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最后更新: 2020-07-07 08:39:46“盧溝橋!盧溝橋!
國家存亡在此橋!”
83年過去了
這首《盧溝橋歌》
仍透出悲壯與豪邁
讓人動容
當時光的齒輪
撥回到83年前的今天
天空驟然陰暗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者為了達到
以武力吞并全中國的罪惡野心
借口一名士兵“失蹤”
悍然炮轟宛平城
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畔一時間硝煙彌漫
籠罩在侵略者燃起的
熊熊戰(zhàn)火之中
平津危急!
華北危急!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這是日本侵略軍占領下的盧溝橋。
中華民族團結一心
浴血奮戰(zhàn)
全民族抗戰(zhàn)的大幕就此拉開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內(nèi)的中國守軍奔赴戰(zhàn)場。
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
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
共赴國難
千千萬萬愛國將士
浴血奮戰(zhàn)、視死如歸
各界民眾
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百團大戰(zhàn)中八路軍占領娘子關。
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
抗擊侵略者的英雄之歌
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
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
這是中國軍隊在盧溝橋抗擊日軍的進攻。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為轉(zhuǎn)移群眾和掩護主力部隊
把敵人引向頂峰絕路的
狼牙山五壯士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
葛振林、宋學義
這是“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學義(新華社發(fā))。
無障可憑,無路可退
他們打光最后一粒子彈
砸碎手中的槍支
選擇把身軀交給祖國的山河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與敵人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的
鋼鐵戰(zhàn)士楊靖宇
他率部長期轉(zhuǎn)戰(zhàn)東南滿大地
打得敵人心驚膽戰(zhàn)
威震東北
資料圖片:楊靖宇(新華社發(fā))
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
他以難以想象的毅力
堅持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
直至彈盡
殘忍的日軍將其割頭剖腹
發(fā)現(xiàn)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
竟無一粒糧食
楊靖宇將軍殉國前最后一夜住過的“地嗆子”(窩棚)(新華社發(fā))。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不久
在北平城外誓死守衛(wèi)
血戰(zhàn)到底的趙登禹
他率部孤軍奮戰(zhàn)
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狂轟濫炸下
誓死堅守陣地
拼死抗擊
直至胸部中彈犧牲
北京西城區(qū)趙登禹路,右上角為趙登禹像(拼版照片)。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有多少英烈
一出家門,便成永別
每一個慷慨赴死的
抗戰(zhàn)英烈
背后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
北京密云縣一位名叫鄧玉芬的母親
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
全部戰(zhàn)死沙場
英雄母親鄧玉芬。來源:北京日報
華北平原上的一個莊戶人家
寫下這樣一副對聯(lián):
“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
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
橫批是:“抗戰(zhàn)到底”
這是中華兒女
同侵略者血戰(zhàn)到底的怒吼
是中華民族抗戰(zhàn)必勝的宣言
14年間
中國人民以3500萬同胞
傷亡的代價
換取了來之不易的和平
趙一曼在赴刑場途中,給孩子留下的絕筆信。
而可恥的侵略者
被永遠地釘在
歷史的恥辱柱上
這是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等在南京簽蓋降書。
83年
時光穿越滿目瘡痍
見證中華民族的涅槃重生
歷經(jīng)劫難的盧溝橋
則見證著華夏大地
從苦難走向輝煌
上圖為守衛(wèi)盧溝橋的29軍士兵抵抗日本侵略軍入侵(資料照片);下圖為2017年7月3日拍攝的盧溝橋(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83年
永恒不變的是
中國人民對和平的珍愛
因為我們深知
這一切,來之不易
上圖為1937年8月8日,日本騎兵在朝陽門車站集結(資料照片);下圖為2017年7月3日拍攝的朝陽門地區(qū)(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今天
盧溝橋歷經(jīng)滄桑、巍然矗立
訴說著那段
難以忘卻的歷史
今天
河山重振、錦繡繁華
足以告慰
先烈們的在天英靈
今天
我們時刻提醒自己
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
將堅定不移
捍衛(wèi)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歷史
- 原標題:83年前的這一天,我們永遠銘記!
- 責任編輯: 連政 
-
臺灣學者否認原住民來自大陸,然而我們有一個直接證據(jù)…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國歷史的“大一統(tǒng)”敘事,是關乎國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遙望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與當前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關系 -
“官僚主義式”政治留下的歷史教訓,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為什么施政嚴猛?雍正自己這樣解釋
2020-03-02 07:27 -
對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優(yōu)勢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戰(zhàn) -
漢景帝不吃老鼠嗎?我們?nèi)绾慰创^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國粉絲送禮物的韓國軍隊,曾被志愿軍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歷史的”眼光與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沒有戰(zhàn)爭,西方怎能“脫胎換骨”?
2020-01-10 07:53 -
為什么我們總迷戀盛唐風華?
2020-01-01 08:44 -
古裝劇里“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么樣
2019-12-20 07:46 -
薛紹墓找到了,你還記得昆侖奴的梗嗎?
2019-12-19 08:03 -
歷朝歷代都禁酒,想要暢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隊罪行新史料首次公開
2019-12-13 20:55 國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臺灣,“統(tǒng)左派”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2019-12-11 07:16 臺灣 -
日本二戰(zhàn)航母“赤城”“加賀”號殘骸被確認
2019-10-22 10:27 -
4K修復版《開國大典》10月18日全國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國電影 -
反擊“中國人種西來說”,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相關推薦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116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21“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1日本這回要對美國咬緊牙關不松口了 評論 123“機智!中方出新招,進一步堵住漏洞” 評論 171最新聞 Hot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施”
-
突發(fā)!巴基斯坦一校車爆炸,4死38傷
-
特朗普:教皇的兄弟是MAGA大粉
-
退群,匈牙利國會批準了
-
海軍第三艘“大白船”亮相,加裝PCR實驗室
-
女演員李凱馨前助理致歉,稱“辱罵國人”錄音為剪輯合成
-
美軍高官:中國都有這能力了,讓我抓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