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家對話|心智觀察所、斯蒂芬·威特:出口管制和關稅是黃仁勛的最大痛點
編者按:當AI革命的浪潮重塑全球科技版圖,一顆名為“英偉達”的芯片正悄然驅(qū)動著這場變革的齒輪。
《黃仁勛:英偉達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Stephen Witt)前不久與心智觀察所做了一次深度對話,以傳記作家的深度視角,揭開了黃仁勛從硅谷邊緣移民到“AI教父”的傳奇逆襲。
【對話/觀察者網(wǎng) 心智觀察所】
心智觀察所:先從您這本書的前言開始談起。前言部分有一句話也許會引發(fā)讀者思考。黃仁勛說“他會一直把自己當成美國移民的一部分,從內(nèi)心深處來講,他永遠是個中國人”,如何解讀這種自我認同?
斯蒂芬·威特:當他對我說這些話時我很驚訝,當時談話的地點是在丹尼餐廳(注:黃仁勛少年時代曾在此餐廳擔任洗碗工,1993年,黃仁勛和其他兩位創(chuàng)始人在丹尼餐廳創(chuàng)辦了英偉達)。黃仁勛是華裔,但他其實不是完全地道的中國人。我認為如果他現(xiàn)在搬到中國大陸,或者搬到臺北,他就不會那么適應。說實話,從某些方面來看他已經(jīng)很美國化了,比如他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已經(jīng)在美國生活了50年,而且他有一種從局外人視角看問題的素養(yǎng)。
黃仁勛在丹尼餐廳,職業(yè)生涯起步于“洗碗工”@SVBJ
他的人生中,對個人品性的養(yǎng)成經(jīng)歷始于10歲時進入肯塔基州的寄宿學校,并擁有了一種“超現(xiàn)實”的體驗,就像我在書中所描述的——突然來到一個異國他鄉(xiāng)的寄宿學校里。這確實讓他相信自己總是能從局外人的角度看問題。對他的自我認同,我是這么理解的。
英偉達這家公司當然有著非常美國化的特征,這是一家能讓員工行動迅速的公司,他們喜歡打破規(guī)則,喜歡直面風險,當然也有一些非常中國化的面向,比如員工的職業(yè)道德、對工作方式的期望和組織結(jié)構(gòu)等等。
黃仁勛這個人一直專注于履行個人職責,他之前在各種考試中總是能獲得完美的成績,拿到完美的分數(shù),但也不怕打破規(guī)則。
也許中國人的特點是在學校里是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成績優(yōu)秀并且非常努力,美國特色則是行動迅速并打破常規(guī)?,F(xiàn)在黃仁勛同時擁有中美文化這兩樣品質(zhì),我認為這難能可貴。
心智觀察所:你還提到,有時候感到和黃仁勛很難溝通交流,這是由于黃仁勛本人的性格,還是英偉達業(yè)務上的原因?
斯蒂芬·威特:主要還是源于他的個性。黃仁勛很坦率,也非常開放,他也非常渴望玩一些娛樂和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會開玩笑或者說一些插科打諢的搞笑事情,只是為了保持輕松娛樂的氛圍,讓聚光燈繼續(xù)照耀他。所以他是一個有趣的采訪對象。
他不停地在深度思考,很多時候沒有特別試圖傳達一些言外之意的信息,你不知道他接下來會說什么,我認為如果你是英偉達的高管,你往往無法推測他接下來要說什么。這就是為什么周圍的人可能會覺得他喜怒無常。
他在心情不好時,包括在低谷期,在公司管理水平上也是在線的。
心智觀察所:你認為他的思維方式更像是個一線工程師,而非一個商人。
斯蒂芬·威特:是的。他的一位密友告訴我,黃仁勛是一名優(yōu)秀的工程師,一名世界級的計算機科學家,他卻實際上沒有任何商業(yè)學科背景。我不確定他之前是否上過哪怕一門商業(yè)課程,但他學得很快。我認為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師,學習商業(yè)相對容易;但反過來,如果你是一名商人,學習工程知識相對就困難多了。所以我認為黃仁勛的工程背景對他很有幫助。
我認為他還是一名建筑師、一名發(fā)明家、一名邏輯芯片工程師。作為英偉達的總舵手,他必須有這樣的素養(yǎng)和DNA。他的這種特質(zhì)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創(chuàng)立英偉達之前。
他總是擅長為最難纏、要求最苛刻、最先進的客戶提供和銷售產(chǎn)品。比如他會向某科技小團隊推銷“我怎樣才能為你造一臺電腦?這將大大提高你的生產(chǎn)力,讓你的工作效率提高1000倍”,他甚至會冒著賠錢的風險。
所以看起來他更像是一名工程師而不是商人,因為他對這些非常復雜、困難的工程問題非常感興趣,他所追求的這些工程問題不一定能在短期內(nèi)賺錢或獲得回報。從長遠來看,這被證明是一個絕妙的、偉大的商業(yè)策略。
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其實外界不少人都在質(zhì)疑黃仁勛是否只專注于工程方面,而沒有關注客戶的業(yè)務需求。
