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魯鄭:臺灣同胞教我鉆空子
關鍵字: 臺灣臺灣民主臺灣選舉九合一選舉法制人情民主臺灣民政府中華文化每次去臺灣,總有意想不到的“插曲”。
就拿入臺證來說吧,有兩次是在出發(fā)前一天才收到入臺證,可謂驚魂一刻。還有一次干脆只有復印件,到臺北下飛機前,在飛機門口收到航空公司代轉的原件。而這一次則發(fā)生在北京。
根據規(guī)定,海外僑民僅持有入臺證是不能由北京直飛臺灣的,需要在第三地轉機。一般我都會選擇香港。但在托運手續(xù)時被告知,我必須有從香港去法國的往返機票才能走。無奈之下,只好立即通過攜程定票。在解釋完原因后,對方立即建議買香港到曼谷的往返機票,價格比去法國可低多了。然后他繼續(xù)給我建議:通關后機票就可退掉,只收取一個手續(xù)費——顯然,這是他們經常遇到的事情,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應對辦法。
這個事例再一次印證了我一再重復過的觀點:中華民族實用理性、變通的國民性,實在是利弊俱存。當一個制度有問題時,民眾就能找到規(guī)避之道,而無需等到漫長的立法程序去改變。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制度在中國的重要性要遠遠低于西方。
另一個感慨是,此事發(fā)生在早上六點鐘。如果在法國,即使要如法炮制,也要等到九點上班一刻。這同樣可以理解中國創(chuàng)造經濟奇跡的原因。(其實這個規(guī)定針對的只是數量較少的海外華僑,海外華僑從北京去臺灣和香港的又更是少數,立法都有成本,這樣針對少眾的立法本就得不償失,更重要的是香港規(guī)定海外華僑可以免簽在香港停留一周,大陸根本沒有必要再限制。再者,由于各種應對辦法,這項規(guī)定也是名存實亡,只是增加成本而已。)
上述事件自然是本文的鋪墊,下面戲劇性的大戲才要連番上演。在臺灣機場免稅店買酒,對方告知根據規(guī)定只能買一瓶,但我可以買兩瓶,并安慰說,海關只是抽檢。言外之意,概率很低,不會有事。當看到發(fā)票上醒目的黑體提示“旅客入境限攜帶免稅煙一條、酒一公升”后,我不由笑了。不過在北京,我就只能買一瓶,盡管北京海關并不查酒。
然而出關時,極小概率的事情發(fā)生了:我來臺灣這么多次,第一次被攔住抽檢!對方告知按規(guī)定超過限量的要沒收(超了7瓶),每瓶酒還要罰款2000新臺幣(約400人民幣)。然而戲劇性的事情發(fā)生了,對方繼續(xù)說:你是第一次(不知從何知道),所以酒可以寄存在機場,離開臺灣時再帶走!也無需罰款!
