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之父”張小龍:每天有5億人吐槽,1億人想教我怎么做產品
關鍵字: 張小龍微信05 不講初心,而講“原動力”
我從來沒有講過初心這個詞,但我會用另外一個詞代替他,就是原動力。但初心太泛了,很難找到真正的初心。
原動力是更深層次的期望能夠達成的理想和目標,有時候我自己也會想,如果說微信的原動力是什么,我會總結為兩點:
第一點是微信作為一個工具,希望成為一個好的,與時俱進的產品。對于工具,我有一種熱愛,熱愛到我剛畢業(yè)的時候親自寫了Foxmail的代碼,然后親自把它做成一個安裝包,這是親手做的一個工具的感覺。做一個好的工具,讓我有癡迷的感覺。
微信最開始也是一個工具,工具本身就很有挑戰(zhàn),也很難做。為什么要做一個那么好的工具,很多人不這么想,這和用戶有關,中國有10幾億的用戶,大部分用戶已經很習慣了糟糕、被強迫的習慣,如果微信有開屏廣告,可能大家也已經適應了。
如果回到短信時代,發(fā)現(xiàn)短信里面全是垃圾,垃圾信息比正常信息還多,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你認為這是正常的,但它不是正常的。
對微信來說,要做一個好的工具,像一個老朋友一樣。
微信有一個口號,“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為什么是一個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果說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話,大家會覺得沒有什么特別,但我們把它說成一個生活方式,大家會記住它,所以直覺告訴我,要把它定義成一個生活方式。
但在定義它的時候,它只是一個通訊工具。但如果我們只把它定義成一個溝通工具,那微信可能不會發(fā)展成為現(xiàn)在的樣子。
當你溝通掃一掃,搖一搖,都是一種生活方式。推出附近的人,特別忐忑不安,因為不知道這個功能放出去之后,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因為會發(fā)現(xiàn)旁邊的人就像站在你面前,所以對未知的恐懼。
很慶幸當初定義它是一個生活方式,現(xiàn)在它也真的成為了用戶的生活方式。
本質上,微信還是一個工具。那怎么解釋后面做的公眾號、小程序?這就是微信的第二個原動力。
微信的公眾平臺第二年就發(fā)布了,做這個的時候,開始想微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做完第一個版本一年多的時候,我們意識到會取代短信,所以也想到如何補足通知發(fā)送的空白。
短信是不可控的,但是,我很清楚,那個不會帶來有效的市場,而是會劣幣驅逐良幣,帶來混亂。如果有一個方式,可以讓你需要的信息送達給你,這個可以把用戶端和服務端連接起來,成為一個訂閱的方式。
當時還給pony發(fā)信息,說這個想法,但pony當時問垃圾信息怎么辦,我說這樣垃圾信息天然就沒有。
如果一個平臺可以造福很多人的話,它才是有生命力的。當時在想,做公眾平臺要幫助那些人。我們目的是要幫助那些有好的服務的人,更好的觸達到它的用戶。
我舉了很多案例,公眾號出來會怎么樣。如果一個盲人,只會按摩,他只是一個按摩師。我們通過公眾號,會讓他的顧客推薦給其他朋友,然后讓別人通過公眾號知道這個盲人有好的服務。
再小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品牌。這是公眾號的初衷,而且不是騷擾用戶的方式。
后面在做小程序、小游戲,也都是這個原動力,我們要幫助真正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讓他們的價值能夠體現(xiàn)出來。
所以,我們要做最好的工具,與時俱進的工具。另外就是幫助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價值。
06 “很多業(yè)界現(xiàn)象違反常識”
很多業(yè)界的現(xiàn)象,讓我看不懂,違反常識。現(xiàn)在很多APP,變成爭奪用戶時長,因為每個用戶的時長是有限的,而互聯(lián)網的使命是幫助人們提供效率。
對一個搜索引擎來說,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就是最有用的,而不是提供更多冗余的信息,留住你。
我們不可能以增加用戶停留時長為目標,以前有個“眼球經濟”,當時有個現(xiàn)象,每個文章都要分很多頁,每頁都有廣告。
我們不會把用戶停留時長作為對產品的認知,這和我的理解相違背,不應該把吃喝拉撒的時間都用在互聯(lián)網上。放下手機,多和朋友見見面,現(xiàn)在這個理念我們一直沒有變過。