心智觀察所:過去幾年英偉達實施了幾次相當成功的并購,后來看,這些并購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有巨大的推動力。并購涉及到很多財務知識,他身邊需要一些懂財務運營的幫手。
斯蒂芬·威特:英偉達CFO(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的能力很強,黃仁勛和她保持著非常好的溝通。
黃的“秘傳心法”就是能用對方的專業(yè)語言和最優(yōu)秀的計算機科學家、天文學家交流。英偉達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都是他與世界領先的技術(shù)專家進行對話的結(jié)果。
心智觀察所:你在書中也提到了黃身邊的一些干將,比如尼科爾斯(John Nickolls)、普利姆(Curtis Priem)這樣的工程師,在英偉達的發(fā)展歷程中都建功卓著。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jīng)離開了。不過,黃仁勛是如何識別和留住團隊中的優(yōu)秀人才的?如何搭建一只高質(zhì)量的研發(fā)團隊?
斯蒂芬·威特:這是個好問題。黃仁勛總是會列一份名冊,列出最有才華的工程師。當英偉達一開始搞3D圖形渲染技術(shù)時,他們在黃仁勛的辦公室的白板上列出了他們想要培訓和招募的所有人——這些都是他們想要從其他3D圖形公司想挖的人。他們會說服這些人加盟。
部分原因是黃仁勛本人魅力十足,優(yōu)秀的工程師想要追隨他。例如Bill Dally,他曾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主任,斯坦福大學是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gòu)之一,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學系圈子的人物。
今年的英偉達GTC大會上,Bill Dally(左)與Meta首席科學家楊立昆交談
2009年他辭去了那個職位,前往英偉達工作,當時英偉達的股價一落千丈,而公司研發(fā)的一款顯卡看起來即將失敗,但是Bill Dally依然選擇離開斯坦福,前往英偉達工作。我當時想,他為什么要這么做?是什么促使他離開學術(shù)圈,去這家看起來把你當家人一樣的公司工作?而他當時只是覺得黃仁勛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無論他去哪里,你都想跟隨他。
Bill Dally也收到過許多其他公司的工作邀請,包括英特爾。盡管當時英特爾比英偉達大100倍,但他拒絕了英特爾,只是為了和黃仁勛在一起工作。
黃仁勛的志向就是找到世界上最難的問題并攻克它,英特爾也許以前會這樣做,但現(xiàn)在不行了。黃仁勛會去尋找世界上最頂尖的學術(shù)計算機科學家,解決世界上最難的問題,然后為他們建立一個系統(tǒng)。
如果你是一名發(fā)明家,就要成為走在最前沿的技術(shù)專家,這就跟世界上最偉大的汽車修理工想要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上工作的原因是一樣的,總是想走在全球的最前沿。這就是這些人在英偉達工作的原因,這就英偉達能吸引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工程師的原因。
心智觀察所:黃仁勛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方法,比如每天聽取三四十個人的直接匯報,而且讓員工用郵件的方式寫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等等。為何這套管理方法很難被其它高科技公司復制?
斯蒂芬·威特:很少有人能像黃仁勛那樣具備管理信息流的能力。要直接管理五六十個人,需要頭腦非常清晰、非常鎮(zhèn)定,而大多數(shù)人會感到困惑且無法勝任。我認為我做不到,我想說大多數(shù)人都做不到,他們沒有足夠的腦力。
英偉達的高管都非常優(yōu)秀,他們中的許多人本可以成為其他公司的優(yōu)秀CEO。但因為和黃仁勛一起工作,這讓他們在英偉達工作賺的錢比他們在其他公司當CEO賺的錢多。而且黃仁勛給予他們極大的信任,他會給這些高管相當寬松的工作指示。他會說,放手去做這個,6個月后再匯報。他相信那個人會在沒有任何管理、沒有任何監(jiān)督的情況下完成任務。
他周圍的人都很棒,他完全相信他們會非常努力地提供關鍵產(chǎn)品和決策,而不需要經(jīng)常被監(jiān)督。我認為這種管理方法隨著AI技術(shù)會越來越普及。
對于CEO本人來說,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預判公司的可見性,評估目標和指示有沒有有效落實等等,比如我怎么知道它們是否被有效執(zhí)行了?
