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之四)
關鍵字: 朝核危機朝核最新金正恩訪華金正恩中國金正恩習近平朝鮮中國朝鮮美國金正恩特朗普【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修木】
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應邀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成為最近最大的新聞之一。
朝鮮半島無核化,自然成為雙方會談中的重要話題。
在會談中,習近平指出,今年以來,朝鮮半島形勢發(fā)生積極變化。朝方為此作出了重要努力,我們對此表示贊賞。在半島問題上,我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半島和平穩(wěn)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我們呼吁各方支持半島北南雙方改善關系,共同為勸和促談作出切實努力。中方愿在半島問題上繼續(xù)發(fā)揮建設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內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動半島形勢走向緩和。
金正恩表示,當前朝鮮半島形勢開始向好發(fā)展。我們主動采取了措施緩和緊張局勢,提出了和平對話建議。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致力于實現半島無核化,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立場。我們決心將北南關系轉變?yōu)楹徒夂献鞯年P系,舉行北南首腦會晤,愿意同美方對話,舉行朝美首腦會晤。如果南朝鮮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wěn)定的氛圍,為實現和平采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希望同中方加強戰(zhàn)略溝通,共同維護協商對話勢頭和半島和平穩(wěn)定。
許多謠言不攻自破。
其實,每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都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只要閱讀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歷史,就絲毫不會對事情目前的進展感到意外,也不會在各種雜音的干擾下迷失。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修木博士參考已故著名記者唐?奧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兩個朝鮮》;時任美國官員杰爾·斯威特(Joel S.Wit)丹·佩爾蒙(Dan Poneman)和羅伯特·加盧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點展望:第一次朝鮮核危機》(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當時常駐北京的CNN資深國際新聞記者齊麥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毀》(Meltdown);《紐約時報》駐白宮記者貝克(Peter Baker)著《榮火時代:布什與切尼在白宮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歷史資料,分析梳理25年來美國方面對于朝鮮擁核歷史責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同時也是最后一篇。
上文講到,美國小布什政府以“莫須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罪名打爛了伊拉克,而朝鮮抓住機會進行“核沖刺”,反而令看似強大的小布什政府進退失據,連連妥協,最后留給奧巴馬一份“令人瞠目結舌”的外交遺產。
本文接上一篇,講述本已連連妥協的美國政府,轉手將朝核問題“包裝”稱對美日韓軍事同盟加強控制的理由,直到朝鮮不但核試驗屢屢成功,洲際導彈也終告突破,特朗普才發(fā)現無牌可打而變得抓狂,不但經濟制裁和大型軍演嚇不住朝鮮,就連此前精心布置的反導系統在朝鮮導彈試射時也成為擺設。韓、日等美國盟友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與美國結盟得到的是保護,還是災難。
本文還對朝核問題二十年的歷史作了一個小結,認為朝鮮擁核并非世界末日,朝核問題也應當從長計議,堅持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問題。
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應邀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
朝鮮擁核是誰之過:特朗普抓狂的背后
核心提示:理解朝核問題的現狀,需要歷史的角度。朝鮮擁核之后,美國并不著急,因為朝鮮威脅的存在,是美國在韓、日駐軍與建立導彈防御的最好理由。要到17年朝鮮在洲際導彈上獲得進展,就要將美國納入其核威懾之下,這才讓白宮抓狂。
朝鮮對美國另有價值
對比克林頓與小布什時期朝核問題引起的大小波瀾,奧巴馬時期朝美之間倒是相對平靜,不免讓人有幾分詭異的感覺。93年朝美兩國外交官第一次坐下來談判核問題的時候,美方官員義正辭言地警告 :“沒有任何一位坐在美國總統位置上的人會容忍朝鮮獲得核武器!”