微信在想一些能力,比如要發(fā)微信,突然腦子短路,想不起是誰,但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根據(jù)相關好友的方法,提醒你他是誰,對于這樣的能力,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很多公司都做了小程序,有的代碼接口跟我們也一樣,但我們不覺得會有威脅,因為主要是看他們做小程序原動力。
如果我們自己壟斷了小程序幾個頭部的流量,可能會獲得短期獲利,但整個生態(tài)就沒了。所以即便是騰訊投資的公司,也要遵守平臺規(guī)則。
前不久,確實有國內第二大游戲公司的負責人來找我聊,怕他們做得太好了,然后騰訊也做了,他們就被滅掉了。我說你這樣想就多余了。
要澄清一點,對于騰訊投資的公司,大家覺得是有傾斜的,這一點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接下來,我們會努力對所有公司都一視同仁。
07 “小程序會有哪幾種死法”
第一年披露小程序的時候,跟團隊討論的是,小程序會有哪幾種死法。
而關于小游戲,現(xiàn)在大部分游戲還是抄來抄去,那么小游戲的原動力是什么?公司并沒有提出這個需求,微信也沒有營收壓力,那做小游戲到底是為什么?
我在內部曾做過一個分享,小游戲是關于創(chuàng)意的平臺,我們理解的小游戲,和外界對小游戲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外界理解,是把市面上的游戲套用小程序的殼,就成為小游戲了,但這并不是小游戲。
所謂創(chuàng)意的平臺,小游戲是一個載體,它能承載各式各樣的創(chuàng)意。所以我跟團隊強調一點,后面不希望看到的是收入又上漲了多少,而是希望看到,我們的游戲有多少是有創(chuàng)意的,特別希望能看到,一些游戲是沒有做過游戲的人做的。
08 “公眾號APP沒有實現(xiàn)微信的想法”
關于公眾號,張小龍?zhí)岢隽艘粋€問題:現(xiàn)場有多少從事和公眾號相關的工作?現(xiàn)場唰唰唰舉起一大批手。
張小龍調侃道:公眾號本來不是為你們準備的,但自媒體確實是應用最好的領域。
之前,公眾號閱讀,有70%-80%來自朋友圈的轉發(fā),這符合二八定律,相當于20%的人挑選文章,80%的人看別人的分享。
后來公眾號進行了很多改版,但從數(shù)據(jù)來看,改版沒有影響太多數(shù)據(jù),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我們改版的目的是讓用戶閱讀的效率更高,但本質的問題不是看到文章的效率,而是內容的吸引力。
好的內容才是根本。從平臺角度來說,應該鼓勵更多的好的創(chuàng)作者來創(chuàng)造內容。
對于內容的展示,去年的時候,我們有個公眾號的APP,大家可能寄予很大希望,但它只是一個幫助公眾號的發(fā)布工具而已。對優(yōu)質內容來說,平臺可以做的事情其實特別多,當時我們想要發(fā)布一個APP,是希望讓大家可以更方便的寫文章,但最后沒有實現(xiàn)我們的想法。
09 首次談論社交的理解
社交的起源是什么?人習慣挑選一些夸張的東西來吸引關注,就像現(xiàn)在的朋友圈,人們會挑一些最好看的照片發(fā)出去,
我在知乎提過一個問題,但我知道沒有標準答案。我問的是:溝通的本質是什么?溝通就是給自己強加一個人設,然后推給別人。比如發(fā)的朋友圈,每個背后其實都代表著你希望讓別人認識的你。
朋友圈也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你發(fā)一個旅游的照片,發(fā)了好幾次,別人會認為你一年到頭都在旅游,發(fā)加班的照片,會覺得一直在加班。所以,人設推廣,雖然有作用,但有時會過頭
所以,我們在朋友圈看到的往往是最好的狀態(tài),不好的狀態(tài)都沒有表現(xiàn)出來。但我們沒有一個工具,記錄真實的狀態(tài)。
我們做了一個時刻視頻,后來很多人把它叫做“即刻視頻”,就改成“視頻動態(tài)”。微信團隊起名字,都是通俗易懂的,比如掃一掃、看一看,但這個視頻的名字,費了很多勁,因為它很難描述。
朋友圈發(fā)布六七年,這些年它有個數(shù)據(jù)一直在增長,就是每天進去的人數(shù),現(xiàn)在每天有7.5億人會進去。
一個人可能一天都沒有出門,但這已經不妨礙他進行社交,即便他不發(fā)朋友圈,也會看朋友圈。
朋友圈承載了中國人線上的社交,可以說是最高效的社交工具,所以才每天有這么多人進去。
朋友圈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社交場所,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個廣場,你每天會從一個廣場走過。朋友圈現(xiàn)在一直都是可見共同好友的評論,這個提供的是一個比單聊更有高效的溝通體驗。每天半小時,就完成了當天的社交。
