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司法部打算修改“中國行動計劃”,共和黨不滿:對華妥協(xié)
【編譯/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jù)美國《紐約時報》2月20日報道,為避免繼續(xù)煽動美國國內的反亞裔言行、減少對美國亞裔學者科研工作造成的沖擊,美國司法部計劃對其主導的“中國行動計劃”做出一定改動。改動措施可能包括調整對美國高校學者“謊報與中國關系”的審查標準。
盡管這些改動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還是個未知數(shù),但這一消息已經引起美國共和黨人的不滿,他們批評此舉是在“對中國妥協(xié)”。對此美司法部國安部門負責人向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保證,該部門的相關工作“不會受到阻礙”。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司法部國安部門負責人馬修·奧爾森去年10月上任后,與國會工作人員、高校、民權組織和國安官員舉行了一系列會議,用三個月時間評估“中國行動計劃”,試圖解決該計劃引起的各種擔憂。
“知情人士”透露,美司法部將主要對“打擊謊報或瞞報與中國關系的學者”的程序進行改進,根據(jù)白宮新出臺的指導意見審視相關研究人員是否“充分披露其外國機構隸屬狀況”。預計奧爾森會宣布將部分類似案件作為民事案件處理,僅對“最嚴重的欺詐案件”保留刑事訴訟。
《紐約時報》稱“中國行動計劃”這個名稱可能也會被修改。根據(jù)“知情人士”的說法,奧爾森未來將著重強調,“許多國家的人”都希望與美國科研人員建立“金融和其他聯(lián)系”從而“獲取有價值信息”,因此這個問題“比中國要廣泛得多”。
不過這些改動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暫且還是個未知數(shù)。報道稱,美國司法部發(fā)言人拒絕對相關報道做出置評。
但這一消息已經引起了美國共和黨人的不滿,他們批評說,改變“中國行動計劃”意味著拜登政府將“對中國妥協(xié)”。對此奧爾森則向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和白宮官員保證,美國司法部的相關工作“不會受到阻礙”。
美國司法部在2018年11月啟動了“中國行動計劃”,要求94個地區(qū)司法部門每年至少提出一至兩起針對中國的訴訟,以防止中國“從美國竊取信息”。美國聯(lián)邦調查局(FBI)也因此在美國高校四處搜尋所謂的“中國學術間諜”。
根據(jù)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上個月披露的數(shù)據(jù),該計劃實施至今,F(xiàn)BI已對所謂“中國竊取美國信息技術”的行為展開了2000多項調查,幾乎每12小時就會啟動一項與“中國行動計劃”相關的調查案件。他本人似乎還引以為傲,聲稱“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有著更大的威脅?!?
盡管“中國行動計劃”已經讓美國司法部門提起了數(shù)千起訴訟,但有幾起針對學者的案件還是引起了極大的爭議,最終以無罪或駁回告終。如聯(lián)邦檢察官上個月撤銷了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華人教授陳剛的指控,后者因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與中國大學的隸屬關系而在去年遭到起訴和逮捕。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教授陳剛 圖自MIT網站
此類爭議已引起美國社會對“中國行動計劃”的質疑。批評人士認為,該計劃可能促使調查人員不公平地把亞裔學者作為目標,將財務披露案件與所謂“間諜活動”或“竊取商業(yè)機密”等罪名混為一談。這甚至可能導致一種“與中國有聯(lián)系的人都是間諜”的錯誤印象。
一些分析人士則認為,這類失敗的指控只會加劇美國民眾對美政府的不信任,“給中國‘遞刀子’”。美國司法部前國安官員戴維·勞夫曼批評稱:“每一起失敗的訴訟,尤其是涉及少數(shù)族裔的案件,都會讓美國民眾對司法部產生懷疑?!?
與此同時,另一些美國政客則抱有完全相反的看法。他們聲稱“中國行動計劃”已經“成功實現(xiàn)威懾目標”,迫使美國的大學改善合規(guī)項目以確保掌握員工接受外國資金的情況,并設立培訓項目,將美國政府希望看到的“最佳做法”編入法規(guī)。
《紐約時報》也在報道中不留余力地抹黑中國“利用間諜、黑客盜竊美國機密”,宣稱美國政府調整相關計劃“可能會讓此類行動進一步加劇?!?
