線安全法案》的問題。該法案要求社交媒體加強監(jiān)管,刪除對兒童和成人有害的內容,一旦社交媒體平臺違規(guī),例如未能監(jiān)管煽動暴力或恐怖主義的內容,將被處以高達全球營業(yè)額10%的罰款,連高管也可能面臨監(jiān)禁。
另一方面,盡管英國和美國之間存在文化差異,但法律學者指出,從此次英國持刀襲擊事件發(fā)生后的情況看,英美對“言論自由”的立場差異沒有看上去的那么大。
“一旦涉及煽動人們實施暴力,‘言論自由’就觸及了邊界,這是兩國法律共有的傳統(tǒng)。”英國最高法院前法官喬納森·桑普申(Jonathan Sumption)說,這一原則適用于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我不明白在互聯網上發(fā)表評論和當面向憤怒的人群即興演講有什么不同?!?
但桑普申補充道,由于文化原因,美國法院可能會做出與英國法院不同的判決?!昂芏嘟Y果取決于陪審團的感受,這在美國可能會有所不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劉程輝 
-
“學美國對華這么干,加拿大將淪為新‘東德’”
2024-08-22 14:25 美國一夢 -
美方阻撓之下,中企在墨西哥建廠有新進展
2024-08-22 13:34 -
新馬聯手,要再造一個“深圳”
2024-08-22 12:25 觀察者頭條 -
“美國允許服用興奮劑運動員繼續(xù)比賽,充當‘間諜’選手”
2024-08-22 10:42 中美關系 -
“烏克蘭對我們保密了”
2024-08-22 10:34 -
-
臺當局南美唯一“邦交國”巴拉圭,巴望與大陸做生意
2024-08-22 10:23 中國-拉美 -
“中國不再只賣便宜貨,歐洲無法阻擋強國崛起”
2024-08-22 09:23 觀察者頭條 -
美聯儲會議紀要:預計9月降息
2024-08-22 08:46 美國經濟 -
中方:敦促有關國家立即取消一切單邊制裁
2024-08-22 07:37 中國外交 -
我駐美國大使館提醒在美中國留學生
2024-08-22 07:37 中美關系 -
李強會見普京:讓中俄友好事業(yè)代代傳承
2024-08-22 06:56 中俄關系 -
中俄總理第二十九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
2024-08-22 06:56 中俄關系 -
中國女性在厄瓜多爾遭綁架,成功解救
2024-08-22 06:42 -
“TikTok接管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2024-08-21 22:49 美國大選 -
加拿大鐵路醞釀萬人罷工:或給美加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2024-08-21 22:49 觀察者頭條 -
德方稱與俄方就“北溪”管道遭破壞事件交換信息?俄外交部:不屬實
2024-08-21 22:34 -
離職前一天,他再出暴論:應把聯合國大樓從地球上抹去
2024-08-21 22:30 巴以恩仇錄 -
阿塞拜疆正式申請加入金磚國家
2024-08-21 21:31 金磚國家 -
自稱是“特朗普真正的信徒”,她公開倒戈了
2024-08-21 21:13 特朗普
相關推薦 -
-
最新聞 Hot
-
“斯塔默這么努力地討好特朗普,但沒回報”
-
特朗普最新對朝表態(tài)
-
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
“一些政府打電話來問:中國已深耕十年,我們咋追?”
-
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場視頻來了
-
龍應臺:賴清德錯了,留給臺灣的時間不多了
-
她又來:美歐相爭,中國得利
-
“說好的補貼不作數了,美商務部長還讓學學臺積電…”
-
美國學者開始“流亡”
-
美媒質疑:這事真怪得著中國么?
-
“中國走在這場國際救援最前線,美國呢?”
-
“‘AI末日論’是美國的誤導,我們的命運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將是“解放日”
-
馬斯克5月底離任?特朗普:我會挽留他
-
“馮德萊恩罵我半小時,說我是白癡,就因為…”
-
“再不打錢,歐洲在這個領域也會輸給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