其后十幾年間,美國政府屢屢警告,媒體每每起哄,戰(zhàn)略分析家推測要打仗,預言恐怖結局。到朝鮮真正擁核時,奧巴馬的應對之策卻只是“戰(zhàn)略耐心”,媒體也沒有多少焦急的呼聲。這樣的結果顯示此前的美國很有幾分虛張聲勢,也顯示朝鮮擁核并沒有傷害到美國戰(zhàn)略利益的核心。
進入新世紀的前后,美國在東北亞其實還有一樁比朝核問題更大的擔心:冷戰(zhàn)已經結束,該以什么理由維持在韓國與日本的駐軍。美國主導亞洲的安全,得靠在韓日的基地投射其軍事力量,駐軍韓日是美國亞洲戰(zhàn)略的基石。冷戰(zhàn)期間對付蘇聯的威脅為駐軍提供充足的理由,但是冷戰(zhàn)之后這一理由已經消失。駐外美軍又不時發(fā)生軍紀與犯罪問題,騷擾民眾,開車撞人,甚至強奷、綁架、殺害婦女等等。涉事的官兵不受當地的法律管轄,犯案之后交給美國軍事法庭審理,幾乎都是從輕發(fā)落,甚至不了了之。都到二十一世紀了,韓日兩國還要忍受美軍的治外法權,都出現過反對駐軍的呼聲。
02年6月一輛美國軍車壓死兩名韓國女學童,其后美國軍事法庭判肇事士兵無罪,引發(fā)反美浪潮??棺h集會上,韓國民眾舉著剪碎的星條旗表達不滿。
在這里不妨引用當時的一則新聞,看一看美國專家對駐軍問題的敏感程度。00年6月金大中訪問平壤實現歷史性的南北峰會,引起廣泛關注。曾經給白宮當過顧問的美國學者何漢里,在當時做出如下分析 :如果金大中的訪問帶來半島的和平,東北亞地區(qū)反倒會有麻煩,美國得撤走在韓國的駐軍,接下來也難以維持在日本的駐軍,因此美國無法在西太平洋部署任何陸地先遣部隊,而中國就得面對日本的國防預算增加與軍事現代化加速,也是相當頭疼。且不論這其中跳躍式的邏輯是否扎實,也不論保護中國是不是美國駐軍的目的,不難看出維持駐軍對美國有多么重要,以至一場峰會就可以帶出這么多聯想。
小布什01年上臺之后,朝核問題引發(fā)的爭議與韓國內部的反美情緒攪在一起。02年下半年韓國大選,盧武鉉勝選正是借著反美情緒的爆發(fā),而小布什當局推倒框架協議也碰巧發(fā)生在同一時期。盧武鉉主張與朝鮮交往,與小布什的對朝策略不對板,甚至被美國官員定性為“反美”。首爾與華盛頓的關系在他任期內走到低谷,六方會談發(fā)展到后來韓國幾乎公開與美國反目。但是,沒有美國的配合,金大中與盧武鉉對朝交往的政策終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06年朝鮮核爆之后,南北和解更多出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朝鮮擁核對美國其實是好壞參半:就不擴散來說,它不是美國想看到的結果;但是就維持駐韓美軍與韓美聯盟的格局來說,它卻有益于美國的戰(zhàn)略算計。
命中注定朝鮮無法成為越南
朝鮮導彈的利弊,在不同的總統之下有不同的算計??肆诸D原本計劃以外交消除朝鮮的導彈威脅,但是小布什卻反過來,想以朝鮮導彈的威脅作為發(fā)展導彈防御的主要借口 。導彈防御是共和黨大力倡導的國防項目,小布什上臺后更不惜為此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引發(fā)俄美之間、俄國與東歐國家之間許多矛盾。在亞洲,韓國與日本開初都對加入導彈防御不熱心,金大中甚至公開站出來反對 。但是隨著朝鮮核爆與導彈試驗的恢復,韓日也都漸漸轉態(tài),為導彈防御做出貢獻。近兩年,薩德的部署也引起韓國與中國之間的糾紛,讓那些擔心韓國在經濟上與中國走得太近的美國人看到一點安慰。
美國媒體上流行著一種說法:中國害怕朝鮮垮掉之后,與一個統一在韓國主導之下,親美的半島為鄰。其實,美國才是最害怕一個統一的半島。沒有朝鮮的存在,如何維持美國在韓、日駐軍?如何說服韓、日參加導彈防御?前一陣,希拉里出書講述她的敗選歷程,接受公共電視采訪時被問起如何應對朝鮮,她的回答是 :“清楚表明我們會做出一切努力來保護我們的盟國,韓國與日本,包括安裝更多的導彈防御?!弊鳛閵W巴馬的第一任國務卿,希拉里一語道破的是“戰(zhàn)略耐心”的著力之處。
朝鮮或許注定要當美國的敵人,才符合美國的戰(zhàn)略利益。這一點也可以從朝鮮與越南的對比之中看出來。同樣是站在前蘇聯陣營,同樣是與美國打過仗,冷戰(zhàn)期間越南給美國帶來的打擊遠大過朝鮮。但是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思維并不僵化,越美關系正常化相當順利。盡管兩國在意識形態(tài)與人權問題上的對立依然存在,美國完全可以放下恩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甚至拉攏越南。越南與朝鮮的最大不同在于南越已經不存在,美國在中南半島上沒有韓國那樣的落腳點,因此對越美關系的戰(zhàn)略評估也就完全不同。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周遠方
- 最后更新: 2018-03-29 08:59:41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評論 93“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評論 202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評論 132“特朗普將‘抵制’南非主辦的G20峰會” 評論 184最新聞 Hot
-
“徹底失望!進一步退十步,24小時不到就背棄我們”
-
巴外交部:以軍在杰寧向外交使團開火
-
俄軍宣布收復后,普京首次視察庫爾斯克州
-
印度還在宣傳“大勝”,外交官卻被打成“賣國賊”
-
硬搬新加坡組屋抹黑中國,美使館大翻車
-
“九成來自中國”,歐盟也要動手
-
“美國和剛果(金)這么談,會觸怒中國”
-
馬斯克:中國發(fā)電量就像火箭升空,美國卻躺平了…
-
黃仁勛:他們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回中國
-
“美式腐敗,可比特朗普更早”
-
“沒有中國,我們真造不出來”
-
報告:韓國制造業(yè)GDP高度依賴美中等海外市場需求
-
“大民”悼念“云芳”
-
C919航線已覆蓋中國16城,“海外都在盯著”
-
印媒還在“贏贏贏”,《紐約時報》忍不住了
-
“美國情報顯示以色列計劃襲擊伊朗核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