我認為AI將使CEO們更清楚地了解下達的指令是否正在發(fā)生、速度有多快,這將使管理團隊的工作變得更容易,CEO會直接領導越來越多的人。
OpenAI總裁Sam Altman曾預測,未來你將擁有一家只有20名員工、營收卻達到1萬億美元的公司。所以未來的公司形態(tài)就是CEO加上直屬員工,管理數(shù)百萬個AI agent。在未來的那個AI真正啟動的世界,這種管理風格可能會更常見。
- 原標題:獨家對話|斯蒂芬·威特:出口管制和關稅是黃仁勛的最大痛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李昊 
-
我國出口海外最大直徑盾構(gòu)機,今天下線
2025-04-16 14:39 中國精造 -
國際首個!我國成功構(gòu)建地月空間三星星座
2025-04-16 06:43 航空航天 -
獨家對話|奇異摩爾??|:破解AI算力基礎設施瓶頸,互聯(lián)大有可為
2025-04-15 15:56 心智觀察所 -
一日三試!火箭、衛(wèi)星發(fā)動機試驗均獲成功
2025-04-12 17:26 航空航天 -
全球最大“人造太陽”磁體系統(tǒng)“生命線”最大尺寸部件交付
2025-04-12 09:58 能源戰(zhàn)略 -
稀土管制,一場對“關稅亂拳”的手術(shù)刀式回擊
2025-04-11 08:19 心智觀察所 -
我國成功發(fā)射通信技術(shù)試驗衛(wèi)星十七號
2025-04-11 06:37 航空航天 -
國際首次!中國科學家測得月背月幔水含量
2025-04-10 10:05 -
獨家對話|謝耘:AI仍陷“前科學”困局,AGI未來何去何從?
2025-04-09 08:22 心智觀察所 -
獨家對話|齊向東:大模型的安全挑戰(zhàn)日益嚴峻,如何應對
2025-04-09 08:07 心智觀察所 -
南極秦嶺站已具備開展越冬考察保障能力
2025-04-08 15:07 -
“中國行動2.0”背后,閃動著“臺獨”魅影
2025-04-07 13:34 心智觀察所 -
等了十年還沒用上新干線,這真的很“印度”
2025-04-06 15:25 -
中國為什么是激光雷達技術(shù)突破的“應許之地”
2025-04-06 09:05 心智觀察所 -
中國科學家獲重要進展:讓金屬“不可能三角”成為可能
2025-04-05 14:38 科技前沿 -
這一重大科研裝置,成功部署!
2025-04-05 14:33 科技前沿 -
誰是美國對華科技戰(zhàn)“總架構(gòu)師”
2025-04-02 15:02 心智觀察所 -
賀利氏電子張靖:聚焦前沿需求,以創(chuàng)新材料把握歷史機遇
2025-04-02 14:58 -
近2000名美國頂尖科學家發(fā)“SOS”公開信
2025-04-02 13:26 美國政治 -
“中國人‘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同樣適用于AI時代”
2025-04-01 20:52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歐盟威脅武契奇:去了,入歐就沒戲了
-
又要跟馬斯克杠上了?OpenAI布局社交網(wǎng)絡
-
“如果美國不認真對待,會被中國徹底碾壓”
-
“買到就是賺到”,特朗普家族出“股神”?
-
第一通電話打給中國,“不然我們像傻瓜”
-
想得真美!美國被曝計劃用關稅談判來孤立中國
-
麻省理工“明星科學家”,加盟北大
-
中國按下“暫停鍵”,“波音重大挫折”
-
“中方反制后續(xù)來了,而特朗普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
“‘川建國’在美國作妖,倒逼中國崛起”
-
“我們花了22年在中國打造這一切,全毀了”
-
特朗普裝可憐:美國農(nóng)民“偉大”,“挨中國揍”
-
美國特使到底想說啥?半天之后180度轉(zhuǎn)變
-
12306就“五一搶票崩了”致歉
-
李成鋼任商務部國際貿(mào)易談判代表
-
“長期來看,特朗普關稅或?qū)⒃鰪娭袊鴩鴥?nèi)經(jīng)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