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韓“較勁”后,分享霧霾實時預報
關鍵字:【觀察者網訊】
去年年底開始,韓國部分地區(qū)遭遇霧霾,有韓國媒體又向中國“甩鍋”:“霧霾是從中國漂洋過海吹過來的”。還慫恿要在本月22日的中韓環(huán)境合作會議上“向中方抗議”。
對此,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言人劉友賓曾公開回應,用數據反擊了這一說法,并指出韓國首爾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本地排放。
24日,會議順利結束,中韓雙方同意共建可吸入顆粒物預警系統(tǒng),并通過實時共享信息提高韓國方面預報的準確度。
中韓代表團22日在首爾出席環(huán)境合作會議 圖源:韓聯社
本月22至23日,中韓兩國在首爾舉行第23屆韓中環(huán)境合作共同委員會和兩國環(huán)境合作會議。雙方就治理霧霾、區(qū)域和國際環(huán)境合作等彼此關切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并商定繼續(xù)攜手推進環(huán)境領域的聯合研究與合作項目。
韓國外交部和環(huán)境部24日表示,兩國同意共同建立“可吸入顆粒物預警系統(tǒng)”,就大氣質量預報信息和技術展開交流。
雙方還同意擴大“晴天項目”研究范圍。該項目自2017年5月啟動,由兩國共同開展對北京、保定、青島、大連等我國四個北部城市的地面及航空觀測,以查明大氣污染原因。如今調查將增加唐山和沈陽,并通過衛(wèi)星觀測等方式擴大研究。
會議還決定,從下個月開始進行工作協商,討論合作內容與日程。預計在今年下半年的第21次韓中日環(huán)境部長會議(TEMM21)上向兩國部長報告結果。
去年12月開始,首爾遭遇嚴重霧霾 圖源:視覺中國
韓國環(huán)境部透露稱,“在實時接收到中國的長、短期預報結果后,韓方預報的準確度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在2-3天前發(fā)布預警?!?/strong>
在此次會議開始之前,雙方的“較勁”已經開始。 此前,韓國國內部分地區(qū)遭遇嚴重霧霾,有韓國媒體老調重彈,聲稱霧霾是“從中國漂洋過海吹過去的”,一口咬定責任在中方。
對此,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新聞發(fā)言人劉友賓去年12月28日就予以反駁,并作出三點回應:
一是從整體上看,根據公開的監(jiān)測數據,近年來,在中國空氣質量持續(xù)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wěn)定并略有上升;
二是從空氣污染物的成分上看,作為細顆粒物重要前體物的NO2,首爾市2015-2017年的濃度均高于中國的北京、煙臺、大連等城市;
三是從近期案例看,11月6-7日首爾市發(fā)生了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專家團隊的分析顯示,根據11月初的氣象條件,該時段并未發(fā)生大規(guī)模、高強度的平流輸送,首爾市的污染物主要來源于本地排放。據媒體報道,韓國專家團隊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就在環(huán)境會議召開前一天,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大氣環(huán)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也提到,“大氣污染是區(qū)域性問題,在同一空氣流場內,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區(qū)域各城市的污染物存在相互影響……但對于相互間傳輸影響的定量化分析等問題,還需要在科學層面達到共識?!?
有關韓國媒體方面的質疑,他表示:
“2013年以來,中國空氣質量持續(xù)大幅改善,重點區(qū)域空氣質量改善40%以上,是國內外有目共睹的成績。而根據公開的監(jiān)測數據,韓國首爾市PM2.5濃度基本穩(wěn)定且略有上升。
前段時間,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聯合韓國科學家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文章,通過衛(wèi)星遙感反演研究,揭示了首爾都市圈的排放清單對NOx的排放量有明顯低估?!?
