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爾:忘卻歷史,能夠救贖韓國嗎?
最后更新: 2023-05-06 09:32:43在這方面,日本其實也并非只有負面形象。就以中日關(guān)系而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多屆政府對華態(tài)度就相對比較友好,包括當時的天皇在內(nèi),在訪華期間對于戰(zhàn)爭罪行也都有所表態(tài),而且向中國提供了諸如低息貸款等支持,促成了一段中日友好交往的時代。
可以說,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近代以來被日本侵略的歷史,但只要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到歷史錯誤,并做出該有的道歉和改正,戰(zhàn)爭的仇恨同樣可以被化解。
事實上,不止是中國和歐洲,但凡是有擔當?shù)膰?,都應該明白其中的道理:一方面,該算的賬必須要算,所以二戰(zhàn)后有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罪行審判;另一方面,只要認錯到位,仇恨也是可以翻篇的。
當然,能不能認錯到位,往往取決于很多外部因素,比如同樣是戰(zhàn)爭罪行,日本對美國的謝罪態(tài)度就很到位。如今美國人不繼續(xù)追究偷襲珍珠港的責任,不是因為他們寬宏大度地將仇恨翻了篇,而是該認的罪日本人早就認了——畢竟“五星天皇”都可以有,跪下認錯又有何難。
總而言之,牢記歷史并不意味著記住的是仇恨,只要各方能夠基于事實作出應有的表態(tài),該悔過的悔過、該追責的追責,并在未來不再翻來覆去地橫跳,相信仇恨終會翻篇。
低人一等的救贖
牢記歷史不等于牢記仇恨,其中的道理并不復雜,但為何還會有人害怕銘記歷史呢?
這就有必要再回到剛才提到的事實陳述與價值判斷。雖然都是關(guān)于歷史的陳述,但大多數(shù)歷史學家只參與前半部分的研究,也就是盡可能還原歷史真相,追求嚴肅的真相;至于后半部分如何評判歷史,特別是怎樣古為今用,歷史學家往往無心也無力參與,而是由人們各取所需,所謂“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說法,亦由此而來。
古往今來,打“歷史牌”一直是政治家們常用的手段,即便是在工業(yè)文明的近代也是如此。比如二戰(zhàn)中納粹的德國吞并蘇臺德地區(qū),就先鼓吹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以此為侵略制造了“追求民族自決”的理由。就算是自己沒有“自古以來”的歷史由頭可以用,也可以給別國的歷史“潑臟水”。比如伊拉克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美國人就堅定地幫伊拉克寫上了這一筆歷史,不僅把試管拿到了聯(lián)合國,更是把結(jié)論寫進了無數(shù)的文件和書籍中,就差刻在兩河流域的石柱上了。但到底有沒有?似乎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反正美國由此制造了“維護世界和平”的戰(zhàn)爭借口。
如今韓國的政客拿歷史大做文章,其中的套路絲毫沒有新鮮感,諸如討好日本、追隨美國的目的更是昭然若揭。但在這場由歷史引發(fā)的“大戲”中,他們的入戲角度之怪、程度之深,卻還是讓人有些驚訝的。
一方面,無論是在哪個國家,對于關(guān)乎本民族利益的歷史評判,都理應嚴肅、謹慎地對待,至少也要聽聽本國學者的意見。
因為民族歷史這不止是學術(shù)問題,也是關(guān)乎“謀國”的政治問題,以及關(guān)系政治家“謀身”的利益問題。即便是為了美化侵略罪行的某些日本教科書,也總歸要裝模作樣召開幾次所謂的研討會、修訂會,走一走相應的流程。政治人物不用鋪墊就直接開口,怎么看都顯得有些草率。倘若一國的大位不甚安穩(wěn),動輒出現(xiàn)波瀾,那么對于這樣的原則問題顯然更應該慎重,至少不能反復顛覆。
另一方面,但凡是拿歷史別有用心做文章的,向來都要強占道義、地位的制高點,把自己包裝成既高尚又受害的有利形象。
仍以二戰(zhàn)為例,無論是納粹德國的日耳曼血統(tǒng)論,還是日本的大東亞之說,盡管荒唐至極,但他們都要把自己放到最高等級。而在具體的事件中,他們又會制造各種各樣的借口,盡可能地把自己塑造成被迫害者的形象,繼而以所謂的歷史理由作為行動依據(jù),以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