這就是中華文明的人情味與法治理念。如果從西方的法治觀念出發(fā),第一次和任何一次都是一樣的,絕不會有第一次就寬大處理的邏輯。更何況所謂無法查證的第一次,只不過是“寬大”處理的托詞而已。根據我的判斷,應該是臺灣海關處理類似事件的通則,或者是潛規(guī)則。
如果從大陸、臺灣、西方三方看,西方是嚴格的法治社會,沒有通融的余地。臺灣則介于大陸與西方之間:既有法治,也有人情。我既不能帶進臺灣,也不會受到處罰,還可以離境時帶走。而在北京出關時X光檢查,酒從來不管制。
我雖然生活在法國十四年,但喜歡臺灣遠勝過法國,根本原因就是法治社會的冷冰冰——這是國內自由派所無法理解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生活在法治國家的西方人會更喜歡在中國生活。人,是感情的動物,不可能完全生活在無感情的法律條文中。
來到機場大廳,到中華電信辦理當地手機。對方先問法國手機是否解過鎖。我聞言一愣:在法國許多中國留學生都偷偷的提供這項收費服務,法國是禁止的,所以也沒解過。對方一聽立即開始解鎖。見到中華電信這樣大牌、正規(guī)的公司如此做,還是大出我意外。也對臺灣的法治程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隨后到機場郵局把在香港買的書寄到法國。當郵局人員知道這些書價值1800元人民幣,不由說到:“這么貴啊。還是少寫吧,否則法國會認為你是在經銷,會讓你交稅的”。于是對方給我寫成5000臺幣(1000人民幣)。這么貼心的造假服務既讓我感動,更令人感慨中華文明強大的影響力。尋找制度的漏洞是我們不可磨滅、不可改變的基因。臺灣民主化二十多年,根本上對中國的國民性絲毫沒有改變。
這樣的“奇遇”還沒有結束,到旅館后,再一次讓我領略到文化特色。由于沒收到郵件確認,其中一天我重復定了兩次。和旅館確認都收到后,我就想取消一次。但由于取消必須是在一周之前,我只能承擔全款。不料旅館說他們可以幫我做到,只要他們操作從我的信用卡扣款失敗就可以了。
真是中國人的智慧??!其實,只要是人制定的制度,就一定會有漏洞。制度對于中國這個民族而言,其重要性究竟有多大,是很值得思考的話題。
很巧的是,當天的《中國時報》也在討論一個醫(yī)療問題,標題就是:“厘清情理法”。“情理法”這樣的排序在西方是找不到的。
短短幾個小時連續(xù)發(fā)生的“奇遇”:既有政府(海關),也有企業(yè)(免稅店、電信公司、旅館),也有公共服務部門(郵局),在解決問題上所表現出的一致性是我們理解臺灣民主最好的鑰匙。民主和法治要想運作好,規(guī)則意識是最根本的。一個在日常生活習慣性地通過法律漏洞來解決問題的社會,怎么可能有優(yōu)質的民主呢?或者說,源自西方的民主,怎么可能在臺灣健康成長?怎么可能推動臺灣社會發(fā)展?當然另一個角度則是,臺灣民主雖然很劣質,但拜中國國民性之賜,還是相當程度避免了制度的弊端,這大概也是臺灣沒有變成泰國和埃及的原因。
晚上和臺灣朋友餐敘,又聽到一個大陸并不陌生的事例。一單位兩同事發(fā)生矛盾,其中一位找警察朋友威脅。另一位更有來頭,干脆找議員朋友向警察局長施壓,直接把威脅他的警察調走。議員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權利,是因為他們決定警察部門的預算。朋友本是為其中的一位鳴不平,卻讓我們看到臺灣社會日常生活是如何運轉的。
所以,不管支持臺灣民主的群體如何歌頌、美化,只要臺灣社會是如此運作的,臺灣民主的品質如何就不難得出答案。
一談到臺灣的法治,行家一般會說,只要不涉及到政治或政治正確,臺灣還是有法治的。但以上事例說明,即使不涉及政治或政治正確,法治仍然是打了中華文化的折扣的。
“臺灣民政府”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李楚悅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評論 19“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評論 223“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評論 202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評論 253MAGA基本盤還能“忍”特朗普多久? 評論 181最新聞 Hot
-
“特朗普這是在邀請中國搶走我們的科學家,太可怕了”
-
白宮: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羅馬教皇方濟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國崛起”
-
“美國牛肉太貴,換澳牛,味道一樣”
-
特朗普、普京、澤連斯基等發(fā)文哀悼
-
“原來,中國早就有預判”
-
“拜他所賜,美國變成了流氓國家”
-
“特朗普會輸,但中國不會輕易給他臺階下”
-
“MAGA巨星”唱反調,阿根廷業(yè)界:中國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宮平面圖遭萬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憤怒:再砍10億”
-
“我們被美國夢騙了,精英把我們出賣了”
-
“美國太自滿,恐在這三方面落后中國”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長在“家人群”也發(fā)了
-
特朗普喊話:俄烏別打了,一起跟美國做大生意發(fā)大財
-
中方出手,日歐車企“慌了”
-