但朋友圈也有問題,就是它是一個廣場,你在里面說的一句話,點的一個贊,廣場里的所有人都能看到,這會帶來很大的壓力。我最初每天會發(fā)十幾個照片,現(xiàn)在幾個月才發(fā)一條朋友圈。
很多人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他會覺得壓力小了一點,但可能很多朋友跟他反目了。為什么要設置三天可見功能,因為“設置”里的開關,用的人一般很少,但“三天可見”是微信里用的最多的開關,有1一人設置了。
這說明它存在巨大的需求,對產品來說,它也是合理的。如果我們重新來做一遍朋友圈,我們會避免很多失誤,如果再做,我會這樣做,有朋友圈,也有私密相冊,我發(fā)的朋友圈,都保存到私密相冊,朋友圈和相冊是兩個獨立的東西,只不過當初把相冊和朋友圈做成了一個東西。
(文/白楊)
標簽 微信- 原標題:“微信之父”張小龍:每天有1億人教我做產品!
- 責任編輯:何書睿
- 最后更新: 2019-01-10 09:42:42
-
全球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發(fā)布:體積如大象,算力不及筆記本
2019-01-10 08:48 -
歐洲對撞機營銷玩得溜啊,制作視頻誤導公眾
2019-01-10 07:45 -
投產前,造島神器“天鯤號”大考過關
2019-01-09 22:41 中國精造 -
榮耀新政策:99元可更換原裝電池
2019-01-09 18:19 手機 -
華為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騰訊中興也榜上有名
2019-01-09 16:19 -
國家科學技術獎全面實行提名制意味著什么
2019-01-09 12:45 -
20年來首次,800萬全部個人支配!
2019-01-09 10:06 中國超越 -
蘋果CEO:不會出廉價手機,未來押注印度市場
2019-01-09 09:06 蘋果新“品” -
國家科技獎獲獎專家呼吁耐心:基礎研究急不來
2019-01-09 07:56 科技前沿 -
不放棄!華為:MateBook13筆記本將登陸美國
2019-01-08 21:06 手機 -
中國信通院:2018年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5.6%
2019-01-08 21:02 手機 -
拿下美國4份軌交大單 美媒污蔑中車“藏間諜”
2019-01-08 20:50 中美關系 -
華為辟謠種植水稻:不會進入不擅長且沒優(yōu)勢的行業(yè)
2019-01-08 20:38 華為 -
“薪火相傳,前赴后繼,絕不止步”
2019-01-08 19:04 嫦娥奔月 -
《紐約時報》又炒作“中國竊取生物醫(yī)藥知識產權”
2019-01-08 15:54 -
薛其坤:發(fā)現(xiàn)量子反?;魻栃侵袊鴮θ祟惪茖W重要貢獻
2019-01-08 15:54 -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
2019-01-08 14:33 中國超越 -
三星LG電視新品亮相2019CES被評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
2019-01-08 11:38 -
唯一的自然科學一等獎,或將帶來下次信息技術革命!
2019-01-08 11:13 科技前沿 -
光子人工智能芯片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
2019-01-07 16:07
相關推薦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16“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196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0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0從2000兆帕潛艇級熱成型鋼的“登天”說開去…… 評論 116最新聞 Hot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
她被提名為聯(lián)大主席,“德國完了”
-
美媒焦慮:哪怕只為跟上中國,美政府都不能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慮放寬汽車進口安全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