韓國作為二戰(zhàn)中被侵略的一方,本來從歷史出發(fā),是占有絕對道義高地的,如今卻要主動忘卻歷史、不談罪行,還替罪人賠償,難不成只要自己的地位足夠低,就能感化對方?如此說來,“太陽的后裔”變成“太陽旗的小弟”,就能無往而不利?這樣的救贖方式,多少有些令人費解。
本文系觀察者網(wǎng)獨家稿件,文章內(nèi)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guān)注觀察者網(wǎng)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泠 
-
柏林連續(xù)兩年禁止二戰(zhàn)紀念活動出現(xiàn)俄烏國旗,烏方怒批
2023-05-06 09:26 德意志 -
中非共和國外省地區(qū)發(fā)生多起針對中企、中國公民犯罪
2023-05-06 08:36 中國外交 -
烏副防長:俄軍希望在“勝利日“前攻占巴赫穆特
2023-05-06 08:10 烏克蘭之殤 -
美國證監(jiān)會“吹哨人”獎金刷新紀錄,一人獲近2.79億美元
2023-05-06 08:01 美國經(jīng)濟 -
巴基斯坦總統(tǒng):國際形勢越是深刻變化,越要打造緊密牢固的巴中友誼
2023-05-06 06:51 中國外交 -
英國國王查爾斯三世加冕儀式將于5月6日舉行
2023-05-06 06:47 不列顛 -
加拿大安大略省火車脫軌事故可能出現(xiàn)化學品泄漏
2023-05-06 06:38 -
勝利日前克宮遭襲,普京會怎么報復?
2023-05-05 23:08 烏克蘭之殤 -
博雷利:歐洲需要有別于美國的對華政策
2023-05-05 22:06 歐洲亂局 -
拉夫羅夫表態(tài)
2023-05-05 21:27 -
她急了:中俄“幾乎肯定會利用”這點,說美國無能
2023-05-05 20:18 美國政治 -
“多次被拒接電話后,美正尋求美中防長在新加坡會面”
2023-05-05 18:26 中美關(guān)系 -
約旦外交大臣:敘利亞回歸阿盟指日可待
2023-05-05 17:51 敘利亞內(nèi)戰(zhàn) -
被追問“是否擔心有更多國家放棄美元”,他滿臉……
2023-05-05 16:40 -
秦剛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外長會
2023-05-05 16:25 中國外交 -
澳兩黨領(lǐng)袖罕見同時發(fā)聲:阿桑奇案適可而止,拖太久了
2023-05-05 16:23 阿桑奇 -
加拿大政客炒作“中方威脅加議員”,外交部:子虛烏有
2023-05-05 16:22 中國外交 -
兩天內(nèi)第三起,俄一煉油廠再遭無人機襲擊起火
2023-05-05 16:18 觀察者頭條 -
白宮要對AI有大動作?開會途中拜登突然到場
2023-05-05 16:05 -
外交部:美方在看待中非合作時,應當少一些“酸葡萄”心理
2023-05-05 15:53 中國外交
相關(guān)推薦 -
最新聞 Hot
-
“美國想拉盟友對中國搞聯(lián)合關(guān)稅,G7沒討論”
-
美國8周孕婦腦死亡,卻被要求繼續(xù)懷胎,醫(yī)院:這是法律規(guī)定
-
史無前例!特朗普政府對哈佛大學下死手
-
“中國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國近千條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國,英國就辦不成事了…
-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那會便宜美國人
-
荷蘭外相:中國希望放寬阿斯麥出口限制
-
美國考慮撤軍4500人?韓國否認
-
摩根大通CEO:不會撤資中國
-
25年間性侵299人、受害者最小僅1歲...法國戀童癖醫(yī)生認罪
-
莫迪:巴基斯坦不會從印度河水中獲得水資源
-
“特朗普對以色列愈發(fā)不滿,扭頭聯(lián)系哈馬斯”
-
禁令駁回!英國獲準繼續(xù)移交查戈斯群島,美:歡迎
-
“美國對中國生氣,我們就要跟著?!”
-
美前財長蓋特納訪華,受到多位中方高層官員會見
-
俄總統(tǒng)顧問稱:蘇聯(lián)在法律上仍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