劉炳江說:“如果一味埋怨傳輸影響而不正視自身矛盾,就抓不住主要矛盾,耽誤治理大氣污染的最佳機遇。”
對此,韓國部分媒體表達不滿。韓國環(huán)境部某高官21日在韓聯社反駁稱,“北半球盛行偏西風,特別是秋冬兩季,韓國大氣環(huán)境受中國影響較大是常識”。韓國有關媒體還提出,要在22日召開環(huán)境會議上“向中國抗議”。
不過22日當天,韓國總統(tǒng)文在寅在青瓦臺發(fā)表談話,表示深知國民對來自中國的大氣污染物有所擔憂,但中國也在深受其苦,“韓中雙方應該為徹底解決霧霾進行強力的合作”。為期2天的環(huán)境合作會議也有序進行,并未曝出意外言行。
如《京鄉(xiāng)新聞》等韓國媒體分析,韓國國內“怪中國”的國民情緒對解決大氣污染問題沒有絲毫作用。韓國治理霧霾終究還是需要中國,所以只能敦促合作。
2014年,韓國《中央日報》、韓聯社就曾引用該國環(huán)境部長尹成奎表態(tài),稱韓國政府愿與中國合作開發(fā)微塵預警系統(tǒng),中國在天氣預報領域已領先韓國日本。
而對于韓方炒作“霧霾從中國飄過來”的說法,早已被包括韓國學者在內的研究“打臉”。
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韓國亞洲大學預防醫(yī)學教授張栽然2017年就在《赫芬頓郵報》上表示,據歐洲的研究表明,浮塵在離開高濃度的本國區(qū)域后會隨著擴散的距離增加濃度急劇下降。
德國的浮塵離開本國后,哪怕是到第二項(鄰國盧森堡)也會有明顯下降 圖源:赫芬頓郵報
張栽然當時表示,若以法國的這項研究為例,那么影響韓國的浮塵就不應該只來自中國,同樣還應該來自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才對。他認為,韓國方面聲稱大部分浮塵來自中國是非常不明智的,畢竟中韓相距好幾百公里,中間還隔著大海。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郭涵
- 最后更新: 2019-01-25 20:31:27
-
國會不給錢修墻,特朗普被曝已籌好70億
2019-01-25 20:23 美國政府關門 -
中資控股后,這座秘魯港口將被打造成南太樞紐
2019-01-25 19:46 中國-拉美 -
美軍艦通過臺灣海峽 外交部:中方全程掌握情況
2019-01-25 19:24 中國外交 -
NASA員工,無薪,兼職掃廁所……
2019-01-25 17:14 美國政府關門 -
開不了門,美參議員發(fā)飆了
2019-01-25 16:37 美國政府關門 -
韓媒擔憂美國獅子大開口 文在寅:別侮辱特朗普
2019-01-25 15:10 三八線之南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和愛因斯坦并列
2019-01-25 15:08 外媒看中國 -
陜西一政協委員被指移民加拿大 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2019-01-25 15:04 -
“春運可癱瘓任何國家的基建,但中國畢竟是中國”
2019-01-25 14:34 外媒看中國 -
布拉格新市長這個表態(tài)真是過分了
2019-01-25 11:05 -
給普京寫信,烏前總統(tǒng)被判叛國罪
2019-01-25 10:52 烏克蘭之殤 -
美給“自立總統(tǒng)”馳援1.35億 呼吁美洲多國承認
2019-01-25 10:33 拉美左翼 -
“加拿大大使在緩和中國的憤怒?”
2019-01-25 10:29 -
政府關門沒工資?美部長:為何不貸款
2019-01-25 08:43 美國政治 -
“起高墻,犯罪涼!”白宮加入合唱:首付交!
2019-01-25 08:29 美國政府關門 -
-
馬杜羅關閉駐美大使館 美方下令部分撤離
2019-01-25 07:57 拉美左翼 -
倫敦人可卡因吸太多,泰晤士河里的鰻魚都high了
2019-01-24 23:14 不列顛 -
金正恩:收到特朗普回信“非常滿意”
2019-01-24 22:59 朝核危機 -
委內瑞拉“自立總統(tǒng)”是何方神圣?
2019-01-24 22:51 觀察者頭條
相關推薦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評論 90“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評論 61“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評論 201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評論 369最新聞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國談成
-
“英偉達很急:別再卡了,中國自研芯片已突圍”
-
印尼讓步了
-
“痛苦!關稅戰(zhàn)被中方拿捏,美國只能二選一”
-
中國在智利合建天文臺項目,美國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錢了
-
“再沒進展,我們就撤”
-
“正事不干雜事一堆,特朗普讓美國科研機構‘徹底崩潰’”
-
“中國人很團結,就連親美人士都認為必須對抗美國”
-
又一位科學家回國!曾供職美頂尖能源實驗室
-
撐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對華關稅
-
國家發(fā)改委干將龔楨梽,“空降”廣東
-
廣西東蘭干旱“農民求雨”?當地回應:視頻系擺拍
-
外媒繼續(xù)緊盯:中國,70天了…
-
中央巡視組剛進駐吉林,正廳級趙明任上被查
-
“中方把波音飛機退回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