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希望外媒不要用“灰黑濾鏡”,更多外國記者成為“新時代的斯諾”
最后更新: 2021-03-07 22:34:43曾經(jīng)的“紅色中國”,很少有人真正了解
1905年7月17日,斯諾出生于美國密蘇里州西部城市堪薩斯城。密蘇里人有一句諺語——“用事實說話”,斯諾此后的人生也真正做到了這一點。
斯諾曾撰寫《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他在此書中不僅第一次向世界全面地、真實地介紹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同時也讓他本人在中國家喻戶曉。
1928年,斯諾作為記者來到中國,遍訪數(shù)十個城市。1930年至1933年,斯諾擔任美國“統(tǒng)一新聞協(xié)會”駐遠東游歷記者、駐北平代表,在中國東南沿海、西南地區(qū)及東北地區(qū)和日本、越南、緬甸、印度等國采寫旅行通訊及評論。
1934年,斯諾兼任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至1937年,講授“新聞特寫”和“新聞通訊”。1935年,他更是參加了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
資料圖:毛澤東與斯諾
當時,在國民黨嚴密的新聞封鎖之下,外界對中國共產(chǎn)黨幾乎一無所知。而在中國期間,斯諾目睹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和國民黨對共產(chǎn)黨人的捕殺,也看到工人、農(nóng)民、學生紛紛冒死加入共產(chǎn)黨。
1936年,斯諾終于等到了一個“特別的機會”,在宋慶齡的秘密安排下,他前往陜北蘇區(qū)采訪。起初,他只計劃待上幾周,可最終沒想到,一待就是四個多月。
“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嗎?我發(fā)現(xiàn)我同這個腦袋正好有些聯(lián)系,但是我的結論是,這個代價不算太高?!彼怪Z后來在《紅星照耀中國》中寫道。
到達陜北后,斯諾接連采訪了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左權、聶榮臻等紅軍領導人,他也是第一位走近毛澤東的西方記者。在那里,他終于見到了一個真實的中國。更重要的是,他還見到了一批為自由和理想奮斗終生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
訪問延安,斯諾成為中國人民的朋友
對于“紅色中國”,那時的人們還知之甚少,而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許多人只是道聽途說,聽信那些妖魔化宣傳,很少有人親眼看到。
通過在陜北的采訪,斯諾先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以文章和照片的形式在多個媒體上發(fā)表。在這些報道的基礎之上,他又于1937年7月在北京寫成30萬字的《紅星照耀中國》。
這本書當時在英國、美國等多國出版,后來經(jīng)少量增刪后改名為《西行漫記》在上海出版,引起極大轟動,成為暢銷一時的熱門書籍。
“《紅星照耀中國》有幾十種語言,近百種版本。一直到今天,各國還在重印《紅星照耀中國》,說明各國人民還把這本書作為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了解中國的一本經(jīng)典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之所以能在世界風行,主要在于其對歷史的真實記錄,斯諾用記者的目光描繪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勞動人民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北本┐髮W教授、中國埃德加·斯諾研究中心主任孫華這樣評價。
斯諾所著《紅星照耀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斯諾和中國人民的友誼仍在延續(xù),他多次來華訪問,不僅發(fā)表了大量著作,也為推動中美關系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1972年2月15日,斯諾因胰腺癌病逝于瑞士日內瓦,享年66歲。依其遺囑,他的一部分骨灰被帶回美國,還有一部分骨灰葬于原燕京大學未名湖畔(今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在3月7日的記者會上,王毅評價稱,斯諾并不是共產(chǎn)主義者,但他看待中國共產(chǎn)黨時,不帶意識形態(tài)偏見,始終堅守客觀真實,始終追求公正良知。斯諾所展現(xiàn)的職業(yè)精神和道德操守讓人敬佩,他為增進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傾注了畢生心血,中國人民至今仍然懷念他。
對于一些外國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對中國進行選擇性報道、惡意地歪曲事實,王毅表示,今天的中國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國。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媒體都應堅守職業(yè)道德。
王毅強調,希望外國媒體記者將焦距對準中國時,既不要用“美顏相機”,也不要用“灰黑濾鏡”。只要真實、客觀、公正,你們的報道就會豐富精彩,就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檢驗。中國希望并歡迎更多外國媒體記者成為“新時代的斯諾”。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
- 責任編輯: 熊超然 
-
王毅:愿同各國探討疫苗接種互認方案
2021-03-07 17:26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一張499美元的中國警察照片,就是這么來的”
2021-03-07 17:04 外媒看中國 -
王毅:中印是朋友和伙伴,不是威脅和對手
2021-03-07 17:01 龍象之間 -
1-2月進出口數(shù)據(jù)出爐:對美順差同比增長88.2%
2021-03-07 12:12 中美關系 -
“小火苗你餓了嗎?喂你吃個口罩”
2021-03-07 11:50 美國一夢 -
可愛“小鹿頭”背后,原來有這么多故事
2021-03-07 10:12 2021兩會 -
50vs49,1.9萬億參院“闖關成功”
2021-03-07 09:49 美國政治 -
中西方能否和平、理性地談政治?答案是可能的
2021-03-07 08:42 這就是中國 -
武契奇“老陰陽師”了
2021-03-06 23:26 -
CNN稱“中國建成世界最大海軍”,葫蘆里賣的啥藥
2021-03-06 21:20 中美關系 -
“中國1小時”撞上“美國11小時”
2021-03-06 18:02 2021兩會 -
雷軍這項榮譽,竟成美國“拉黑”小米的借口...
2021-03-06 15:43 中美關系 -
澳電視臺暫停轉播CGTN英文節(jié)目,CGTN:沒授權過
2021-03-06 12:03 -
英國將發(fā)布后脫歐時代國防外交報告:加強應對中國能力
2021-03-06 11:09 不列顛 -
這四位委員因疫情未能回國參會,會場向他們“通電”致敬
2021-03-06 10:53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政府工作報告首設“雙版本”,今天審議討論“完整版”
2021-03-06 09:57 2021兩會 -
歐盟發(fā)聲明攻擊香港選舉制度改革,中方表態(tài)
2021-03-06 07:41 歐洲亂局 -
美國新增確診7.2萬例、死亡2458例
2021-03-06 07:40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張軍大使:無論軍隊還是政黨,都是緬甸大家庭的一員
2021-03-06 07:40 緬甸局勢 -
“斷交”42年后,美駐日大使首次和臺代表“約飯”
2021-03-05 23:08 臺灣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16“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96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0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0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6最新聞 Hot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