對于美國政府重新審查“中國行動計劃”,我外交部發(fā)言人汪文斌17日表示,無論是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還是美國內甚囂塵上的反亞裔言行,都是美國內系統(tǒng)性種族歧視問題的體現(xiàn),都反映出美國內根深蒂固的社會頑疾。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全美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案件數(shù)量上升了76%,過去一年中,四分之一的美國亞裔年輕人成為種族歧視和欺凌的目標,這些數(shù)據(jù)令人觸目驚心,已經引起多個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切。
汪文斌強調,美方應該深刻反思,采取切實措施解決國內的系統(tǒng)性種族歧視問題,維護保障包括亞裔群體在內的少數(shù)族裔的正當權益,讓他們遠離暴力和恐懼,享受應有的平等權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標簽 中國行動計劃- 責任編輯: 陳思佳 
-
哈薩克斯坦前國防部長被拘捕
2022-02-21 15:48 -
法外長稱:“非常愿意”為臺海安全采取行動
2022-02-21 15:28 法國見聞 -
95歲高齡,英女王如何過隔離期?
2022-02-21 15:23 不列顛 -
韓國內爆發(fā)反華情緒,是否擔心韓中關系進一步惡化?中國大使回應
2022-02-21 15:19 中國外交 -
“中俄聲明似在喊話美國:你不再是全球老大”
2022-02-21 14:12 中美關系 -
CNN惡意揣測:北京冬奧分裂世界,中國卻認為成功了
2022-02-21 13:38 中美關系 -
馬克龍打電話給“普拜會”牽線:原則上都同意
2022-02-21 11:38 烏克蘭之殤 -
美使館喊話僑民:別依靠政府,快逃離莫斯科
2022-02-21 10:31 俄羅斯之聲 -
不要美國給的5億美元“禮物”,尼泊爾首都爆發(fā)抗議
2022-02-21 10:27 -
河北變“Hebai”?德媒反思對北京冬奧“冷漠報道”
2022-02-21 09:49 北京冬奧會 -
張藝謀團隊詳解閉幕式:有不少“熟悉的陌生人”
2022-02-21 08:05 北京冬奧會 -
中國對英國進行“政治干涉活動”?中使館駁斥
2022-02-21 07:54 -
美國新增確診1.9萬例、死亡383例
2022-02-21 07:45 美國一夢 -
中方:給中國扣上各種“帽子”,解決不了西方自身的問題
2022-02-21 07:26 中國外交 -
美媒揭露:美疾控中心未公布其收集的大部分新冠疫情數(shù)據(jù)
2022-02-21 06:48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普京:烏克蘭挑釁是局勢升級原因,其談判只是在做樣子
2022-02-21 06:44 烏克蘭之殤 -
閉幕式上這一幕演奏的是啥?為啥沒奏俄羅斯國歌?
2022-02-20 22:24 北京冬奧會 -
“不能相信英美搞情報的,想想當年在伊拉克”
2022-02-20 21:09 烏克蘭之殤 -
英國女王,陽性!
2022-02-20 20:04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美英統(tǒng)一口徑,德國又不跟:目前最不應無端猜測
2022-02-20 18:56 烏克蘭之殤
相關推薦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評論 135“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評論 122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評論 143“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將增強中國國內經濟” 評論 165最新聞 Hot
-
跨性別女性算不算法律定義上的女性?英國判了
-
“也有想把工廠遷回美國的,但零件還得從中國買”
-
“現(xiàn)在是2025年,不是1939年,誰敢攔我?”
-
起訴!“加州州長向特朗普發(fā)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戰(zhàn)”
-
“白宮承認‘中方沒打來過電話’,我早就知道…”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
“‘川建國’在美國作妖,倒逼中國崛起”
-
“我們花了22年在中國打造這一切,全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